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們學音樂孩子的小心臟啊!!!

2020-12-22 騰訊網

這就是我們學音樂孩子的小心臟啊!!!

1

正常時的心電圖

2

老師說今天不上專業課時的心電圖

3

專業考試時的心電圖

4

在琴房偶遇師妹時的心電圖

5

臺下候場時的心電圖

6

上臺後的心電圖

7

演奏忘譜時的心電圖

相關焦點

  • 孩子要不要學樂器?不吼不罵,讓孩子輕鬆成為音樂小神獸!
    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學樂器?父母們也很猶豫,樂器的學習要有所成,沒有十年半載的堅持練習是不可能學成的。一旦開始就是十年以上的陪伴,需要家長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如果堅持不下去,半途而廢,對父母和孩子的自信心都是重大打擊。
  • 小葉子音樂教育何雨沙:希望孩子不要學一門技術恨一門技術
    現在做客我們訪談間的是小葉子音樂教育聯合創始人&CMO何雨沙女士,何總您好,和我們網易網友打聲招呼。何雨沙:網易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何雨沙。網易教育:首先恭喜小葉子智能陪練獲得「2020年度影響力在線教育品牌」獎項,在此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小葉子智能陪練。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音樂?這五個理由絕對夠,原來學音樂好處這麼多
    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廣泛熱愛和樂於接受的藝術門類。有人曾說過「音樂是天使在唱歌」,也有人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其實音樂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它就像一個大大的禮盒,裡面有很多讓我們驚喜的禮物。也許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無法完全領略,但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這些東西值得用一生的時間來去領略、去享受。
  • 臺灣山村小學的小提琴課:「學音樂的孩子有氣質」
    新華網臺灣南投2月12日電(記者 譚喆)「學音樂的孩子有氣質」,這是臺灣山區一所少數民族小學的教育理念。沒有華麗的演出服,沒有絢麗的舞臺,沒有昂貴的樂器,但孩子們用心詮釋著自己的音樂夢想。  位於臺灣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的親愛小學創立於1937年,卻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中被夷為廢墟。
  • 音樂教室|孩子學樂器不能堅持怎麼辦?專業音樂老師的建議來啦
    很多家長都是在別人的引導下,或者看了什麼節目之後,非常武斷地拉著孩子到了音樂培訓機構,指明要學什麼。這樣的選擇下,一般都不是孩子願意或者喜歡學習的樂器。孩子內心一旦出現抗拒心理,自然容易學到中途便放棄。如何知道孩子適合什麼樂器?
  •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去砸玻璃
    「這首歌叫《摘菜調》,是貴州遵義的一首民歌,裡面帶有遵義的一些方言創作,很有民族特色,所以唱起來,有些地方不是像一般的歌曲那樣。而且,這首歌說的是一個小姑娘從清早出門摘菜到摘完菜回去的過程,比較生活化的場景,聽起來比較悅耳歡快。」王老師詳細地介紹說。看到合唱團的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忍不住向胡校長提出了我的疑問:在大山裡的孩子不應該更看重學習嗎?
  • 孩子有音樂天賦,家長一竅不通,這三點教你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音樂天賦的時候,其實可以不必過分在意自己究竟懂不懂音樂。不懂音樂也可以培養孩子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學過音樂,也沒有什麼音樂天賦,恐怕很難通過自己努力培養出孩子的音樂素養。其實在孩子的音樂路上,家長起到的作用並不是教導他們特定的知識和技巧,而是要引發他們對於音樂的興趣。
  • 為什麼一定要找個學音樂的女朋友?
    前兩天,我們公眾號發了一條關於#音樂系的男生宿舍是什麼樣的#,有朋友留言想看看女生宿舍是不是更優秀,在小編的不懈努力下
  • 孩子學音樂,節奏感不好怎麼辦?這3個方法值得收藏!
    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也曾在回憶錄中寫到:「我的父母使我從嬰兒時期就感受到音樂節奏的魅力,這是我走上音樂道路的起點。 通過歌曲感受節奏 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孩子音樂節奏感時,建議將節奏和歌曲融合在一起。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又能加強樂感體驗。 在孩子處於兒童時期時,建議多聽兒歌。
  • 小葉子攜手汪峰直播首秀 音樂這樣學更簡單
    前不久,音樂人汪峰也在直播間用音樂互動的形式,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直播分享。以嚴謹專業著稱的汪峰,特別推薦了小葉子音樂教育旗下的TheONE智能電子琴AIR。汪峰介紹產品時提到:「有沒有一個產品可以讓學習音樂的門檻不那麼高,讓喜歡音樂的人能夠不因為高昂的費用,就能走進來。」這也是小葉子音樂教育產品研發的初衷和理念。
  • 孩子學音樂,不重視這1點等於白學
    達爾克羅茲認為「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不過需要加以誘發、培養,進而為音樂所用」。節奏訓練就是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挖掘出孩子的這一本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音樂學習。傳統節奏訓練方法主要是孩子通過老師的講授與演示,採用唱、背、默寫等方式進行反覆練習。
  •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願意讓孩子學音樂?
    不止是孫儷,其實送孩子學音樂的明星家長不在少數。 沙溢、胡可夫婦也是十分重視兩個孩子的藝術教育,大兒子安吉先開始學習鋼琴。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明星加入了琴童家長的行列,為什麼這麼多人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音樂?
  • 痴迷於音樂的孩子
    寶寶「抓周」時,愛人在小桌子上放了一支豎笛、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支鋼筆,她卻第一個拿起了豎笛;孩子上幼兒園後,經常在放學後,為我們唱《賣報歌》、《我的好媽媽》,雖然口齒還不那麼清晰,但越發覺察到她喜愛音樂,音樂或許註定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吧,愛人為此更加欣喜。
  • 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影響我們對於音樂的認知
    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藝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似乎不可缺少的一門文化修養。各類學校也都開設音樂這門學科,家長們利用孩子放假的課餘時間報各種器樂培訓班,但我們是否真正地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音樂氣息呢?是否真正了解音樂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隨小編的腳步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 小品:這就是高考
    合文俊:大家好,歡迎收看《這就是高考》,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了,今天,我們節目請來了幾位特殊的考生,介紹一下,他們都是年過八旬的老人,這一位呢,是李大爺,他曾經呢,是一個popping dancer(街舞舞者)。李飛:大家好,主持人好。合文俊:大爺這個手怎麼?怎麼哆嗦呢?
  • 為什麼很多家長讓娃學音樂?音樂帶給孩子的這些好處,你可能不知
    貝多芬曾經說過:領悟音樂的人,能夠從一切世俗的煩惱中超脫出來。如今的父母普遍認為,孩子不僅要學習好,業餘興趣也很重要,學一門樂器或歌唱舞蹈,不但可以陶冶情操,還有可能改變孩子未來人生。張女士的兒子浩浩4歲了,他非常喜歡音樂,可是爸爸認為學音樂耽誤學業,對未來的發展沒什麼用。
  • 孩子學輪滑 幾歲開始才合適
    平時我們看到的輪滑,那都是各種炫技的牛人。其實,輪滑對於孩子還說也是鍛鍊身體的不錯選擇。輪滑的好處我們都知道,輪滑就是腳踩輪子向前滑行,這對於孩子的體能、耐力、平衡性和靈活性、協調性、反應度都能有很好的鍛鍊。而且,輪滑有動作,可以有音樂,這也能很好的激發孩子的興趣。作為群體活動項目,還能培養孩子的性格、人際交往都不錯呢。 爸爸媽媽可不能因為看著輪滑好像危險,就放棄讓孩子去學習。
  •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鋼琴家,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音樂啟蒙?
    但是,我們絕大多數孩子學習音樂、練習樂器,並不是終身從事這個行業,對他們來說,今後可能僅僅是作為一項生活業餘愛好而已。家長如果以犧牲孩子對音樂的興趣為代價,去堅持這種苦行僧式的學琴方式,結果很可能得不償失。還有家長說,讓孩子學習音樂主要目標就是考級。
  • 鋼琴老師:這七種家長,孩子學不好琴
    比如今天有一點點的咳嗽,或者是天氣有些不好,但是在不影響出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問孩子你能不能堅持去上課,任何事情只有懂得堅持才能做好,如果孩子說沒問題,那麼應該誇獎,並且努力幫助孩子理解堅持的含義,將學會堅持這一顆小樹苗種在孩子的心裡,等到十年後開花結果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相信會撐起孩子的一片天。
  • 為「彌補爸媽遺憾」而學藝術的孩子,能走多遠?
    要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我們從幼兒時期就對孩子進行的興趣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對學習一件事情有自發性、主動性。最有效的捷徑就是給孩子隨時隨地聽音樂,而非「學習樂器,學習聲樂」不得不說一下,現在很多「興趣班」「早教班」都是以學一門樂器,學唱歌,學XX……作為吸引家長的點,因為很快能見「成效」。學沒學音樂,得給別人看到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