不沉戰艦「雪風」號,究竟是奇蹟還是災星?丨局器

2020-12-16 局座召忠

對太平洋戰爭有所了解的網友,恐怕沒人會不知道驅逐艦「雪風」的大名。這艘傳奇戰艦自下水服役起,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大大小小几十次戰鬥。伴隨的友軍往往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唯獨「雪風」號毫髮無損。直到日本戰敗,「雪風」也仍舊是日本海軍僅剩的仍有戰鬥力的戰艦之一。

(照片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驅逐艦「雪風」

也正因為如此,雪風的傳奇經歷自二戰時,就被世人廣泛流傳。有人說這是一艘幸運的傳奇戰艦,但也有人稱她是「災星」,認為是雪風「吸」走了其他戰艦的運氣,間接害死了其他友軍。

1939年3月24日,日本當時最先進的陽炎級驅逐艦8號艦在長崎佐世保海軍工廠下水。下水儀式上,這艘新銳戰艦被命名為「雪風」——所謂「雪風」,指的就是夾雜著暴雪的強風。也正是從這一天起,這個原本平凡的名字從此成為了傳奇的象徵。

(照片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工作艦「明石」

1941年12月,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雪風」所屬的第十六驅逐隊被派往菲律賓附近海域,對日軍的登陸作戰進行支援。在此期間,「雪風」被美軍戰鬥機掃射負輕傷,但沒有人員死亡。不過,「雪風」還是被調往後方,由工作艦「明石」進行維修。

但在維修期間,美軍的反撲終於來了。1941年1月4日,美軍8架B-17「空中堡壘」轟炸機來襲,對港口內的日軍艦艇展開了轟炸。這次轟炸中,重巡洋艦「利根」被炸彈直接命中,必須返回日本本土維修,但正在加油的「雪風」卻毫髮無損。

(照片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重巡洋艦「利根」

據說在空襲來臨時,「雪風」的艦長飛田健二郎中佐立即下令「雪風」駛離泊位,結果沒過多久,美軍炸彈就落在了「雪風」剛剛停靠的位置上。完成維修的「雪風」參與了菲律賓地區的後續戰鬥,並在泗水海戰期間救助了40名盟軍落水船員。

值得一提的是,「雪風」並未將這些盟軍船員送往戰俘營,而是轉運到了盟軍醫院船上。否則以日軍對待戰俘的殘暴手段,這些盟軍船員恐怕很難活著看到戰爭結束的一天。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中途島

此後,「雪風」參加了中途島海戰,被編入中途島登陸部隊的作戰序列。按照原計劃,「雪風」所屬的艦隊實際上是吸引美軍航母的誘餌。但由於美軍破譯了日軍密碼,日軍的主力艦隊反而撞上了美軍的埋伏,4艘航母被悉數擊沉。中途島登陸部隊無功而返,在混亂中撤出了戰場。

後來的南太平洋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海戰)中,「雪風」為「翔鶴」號航母擔任直衛艦。結果沒過多久,「翔鶴」即中彈大破撤出戰鬥,「雪風」繼續為「瑞鶴」護航,擊退美軍機多次進攻。戰後,「雪風」獲得了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親自頒獎。

(照片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戰列艦「比叡」

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期間,「雪風」被編入飛行場進行炮擊挺身艦隊,為炮擊亨德森機場的戰列艦「比叡」和「霧島」提供護航。在極度混亂的夜戰中,「比叡」被美軍重創失去戰鬥力,「雪風」的僚艦「天津風」嚴重受損。而「雪風」雖然沒有被美軍擊中,但卻被友軍誤射導致輕微進水。最終,「雪風」為失去航行能力的「比叡」執行了雷擊處分。

1943年7月,「雪風」參加了科隆班加拉島夜戰。由於「雪風」的艦員訓練水平是出了名的優秀,因此日軍所有先進設備都是率先配備給「雪風」使用。在這次海戰中,「雪風」搭載的雷達告警裝置率先發現了美軍艦隊,在隨後的海戰中,旗艦「神通」因為打開探照燈,被美軍集中優勢火力擊沉,而「雪風」擔任起了艦隊指揮任務。

(照片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輕巡洋艦「神通」

此戰中,「雪風」不僅衝鋒在前,並指揮其餘驅逐艦發射魚雷反擊。日軍發射的魚雷接連命中了盟軍艦船,重創輕巡洋艦3艘,擊沉驅逐艦一艘,擊退了美軍艦隊。此後,「雪風」還帶領其餘驅逐艦將陸軍士兵輸送到了科隆班加拉島上。不久後,「雪風」返回日本進行整備和改裝,還搭載了新型的對空、對海雷達。

到了1944年,「雪風」所屬的第十六驅逐隊其他驅逐艦已經要麼沉沒,要麼重創待修,事實上只剩下「雪風」一艦而已。因此沒多久,第十六驅逐隊就宣告解散,「雪風」被調往第十七驅逐隊。

(圖源:moegirl commons)

驅逐艦「谷風」

但在此時,日軍中已經出現了「雪風」害死了第十六驅逐隊的流言,因此這支艦隊對「雪風」的到來並不歡迎。而沒過多久,這樣的流言似乎也「應驗」了:同年6月9日,隸屬第十七驅逐隊,與「雪風」同行的「谷風」就被美軍潛艇擊沉。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從拉包爾返航的「雪風」(左一)

在隨後的馬裡亞納海戰中,「雪風」被調往為日軍機動部隊護航,但途中突發故障,因此只得終止任務,改為護送油船返航。在返航期間,「雪風」所在的船隊再次遭遇美軍空襲,「雪風」則使用探照燈的強光照射美軍機,迫使美軍飛行員炫目躲避。但同行的兩艘運油船被美軍擊中失去航行能力,最終由「雪風」了執行雷擊處分。

在馬裡亞納失去了僅存的航母機動部隊後,日本海軍的末日也已經近在眼前了。10月20日,「雪風」被派往第一遊擊部隊,為慄田艦隊提供護航。在雷伊泰灣海戰期間,「雪風」曾被派往救援重傷的重巡洋艦「築摩」,但很快旗艦「大和」下令讓「雪風」返航,改由驅逐艦「野分」執行。結果完成了救援任務的「野分」竟然一頭撞上了美軍艦隊,被「新澤西」號戰列艦擊沉,全艦無一人倖存。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新澤西」號戰列艦

返航途中,隸屬第十七驅逐隊的驅逐艦「浦風」沉沒。在整場戰鬥中,慄田艦隊旗艦「愛宕」、戰列艦「武藏」沉沒,其餘戰艦個個帶傷,唯獨「雪風」毫髮未損。返航後,「雪風」擔任了另一項「名垂青史」的任務:為航空母艦「信濃」護航。

(圖源:combinedfleet)

航母「信濃」

有說法稱,「信濃」沉沒的真正原因是「雪風」發現了美軍潛艇,卻將其誤判為漁船。但事實上,「雪風」發現的漁船和美軍潛艇的位置並不吻合,僅僅是誤傳而已。而後「雪風」及護航船隻也迅速確認了美軍潛艇的位置,但「信濃」的艦長卻擔心暴露目標,下令禁止攻擊。結果很快,美軍潛艇便躲開了日軍的追蹤,並擊沉了這艘超級航母。

1945年4月6日,「雪風」伴隨日本海軍旗艦「大和」,參加了聯合艦隊的最後一戰「坊之岬海戰」。這是一次完全的自殺式作戰。在戰前會議上,「雪風」的時任艦長寺內正道中佐第一個站起來反對本次作戰,並質問聯合艦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少將「為什麼不親自參加指揮作戰」。戰鬥的結果自不用說,在懸殊的兵力對比下,包括「大和」的多艘日軍戰艦沉沒,3700名乘員死亡,只有「雪風」、「涼月」等四艘驅逐艦搭載著倖存者返回。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坊之岬海戰中的「雪風」,後方的大戰艦即為「大和」

也正是在這場戰鬥中,驅逐艦「磯風」被美軍重創無法航行,由「雪風」執行處分,就這樣,第十七驅逐隊也只剩下「雪風」一艦。隨後,驅逐艦「初霜」被編入第十七驅逐隊。戰後,「雪風」的船員竟然在糧倉內發現一枚沒有爆炸的美軍火箭彈。如果這枚火箭彈爆炸,「雪風」恐怕當即就要斷成兩截了。

(照片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驅逐艦「初霜」

日本的戰敗到了此時,已經只剩時間問題了,「雪風」就這樣在港口內等待戰爭的終結。在最後的日子裡,第十七驅逐隊再次遭到美軍空襲。為躲避空襲,「雪風」和「初霜」向港口外駛去。但就在此時,「初霜」意外觸雷擱淺,隨後發生殉爆沉沒。就這樣,「雪風」作為第十七驅逐隊的最後一員,孤零零的迎來了終戰。

(照片上色:MONOCHROME SPECTER)

拆除了武裝的「雪風」

日本戰敗後,「雪風」拆除了武裝,改為運輸艦移交給美軍,共計運送了一萬三千名舊日軍士兵歸國。運輸任務完成後,「雪風」被列為賠償,移交給聯合國。在此期間,「雪風」的所有乘員依舊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風貌,認真維護保養這艘傳奇戰艦,令前來參觀的盟軍人員驚嘆。

最終,「雪風」被移交給中國海軍,改名「丹陽」號,成為中國海軍的旗艦。不過此時解放戰爭已經爆發,「丹陽」艦處於國民黨軍的控制之下,最終未能和「重慶」艦一樣起義,被國民黨軍轉移至臺灣。1969年,服役了29年的「丹陽」或者說「雪風」正式退役。

(作者:姚開陽)

油畫:「丹陽」艦扣押蘇聯油輪「陶普斯」號

儘管日本方面非常希望臺灣當局將這艘傳奇戰艦「返還」日本,將其永久保存,其牽頭人正是「雪風」前任艦長寺內正道。但此時的「雪風」已經嚴重受損,根本無法拖曳回日本,日方只得放棄這一計劃,只帶回了「雪風」的舵輪與船錨,而其車葉與艦鍾仍保存在臺灣。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雪風」的船錨

故事到了這裡,相信大家也都已經明白——舊日本海軍的覆滅,完全是歷史的必然,顯然不是「雪風」所能夠影響的。這艘小小的驅逐艦能夠在歷次大戰惡戰中全身而退,除了運氣的成分,憑藉的更多是艦員和艦長的高水平操作。從服役到戰爭結束,「雪風」只損失了10名船員,這在慘烈的太平洋戰爭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圖源:wakouship2)

目前,日本海上保安廳仍有一艘巡邏艇被命名為「雪風」

但同時,「雪風」的故事也是不幸的:她沒有成為保衛國家安全的海上衛士,而是被裹挾到了戰爭的浪潮當中,成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的犧牲品。戰後,在為海上自衛隊第一艘國產驅逐艦命名時,「雪風」也成為了無可爭議的第一選擇。

相關焦點

  • 日本二戰的傳奇戰艦,不沉的「雪風」號
    「雪風」號驅逐艦,是日本在二戰前建造的甲型驅逐艦,它是陽炎級驅逐艦的8號艦。它在1938年8月研製,在1940年1月20日竣工。本來它就是普普通通一戰艦,但是因為它在二戰期間不沉的傳奇,它被世人廣泛流傳。
  • 不沉戰艦「雪風」號,號稱二戰最大災星,曾「剋死」航空母艦
    雪風號的標準照提及雪風號驅逐艦,對太平洋海戰和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稍微有所了解的軍迷肯定不陌生,憑藉一次又一次將一同出航的隊友"剋死"而自身得以倖免的特殊技能榮膺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頭號"祥瑞"。於是便誕生了號稱"水雷戰隊的武士"的陽炎級驅逐艦,而雪風號就是陽炎級驅逐艦的八號艦。1937年列入建造計劃,由佐世保造船廠建造,並在1940年竣工,在經過一系列測試之後正是服役,隸屬於第二水雷戰隊,位列16號。高速航行的雪風號從服役開始,雪風號就籠罩著祥瑞的氣息。
  • 二戰中日本著名的「掃把星」戰艦,先後「克」沉數十艘戰艦
    著名的掃把星「雪風」號驅逐艦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雪風」號在哪些戰役中,「剋死」了哪些戰艦(註:只計算戰鬥艦艇)。悲催的是,被「雪風」號護衛的「比睿」號戰列艦,因為遭到美軍驅逐艦近距離火炮齊射,艦隊高級指揮官全部重傷,上層建築發生火災,結果成了顯眼目標,於次日天亮後被美軍飛機炸到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自行鑿沉。
  • 陽炎級:二戰時日本海軍新型驅逐艦,除「雪風」號以外全部戰沉
    於是,軍令部提出了理想型艦隊驅逐艦的設計要求,必須克服朝潮型驅逐艦最高航速和最大續航力的所有不足,整體作戰性能要全面超越特型和朝潮型,艦長120米,排水量不小於2750噸,動力裝置要達到6萬馬力以上,最大航速要在36節以上,在18節時的續航力要達到5000海裡。
  • DOTA2:銀河戰艦OR恆河潛水艇?4AM小象戰力究竟幾何?
    自從4AM小象微博官宣成立DOTA2戰隊分部以來,這支備受矚目的銀河戰艦便處於輿論的漩渦;經過了sylar、ROTK兩波大節奏之後,最終4AM還是集齊了目前CN DOTA一線的1234號位,以及前SAG的輔助redpanda,紙面實力當得起「銀河戰艦」四字。
  • 這艘以蘇聯命名的超級戰艦究竟為何取消?|局器
    但必須注意的是,自從1916年以來,無論是俄國還是蘇聯都沒有建造過任何一艘戰列艦!此外,蘇聯新生的造船工業也難以滿足建設這樣龐大的戰艦以及未來的大艦隊的需求。但就在首艦「蘇維埃聯盟」號開工建造的時候,這艘戰艦的設計甚至還沒有完成!事實上,23型戰列艦完成設計的截止日期是1937年10月,但直到1939年7月才完成了全部設計。於是,蘇聯的工程師開始參考國外的類似設計。
  • 兩大奇葩戰艦:前者差點炸死自家總統,後者深刻詮釋玄學的涵義
    「威廉·D·波特」號比如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弗萊徹」級「威廉·D·波特」號(DD-579)驅逐艦發生過這樣一則事件:「威廉·D·波特」號於1943年正式加入美國海軍,然而艦上的水手們僅僅經歷了4個月的軍事訓練就接到了出海任務的命令。該艦同另外兩艘驅逐艦和兩艘護航航母護送「衣阿華」號戰列艦航行至北非。
  • 「野分」號傳奇,海軍中的「補槍王」,以一己之力單挑一支艦隊
    野分號彩化圖 與「雪風」號相似的是,野分號也是炎陽級驅逐艦的一員,服役與1941年的4月28號,這比「雪風」號要晚了一年。僅僅在四個月之後,雷伊泰灣海戰爆發,這次三大祥瑞戰艦齊聚雷伊泰灣,三艘驅逐艦同場競技,看看誰能把日本海軍最後的運氣全部吸乾。雷伊泰灣海戰是日本最後的一搏,如果這次作戰不能夠消滅美國海軍的兩支艦隊,日本艦隊將被美國海軍一波給滅了。 在這場海戰之中,「野分」號成功地被分到了與祥瑞之首「雪風」號同組。
  • 美軍把055當成「巡洋艦」,其實是因為「體制問題」丨局器
    (圖源:Wikimedia Commons/US Navy)「錢斯勒斯維爾」號飛彈巡洋艦(CG-62)儘管臺灣方面並未公開(或是根本不知道)在之前的節目中,局座就曾經多次說過,巡洋艦作為一個艦種已經逐漸消亡。如果未來的海戰形式沒有發生新的變革,巡洋艦也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但就這一觀點,美國人似乎有些不同意見:在美國國防部與北約的艦艇編號命名中,我國最先進的萬噸大驅055竟被命名為「刃海級巡洋艦」!
  • 魚雷遇到躲著走、炸彈遇到不會響的「雪風」號驅逐艦
    這些「陽炎」級驅逐艦除了「雪風」號以外,都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擊沉了,而「雪風」號據統計,直到戰爭結束一共死傷不到26人。一、「雪風」號的基本戰技性能和特點戰術性能數據是網上找的,不離大譜。一艘軍艦最準確的數據是他的《履歷簿》上記載的數據,這個《履歷簿》的封皮是鐵的,一般由艦長保管,屬於絕密。
  • 惠園雪景丨12月12日 與雪的不期而遇
    惠園雪景丨12月12日 與雪的不期而遇 2020-12-13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艘堪比大和號的超級戰艦,一炮未發就被「自己人」炸了|局器
    光有精神原子彈顯然炸不死敵人,因此義大利軍隊在戰鬥中表現不佳也實屬正常。不過在海軍方面,義大利海軍的裝備水平倒是相當不錯。由於開工建造間隔較長,這兩艘戰艦的設計有了一定的改進,但總體上性能與基本的維內託級戰列艦沒有太大區別。其中「羅馬」號於1942年完工,「帝國」則沒有完成建造。義大利海軍曾經計劃將「帝國」改建為航母,但這一計劃並未實行。
  • 師大月曆丨願你擁有屬於自己的十二月奇蹟
    師大月曆丨願你擁有屬於自己的十二月奇蹟 2020-12-12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國民偶像戰艦死得冤,一戰未打神秘爆沉,真相卻被一直隱瞞
    說起舊日本海軍的象徵,很多人會想到超級巨艦"大和"號,然而在戰前及戰時由於大和級屬於高度機密,大多數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實際上,在日本國民心中海軍的真正象徵是僅次於大和級的兩艘巨艦"長門"和"陸奧"號,兩艦在很長時間裡輪流擔任聯合艦隊旗艦,深受國民崇敬,甚至被寫入學校教科書,可謂家喻戶曉,而"陸奧"號的身世尤其特殊,它險些在服役前被迫拆毀,可以說是以日本舉國之力才挽救下來的超人氣戰艦。
  • 詩丨幾度風中春不老,經年水下夢偏沉
    風搖樹影花何在,緒壓書床夢怎飛。料得明晨採青去,暗香如許踏泥歸。幾度風中春不老,經年水下夢偏沉。葉收楚雨彈思淚,子與塵泥毓素心。未識芳姿多幾許,夕陽過後又凝陰。風霜不改三生願,何必蕭郎是路人。《孔街》七律青石綠苔庭院深,千年古鎮氣森森。數朝舊夢猶堪憶,十甲遺蹤未陸沉。衰草斜陽王謝燕,高山流水伯牙琴。
  • 大暴雪究竟指多大?南北方的雪有什麼差異?
    積雪深度受相對溼度、溫度、風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區域有所不同。 這也說到另外一個問題,南方的雪重還是北方的重?有一種感覺,北方的雪厚厚一層,把大樹都給壓彎了,它一定很沉吧? 實際上,恰恰相反,同等體積的積雪,南方的雪要比北方的重。一朵雪花直徑≥2毫米,5000-10000朵雪花≈1克。
  • 奠定德國戰艦設計布局的戰艦——「德弗林格」號戰列巡洋艦
    「德弗林格」號戰列巡洋艦與她的姊妹艦「興登堡」號及「呂佐夫」號一道成為了同時代最優秀的主力艦,縱使這一點仍存在爭議,但毋庸置疑的是,該級艦的布局可謂奠定了日後德國戰艦的設計基礎。「德弗林格」號的艦名來自於17世紀布蘭登堡公國陸軍元帥喬治·馮·德弗林格男爵。
  • 日本海軍裡的祥瑞戰艦,自佐世保而來的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瀾壯闊的大海戰總是少不了,無數戰艦就在滔天的戰火中沉入大海。而對於各國海軍將士而言,誰都希望多那麼一點運氣,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沉到冰冷的大海裡去。若是誰能服役在不沉之艦上,那就更是讓其它水兵羨慕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