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最好的飛機是現在看來非常老舊的Fokker E.I,1917年,Albatros D戰鬥機被引入。但即使是像英國戰鬥機Sopwith Snipe這樣技術先進的飛機,也沒有真正的革命升級。到二戰時,戰鬥機技術和武裝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空戰戰術的主要結論可以是:戰鬥機的機動性並不重要,而戰鬥機的速度至關重要。簡而言之,速度加快,機動能力下降,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鬥機的主要趨勢。戰爭時期的一些蘇聯和日本飛機具有非凡的機動能力,但這並不是一個重要的王牌。伊-16戰鬥機在1000米的高空最佳向左旋轉的時間要比Bf.109E-3戰鬥機快1.5倍,但是,伊-16戰鬥機的速度嚴重落後於Bf.109E和Bf.109F戰鬥機。後者可以在高空航速每小時600公裡,而伊-16戰鬥機的最大航速是每小時450英裡。
有人可能會說,由於戰鬥機之間的技術鴻溝,這種說法可能不太正確。但值得注意的是,德國飛行員可能比對手更有優勢,即使速度差距不是太大,每小時10至15公裡。儘管雅克-1B和雅克-9的水平旋轉時間比Bf.109G戰鬥機少,但不能只談論某點優越性。如果你看到一架敵機,你不需要立即攻擊它,評估敵人使用的隊形和戰術,了解敵軍的飛行員是否有經驗,再迅速解決,這比和敵機兜轉20分鐘更有效,捲入高風險的持久戰鬥不可行。
在太平洋戰場也出現類似現象,二戰時期日本三菱A6M艦載戰鬥機,又被稱為零式戰鬥機,設計非常優秀,採用輕薄的鋁製機身,速度快,航程遠,轉彎半徑小,機動靈活,在戰爭初期全面壓倒美軍戰機。日本零式戰鬥機比美國的格魯曼 F6F 地獄貓和錢斯沃特 F4U 海盜戰鬥機具備更優良的機動性,但在戰爭後期,零式戰鬥機卻在一場場的空戰中敗北。原因就是美國戰鬥機堅固而且速度快。
二戰戰鬥機的機動性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對比速度、爬升率和火力方面來說機動性又是次要的。螺旋槳飛機的發展促進了FW-190D、英國「狂怒」和中島Ki-84「疾風」等戰鬥機的誕生,儘管它們並不是機動性最強的戰鬥機。蘇聯的拉-7和雅克-3戰鬥機具有非凡的水平垂直機動性,但這些戰鬥機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攜帶過多的武器,不允許飛機攜帶大量燃料和炸彈。拉-7戰鬥機裝備二門20毫米機炮,彈藥量只有170發。後期型安裝三門20毫米機炮,彈藥下降到只有130發,機翼下只能攜帶200公斤的炸彈。
最後來總結一下,二戰時戰鬥機的最重要的特點是:1. 速度;2. 強大的武器;3. 爬升率;4. 機動性。而在二戰空戰中戰鬥機的速度和武器裝備遠遠重要於爬升率、機動性,當然,除了重型雙引擎飛機,它們不太可能與單引擎戰鬥機平起平坐。當噴氣式戰鬥機面世的時候,螺旋槳戰鬥機就迅速退役了。原因只有一個,動力最澎湃,速度最快的螺旋槳戰鬥機,在噴氣式面前也是烏龜。
有人堅持螺旋槳飛機具有優越的轉彎性能,可以在很低的高度上咬住敵機,其實這是一廂情願。除了最小盤旋半徑略有優勢,螺旋槳飛機在爬升率、加速度、滾轉速率乃至態勢感知能力方面,都比現代噴氣戰機弱得多,噴氣機可以自由掌握狗鬥的進入和退出時機,配合更先進的機炮瞄準火控,能用各種體位花式吊打螺旋槳飛機。這就是為什麼,在五六十年代,主要強國空軍都在玩命發展高速噴氣戰鬥機,無他,那玩意飛得太快,爬升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