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公開承諾不再是寫在紙上的話,而是真正幫助企業和群眾紓困解難。」這是市人大七屆六次會議上,代表陳曉華對我市營商環境改善的切身感受。開闢綠色通道、專題研究、加班加點……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僅用7天就完成了2000多個產權證的登簿出證,回應了陳曉華反映的「宜家美(永興)國際家居城市廣場項目」辦理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系列問題。
精準、高效,直擊「要害」。曾幾何時,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著「準入難、落地難、融資難、用工難、退出難」等諸多問題。是什麼讓如今的辦事效率如此之快?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把服務企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建立「五專」企業服務機制,以主動服務企業「一小步」換取營商環境改善「一大步」,不斷提升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
精字當先↑市政務服務中心「一件事一次辦」
9月18日,四川虹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張濤通過「綿陽市企業服務雲」反映,該公司位於經開區塘汛街道洪恩村的一宗土地辦理不動產權證時遇到了一系列問題。
接此訴求後,市建設服務型政府領導小組企業服務辦公室通過「專班」辦理渠道,組織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經開區產業促進中心、企業方現場協調,議定解決土地確權年限的具體方案,並由市政務服務中心企業「專員」全程幫辦,加快推進該項目相關手續辦理工作。
同樣在今年9月,我市又一批重點企業拿到了「服務綠卡」,主要包括四川國豪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重點農業企業、綿陽富臨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57家重點工業企業、四川智易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重點服務業企業。
持卡後享受哪些待遇?由企業服務窗口為持卡項目和企業提供投資「七有」精細服務和「一二三四」精細服務,並將市政府認定的各級重點投資建設項目、「綿州英才卡」持卡人、其他需提供審批代辦服務的市場主體全部納入綠色通道。
在此基礎上,我市以企業需求為目標導向,成立企業服務專員隊伍,即全市54個市級部門和13個縣(市、區)、園區組建分管領導帶頭、業務骨幹「衝鋒」的企業服務專員隊伍,「面對面」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正是因為專班專員的精確服務,既為我開闢了不動產登記綠色通道,又讓我在最短時限內辦理完結了相關手續。」拿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補充協議》的張濤為精細、高效的服務豎起了大拇指。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具體的,不能一概而論,因此服務企業必須「精」字當先,找準對應點。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服務專員旨在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有關投資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由專員提供幫辦代辦服務。企業服務「專班」第一時間負責企業需求的受理、轉辦、督辦、反饋、發布、評價等工作,對諮詢、求助、投訴、建議等所有企業訴求進行分類梳理、限時辦結。市政務服務監督管理局會對一次轉辦、二次轉辦、三次轉辦的結果進行回訪,如果三次轉辦企業仍不滿意,將會同市紀委監委進行深入研判,深挖不滿意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直到企業滿意為止。
準字為劍↑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啟動運行實現「一站式」辦理
「匹配度太高了,1秒內出查詢結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四川綿陽圓福通商貿有限公司李經理想查詢申報電費補貼政策,通過「企業服務雲」平臺1秒內就搜索到了國家、省、市及各區縣電費補貼政策共5條,利用政策匹配系統5秒內自動為該公司匹配到政策3條,李經理60秒完成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參與政府統籌保供和疫情防控相關生產中小企業實施電費補貼」政策申報……
為方便第一時間掌握政策信息,李經理還在該平臺訂閱了技術改造、貸款貼息等類型政策,「以後我想了解什麼政策就可以自己查了,再不用到處跑,到處打諮詢電話了。」
李經理口中的「企業服務雲」即企業服務專網「一網通辦」。我市以「企業服務雲」平臺為利劍,深化和提升「「五專」企業服務機制,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查、精準送、精準辦」,訴求處理「快速響應、及時辦理」,」真正實現讓「企業點菜」。
要真正實現「企業點菜」必須準確了解企業需求,提前備好「菜單」。對此,該平臺線上受理企業訴求,提供全類別服務,協調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各類問題,兜底協調沒有明確受理部門的訴求。在市級層面上,協調解決影響各縣(市、區)、園區企業發展的瓶頸和共性問題;在縣(市、區)、園區層面上,發揮各地貼近企業的優勢,主動解決企業困難。企業可提交求助、諮詢、意見、投訴等類型建議並可在線查看訴求經辦進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匯集政策範圍非常全面,覆蓋了國家部委、四川省、綿陽市以及各區縣,包括稅收優惠、資助獎勵、融資支持、援企穩崗等共約1萬餘條惠企政策。平臺通過先進的NLP自然語言分析技術,對全量政策內容進行智能解析,根據政策標籤與企業畫像進行精準匹配,企業通過平臺自動獲取扶持政策後,可通過「政策申報」功能一鍵完成申報,實現「最簡的流程、最短的時限、最優的服務」,助力企業精準對接優惠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裡」。
快字為馬↑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
「真的太快了,較行動方案提前4個工作日安裝完畢即通水,切實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面對中鐵五局集團成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項目預約辦理用水業務,由於項目時間緊迫,急需用水。市水務集團採取特事特辦,除及時組織設計、施工人員,與用戶一起現場查勘外,還通過報裝「四個一」,即:一表申請、一個窗口、一套資料、一次受理,儘量「能減盡減」,較行動方案提前4個工作日通水,這讓該公司聯繫人李君強對如今的辦事效率豎起了大拇指。
2020年6月11日,四川天鐵軍民融合產業園項目合作協議正式籤訂!從合作洽談到項目落地,僅僅歷時72天!
這再一次證明了我市項目招商引資工作的速度之快。
縱觀「五專」企業服務機制運行以來,我市實行即交限時辦處理。企業需求受理後,按照諮詢、求助、投訴等類別進行分類建檔,一問題一編號,實行清單式臺帳管理,對於簡單類能直接回復的需求事項,立即回復,一般事項原則上限時5個工作日內辦結,情況複雜的需求事項或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最長不能超過30個工作日,辦結標準以企業滿意為準。
與此同時,我市還大力推進企業開辦「零成本、小時辦」,實現工商登記、發票申領、社保登記、印章刻制、銀行開戶、公積金共享一套資料、「一窗受理,證照聯辦」、公章免費刻制,通過「一窗通」平臺全程網上辦理,企業開辦平均用時僅2.05小時。從2018年開始,我市還自我加壓,以全面落實工程建設項目「不見面」審批為目標,搭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突破「一張藍圖」「航空限高」「多圖聯審」「聯合驗收」等關鍵環節,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30-80個工作日以內,比國家規定的120個工作日提速40個工作日……
改革一項項,步履鏗鏘。
我市以「五專」企業服務機制為主要抓手,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暢通政企溝通渠道,打造服務企業「升級版」,實現服務企業「零距離」,讓企業訴求真正實現「立等可取」,構建起了360度全方位、全時空企業服務保障機制。
↑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綿陽基地)(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蒲滔 攝)
記者手記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
不難看出,服務企業的過程就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
從2015年的工程建設項目並聯審批到2016年探索推出服務企業的「服務綠卡」,從2017年的《建設服務型政府行動方案》到2018年的《關於建立市級領導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工作機制的辦法》,全市上下齊心協力,不斷求索,只為找到更好地服務企業生存發展全生命周期的「良方」。
送政策、送服務、送人才、送保障……縱觀自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來,我市從市委市政府到各縣(市、區)、園區都出臺了一系列的舉措,因地、因時、因事不斷深耕企業、項目紮根綿陽的豐沃土壤。
因為,決策者明白:要想企業、項目留下來,必須把服務送到「心坎上」,真正做到「企有所憂、我有所解,企有所盼、我有所應,企有所需、我有所為」。
「五專」企業服務機制是我市從點滴積累到系統化、機制化的過程「蝶變」,對我們既是鼓勵更是鞭策。因為,服務企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永恆的主題,涉及企業誕生、成長、壯大、衰退等4個階段全生命周期。
面對未來,還要多聽企業「心裡話」、多和企業「交朋友」,深挖服務企業的潛能,拓寬服務企業的邊際,不斷擴大服務企業「覆蓋面」,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才能讓企業真正持續感受到優化營商環境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謝豔/文 視覺綿陽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