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帶給我們的啟發

2020-12-08 雅雲說電影

沒有安全繩,沒有保護器,沒有頭盔,一個穿紅色短袖的男人,用手指卡到巖石縫裡,一點點往酋長巖的高處攀爬。你要知道這是沒有任何限制、世界上難度最高、不容出半點閃失的運動。因為它的對手是死神。

《徒手攀巖》中這個穿紅色短袖的男人叫Alex Honnold,美國著名的攀巖專家。該片記錄了他經過八年努力後,成為第一個徒手登上酋長巖的攀巖者的心路歷程。

該片在寫徒手攀巖的同時,還穿插了攀巖愛好者的支持和鼓勵、Alex 和女友的生活點滴。整片在平鋪直敘的緩慢節奏裡,一點點鋪墊出驚濤拍岸的感覺,讓人叫絕!

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成功登頂,而是決定他成功登頂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我細細研究了這位攀巖高人實現夢想的細節,提煉出四個他成功的關鍵點,在此與大家分享:

1、記錄和總結。Alex在每一次攀巖後都把登山的過程和感受記錄到自己的本子上,甚至對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點如何操作都進行了細緻的總結,並在下次實踐中進行嘗試。這是他成功的第一個關鍵點。

2、堅持不懈的鍛鍊。Alex成功徒手登上酋長巖後,本應該好好放鬆、慶祝的時候,可他卻像個什麼都沒發生的人兒,回到自己的車上,在別人都睡午覺的時間裡,開始了他這一天的懸吊訓練。這樣默默的自律和刻苦的訓練是他成功的另一個關鍵。

3、取經其他優秀的攀巖者。片子中間,Alex和好幾個頂級攀巖專家進行交流,並不斷優化自己的攀巖計劃和技巧,這是他成功的又一個關鍵點。

4、長期攀巖形成的視死如歸的平靜心態。平靜地面對一切,平靜地思考一切,不煩躁、不氣餒,不做無準備的行動是該片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也是他成功的核心關鍵。我們不可不細細地研究、參悟。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狂喜的真實」與英雄體敘事
    紀錄電影《徒手攀巖》劇照  「狂喜的真實」是德國電影大師沃納·赫爾措格從他年輕時深愛卻不能從事的一項極限運動——跳臺滑雪中悟出的關於紀錄片帶給人高層次精神追求的愉悅和滿足感近日公映的紀錄電影《徒手攀巖》扣人心弦地呈現了阿歷克斯·霍諾德一次破世界紀錄的徒手攀巖過程,摘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這是一部強烈刺激觀眾腎上腺素,讓他們感到「狂喜的真實」的紀錄電影。  影片圍繞霍諾德於2017年6月3日成功徒手攀登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975米的近乎垂直的酋長巖而展開。
  • 紀錄片《徒手攀巖》
    徒手攀巖(FreeSolo)被稱為十大危險運動,是指單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自由攀爬,攀登者不允許使用攀巖工具,只能使用攀巖鞋和火藥袋,禁止使用繩索和機械插頭,不得使用上升器等任何輔助設備。很多人說這是最純粹的攀巖,這不是空話,這是人類原始意義上真正的攀登,就相對於的巨大體力消耗而言,freesolo也是一種心理競爭,根本不允許有任何錯誤,在幾百米高的懸崖上,一次錯過就意味著死亡,攀巖者的結尾類似於古羅馬競技場角鬥士,或者成功或者死亡!
  • 徒手攀巖,死亡,正念以及慢慢變老的我們
    最近我才知道這種不需要繩索和器材的攀巖運動叫徒手攀巖,因為一部關於這項運動的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獲獎紀錄片《Free Solo》講述的是30多歲的專業登山者 Alex Honnold在攀登3000英尺高的巖石「 El Capitan」的過程。這塊巖石也被認為是徒手攀巖者的終極挑戰。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徒手攀巖》劇照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徒手攀巖》:一個有關夢想的故事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部去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長片,叫做《徒手攀巖》。徒手攀巖徒手攀巖就是不藉助任何繩索,安全帶和保護設施,只憑四肢去攀巖。我剛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覺得這個人是不是遇到什麼心結想不開,當然影片中這個徒手攀巖的主人公Alex也確實去檢查了下腦子,結果顯示,他腦子中的杏仁體(大腦用於管理恐懼等情緒的區域)對於恐懼沒有那麼敏感。可能就是這個原因,他在徒手攀巖的時候能心無旁騖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攀巖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上。
  • 徒手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徒手攀巖》中國首映禮當天,主辦方貼心地給每個觀影的觀眾都發了一個氧氣袋,100分鐘的影片播完,每個人的氧氣袋都空了。這也使得影片中這次酋長巖徒手攀巖成為最讓我感到滿意的一次攀巖經歷。 Q:現在很多極限挑戰者會採取直播的方式,你有沒有想嘗試通過直播這種新型方式把自己攀巖過程記錄下來?
  • 《徒手攀巖》:記錄的不僅是無保護攀巖的故事,還有他個人魅力
    他在2017 年 6 月 3 日,用時 3 小時 56 分鐘,完成無保護攀登酋長巨石的目標,成為全球首位徒手最快登頂酋長巖的人。這也是紀錄片《徒手攀巖》的所記錄的整個事件。紀錄片的鏡頭下都是真正的英雄。真實是紀錄片的核心,紀錄片以真實生活為素材,展現的也是最真實的本質。《徒手攀巖》更是如此,一旦失誤,就是死亡。
  • 《徒手攀巖》玩「瘋子的遊戲」要冷靜準備
    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徒手攀巖》主角霍諾德與導演並採訪國內攀巖界資深人士,為你揭露攀巖「瘋狂」後的秘密。■ 獨家對話稱徒手攀巖為瘋子的舉動不恰當新京報:挑戰徒手攀巖「0保護」,全世界只有1%的人敢來挑戰這個「屬於瘋子的遊戲」,你認為這是類似瘋了的概念嗎?
  • 《徒手攀巖》離死神最近的距離:榮獲奧斯卡的它告訴我們什麼?
    ––––亞歷克斯·霍諾德這個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沒有彩排。因為死神,就和他,一線之隔……亞歷克斯是一名攀巖愛好者,徒手攀巖酋長巖,是他準備了八年要完成的夢想。徒手攀巖這個想法,對於任何一個聽到它的人來說,無疑是震驚的,是瘋狂的,甚至是作死的節奏。
  • 《徒手攀巖》:和死亡做鄰居!
    2018年就上演了一部人與自然的鬥爭史——《徒手攀巖》,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亞歷克斯用3小時56分鐘登頂酋長巖的壯舉。亞歷克斯是一位徒手攀巖愛好者,他的目標是完成酋長巖的無輔助登頂,這項偉業在之前從未有人做到過。
  • 《徒手攀巖》一部跪著看完的記錄片
    只是因為他從事的運動—無保護攀巖。裝備只有攀巖鞋和防滑鎂粉,下邊有條河都不算無保護,攀巖的過程也沒有任何退路,因為後退的難度更大,一旦碰到筋疲力盡上不去,唯一的選擇就是放手, 然後就是自由落體。當然徒手攀巖不是去送死的,他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在體能和攀巖技術上都是頂級。
  • 推薦一部紀錄片,特別適合心情浮躁的時候觀看:片名《徒手攀巖》
    每一次當我靜不下心或者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只要回看這部紀錄片,看到 Alex 對徒手攀巖的那份追求與執著,總能讓我的鬥志重新被燃起。這部榮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Free Solo),一共 100 分鐘,只有在最後不到 20 分鐘的時間裡呈現的是 Alex 徒手攀爬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酋長峰的過程,其餘的則是展現給我們生活中以及攀巖訓練中的 Alex或許有人會覺得前面部分略有點單調平凡,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很有必要,因為鏡頭裡生活化的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主創解析"人類壯舉"
    8月30日,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徒手攀巖》首映,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影片主人公、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亮相。影片將於9月6日上映,8月31日,《徒手攀巖》將開啟全國30城IMAX點映活動。  酋長巖如何難以徵服?
  • 徒手攀巖—關於熱愛
    等了好多天,終於能在網上看《徒手攀巖》,男主角徒手攀登酋長巖,只要一個失誤,立馬有可能斃命。可他還是堅持要攀登,最後成功。關於熱愛的故事,你為了熱愛的東西究竟願意付出什麼要的代價,霍諾德喜歡徒手攀巖,一直堅持攀登,每一次攀登都有可能喪命,可他依然義無反顧,這就是熱愛。
  • 《徒手攀巖》:獻給那些「相信不可能的人」
    徒手攀巖,十大極限運動之首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以「活著的傳奇」Alex Honnold為主角的紀錄片《徒手攀巖》1.「活著的傳奇」Alex Honnold《徒手攀巖》的內容跟名字一樣直接,就是記錄主人公Alex Honnold挑戰徒手攀巖這個領域最難的目標——酋長巖的故事。這部影片不僅奪得了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紀錄片的頭銜,還一舉斬獲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獎項。
  • 徒手攀巖的亞歷克斯,爬上「攀巖宇宙中心」後,是一種什麼體驗
    向來不理解極限運動的我,今天才看了去年的高評分紀錄片《徒手攀巖》,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紀錄片獎。看完之後,由衷的敬佩,亞歷克斯身上那種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的精神,讓我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善泳者溺於水,每個徒手攀巖的人都死於攀巖,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後來者:這就是極限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亞歷克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徒手攀巖就是指不藉助任何保護工具進行攀登,這是一項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極限運動,每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可以說,對徒手攀巖者來說,只有完美登頂和死亡兩種結局。
  • 徒手攀巖,是最沒求生欲的極限運動嗎?
    Free solo,意思是「徒手攀巖」,它既是攀登運動中最危險的一類,也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獲獎作品的名字。《孤身絕壁》簡體中文版書影,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徒手攀巖是什麼?「徒手攀巖」這個詞對很多中國讀者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其英文名Free solo又很容易和「自由攀」(free climb)混淆。《孤身絕壁》的另一位合作者大衛·羅伯茨(David Roberts)在書中就帶領讀者感受了一下三種不同攀巖方式的區別和難度。
  • 《徒手攀巖》無護具徒手挑戰914米近乎垂直的巖壁
    亞歷克斯·霍諾德 徒手攀巖愛好者他徵服過的山峰不計其數,最重要的是徒手,無護具,意味著容錯率為0。酋長巖是全世界攀巖愛好者都想徵服的聖地。此前曾有83位徒手攀巖者挑戰失敗。,紀錄片裡這樣形容,徒手挑戰酋長巖的難度,就像你去參加奧運會,拿不到金牌就得死這種難度。亞歷克斯每次想到酋長巖就只有一句話「那太可怕了」,但是他依然為了酋長巖準備了8年。製作人吉米帶著他的團隊找到了他並且計劃記錄下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 《徒手攀巖》:勇氣、耐力、純粹與熱愛
    用來形容電影《徒手攀巖》的男主角亞歷克斯,再合適不過了。他是孤獨的,不習慣人群,在眾人面前演講還有點羞澀。住在房車裡,吃素食,大部分時間在裡面,看書、鍛鍊,寫攀巖筆記,喜歡全世界各地跑,尋找合適的攀巖地點。他攀巖的方式與一般人不一樣,徒手,也就是無任何保護,除了背後的粉袋外,只有高聳的巖壁和呼嘯的山風。
  • 《徒手攀巖》: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
    《徒手攀巖》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恕我直言,在這之前也許有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次聽說「徒手攀巖」(free solo)這項戶外冒險運動吧。其實我本人對於攀巖並沒有多少了解和熱情,更何況是沒有繩索等任何保護措施的徒手攀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