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艘堪比大和號的超級戰艦,一炮未發就被「自己人」炸了|局器

2020-12-14 局座召忠

文/紫電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義大利軍隊,後面伴隨的往往是層出不窮的笑料和段子。誠然,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絕大多數表現都難以稱得上是優秀,但義大利軍人作戰勇敢卻是出了名的,絕非段子裡描述的那麼不堪。

(圖源:reddit)

相比美國、蘇聯、英國、德國等老牌工業強國,義大利的工業水平要差了一大截,在武器裝備方面義大利就遠遠落後於其他列強。光有精神原子彈顯然炸不死敵人,因此義大利軍隊在戰鬥中表現不佳也實屬正常。不過在海軍方面,義大利海軍的裝備水平倒是相當不錯。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巡洋艦「萊昂納多·蒙特庫科利」

提起間戰期的艦船設計,就不可能繞開「海軍假日」。在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義大利被許可獲得了和法國海軍相等的主力艦噸位,並且兩國都被允許獲得額外的7萬噸主力艦配額,這對於海軍實力較弱的義大利稱得上是一個意外之喜。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但受到其他列強的壓力,義大利並未迅速利用這些額外配額建造新型主力艦,而是對未來海軍的發展趨勢進行評估。1930年,德國開始建造著名的德意志級巡洋艦。這種戰艦噸位僅有一萬多噸,但卻搭載了戰列艦水平的大口徑主炮,因此被稱為「袖珍戰列艦」。但經過了評估,義大利海軍沒有採用建造小型主力艦的計劃。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德意志級巡洋艦「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

為了對抗德意志級巡洋艦,法國海軍馬上開始了新一代戰列艦,即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研發建造,這令義大利感到了威脅。經過複雜的設計論證,義大利認為只有建造2艘4萬噸級,裝備381毫米主炮的新型戰列艦,才能對抗法國海軍的新型戰艦。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敦刻爾克」號戰列艦

義大利原本打算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阻止法國的造艦計劃。但在談判中法國人毫不鬆口,義大利人也絕不願意讓步,兩國很快都開始建造新型戰列艦。

顯然,這樣的計劃無疑是違反了條約限制的,因此義大利對外宣稱建造的是兩艘「3萬5千噸」級的新型戰艦。這兩艘戰列艦,正是義大利海軍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驅逐艦「利託裡奧」和「維內託」(也稱利託裡奧級戰列艦)。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戰列艦「羅馬」

維內託級戰列艦是義大利造船工業的集大成者,擁有在當時首屈一指的強大戰鬥力。毫不誇張的說,直到1941年大和號戰列艦完工服役之前,維內託級戰列艦都是世界範圍內的最強戰列艦,唯一能夠與之相比的只有美國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這也正是拜義大利人的獨特造船理念所賜。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你看這個南胖她又短又胖戰鬥力肯定差一截

作為一艘戰列艦,主炮的性能無疑是重中之重。維內託級戰列艦裝備有3座3聯裝50倍徑381毫米 M1934艦炮,可以發射穿甲彈和半穿甲彈。雖然口徑不大,但M1934擁有冠絕群雄的超高初速,使其穿深超越了同時期的幾乎所有同類艦炮,僅次於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94式艦炮和衣阿華級戰列艦的406毫米Mk7艦炮。

(圖源:zjsnrwiki)

3聯裝50倍徑381毫米 M1934艦炮,暫且用這個圖,比較清晰

當然,高初速帶來的問題是炮管壽命的下降,相比其他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艦的主炮壽命要差的多。加上彈道過於平直,維內託級戰列艦對戰艦甲板的穿透能力非常差。而另一個問題則更加嚴重:義大利的工業水平實在太差,炮彈質量嚴重影響了主炮的命中率。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斯巴提芬託角海戰中用主炮開火射擊的維內託

在防護性能方面,維內託級戰列艦依舊強勢:維內託級戰列艦配備有義大利獨創的複合結構裝甲和普列塞防護裝置,在同級戰列艦中擁有最佳防護能力。維內託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由裝甲鋼、發泡水泥和橡木板等材料組成,通過破壞炮彈的結構降低其侵徹能力,防護能力遠超簡單的鋼製裝甲。

(圖源:zjsnrwiki)

普列塞系統的結構

而普列塞防護裝置則是由兩層圓筒構成的魚雷防禦裝置,內層為空心結構,外層與內層之間填充有液體。在魚雷命中時,首先由液體提供緩存,隨後衝擊波使內層塌陷,最大程度減小魚雷爆炸對船體結構的破壞。不過和主裝甲帶一樣,普列塞防護裝置也只對核心艙區域提供保護。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1943年的馬塔潘角海戰中維內託被「劍魚」攻擊機擊中船尾導致進水,這一部位並未受到普列塞裝置保護。

在海試中,維內託級戰列艦達到了31節的最大航速,但實際使用中最高航速一般只有28節。對於一種戰列艦,這樣的航速已經相當快了。當然,作為一種設計用於在地中海作戰的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的續航能力非常差,甚至無法憑藉自身動力橫渡大西洋——但對於義大利人來說,這根本不是個問題。

(圖源:Reddit)

「羅馬」的內部艙室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內部裝修極度豪華

(圖源:RA Bellotti)

上色照片:在的裡雅斯特灣試航中的維內託

不過在防空方面,維內託級戰列艦就顯得薄弱許多:畢竟相比太平洋上美日兩軍的海空大戰,歐洲戰場上戰艦受到的航空威脅要低得多。總體上維內託級戰列艦的防空性能優於俾斯麥級戰列艦,在歐洲戰列艦中屬於中等水平。不過維內託級戰列艦可以搭載Re.2000戰鬥機,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防空的不足。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瑞典空軍裝備的Re.2000戰鬥機

1938年,為了應對法國海軍建造的更先進的黎塞留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又開工建造了兩艘維內託級戰列艦「羅馬」和「帝國」。由於開工建造間隔較長,這兩艘戰艦的設計有了一定的改進,但總體上性能與基本的維內託級戰列艦沒有太大區別。其中「羅馬」號於1942年完工,「帝國」則沒有完成建造。義大利海軍曾經計劃將「帝國」改建為航母,但這一計劃並未實行。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下水儀式上的「羅馬」

但等到「羅馬」號完工時,義大利海軍已經陷入了燃料嚴重不足的境地,所有的維內託級戰列艦都被拖入港內,充當防空炮臺。此前「利託裡奧」和「維內託」兩艦雖然參與了一些軍事行動,但也都沒有取得什麼戰果,並且多次被魚雷擊中。好在憑藉強大的防護系統,三艘維內託級戰艦都沒有受到什麼致命創傷。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美軍登陸西西里島

1943年7月,義大利國王解除了墨索裡尼的職務,法西斯政權垮臺,並宣布和盟軍停戰。隨後納粹德國入侵義大利,為防止戰艦落入德軍手中,盟軍要求義大利海軍撤退至盟軍控制的港口。由於義大利海軍的戰艦多數缺乏防空能力,因此英軍承諾對義大利艦隊提供空中支援。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停泊在拉斯佩齊亞的「羅馬」

9月9日,在卡洛·貝加米尼海軍上將的指揮下,義大利艦隊從拉斯佩齊亞出發了,艦隊旗艦為新銳的「羅馬」號,而「維內託」與「義大利」(原「利託裡奧」)和其他護航艦艇與其並行。但很快消息洩露,得知此時的德軍立即派出轟炸機攔截義大利艦隊。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擊沉了「羅馬」的Do 217轟炸機

當艦隊通過博尼法西奧海峽時,德國人的轟炸機終於追上來了。義大利原以為這些飛機是英軍為其護航的,因此沒有開火——直到德國飛機投下炸彈為止。在空襲中,「維內託」號沒有收到損失,但「義大利」和「羅馬」各被一枚「弗裡茨-X」制導炸彈命中。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弗裡茨-X」無線電制導炸彈

「義大利」被威力巨大的「弗裡茨-X」炸成重傷,但仍然能夠行駛,不過旗艦「羅馬」就沒那麼幸運——命中的一枚「弗裡茨-X」炸彈直接引爆了她的彈藥庫,造成了災難性的大爆炸,包括艦隊指揮官卡洛·貝加米尼海軍上將在內的大批船員當場死亡。很快,羅馬開始迅速下沉,這艘服役僅僅13個月,沒有參加過一次戰鬥的新銳戰艦就這樣迎來了終結。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羅馬沉沒後的「維內託」(左)和「義大利」(右)

不過這種規模的空襲仍然無法擊沉所有的戰艦,最終「維內託」、「義大利」兩姐妹和剩餘的護衛艦隊依然抵達了蘇伊士運河。英國海軍原本希望這兩艘強大戰艦能夠加入盟軍作戰,但因為續航性能無法滿足需求,英國人只得放棄了這一計劃。這兩艘戰艦就這樣停泊在大苦湖等待戰爭的結束。

(圖源:Irootoko Jr.)

上色照片:「羅馬」號戰列艦

1947年,闊別祖國三年多的「維內託」與「義大利」返回義大利,但等待她們的不是歡迎的人民,而是冰冷的解體指令。戰後,「維內託」號作為賠償移交給英國,而「義大利」號則被移交美國。不過美英兩國都放棄了向義大利索要戰艦,而是要求義大利將其拆毀。

(圖源:Reddit)

拆解中的「義大利」

義大利政府原本希望能夠保留這兩艘功勳戰艦,但迫於英美的巨大壓力,最終只能選擇妥協。1948年,「維內託」與「義大利」退出了現役,在拉斯佩齊亞被拆解。

相關焦點

  • 大和號超級戰艦擊沉美軍航母后,為何不乘勝追擊而是撤離?
    對此日軍下令,讓小澤治三郎率領日軍最後的四艘航母當誘餌,調離哈爾西指揮的航母艦隊。再由慄田健男率領由世界最大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組成的戰列艦編隊悄悄駛進雷伊泰灣,攻擊金凱德指揮的登陸部隊。6月底,金凱德的航母艦隊被慄田健男率領的大和號戰艦發現。大和號戰艦戰列艦在目視距離內發現了航空母艦,就等於判了航母的死刑。
  • 薩沙談:美軍飛機三小時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作者:薩沙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琉球戰役中僅僅3個小時之內,就被美國飛機擊沉。美國人擊沉這艘花費了日本重大人力物力代價的超級戰列艦,只損失了不到10架飛機。具體情況如何,讓薩沙來打開這段塵封的歷史。
  • 為什麼美國造不出比大和號更大的戰艦,美國海軍:都怪運河窄了
    在1936年到1938年間各國紛紛開工了超越以往噸位的超級戰艦,英國建造了喬治五世級,德國建造了俾斯麥級,法國建造了黎塞留級。英法由於對手實力不強新的戰艦噸位也就超過了4萬噸,德國則由於一戰戰敗多年沒有大型戰艦製造經驗,雖然工業實力夠強,5萬噸的俾斯麥級已經是德國的極限。
  • 這艘以蘇聯命名的超級戰艦究竟為何取消?|局器
    這支艦隊將由533艘戰艦構成,其中包括16艘B型戰列艦和8艘A型戰列艦,總噸位超過130萬噸。這樣一支艦隊可以讓紅海軍從一支毫無存在感的落後軍隊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計劃中並未包括航空母艦的建造。
  • 日本歷史上最大的驅逐艦「大和號」是如何覆滅的
    作為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排水量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曾經是日本的國家象徵與驕傲,至今仍在日本的電影、動漫中頻頻出現,然而,這艘戰艦本身在二戰中的表現,卻成了一個暗喻它的祖國已經落伍於時代的冷笑話。 由於受大炮巨艦主義的影響,當時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建造噸位更重,艦炮口徑更大的軍艦。
  • 大和號的覆滅
    作為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長263米、寬38.9米,滿載排水量72810噸,配備9門460毫米主炮,一發炮彈1.5噸,成為軍國日本的精神圖騰:埃及有金字塔,日本有大和號。然而,這個號稱無敵戰艦的鋼鐵巨獸,在太平洋戰爭中幾乎沒發生什麼作用就被美軍擊沉。 從《戰艦大和》(1953)到《男人們的大和》(2005),日本描述大和號的影片數不勝數。
  • 為什麼說「大和號必須死,日本才能活」?
    一方面,日本人很為大和號自豪,現在去日本還可以去吳市參觀那裡的「戰艦大和博物館」,博物館附近,當年建造大和號的船塢還留著,上面有現在日本人的題字——「戰艦大和誕生之地」,言辭中的驕傲之情不難想見。 ▲「大和」級戰列艦,舊日本海軍的圖騰,本文作者製作的武藏號戰列艦模型 圖源:瑞鶴可是另一方面,戰後日本人也對「該不該建造大和號戰列艦」進行了反思,在民間的輿論中,戰艦大和被譽為「昭和三大馬鹿(蠢貨)」之首,那言外之意就是「不該造這艘戰列艦」。
  • 大和號體現日本社會複雜情緒
    原標題:大和號體現日本社會複雜情緒 由於姊妹艦武藏號在五個月前的雷伊泰灣海戰中灰飛煙滅,在1945年4月7日那天,正急速奔赴衝繩的大和號戰列艦已然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最強」戰艦。不過,這艘被視為「大和魂」之象徵的巨艦即使是在其服役的最後一天,也沒能取得任何值得一書的戰績。
  •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被擊沉,給了日本海軍致命的打擊,幻想破滅
    日本的海軍,則將能前往「大和號」戰列艦執行任務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可以說,這座戰列艦是日本海軍的精神支柱。的確,「大和號」戰列艦不論從他的建設規模、戰鬥能力還是承載噸量,在當時,無疑都是最強大的,美軍也對這個龐然大物多有忌憚,就算放在現在,它的設計也是可以拿來比較的。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對於這艘軍艦充滿了期待和渴望,在這艘軍艦上當差的海軍,待遇是最好的。
  • 史上最大戰列艦大和號,美軍僅僅損失十架戰機就將其命運終結
    高速行駛的大和號日軍對於美軍的這一行動,急於制定出報復的計劃。即一是用自殺式的飛機攻擊美軍的艦隊;二是由「大和號」戰列艦率領1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對美軍艦隊進行攻擊。(艦隊有戰列艦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8艘。)
  • 這艘戰艦是珍珠港事件罪魁,兩枚核彈才炸沉它,竟因此成美軍救星
    而所有美國海軍官兵看到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內一面早已陳舊不堪的舊日本海軍戰旗時,卻都會升騰起濃烈的感激之心,而這面日本軍旗曾經的主人正是日本當年偷襲珍珠港的元兇戰艦之一!二戰前,長門號和陸奧號與英國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以及美國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並稱為當年世界海軍七巨頭,而且長門號自1920年服役後,一直擔任日本聯合艦隊旗艦,直到1941年大和號服役。但和一直因保密而十分神秘的大和號不同,長門號多年中一直被日本視為國民偶像而人氣極高。
  • 「簡直就是移動的超級旅館」,探尋二戰日軍「大和號」的奢侈生活
    說起二戰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除了它裝460毫米的"超級艦炮"之外,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其船上奢侈的生活條件。無論從住宿還是飲食,都堪比日本國內的五星級酒店,因此成為"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員就成了普通海軍官兵夢寐以求的願望。
  • 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相比,誰才是二戰戰列艦的...
    摘要: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可以算是雙方最強的主力戰艦,那麼這兩艘戰艦來一番對比,到底誰更強?圖1: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編隊大和號是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最強的戰列艦,衣阿華號則是美國海軍最強的戰列艦,如果這兩艘主力戰艦來一番對比,到底是更強?按照戰艦世界遊戲裡的規則,大和號是十級艦(不過姊妹艦武藏號卻是九級艦),衣阿華號則是九級艦,應該是十級艦的大和號更強。
  • 這艘寄託大和民族希望的軍艦,究竟挽救了日本,還是替日本送死?
    此外日本已經想到了美國建造軍艦要考慮巴拿馬運河的寬度,其最大的火炮撐死406毫米,此前的1916年日本已經有實驗生產過460毫米和480毫米的火炮,在此基礎上日本開始建造460毫米口徑的超級戰列艦計劃上馬了。
  • 當年的大和號和赤城號,如今也沒幾國能造
    當年的大和號和赤城號,如今也沒幾國能造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日本和德國等軸心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德國就不說了,其強大有目共睹。而日本在海軍實力方面是要強於德國海軍的,因為當時的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後,使得美國被迫對日本宣戰。
  • 說說宇宙戰艦大和號,2202這一部,唉,不知如何評價
    看到這文章我默認都是看過宇宙戰艦大和號的人了,畢竟在國內這番很冷,我也是閒著沒事最近才看的。順帶一提,這裡說的是新版,2199跟2202。第一部2199,可以說是宇宙版的史詩故事,我非常喜歡!而第二部2202,其實刻畫的東西比2199還要多,但我看的真的是異常煩躁。
  • 世界歷史上最大噸位的戰艦,大和號為何下海四年後就覆滅了?
    在很多國家還沒有造出航空母艦時,我國的遼寧艦已正式下海,這無疑是大國崛起的表現。那麼,如果說到海上戰爭,除了航母還有戰艦。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世界歷史上最大噸位的戰艦——大和號。日本在很久以前就知道「大炮巨艦主義」,所以當時日本的造炮、造艦技術是非常超前的,到了昭和時代,日本已經是世界造船大國之一。這艘大和號戰艦是在1941年正式下海的服役的。
  • 259架艦載機和27艘潛艇擊沉7萬噸戰艦,消滅2498名官兵
    此次觀閱式的地點選在了東京灣,參訓的37艘船隻不僅有日本本國的,還有美國的海岸警衛隊船。這一幅美、日兩國船隻共處同一海灣的和平畫面,不禁讓人想起了曾經號稱「不沉之艦」的日本大和號是如何在美國的轟炸機下沉入海底。
  • 建造比服役時間還長,這艘戰艦真不是印度的
    當然,在現代海軍史上,一艘戰艦因為種種原因延誤了建造,建造周期長達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也不乏先例。對於中國網友來說,這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人民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這艘1985年動工的老艦,身上承載的是兩個國家的航母夢。
  • S系戰艦出戰 《戰艦世界》BW測試今日開啟
    此次BW1測試將免費開放夕張號和阿芙樂爾號供試玩體驗,首次體驗全新戰艦帶來的強勁海戰體驗。此外《戰艦世界》與合作夥伴聯想強強聯合在全國近100個店面開放線下體驗活動。更有大和號的榮光視頻首次曝光!【五艘新戰艦戰艦 應該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