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2021-01-19 大眾網

《徒手攀巖》劇照

錢海英也喜歡攀巖 但她不「徒手」

  來自美國加州的「85後」小夥AlexHonnold在搜尋引擎上輸入自己的名字時,自動關聯匹配的後綴是——「死了沒?」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這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戶外運動紀錄電影,也是進口紀錄片票房最高的電影。近日,該片被中紀委微信公眾號發文點讚,稱「對理想的極致追求和勇敢精神令人震撼」。

  中紀委點讚:

  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冒險

  區別於傳統攀巖,所謂徒手攀巖(freesolo),就是在沒有繩索、安全帶等機械類輔助攀登裝備的保護下,利用巖石上的裂縫、洞穴、突起等天然把手攀登陡峭巖壁的運動。除了攀登鞋和防滑的鎂粉,攀登者完全依賴個人的身體。

  在幾百米高空進行極限冒險,其風險也是致命的——一陣微風、一塊碎石,或一隻意外撞上來的小鳥都可能令攀巖者失去平衡墜落身亡。半數左右的死亡率,讓大多數保險公司都不願給徒手攀巖者承保。

  現在,當AlexHonnold再度打開瀏覽器輸入自己的名字時,「酋長峰」也成了匹配關聯的後綴之一。AlexHonnold還活著,但同行死去的意外一直都在發生。「我不想成為一個幸運的攀巖者,我只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攀巖者。」Alexhonnold在影片《徒手攀巖》中說。

  中紀委微信公眾號文章以「《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為標題,對紀錄片中AlexHonnold展現的勇氣表示讚嘆,稱「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冒險。正因為生命如此寶貴,才更要懂得在人生中選擇做什麼、為什麼目標去努力。」

  幕後

  比起商業回報更在意這類影片在中國的未來

  事實上,除了有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支持、阿里影業的推動外,能成功將這部由美國國家地理出品的紀錄片引入中國,班夫中國功不可沒。45歲的班夫中國創始人錢海英(英文名Tina)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分享了引進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幕後故事。

  突破3500萬國內進口紀錄片票房第一

  9月13日,《徒手攀巖》上映一周,北京班夫中國辦公室內,錢海英和同事開了第五瓶青島啤酒——票房每增加500萬,錢海英會開一瓶啤酒慶祝。兩天後,影片票房突破3000萬。這一成績對普通觀眾來說可能是「相當慘澹」,但對於錢海英和中國紀錄片市場來說,卻是一個制高點。錢海英打開網頁,確認了粉絲口中所說「該片成了國內進口紀錄片票房第一的電影」,那一刻,她覺得這一年多來的辛苦沒有白費。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錢海英此前做了十年的戶外運動紀錄片影展,但影展能到的城市、影響的觀眾有限,她在等一部能搬上大熒幕、讓全國人都能看到的戶外運動紀錄大片。去年八月,錢海英了解到《徒手攀巖》,那時起她就開始和出品方美國國家地理洽談,希望將影片引進中國。「你確定嗎?你可能連龍標(電影片公映許可證)都拿不到。」對方問她。

  事實上,在中國,紀錄片,尤其是戶外運動紀錄片一直都很小眾,儘管此前班夫中國有十年引進戶外優秀紀錄片到中國的經驗,但錢海英坦言,「大家實際上都喜歡看有明星的大製作商業片。」去年十一月,在加拿大班夫山地電影節看到這部影片時,錢海英更有信心了,「非常確定這就是我等了十年的電影。」彼時,該片還未獲奧斯卡獎。

  搬上大熒幕

  「可能沒辦法收回成本」

  「那時和出品方談這部片子的人,都在談網絡版權。我告訴出品方,我可能是中國最有誠意把這部片子推到大熒幕上的那個人。」錢海英告訴記者,網絡可以掙錢,但商業院線卻是一個殘酷的市場,「把紀錄片帶到商業院線,通常來說,票房幾十萬、幾百萬都很正常。」而幾百萬的票房,意味著「大家都沒有辦法收回成本」。

  後來阿里影業對片子表現出很強的興趣,就這樣,班夫中國和阿里影業一起,正式把《徒手攀巖》帶到了中國。

  即便有阿里影業的加持,由於與其他引進的商業電影期待值不一樣,紀錄片的預期票房註定了影片的低宣發。在宣發上,阿里影業負責大宣發,班夫中國負責戶外行業和自身建立開發的渠道。錢海英和朋友同事組建了一個智囊團,確定在低宣發的前提下打圈層,並把最容易在精神上和影片契合的目標人群細分成八類,根據細分人群有目的地生產內容。

  錢海英告訴記者,《徒手攀巖》拿過奧斯卡後,圈內很多人都在互傳「種子」,「在小熒幕上看過盜版的人大概有2000萬」,那時候這部分人還不知道班夫中國正在和片方籤約。「我相信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更願意走進電影院,因為那才是欣賞這部真實震撼電影的最佳方式。」

  「如果失敗,相當於給這類影片未來在中國的發展關上了門」

  對錢海英來說,引進《徒手攀巖》就像一場豪賭。最近幾個月裡,錢海英和團隊停掉了手頭所有工作全力投入這部影片。她還記得重慶場點映開始前,她和影院負責人打了一通40多分鐘的電話,希望對方在映後給出20分鐘,讓他們和觀眾做一個分享,但對方拒絕了,「付錢都不願意」。當時正值《速度與激情7》上映第二周,對方不想放棄後者可能的票房。

  比起商業回報,錢海英更在意這類影片在中國的未來。「這麼好的一部影片放到中國,如果都不能有一個相對來說不錯的成績,實際上相當於給這類電影在未來中國的發展關上了門。」

  不負期待的是,《徒手攀巖》在不斷給錢海英帶來驚喜。除了破3500萬的票房,近日,繼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後,《徒手攀巖》在第71屆創意藝術艾美獎頒獎禮上七提七中,一舉攬獲包括「紀錄片/非虛構影片最佳導演」等在內的七項重量級獎項。

  《徒手攀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錢海英認為與影片傳遞的精神有關。「Alex知道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所以在已有的能力基礎上謹慎決定,挑戰極限,這是《徒手攀巖》傳遞的精神,也是當下中國社會很需要的一種精神,」錢海英說。

  《徒手攀巖》背後的女人:

  中國戶外運動最好的時代已經到來

  源於加拿大的班夫山地電影節有著「戶外奧斯卡」之稱,是全球著名的戶外運動電影節,已有44年歷史。這裡有全世界最新最好的戶外探險題材影片,每年巡展的國家和地區有40多個。十年前,錢海英將班夫山地電影節引入中國,成為將戶外紀錄片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現在,班夫中國旗下有十大影節展項目,還開設班夫戶外嘉年華、班夫中國海洋嘉年華、班夫中國訓練營。班夫中國創始人錢海英也見證了中國戶外紀錄片從無到有。

  「要在中國做班夫影展,在千人劇院裡播放」

  2009年11月,錢海英第一次坐在加拿大班夫中心的千人劇院裡,電影裡的主角、導演就坐在觀眾席中。每場電影結束,現場都會掌聲雷動。那個瞬間,錢海英做了一個決定,「要在中國做班夫影展,在千人劇院裡播放,聽到掌聲從四周響起。」

  十年前,戶外運動在中國非常小眾,錢海英要推廣戶外紀錄片,必須培養觀眾。前幾年裡,錢海英的工作幾乎是固定的:從班夫山地電影節上選擇適合的影片引進翻譯拷貝,並在國內尋找院線播放。

  沒錢做宣發,很難拿贊助,錢海英就從街邊小店到媒體公司,挨個兒登門拜訪。「我一天能在北京不同地方見六七撥人,做夢都在想工作,沒有周末假期。」

  經過大半年籌備,2010年10月,首屆班夫山地電影節中國展在北京三裡屯美嘉電影院黃金時段開幕,440人的影廳座無虛席。為保證影院收入,當年錢海英將票價定到了一百元一張。第二年,錢海英將班夫帶到了上海。「2012年上海UME6個廳爆滿,隊伍從影樓五層一直排到地下一層車庫。」當年,深圳、成都也成了巡展的城市,後來又增加了廣州站。

  10年成長將戶外電影搬上大熒幕

  影展雖得到市場熱烈反饋,但錢海英還有大量帳單要付。為節省費用,前幾年她一直沒有正式組建團隊,現場都是志願者,短時間內看不到盈利希望,錢海英賣掉了北京的房子。

  在最艱難的時候,有人建議錢海英向班夫電影節主辦方申請版權費用減免,但她從沒這樣做過。「班夫電影節主要通過出讓版權的方式,用版權費去支持更多的探險家和導演拍更多更好的紀錄片。既然在其他地方班夫電影節可以生存,我想在中國也一定可以。」

  2015年,班夫中國有了些微盈利,錢海英開始做班夫中國出品。為製作中國戶外探險電影,錢海英請來探險電影大師,做了班夫中國探險電影大師班,打造國內獨立戶外運動紀錄片團隊。從在班夫中心種下第一顆種子到將戶外電影搬上大熒幕,班夫中國用了10年時間成長。現在,班夫中國的目標群眾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不再只是戶外運動者,一些企業家、商學院校友都會找錢海英做包場,用影片來激勵員工。

  未來五年將把重心放在內容製作與線上活動中

  錢海英一直在通過文化的方式,將戶外運動這種生活方式推向大眾。在她看來,十年來,中國的戶外運動和戶外紀錄片市場發生了很大改變。

  「觀眾的關注度一直在上升。隨著班夫中國影響力增強,觀眾不僅限於戶外運動愛好者。」錢海英提到,「更多人感興趣這種題材的電影,也感興趣這種生活方式。」錢海英對國內市場抱有很大期待。

  未來五年,錢海英將把重心放在內容製作與線上活動中。班夫中國已採購代理了一些版權,希望將優秀的探險題材戶外紀錄片帶到網絡平臺。同時班夫中國正在與國際優秀團隊合作拍攝探險影片,希望在垂直領域做得更垂直。錢海英也希望有機會和政府合作,打造中國本土的國際戶外電影節。

  「現在很多人熱愛跑步、攀巖等戶外運動,我認為這不僅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大家希望脫離城市,親近自然。很多人都在問何時才是中國戶外運動最好的時代,我覺得已經到來了。」錢海英說。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彭祥萍王垚圖據受訪者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徒手攀巖》中國首映禮當天,主辦方貼心地給每個觀影的觀眾都發了一個氧氣袋,100分鐘的影片播完,每個人的氧氣袋都空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無限風光在險峰」,3000英尺不僅僅是酋長巖的高度,也是勇敢者夢想的高度,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人究竟該如何度過一生才算得上是有意義的?Alex給出了一個極端且酷的答案。他的價值觀不管你是否苟同,都不妨礙這部關於他的電影《徒手攀巖》和自傳書籍《孤身絕壁》值得一看。
  • 《徒手攀巖》是一次理性的冒險,可惜世俗的人無法理解
    紀錄片《徒手攀巖》的票房和口碑遠遠超過了同期上映的其它電影,上映6天,累計票房約2600萬,豆瓣評分9.0分,從商業成本來算大賺特賺;良好的口碑,也將本片推向神片的位置。在小眾觀眾群體狂歡的同時,也有一些聲音批評《徒手攀巖》的存在毫無意義。
  • 《徒手攀巖》玩「瘋子的遊戲」要冷靜準備
    影片主人公、著名室外冒險運動家的亞歷克斯·霍諾德在採訪中解釋了自己也是經歷了兩年的細心準備和練習,「讓其儘可能地安全。」才克服艱難最終登頂酋長巖。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徒手攀巖》主角霍諾德與導演並採訪國內攀巖界資深人士,為你揭露攀巖「瘋狂」後的秘密。
  • 徒手攀巖,是最沒求生欲的極限運動嗎?
    Free solo,意思是「徒手攀巖」,它既是攀登運動中最危險的一類,也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獲獎作品的名字。9月6日晚,中信出版集團聯合中文攀登社區「巖點」在北京舉行了紀錄電影《徒手攀巖》首映活動,並在映後邀請了本書譯者之一李贊和經驗豐富的攀登者朱昊勤,與現場觀眾們交流電影感想和攀登運動經驗。早在紀錄片《徒手攀巖》獲獎之前,中信出版集團在2017年就引進了亞歷克斯·霍諾德一本記錄個人攀登經歷的書籍《孤身絕壁》(Alone on the wall)。
  • 推薦一部紀錄片,特別適合心情浮躁的時候觀看:片名《徒手攀巖》
    每一次當我靜不下心或者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只要回看這部紀錄片,看到 Alex 對徒手攀巖的那份追求與執著,總能讓我的鬥志重新被燃起。這部榮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Free Solo),一共 100 分鐘,只有在最後不到 20 分鐘的時間裡呈現的是 Alex 徒手攀爬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酋長峰的過程,其餘的則是展現給我們生活中以及攀巖訓練中的 Alex或許有人會覺得前面部分略有點單調平凡,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很有必要,因為鏡頭裡生活化的
  • 【徒手攀巖】前,你知道什麼是大巖壁攀登麼?
    徒手攀巖是形式最純粹的一種攀巖運動,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攀巖形式,因為攀巖者在全過程中獨自一人完成攀巖,也不利用繩索等裝備進行自我保護。徒手攀巖需要攀巖者具有完備的技術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因為任何失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主創解析"人類壯舉"
    8月30日,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首映,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影片主人公、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亮相。影片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徒手攀巖》將開啟全國30城IMAX點映活動。  酋長巖如何難以徵服?
  • 《徒手攀巖》: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
    《徒手攀巖》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恕我直言,在這之前也許有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次聽說「徒手攀巖」(free solo)這項戶外冒險運動吧。其實我本人對於攀巖並沒有多少了解和熱情,更何況是沒有繩索等任何保護措施的徒手攀巖。
  • 《徒手攀巖》熱愛生命的方式就是向死而生
    徒手攀巖的英文是「Free Solo」,它既是攀登運動中最危險的一類,也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獲獎作品的名字。Free象徵自由,而Solo則是獨自的意思。徒手,意味著沒有任何攀爬工具,沒有任何保護,只有攀登者,巖壁,和呼嘯的山風。這是一項孤獨的運動,因為愛你的人在支持的你同時也會想要阻止你。
  •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攀登——評電影《徒手攀巖》
    《徒手攀巖》是一部關於攀巖題材的電影,講述的是美國著名攀巖者亞歷克斯,在無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徒手攀登酋長巖的壯舉。本來以為這會是極小眾的一部紀錄片,看起來或許很無趣。但沒想到,作為一個不擅長運動的人,照樣看得津津有味,血脈膨脹!
  • 《徒手攀巖》的敘事走向與倫理困境
    我們在2010年的紀錄短片《孤身絕壁》(Alone On The Wall)裡看到的Alex Honnold已經在《徒手攀巖》中發生了明顯的偏移。他慣性地對抗巨大巖壁的身體,開始擺脫純粹的、動作的愉悅。年輕懵懂的Alex在《孤身絕壁》中被簡單地對象化為一個天才的Free Soloist。
  • 《徒手攀巖》:獻給那些「相信不可能的人」
    徒手攀巖,十大極限運動之首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以「活著的傳奇」Alex Honnold為主角的紀錄片《徒手攀巖》1.「活著的傳奇」Alex Honnold《徒手攀巖》的內容跟名字一樣直接,就是記錄主人公Alex Honnold挑戰徒手攀巖這個領域最難的目標——酋長巖的故事。這部影片不僅奪得了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紀錄片的頭銜,還一舉斬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獎項。
  • 《徒手攀巖》:「狂喜的真實」與英雄體敘事
    近日公映的紀錄電影《徒手攀巖》扣人心弦地呈現了阿歷克斯·霍諾德一次破世界紀錄的徒手攀巖過程,摘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這是一部強烈刺激觀眾腎上腺素,讓他們感到「狂喜的真實」的紀錄電影。  影片圍繞霍諾德於2017年6月3日成功徒手攀登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975米的近乎垂直的酋長巖而展開。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百度搜索中霍諾德的聯想詞《徒手攀巖》所講述的運動,也是霍諾德所「真正在做的事」,是影片英文名「Free Solo」,也是「無保護」和「獨自」兩個單詞的總和,是攀巖運動中最危險、最極限的一種,即不使用任何繩索、安全帶或保護設備的單人攀登。
  • 《徒手攀巖》:記錄的不僅是無保護攀巖的故事,還有他個人魅力
    自由攀巖,沒有器械輔助保護,隨時可能會墜落,導致嚴重摔傷或死亡。必須絕對地專注,這性命攸關。你能想像一下把生命壓在雙手雙腳上的人是多麼的瘋狂嗎?他在2017 年 6 月 3 日,用時 3 小時 56 分鐘,完成無保護攀登酋長巨石的目標,成為全球首位徒手最快登頂酋長巖的人。這也是紀錄片《徒手攀巖》的所記錄的整個事件。紀錄片的鏡頭下都是真正的英雄。真實是紀錄片的核心,紀錄片以真實生活為素材,展現的也是最真實的本質。《徒手攀巖》更是如此,一旦失誤,就是死亡。
  • 《徒手攀巖》:和死亡做鄰居!
    2018年就上演了一部人與自然的鬥爭史——《徒手攀巖》,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亞歷克斯用3小時56分鐘登頂酋長巖的壯舉。亞歷克斯是一位徒手攀巖愛好者,他的目標是完成酋長巖的無輔助登頂,這項偉業在之前從未有人做到過。
  • 用生命去攀登《徒手攀巖》
    這是一部只要提起它就心臟砰砰跳得山地電影是一部挑戰心理和體能極限同時展現美妙絕倫的風景和感受驚險刺激的旅行 用生命去攀登 《徒手攀巖》由心而動亞歷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10歲第一次接觸到攀巖後,他的父母一直默默支持著孩子的愛好(論成長過程中父母支持的重要性)。
  • 紀錄片《徒手攀巖》
    徒手攀巖(FreeSolo)被稱為十大危險運動,是指單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自由攀爬,攀登者不允許使用攀巖工具,只能使用攀巖鞋和火藥袋,禁止使用繩索和機械插頭,不得使用上升器等任何輔助設備。很多人說這是最純粹的攀巖,這不是空話,這是人類原始意義上真正的攀登,就相對於的巨大體力消耗而言,freesolo也是一種心理競爭,根本不允許有任何錯誤,在幾百米高的懸崖上,一次錯過就意味著死亡,攀巖者的結尾類似於古羅馬競技場角鬥士,或者成功或者死亡!
  • 攀巖界狗糧從天而降:《徒手攀巖》的他結婚了
    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Free solo)由我們班夫中國發起引進了國內。在《徒手攀巖《徒手攀巖徒手攀巖
  • 《徒手攀巖》帶給我們的啟發
    《徒手攀巖》中這個穿紅色短袖的男人叫Alex Honnold,美國著名的攀巖專家。該片記錄了他經過八年努力後,成為第一個徒手登上酋長巖的攀巖者的心路歷程。該片在寫徒手攀巖的同時,還穿插了攀巖愛好者的支持和鼓勵、Alex 和女友的生活點滴。整片在平鋪直敘的緩慢節奏裡,一點點鋪墊出驚濤拍岸的感覺,讓人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