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蒙古,你會想到什麼?
草原?牛羊肉?蒙古包?落後?排華?
朋友提議國慶一起出去轉轉,我負責找目的地。最開始考慮長白山天池,但是下手太晚,火車票都搶光了,而且遊客肯定不會少。突然一天下午我腦洞大開。
「我有一個想法,咱們去蒙古咋樣?」
「**!好啊!」
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極限操作,在大使館門口偶然遇上蒙古小姐姐說可以幫我們解決籤證的邀請函問題,價格也比較合理。幾經周折,終於在出發前一天拿到了籤證!好險!
Tips:蒙古十一的時候其實已經不是旅遊旺季了,而且真的很冷...白天最高十一二度,晚上可以到零下十度(這才十月)!後來查資料才知道烏蘭巴託年均氣溫竟然小於零度,是世界上最冷的首都之一。
蒙古旅遊籤證需要邀請函,某寶可以代理,但是最近好像漲價了;我們運氣好,找到了蒙古工商處的中國代理,比較正規地辦了籤證。只需要護照、照片、機票、酒店訂單就可以了
交通方式:1、航空,北京出發有國航和蒙古航空。蒙古航空的機票當時便宜一點,正好也想體驗外航,所以就選擇了蒙古航空。(伯川德hhh)ps.大多數外航落地之後是可以提出請求參觀駕駛艙的,但是有些不能拍照
2、鐵路,我最開始是想從北京坐火車去蒙古的,但是時間很長。第一天早上出發,第二天下午才到;往返下來比機票還貴。當然,如果時間充裕,是可以先去二連,然後過邊檢到對面的扎門烏德,之後再坐火車過去,這樣單程可以便宜一千塊左右
3、汽車...北京到二連有大巴,扎門烏德到烏蘭巴託應該也有...但是,還是不推薦...
蒙古的插座是歐標的,但是大多數場合也可以使用國內的插頭。
語言方面,如果你會蒙古語,這樣最好(內蒙外蒙語言基本是通用的,只是拼寫字母不一樣)儘管蒙古蒙文使用西裡爾字母,但是蒙文和俄語相差很多的,畢竟蒙古語是阿爾泰語系。由於蒙古曾經也社會主義過,而且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蒙古基本通用俄語的。如果像我一樣,以上情況都不符合的,還是準備好谷歌翻譯。有過寮國的經驗,基礎的英語+手勢比劃當地人應該是能聽懂十不離八九的。*最重要的!一定要會認西裡爾字母!(在那個環境下,我們三個一天就速成了西裡爾字母,能發音至少比完全文盲強得多哈哈哈)
飲食方面,外蒙的飲食和內蒙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尤其體現在城市,人們普遍西化一些,大家更崇尚日韓風,年輕人的髮型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早飯吃麵包抹黃油和果醬,喝牛奶而不是奶茶;吃的牛羊肉也是以炒為主,並非手把肉。近年來華人推廣了火鍋涮肉,在當地也逐漸受歡迎起來(後面我們有體驗過)不得不說,蒙古的牛羊肉口感是真的好,羊肉一點都不羶!
時隔六年,再次從T3出境,再一次坐上了T3小火車,在T3E 我看到了波蘭的國家獨立日彩繪。
是日航班是蒙古航空的B737-800.
大概是也串飛莫斯科、香港、東京等更遠的航線,737飛機也配備了個人娛樂系統,但是今天的航程有點短,所以小電視一直都沒有開,沒事,看看外面的風景也挺好~
飛機餐食冷食,中規中矩,甚至沒有到平均水平,但是來者不拒的我還是把它吃完了...
落地烏蘭巴託,當地有小雨,溫度只有十度,相比於將近三十度的北京,我們仿佛提前和冬天見了個面,後來我們才知道,這裡是世界上年均溫最低的首都,還不到零度...
見到了聯合國的波音767飛機!
來蒙古之前就有朋友說蒙古人大多比較反華,我們在邊檢時就有點感受到了...有一個男的邊檢官,看著就很喜歡刁難人,看我們沒有填在烏蘭巴託的住址(之前入境寮國的時候就沒有填,什麼事也沒有發生),直接說了一句"You, go back to Beijing !"然後就把護照甩給我們了...
也挺逗的,後來我們填好信息,換了一個窗口,果然女邊檢官的態度要明顯好一些...
在機場有兩家銀行,好像都差不多,我們就在這裡換了錢,可以接受人民幣的,不用提前換成美元;機場比較小,然後在到達層很好找,有一個小屋子,是蒙古的運營商,反正流量套餐價格比國內的三大寡頭要來得好得多,就是工作人員的效率有點低,一個人就要耽誤五分鐘。最後從下飛機到我們出機場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小時。
最有趣的是,很多黑車司機看到中國人出來了,都喊「老闆上車!老闆上車!」
事實上當然不能被他們宰啦,我們貨比三家,最後選了一個中年司機,他的兒子(也可能是孫子)和他一起。我們覺得這樣帶著小孩,心地應該比較善良,事實上還是被宰了一點...不過無所謂了
航站樓外景看著比較破,然後我們還看到了捷克的專機
烏蘭巴託的堵車是真的名副其實!!!
有谷歌地圖為證,我們稍微進入市區就已經開始排大隊了...
城市裡的景觀大概是這樣,也是有高大的居民樓,但是顯得有些破舊;整體上看,和呼和浩特相比就差距很大了
走在大街上,還能看到衣著傳統服裝的牧民
但是年輕人的衣著都是很時尚的,和咱們國家的冬季相差不大
肯德基長這樣...價格稍微比國內貴了一點,但是番茄醬還是無限自助的(有一個大瓶那種)
這是很多蒙古遊記中都提到過的國營百貨大樓
地下有個大超市,他們有賣這種散裝酸奶的,表示衛生問題堪憂,我始終不敢嘗試...
蒙古國也有大國情懷,他們的書店裡展示的地圖南端已經到了延安、榆林、曾經的統萬城一帶,貌似在他們眼中,忽必烈可能是個親漢的,有悖於民族正統的角色。
蒙古曾經處於蘇聯和中國中間(現在也差不多),但是明顯受蘇聯的影響更多一些,如這個歌劇院;以前蒙古人也會看芭蕾舞的(可能強制的意味)但是城裡面很多的大型建築都是這樣的蘇式或者歐洲風;同時又有許多古建築,如寺廟一類,是中式建築;再次感受到在兩個強大的文明之間生存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
這是烏蘭巴託的地標建築之一——成吉思汗廣場,後面是議會中心一類的場所,好像叫「大呼拉爾」
當時捷克領導人正在蒙古訪問,因此廣場中左邊的是捷克的國旗
人行橫道標誌中的人都顯得很豪邁
於是李大哥進行了模仿/滑稽
烏蘭巴託的公共運輸確實一言難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城市似乎無時無刻都在堵車,公交車擠滿了人...
乍一看還以為是晚高峰的國貿地鐵站
第一天的行程非常簡短,就是從機場(午後到達)進入市區,安頓下來,然後就開始漫無目的地在城裡遊蕩。總體而言,這座城市還是很很現代化的,而且乍一看就很「蘇聯」:從公交系統、公共建築、人們的穿著打扮都能感受得到;同時,這座城市也顯得比較冷漠,大約是缺少熙熙攘攘的臨街小館或者商鋪,同時天氣也很冷;上班族太多,感覺大家都生活在一種高壓的城市環境中;街道上倒是熙熙攘攘,或許是過於堵車,以至於走路比乘坐公共運輸都有更高的效率;另外就是不得不吐槽一下這裡的空氣!滿大街都是汽油味,這樣的環境必然有霧霾,只是這幾天冷空氣過境,否則在這種周圍都有山的地形,排放的氣體是比較難擴散的。
當然,前面也提到,受到南北兩國文化的影響,這裡也充斥著許多矛盾。但是蒙古族自身的文化在城市中的表現也是很明顯的。我總是在想,假如蒙古的發展沒有受到蘇聯的幹擾,這個民族國家會發展成什麼樣呢?
第二天以及之後,我們將前往烏蘭巴託以西三四百公裡的蒙古草原最中心哈拉和林,那裡有世界文化遺產鄂爾渾河谷,或許我們能從那裡發現草原民族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