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的小店,開得晚收得早,經營時間還很隨意,有種「生涯懶立身,騰騰任天真」的感覺,誠如臺北這個城市的氣質。我一個人閒逛到這些小店,有展現「早安,晨之美」的早餐館,有能hea①到地老天荒的咖啡店、書店、小食店,當中有幾間看起來有網紅店之嫌,但並非只是元素的堆砌。對於臺北而言,我終究是一個旅人的視角,但在這篇裡捉到與臺北15間小店相處的光景,在俯仰之間親近了這座城。
⦁
一抹紅豆一口糯。
在大稻埕的「滋養製菓」是一間經營了60年的和菓子店,但這和菓子卻是和日本相比稍有不同的臺式風格。
招牌是最中餅與銅鑼燒,用的全是臺灣本土的食材,例如臺東的米與屏東的紅豆。
和菓子的特點是能反映季節的流動,所以這次試的「夏竹」,內裡是軟糯的手制豆餡,還有招牌的最中餅,以糯米燒制的薄脆外殼,內裡是甜度較低的紅豆餡,搭配的茶飲是冷萃茶,非常的解暑了,無論感覺還是味道都喜歡。
紅豆永遠溫柔。
『 滋養製菓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47號
嘿,吃早餐啊(盧廣仲語氣)
臺灣作家韓良露在《臺北說城人》裡說,衡量一個城市的常民飲食豐富與否,絕不是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午餐與晚餐,而是早餐。
臺灣的早餐極其多元,臺式西式的選擇俱多,並且不是那種匆匆吃完結賬的,而是坐下來,像正餐那樣點菜,吃得像Brunch一般豐富的,這使我想起前年播了兩季的日劇《いつかティファニーで朝食を》②,講述以玲奈為首的幾個女孩子願意早幾個小時候起床在不同的早餐店裡聚會,臺北也是這樣一個令人期待吃早餐的城市。
這間「良粟商號」做的是炭燒吐司,有15款可選,我選的是「炭燒花醬雞腿排蛋吐司」,小小的後廚,裡面擠了四五號人,可見分工細緻,炭燒的味道飄滿了整間店,熱氣直逼前廳,這很臺北,這樣一間店,早上7點就開始營業了,有什麼比一早握著流醬的飽滿吐司大口大口地吃更滿足的嗎?
對啊對啊對啊對啊對啊(盧廣仲語氣)
『 良粟商號 』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30巷8號
( 近捷運行天宮站4號出口 )
喝下這杯臺北淺烘豆子。
這間「夏野豆行」就在「良粟商號」的斜對面,是一間顯眼的木頭小屋子,在臺北也是小有名氣的精品咖啡店,小小一間店裡面塞了烘豆機,各地的單品咖啡俱備,全是自家淺度烘焙的豆子。
這是一杯早上7點50就可以喝到的咖啡,可以咬著吐司配杯單品。
我也很喜歡它所處的這條街道的氛圍,人少,安靜,從早到晚都是如此。
在咖啡裡短暫流浪。
『 夏野豆行 』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30巷1號
( 近捷運行天宮站4號出口 )
一間偽裝成西裝店的奶油餅乾店。
推開「but.we love butter」的門真的有被吸引到,前廳是整齊陳列的紳士裝備:西裝及其配件。
向fitting room走去,是一條走廊,左手邊有三道門,每一扇門我都建議扭開一下,扭不開的就接著扭開下一道,這是Funny point,我就不暴露是什麼啦。
推開走廊盡頭的門便完全進入另一個世界,裝潢風格網紅但不無聊,這是一間僅外售的餅店,所以不是咖啡店,也不是甜品店,為什麼要做成西裝店的門面?因為這間店覺得西裝大至選料到剪裁、小至一粒鈕扣的搭配都專注而講究,而他們就是想以製作西裝一樣的態度去製作奶油餅乾。
每日只會供應一款特定的奶油餅乾,搭配一杯冷萃東方美人給前來的客人品嘗,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專人介紹它家的奶油餅乾,有五款味道可選,每款都有專屬的包裝,其包裝盒的精緻也是令人想收藏的。
奶油餅乾堅持用法國艾許奶油為原料,那天試的味道是「北海道生乳酪」,得知我從廣州來,還加送了一份「濃厚奶油餅乾」。
可惜的是,奶油餅乾的味道實在欠缺特點,但我依然認為這間店值得一去,因為整個服務和體驗都很令人舒服,如果真的帶著定製西服一樣的心去做奶油,一定會越來霸越好吃的。
奶油永遠不會傷害你。
『 but.we love butter 』
📍臺北市松山區富錦街102號
茶變得越來越年輕。
在臺北最老的街道大稻埕,有不少祖輩開始經營的老字號,多是米商、茶葉商等,而到了最新一代的傳承人手上,都在嘗試著轉型,他們在祖輩奮鬥過的這棟已列為文物的建築裡,用自己的見解去經營屬於當下的這門生意。
「良記茶葉」屬於其中較年輕的一間,於70年代開業,如今到了第二代手上的,除了依然經營茶葉為主,但低調的店門側邊,可以步入小巷,就有著更小的茶鋪店面,可喝一杯透心涼的冷萃茶,在踏著大稻埕的歷史中稍作停留,品茶歇息。
臺灣茶並不難懂。
『 良記茶葉 』
📍臺北市迪化街一段282號
在百年西藥房裡喝臺灣茶。
「ASW Tea House」同樣是在大稻埕,就在富有歷史的「屈臣氏大藥房」這棟建築的樓上,這是一個喝臺灣茶的好去處,以紅茶和發酵烏龍為主,也與臺灣的小農產品合作,自家手工製作甜點用於配茶。
店所處的這一段屬於大稻埕最熱鬧的地段,但因為在樓上所以鬧中取靜,是個可以安下心來喝茶的地方。
啊,去這間店的路上有間博物館,而我錯過了開放時間。
『 ASW Tea House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4號2樓
獨立書店是這座城的文化脈絡。
能誕生「誠品書店」這樣傳奇書店品牌的臺北,有著令人羨慕的書店文化,很多獨立書店都能在臺北找到立足之地。「松菸文創園」③也是臺北的文藝地標之一,裡面就有一間誠品書店以及誠品的酒店也是這裡,但原來在這間誠品的不遠處,穿入綠蔭之中隱藏著這樣一間綠色小木屋的小書店。
門前有露天空間放置著桌椅,可以在室外看書。這間閱樂書店也不僅是書店,除了可以喝咖啡吃甜品,有很多的主題分享會,也會搖身Live House。
想起這種氛圍的小書店以前在廣州也有,但都難以維繫下去。臺北就是這樣一個城市,一間大型商業書店可以與一間小型獨立書店在相隔數步的距離和平共處,這是臺北的軟實力。
臺北愛書之人真多呢。
『 閱樂書店 』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松菸文創區內生態池旁綠色小木屋)
在有點冷的店喝Cold brew。
在松菸文創區的外圍,離閱樂書店不遠處就能抵達「十間茶屋」,是一個顯眼的純白空間,我有點掙扎於要怎樣講這樣一間網紅氣質的店,倒也不是對網紅店有偏見,而是這間店有著不少網紅店的通病:不愁沒人流,所以店員也顯得對人愛理不理。
撇開這令人不快的一點,我確實喜歡他們家的Cold brew,小巧的一支,是經過烘焙的烏龍茶,茶是合我口味的茶,尤其喝茶的這天烈日當空,店內的氣氛變得清朗淨白,所以儘管這空間令人有點審美疲勞也變得可以接受起來。
利申④,臺北實在是一個親善之城,我遇到的絕大部分人都待人有禮。
『 十間茶屋 』
📍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4段553巷48號1樓
⦁
本文註解:
① hea : 粵語常用詞,可理解為懶散、無所事事,針對這裡的意境可理解為虛度時光等意思。
②《いつかティファニーで朝食を》:日劇,中譯名《在蒂凡尼吃早餐》,但與Audrey Hepburn 1961年演的經典電影無甚關係,該劇於2015至2016年間播出,主角是日本混血模特「特林德爾·玲奈」,劇中還有另一知名模特為新木優子。
③ 松菸文創園:又稱「松山文創園」,位於臺北松山區,是日治時期的菸廠改建而成的創意園,所以臺北當地人更習慣稱其為松菸文創園,在臺灣的繁體字使用裡,「菸」和「煙」有著不同的意思,例如香菸和煙霧,前者多用於實物名詞。
④ 利申:利益申報,多為粵語網絡環境用詞,意旨在討論一件事前或事後用作表明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