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作為宮崎駿的收山之作,這是一部有關於夢想的片子,從片中的角色來看,無論是與二郎夢境相接的飛機設計師還是他的妻子,都有宮崎駿自己的身影在裡面。在設計師邀請二郎一起乘坐他的隱山之作的時候,二郎說他要做出一架優美的飛機,並且對當時那輛白色飛機的引擎等等提出意見。我個人覺得宮崎駿大概就需要這樣的後輩,敢於創新和想像。然後後來二郎對妻子的態度作為一個女孩紙其實覺得蠻難過,不過到故事的結尾也終於明白了,「你要好好的活下去」那一句。
明明就是宮崎駿對後輩說的話,「好好的把夢想傳承下去,我已經把我最美的東西展現給我的愛人了。」能夠承擔如此責任與厚望的人,其實必定是像二郎這樣認真和執著的人。關於主人公的矛盾,我覺得二郎的夢境從始至終都只是他一個的夢,並沒有什麼夢境連接之類的奇異在內。裡面表述過一個觀點,那就是夢境是整理白天所遇到的事情,可以安撫情緒之類。這裡二郎的夢裡,本質上就是他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是他選擇當設計師的原因,也是最後選擇繼續造飛機的原因。夢裡的設計師說,我是願意有金字塔的。其實是他最終自己說服了自己。影片中的夢的部分有很多,都是一個自我對話的過程。
說到戰爭,我個人認為他並沒怎麼描寫戰爭,而且影片中也說明了男主只是想要製作美麗的東西,而不是為了拿它去打仗。宮老本人愛飛機啊,但是飛機歷來就是跟戰爭連在一起的,所以是避不開的主題。要看個人怎麼理解了,我看完整部片子就覺得,除了一些小細節,《起風了》整部片子慢的可以(無褒貶),完全不像宮崎駿的片子。分鏡也特別普通,注重寫實,只有一些幻想的部分能強烈地感受到宮崎駿的個人特色。我覺得這部片子其實就是宮崎駿送給自己最後的禮物吧。能感受到那種不在乎的感覺,很專注。
我也說不清,充滿了老人家對人生的哲思。這是以前他的電影裡所沒有的,以往都是更大更複雜的主題,人與自然,戰爭與和平之類的。這次真的更多的關注在人本身,夢想和實現的關係上。我很喜歡這一點,我覺得表達得很到位。感想就是感想,不要寫的跟報導一樣。我從電影院出來,覺得有點心酸,能懂為什麼《起風了》是這樣一種情緒。我覺得夢想也是這樣一種東西,當人看到特別美麗的東西時,會有忍不住想哭的衝動。製作飛機=美麗的東西=夢想,這個關係特別單純,但是也非常強有力。
雖然影片《起風了》中的感情戲份不多,甚至感覺為了搶時間而被砍掉了一部分,還是覺得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能這麼表達出來啊。最後說一句,最近是不會再看了,因為真的不算大眾意義上的好看。但是的確是好片。從一般觀眾的角度來看就是這樣的吧。飛翔的夢想,遊弋於自由的藍天卻葬身在戰爭的海洋。渴望著廝守卻只能道一聲訣別。誰不斷追求著愛與美卻又淪為愛與美的殺手?人類,這亙古不變的矛盾不斷繪畫著美的隕落。看那火海裡最初的夢想依然堅強著飛向藍天,不治的病魔卻不能阻斷愛的重圓。時代的魔咒毀滅了城市,毀滅了愛人,也毀滅了你夢的載體。而在夢的天空下,舉翼起舞,伊人歸來。
片尾絕唱痛斥著這殘酷的時代,它還有著不可毀滅的東西----「希望」。 這情景讓我想起了高爾基的《海燕》,暴風驟雨中,勇者前行。寧靜的畫面裡,格格不入硝煙與殘骸,如冰與火的碰撞,強烈耀眼。整部作品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更像一幅對比鮮明的藝術畫卷。不肯相信這詛咒無法擺脫是因為沒能看到這真相的殘酷因為答案就是人類,人類就是這詛咒!人類是醜陋的,嫉妒,貪婪,無休止的欲望,在危機前的懦弱,是人性裡脫不掉的不完美。人類又是美麗的,夢想,堅強與仁慈卻最終能讓人類超然於本源的人性為自己的愛獻出生命。人類就是在不斷克服著自身的不完美,才變得偉大。
「起風了,(為了夢想)勇敢活下去。」雖然講的是關於理想的故事,可是作為一個每一部宮崎駿電影都沒錯過的粉絲,卻很討厭《起風了》這部電影裡面的男主角,明明從一開始喜歡的就不是女主角,而是喜歡的是女主角的女僕,因為那幕送尺子過來時候,男主角還一直想著女僕的背影。而且男主角在分別了很多年的時候,聽說女僕已經結婚生子了之後,開始對女主角溫柔起來,這種三心二意的男主角叫人如何去愛?女主角為了男主角而死的的時候,男主角還在外面試驗飛機。愛情敵不過工作,敵不過國家。這樣的男人人格過去高尚,卻不值得去愛。只能替女主角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