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是最沒求生欲的極限運動嗎?

2021-01-08 澎湃新聞

Free solo,意思是「徒手攀巖」,它既是攀登運動中最危險的一類,也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獲獎作品的名字。美國紀錄片導演夫婦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和金國威(Jimmy Chin)用100分鐘的鏡頭,記錄了美國攀巖者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通過長達一年半的準備,最終成功徒手攀登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酋長巖(El Capitan, Yosemite National Park)的過程。

9月6日晚,中信出版集團聯合中文攀登社區「巖點」在北京舉行了紀錄電影《

徒手攀巖

》首映活動,並在映後邀請了本書譯者之一李贊和經驗豐富的攀登者朱昊勤,與現場觀眾們交流電影感想和攀登運動經驗。早在紀錄片《徒手攀巖》獲獎之前,中信出版集團在2017年就引進了亞歷克斯·霍諾德一本記錄個人攀登經歷的書籍《孤身絕壁》(Alone on the wall)。

《孤身絕壁》簡體中文版書影,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徒手攀巖是什麼?

「徒手攀巖」這個詞對很多中國讀者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其英文名Free solo又很容易和「自由攀」(free climb)混淆。《孤身絕壁》的另一位合作者大衛·羅伯茨(David Roberts)在書中就帶領讀者感受了一下三種不同攀巖方式的區別和難度。常規的攀巖通常由兩個人合作完成,一人是領攀者,攀爬在上方,並且在攀爬過程中設置保護點。保護點最早需要攀登者將巖釘打入巖石,後來逐漸被巖塞、機械塞以及膨脹螺栓所替代。另一人在稍下方,藉由保護點把自己安全地固定在巖壁上,並通過兩人之間連結的尼龍繩保護上方的領攀者。

《徒手攀巖》劇照

最早的攀巖是「直接器械攀登」(aid climb),攀巖者利用設置的保護點在巖壁上安放輔助的尼龍梯子,直接攀爬的是梯子而非巖石本身。自由攀(free climb)同樣會利用保護點,但不會安放任何輔助設備幫助自己上升。自由攀巖者只靠自己的手和腳進行攀登,保護點僅僅用來防止自己意外下墜和其他意外。

徒手攀巖(free solo)則和前兩者完全不同。它又可以譯作「無保護獨攀」。亞歷克斯·霍諾德在挑戰與其他攀巖者相同的路線時,沒有同伴幫助,沒有保護措施,不使用任何繩索,不利用任何人工設置的保護點作為人工手點。紀錄片裡對徒手攀巖有一個比喻,它就像是一場只有金牌的奧運會比賽,拿不到金牌的話,就迎來死亡。它是最純粹最極限的攀巖運動,任何細微的錯誤,都會導致最嚴重的後果。

冒險背後:反覆訓練和充分準備

與2010年只有24分鐘的亞歷克斯·霍諾德挑戰月光拱璧(Moonlight Buttress)紀錄短片《孤身絕壁》相比,100分鐘的《徒手攀巖》花了更多鏡頭在為我們展示亞歷克斯·霍諾德本人的生活和想法,數年的準備,幾十次的練習,多次的受傷,最後激動人心的近四小時徒手攀登酋長巖鏡頭被剪輯成了短短的13分鐘。

紀錄短片《孤身絕壁》海報

不同於我們常人對於徒手攀巖危險性的想像,free solo看上去至少對於亞歷克斯·霍諾德是很安全的。很多人都會問他,怕不怕死。紀錄片裡,亞歷克斯給了明確的答案,他不覺得自己有義務儘可能延長自己的生命。他不畏死,但不代表他不惜命。相反,正是因為他足夠的謹慎,對自己的狀態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活到今天,一次次挑戰成功。

在進行正式的徒手攀登前,亞歷克斯會帶著繩子反覆地練習每一段巖壁,尋找最適合的手點和落腳點,在巖壁上用標出幾毫米寬的支撐點,甚至一次次地從同一個位置墜落。在正式挑戰開始前,亞歷克斯已經對這條近千米的天梯的每一毫米每一個細節都爛熟於心。

即使如此,挑戰酋長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2016年秋天的一個凌晨,亞歷克斯開始了徒手攀登酋長峰的挑戰,金國威和他的攝製組們也全都準備就緒。全程還沒到三分之一,亞歷克斯就主動宣布放棄這次挑戰,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狀態太糟了。他對自己的狀態掌握得太清楚了,也太謹慎了。

《徒手攀巖》導演金國威(左)與霍諾德在後者攀上酋長巖後的合影

亞歷克斯說,只有兩種情況下他會毫無畏懼地開始徒手攀巖,第一是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態前所未有的好,第二是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和反覆的預演。本片看似冗長的序幕,給我們展示的正是這項極限運動背後真正的本質,即反覆的訓練和永遠的謹慎。

同樣進行了充分準備的還有本片攝製組。包括導演在內,大家都是攀巖老手,有很多機位,是攝影師把自己固定在不會影響亞歷克斯的安全點上,吊在半空中完成的。金國威很擔心拍攝本身會對亞歷克斯的挑戰造成不可彌補的影響,他反覆討論確定機位,徵求亞歷克斯意見。當亞歷克斯堅持在某個繩段不設相機,金國威果斷同意,沒有任何意見。本片拍攝過程的難度和用心,同樣是它能夠斬獲奧斯卡獎的重要原因。

越熱愛攀巖,越敬畏自然

李贊和朱昊勤都認同亞歷克斯·漢諾爾德是世界上最好的徒手攀巖大師。他孤注一擲的決絕,達到極致的專注力,毫無畏懼的勇氣,再加上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練習以及臨危不亂的淡定從容,是他成功的必然要素。

而電影和圖書都並非探討亞歷克斯·漢諾爾德運動的細節,而是傳遞一種不斷向上的力量。因為對於無保護攀巖者來說,唯一出路,就是不斷向上。而墜落就意味著死亡。主持人兼戶外新手姜默涵認為,亞歷克斯的行為並不是在作死,而是一種無畏與堅毅,是認準自己的興趣,把它做到極致。

《徒手攀巖》劇照

電影結束後,有觀眾提問嘉賓朱昊勤,亞歷克斯·霍諾德是他的偶像嗎?他則玩笑式地回答,亞歷克斯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因為他做的事情都太瘋狂了,沒法模仿。

澎湃新聞記者提問,攀巖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什麼影響,反過來自然環境的變化會不會導致已開發的攀巖路線經常發生變化。兩位嘉賓認為,人類的活動肯定會對攀巖的環境造成影響,所以攀巖者需要特別注意在戶外的環境保護;另外,不同的地質條件,受到的影響也不同,比如北京附近的山石多是花崗巖,就不容易受影響。而對於已開發的攀巖路線,會有一些常規的清理和維護,保證路線的安全可靠。

攀巖是一項與自然環境緊密連結的運動,當你踩在幾毫米寬的巖壁凸起,全身皮膚緊緊貼在巖石上時,你沒法不全身心地信賴眼前的石頭和周圍的自然。攀巖也使得亞歷克斯·霍諾德成為一名環境主義者,他週遊全世界進行攀巖,在不同的山谷裡體驗徒手攀巖起飛一樣的感覺,這也讓他越發敬畏自然,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因此,他不僅成為了一名素食主義者,還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每年拿出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太陽能設施,目的是「探索簡單,可持續的方式改善全世界的生命」。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勇奪奧斯卡 影壇颳起極限運動風
    《徒手攀巖》預告片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正因為《波西米亞狂想曲》狂攬四座小金人,第91屆奧斯卡算是最受搖滾迷關注的奧斯卡,同樣,它也是歷史上最受極限運動愛好者認可的奧斯卡。《徒手攀巖》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獎,而另一部關於滑板的影片《滑板少年》同樣也入圍了這個參賽單元,雖然最終抱憾出局,但滑板這一街頭極限運動獲得奧斯卡的關注,這還是史上第一次。《徒手攀巖》和《滑板少年》的導演都是華人。
  • 徒手攀巖:是極限運動還是人生哲學?
    徒手攀巖:是極限運動還是人生哲學?故事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就已經知道這是一個真實的現代英雄故事。 2017年6月,Alex Honnold 用3個小時56分鐘徒手登頂了美國優山美地國家公園3000英尺高的酋長巖(El Capitan),堪稱人類歷史上迄今最偉大的徒手攀登。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錢海英也喜歡攀巖 但她不「徒手」  來自美國加州的「85後」小夥AlexHonnold在搜尋引擎上輸入自己的名字時,自動關聯匹配的後綴是——「死了沒?」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徒手攀巖——最危險的極限運動,人稱——峭壁上的芭蕾
    2019年電影《徒手攀巖》上線各大影院,《徒手攀巖》是一部關於攀巖題材的電影,講述的是美國著名攀巖者亞歷克斯,在無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徒手攀登酋長巖的壯舉。這是一部在絕美中卻又殘忍的紀錄片,沒有驚豔的劇情,也沒有光鮮的明星面龐,維繫全片的只有亞歷克·霍諾德對徒手攀巖無盡的熱愛。
  • 十大極限運動,你玩過嗎?
    1.徒手攀巖徒手攀巖,屬於攀巖的一種形式,一種戶外的極限運動,不加輔助攀巖工具和保護措施的攀巖運動
  • 死亡率高達50%的徒手攀巖運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原創:環行星球 圖文:作者-桃小默、圖文編輯-斯凱勒封面圖:《徒手攀巖》說到極限運動,外行人想到的多是滑板、跑酷、空中衝浪等,但號稱「十大極限運動之首」的徒手攀巖出鏡率卻稍低。
  • 《徒手攀巖》玩「瘋子的遊戲」要冷靜準備
    酋長巖上面遍布了200多條攀爬線路,2017年6月3日,32歲的霍諾德沿著一條名為「搭便車」的線路,在沒有繩索或任何保護裝備的情況下,只依靠攀巖鞋和用於防止手汗打滑的鎂粉袋,無保護徒手登頂酋長巖,耗時3小時56分,成為世界上徒手攀登酋長巖用時最短的人。
  • 《徒手攀巖》:和死亡做鄰居!
    人在千百年的演化歷程中不斷滋長著自己的徵服欲,試圖徵服周圍的一切。自然偉力無人可與之抗衡,但總有一批人想打破常規,於是自然失去了它一貫的威信。2018年就上演了一部人與自然的鬥爭史——《徒手攀巖》,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亞歷克斯用3小時56分鐘登頂酋長巖的壯舉。亞歷克斯是一位徒手攀巖愛好者,他的目標是完成酋長巖的無輔助登頂,這項偉業在之前從未有人做到過。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體育大生意第1734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黃詩旋體育大生意記者在《徒手攀巖》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之前,如果打開任意一個搜索軟體輸入影片主角艾利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的名字,聯想詞條一定會附帶有些瘮人的三個字「死了沒」。
  • 《徒手攀巖》是一次理性的冒險,可惜世俗的人無法理解
    批評者認為,像徒手攀巖這麼高風險的運動,安全風險大,又沒有什麼特定的回報,做這樣的運動有什麼意義呢?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能感受到周圍隨時隨地都在講意義的氛圍,似乎做每件事情必須都要有切實的回報,把世俗的利益交換當成唯一正確的價值觀,可能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價值環境,國內極限運動參與者一直都處在很尷尬的境地。
  • 《徒手攀巖》一部跪著看完的記錄片
    只是因為他從事的運動—無保護攀巖。裝備只有攀巖鞋和防滑鎂粉,下邊有條河都不算無保護,攀巖的過程也沒有任何退路,因為後退的難度更大,一旦碰到筋疲力盡上不去,唯一的選擇就是放手, 然後就是自由落體。當然徒手攀巖不是去送死的,他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在體能和攀巖技術上都是頂級。
  • 《徒手攀巖》:獻給那些「相信不可能的人」
    徒手攀巖,十大極限運動之首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以「活著的傳奇」Alex Honnold為主角的紀錄片《徒手攀巖》1.「活著的傳奇」Alex Honnold《徒手攀巖》的內容跟名字一樣直接,就是記錄主人公Alex Honnold挑戰徒手攀巖這個領域最難的目標——酋長巖的故事。這部影片不僅奪得了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紀錄片的頭銜,還一舉斬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獎項。
  • 《徒手攀巖》:記錄的不僅是無保護攀巖的故事,還有他個人魅力
    自由攀巖,沒有器械輔助保護,隨時可能會墜落,導致嚴重摔傷或死亡。必須絕對地專注,這性命攸關。你能想像一下把生命壓在雙手雙腳上的人是多麼的瘋狂嗎?他在2017 年 6 月 3 日,用時 3 小時 56 分鐘,完成無保護攀登酋長巨石的目標,成為全球首位徒手最快登頂酋長巖的人。這也是紀錄片《徒手攀巖》的所記錄的整個事件。紀錄片的鏡頭下都是真正的英雄。真實是紀錄片的核心,紀錄片以真實生活為素材,展現的也是最真實的本質。《徒手攀巖》更是如此,一旦失誤,就是死亡。
  • 徒手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如果把徒手攀巖比作成奧運會的話,他必須要拿到金牌,否則就要死亡。從23歲那年完成月華拱壁的無保護攀爬起,Alex就一直令人難以置信地刷新著人類反重力運動的極限。半穹頂,月華拱壁,閃亮之牆,菲次連攀,哪一項拿出來幾乎都是每一個攀登者畢生追求的夢想。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向來不理解極限運動的我,今天才看了去年的高評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徒手攀巖就是指不藉助任何保護工具進行攀登,這是一項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極限運動,每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可以說,對徒手攀巖者來說,只有完美登頂和死亡兩種結局。
  • 《徒手攀巖》:「狂喜的真實」與英雄體敘事
    由此,「狂喜的真實」遂成為紀錄領域裡一個迷人的專業語彙,這是極限運動和紀錄片富有成果的一次碰撞。近日公映的紀錄電影《徒手攀巖》扣人心弦地呈現了阿歷克斯·霍諾德一次破世界紀錄的徒手攀巖過程,摘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這是一部強烈刺激觀眾腎上腺素,讓他們感到「狂喜的真實」的紀錄電影。
  • 用生命去攀登《徒手攀巖》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先驅FreeSolo這是一部只要提起它就心臟砰砰跳得山地電影是一部挑戰心理和體能極限同時展現美妙絕倫的風景和感受驚險刺激的旅行 用生命去攀登 《徒手攀巖》由心而動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10歲第一次接觸到攀巖後,
  • 《徒手攀巖》:要以最大熱情追求自己喜歡的事
    徒手攀巖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1970年被列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是一種戶外的極限運動形式,指的是不藉助任何輔助工具進行攀巖,位列世界十大危險運動之列,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徒手攀巖不僅需要極高的攀巖技巧,同時對攀巖者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心理挑戰。
  • 《徒手攀巖》的敘事走向與倫理困境
    不僅僅是因為這部紀錄片追求的4K解析度和這個跨界專業攝影與專業攀巖的團隊所具備的精確、縝密與高難度的攝製技巧,不僅因為它具有的以極限運動為題材的高動作性,以及主要取景地位於美國西部仙境「優勝美地」大峽谷之中,更是因為影片關於生命價值的主題以及它所涉及的視覺倫理的課題,都在大銀幕上徒然放大。
  • 【運動】死亡檔案:最危險的十大極限運動
    這也不是我國第一個因極限運動而喪生者,最近出名的一次是2017年11月,「中國高空極限運動第一人」吳詠寧被長沙警方發現在當地的華遠·華中心大樓樓頂意外失手墜亡。 平心而論,極限運動確實是種勇敢者的遊戲,但僅僅有勇敢是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