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總設計師羅陽:為遼寧艦裝上「利劍」,卻在功成之日倒下

2021-01-08 觀妙識微

網絡上有一張廣泛流傳的照片。照片中只見信號旗一下,「走你!」,一架先進的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的甲板上騰空一躍,猶如一把勇士之劍劃破

天,直衝雲霄,隨時準備向來犯的敵人發出致命一擊。

軍迷們無不為這張照片雀躍不已,繼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成功下海以來,殲15艦載機的成功試飛和著艦標誌著我國航母離形成真正戰鬥力的目標又邁了一大步。

殲15艦載戰鬥機的的成功起飛和著艦,離不開一個人——它的現場研製總指揮,時任沈飛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的羅陽。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就在殲15成功著艦後的不久,羅陽卻因突發急性心肌梗死而因公殉職,遺憾地沒能親眼見證到最後的一刻。

韌性排球少年劍指航空夢

1978年,剛剛恢復高考第二年,年少的羅陽就考入了北京航空航空大學的飛行器設計系,主攻高空設備專業。

那個時候的大學新生的組成可謂是「空前絕後」,一個班上的學生除了跨越空間、來自全國五湖四海之外,還跨越了時間、老的少的都有。

羅陽所在的的班級也不例外,班裡年齡最大的最大的有31歲,而羅陽是最小的那個,只有17歲。

在那個春芽還在土裡萌動、即將破土而出的年代,無數人報考大學是更多的是想抓住這時代的契機,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年少的羅陽報考大學,則是為了他的航空理想。從小暢翔藍天的那個飛行器,就是他的夢想。

他想著有一天,他也能親自設計自己的飛機,讓中國航空工業不僅飛起來、還要強起來。

剛剛恢復高考後的大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是現在的大學生無法理解也很難企及的。而羅陽即使在這樣一個人群裡,也體現了高人一等的韌勁兒,班上所有的同學們都很佩服他。

甚至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羅陽都是在大學的自習室度過的。對他來說,沒有特別的事情,無論哪一天,都應該用來學習探索藍天的知識。

立志做科研,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板兒也不行。羅陽除了學習,最大的愛好就是打排球,雖然不是主攻手,但是他對戰術的研究很透徹。

據他的老師回憶,羅陽打排球特別有韌勁兒。也不知道是打排球成就了他的韌勁兒,還是他的韌勁兒成全了他的排球。總之羅陽的班級打排球,幾乎打遍全校都沒有敵手。

就這樣,羅陽在大學裡度過四年充沛的時光。本科畢業的時候他的成績非常的優秀,給他日後參與設計和研製戰鬥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十年如一日成就四代機

三十年的時間很久,久到可以做很多很多事。羅陽的這三十年,幾乎只做了研製戰鬥機這一件事。

八十年代剛剛開放不久,封閉了許久的國家剛剛開始跟外界熟絡起來,無論是外國對中國、還是中國對外國都充滿了興趣。

國外優渥的環境,也吸引了很多大學畢業生,引發了一場出國留學熱。以優異成績畢業的羅陽本來是非常有機會出國學習的。

但是羅陽畢業後,絲毫沒有猶豫便選擇進入了當時的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作一名戰鬥機設計員。

羅陽進所的時候,所裡正處於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戰鬥機的設計攻關階段。

優秀的羅陽雖然剛剛畢業,便已經被吸收進入了設計團隊,從事駕駛員的座艙頂蓋的研發工作。接到研發任務後,羅陽便馬上鑽進辦公室,悶頭幹了好幾個月。

羅陽隱約的知道,當時國際上像美國、(前)蘇聯和法國等很多世界發達國家都已經完成了第三代戰鬥機的研發,馬上要進入第四代。

而中國和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用多少年來衡量的,而是代際的差距。

羅陽剛上大學的時候,老師曾經說過,從事航空科研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想出名就別幹這行,想幹這行就別想著出名。

羅陽在所裡一待就是二十年,這二十年裡恰好經歷了航空業和軍工業不景氣的十數年歲月。

很多曾經的有志青年終於還是沒能耐得住寂寞,或者走了、或者跳槽、或者出國。

但羅陽一直咬牙堅持著,一幹就是二十年,他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國家研製出世界先進的戰鬥機,並見證我國戰鬥機發展的最關鍵的歲月。

1999年,羅陽得到了一次出訪美國的機會。在美國參觀完後,他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國和國外頂尖國家之間的差距,他迫切希望能縮小差距甚至趕超那些國家。

在堅守了二十多年後,時代終於給了他機會。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國的經濟建設已經卓有成效,隨之而來對航空事業的投入也不斷加大,第四代戰鬥機已經成為國防建設的新需要。

2002年,羅陽從601所被調入沈飛集團,同時開展了多個重點型號戰鬥機的研發。

興奮的羅陽似乎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整個人重返青春般一頭「扎進」了這多個型號的開發工作中去。

十餘年中,他和沈飛團隊的成員一起,終於實現了三代機到四代機的成功飛躍。

鞠躬盡瘁鑄航母「勇者之劍」

曾幾何時,中國軍迷最大的遺憾就是我國泱泱大國,居然沒有自己的航空母艦。

航母之所以如此受軍迷惦記,主要是因為我國有著廣闊的海岸線和大片的領海,要想保證自己的海權,必須有一個可移動的海上基地,也就是航母。

遼寧艦的橫空出世一掃他們的陰霾,腰杆子也一下子直了很多。但其實略微關注軍事的人都知道,航空母艦本身並沒有戰鬥力。

航母作為可以移動的海上基地,想要形成戰鬥力,靠它自己一個光杆司令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還要有強力的護衛艦隊化作盾牌保護自己不被擊沉,另一方面還需要先進的艦載戰鬥機化作利劍,形成攻擊力和威懾力。

在研製遼寧艦的同時,新的艦載機開發計劃也在有條不紊的展開——也就是後來的殲15。

羅陽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研製殲15的任務,儘管同樣是戰鬥機,但是航空母艦的空間有限,航母艦載機和陸基戰鬥機相比,無論是體積、還是起飛和著陸技術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羅陽和沈飛集團雖然對戰鬥機研發已經擁有了比較深厚的積累,但是在艦載機的相關技術方面,還是幾乎一片空白。

面對這一未知的領域,羅陽和他的團隊一直奮戰在研發第一線。為了早日研發成功,不拖航母艦隊的後腿,羅陽的工作節奏是「711」起底,也就是一周7天和一天11小時。

到最後衝刺階段甚至變成了「720」。羅陽的工作強度達到了每天20個小時。這高強度的工作一方面讓殲15早日成功的翱翔藍天,另一方面也為他的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

2012年11月23日,無論對羅陽還是殲15,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要進行第一次真正的著艦試驗,而不是之前那樣的蜻蜓點水。

對於一架第四代噴氣式戰鬥機,海上龐大的航母也只是一片水中飄蕩的小樹葉般。

艦載機要完美的降落在航母上,除了飛行員要有高超的技術以外,戰鬥機的性能指標必須到位。

羅陽在遼寧艦上,緊盯著正飛向航母準備著艦的那一架殲15戰鬥機。剎那間,戰鬥機輕觸甲板,尾鉤咬住攔索,滑了一小段距離後,最後穩穩的被釘在了航空母艦上。

成功了!但是羅陽並沒有特別激動,成功著艦似乎是他預料之中的事情。他反倒稍微覺得有點疲憊。

兩天後,2012年11月25日,羅陽身體不適,準備去醫院看看。就在離醫院不到100米的路口,羅陽倒下了。三個小時的搶救,最終未能挽回這位航空功臣的生命。

羅陽的心臟雖然停止了跳動,但是寄託了他的心血的殲15艦載機一路凱歌,將他的生命和心血延續了下來。

2015年12月24日,殲15和遼寧艦成功完成艦機融合訓練,標誌著航母上那把「勇者之劍」終於可以出鞘。

從舊中國的一窮二白,到六七十年代的兩彈一星,再到新世紀的第四代戰機、航空母艦以及神舟航天和探月系列,我國在國防科技上的發展離不開這些心懷理想、兢兢業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世人只知道成功後的少數幾個人的風光無限,卻不知道有更多的人不惜隱姓埋名,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

他們從來想要的從來只是成功,而不是那份風光,後者只是國家他們的付出的肯定甚至歉意,而對這些國防科技工作者來說是可無可有的生活的一個小點綴。

我們應該對羅陽和更多像他這樣卻無名的人士致以最高的敬意,他們是祖國的兒子,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相關焦點

  • 中國山東艦和遼寧艦有何區別?殲-15數量增加一半,作戰性能提升
    在前不久,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前往黃海區域進行訓練的時候,殲-15艦載戰鬥機在山東艦甲板上完成了起降,標誌著中國國產航母正式開始形成戰鬥力,也表明了中國獨立研製的航母完全可靠,中國在航母發展階段已經達到了第二個檔次。
  • 殲15夜間著艦不是「鬼門關」:有自動著艦系統,堪稱世界第二
    5月24日的央視《軍事報導》首次播出了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夜間起降的畫面。其中夜間起飛相對要容易一些,因為離艦全過程都有甲板燈光指示。最難的則是夜間降落,特別是在一片黑漆漆的大海中找到遼寧艦後,如何準確的一段一段下降高度,然後找準降落跑道,以最佳降落角著艦,並準確掛上阻攔索。
  • 各界人士弔唁羅陽 羅妻深情送別:我知道你太累了!
    連日來,社會各界人士從四面八方來到中國殲-15飛機研製現場總指揮,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陽生前的工作單位寄託哀思、表達敬意。從11月初連續完成兩個重點項目,到13日在珠海開幕的航展,再到18日登上「遼寧艦」為殲15艦載機的起降試驗做準備,直至25日殲15艦載機完成著艦飛行,羅陽始終工作在一線,一天沒有休息,也一直沒回過家,最終因心臟病突發在工作崗位上以身殉職。25日下午,王希利和羅陽的姐姐趕到大連,將羅陽的遺體接回瀋陽。
  • 因為長得像遭不公正評價,山東艦山寨自遼寧艦?總設計師公開真相
    眾所周知,中國現役的兩艘航母「山東艦」和「遼寧艦」從外形上看比較很相似,都採用了滑躍式起飛甲板,同屬「001型」航母。普遍的觀點認為,遼寧艦是在瓦良格號航母基礎上改裝而來,而山東艦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山寨自遼寧艦。
  • 瀋陽為他建造了一座紀念館
    2012年11月25日在看著自己親手打造的戰機於「遼寧艦」成功著艦後「飛鯊之父」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沈飛集團公司掌舵人羅陽猝然離世每一次飛機起飛前,他的手心裡都攥著汗;每一次飛機落地時,他都會熱淚盈眶11月25日,羅陽在現場目睹殲-15完美觸艦的幾小時後猝然離去。51歲的他來不及喝慶功酒,來不及去探望79歲的母親,來不及再和妻子、女兒說上一句話。其實羅陽很早就有一個艦載機夢。記得在1999年,羅陽隨中國航空代表團出訪美國。他們登上了美國海軍的「小鷹」號航母參觀。
  • 已具初始戰力 殲-15飛行員來自遼寧艦
    這從艦上出現33號和62號殲-15艦載機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此前在16號遼寧艦上出現的都是三位數字編號的艦載機,如113號艦載機。有消息說,三位數艦載機屬於試驗編號,而兩位數則屬於實戰生產型號,信然。
  • 殲20為什麼不上艦?看看局座張召忠咋說的,原來錯怪殲20了
    從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服役以來,主力艦載機一直是殲15,但在周圍的日本和美國都在航母或兩棲艦上裝備了五代機,可中國航母卻一直沒有五代機上艦的消息,而殲20作為中國已經服役的成熟五代機,為什麼不進行上艦計劃呢?
  • 殲20太大不適合上艦?殲20H定義艦載新標準,殲31無緣上艦
    而且在此之前,令廣大軍迷震驚的消息傳出,此前我國央視《軍事紀實》播出中,爆出了殲20戰鬥機在新型航空母艦上已經服役的畫面,甚至還有殲20起飛的畫面。因此可以確定的是,我國新型隱身艦載戰鬥機,將以殲20為基礎研發而來,型號或許定位為殲-20H。而且有關專家解釋稱,這是對殲20上艦的一輪測試,未來將會以殲20H的改款形式服役海軍。讓我們拭目以待!
  • 遼寧艦與庫茲涅佐夫號戰鬥力哪個更強?專家:遼寧艦已形成戰力
    我國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把「瓦良格」號購回,經過加工改造「瓦良格」號航母於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很多人都會常常會拿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與遼寧艦做比較,認為哪艘航母的戰鬥機更強一些。其實,如果這兩艘航母真正做比較的話,還是我國的遼寧艦戰力更強一些。為什麼遼寧艦戰力更強呢,咱們就仔細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 遼寧艦曝光強悍火力臂:飛彈打擊半徑1200公裡
    2015年12月15日晚,央視發布了一條令人振奮的新聞,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的殲-15戰機能反艦啦。根據央視駐海軍記者站的報導,日前中國海軍組織實施了航母編隊實際使用武器演習。演習在渤海某海域展開,共動用遼寧艦等各型艦艇數十艘,飛機數十架,發射空對空、空對艦和艦對空等多型多枚飛彈。
  • 相比遼寧艦,日本航母的戰鬥力如何?
    更何況出雲級計劃搭載的還是四代的F35B,跨代戰鬥可不是堆數量就能完成的,殲15在F35B面前沒有任何勝算,因此在個人看來:遼寧艦沒有上四代隱身戰機以前是幹不過出雲級的。    所以說,如果在海上爭奪制空權,即使F35B處於數量上的劣勢,基本也可以肯定,他能打爆遼寧艦的殲15。但如果是執行對海攻擊或者對陸攻擊,F35B的捉急的攜帶能力,以及較小的作戰半徑,這方面是真不如殲15,而且殲15還能通過夥伴加油能力增加航程,目前的F35B沒有這方面的能力。
  • 航母山東艦入列一周年 更多殲-15曝光
    忙碌的甲板上,殲-15戰鬥機連續多天高頻率起降,完成最大架次出動回收等訓練任務。本文圖源: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最大架次出動回收指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航母艦載機追求最大的起飛降落次數。節目稱,而這一訓練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是航母艦機的高度融合和全體官兵的密切協同。
  • 殲15T亮相,飛行員為第五代準備,美專家:追趕美航母腳步
    目前中國海軍服役殲-15艦載機,這款艦載機是中國航母首款艦載機,自問世以來在,在遼寧號航空母艦服役長達7年之久,也將作為中國國產航母山東艦主力艦載機,承擔起兩艘航空母艦遠程打擊力量核心。文章稱,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服役後,可採用殲-15艦載機,而第三艘航空母艦在有條不紊建造,而且以山東艦為分水嶺,中國航空母艦將由滑躍起飛航母過渡到平直甲板、彈射型航空母艦,003型航母排水量達到8萬噸,採用電磁彈射器或蒸汽彈射器,這讓殲-15艦載機在平直甲板無法正常起飛,必須藉助類似於美軍核動力航母採用電磁彈射器或蒸汽彈射器,否則殲-15艦載機上艦將逐漸成為負擔
  • 中國殲15T亮相,飛行員為第五代準備,美專家:追趕美航母腳步
    003型航母排水量達到8萬噸,採用電磁彈射器或蒸汽彈射器,這讓殲-15艦載機在平直甲板無法正常起飛,必須藉助類似於美軍核動力航母採用電磁彈射器或蒸汽彈射器,否則殲-15艦載機上艦將逐漸成為負擔。 據悉,中國正在殲-15艦載機基礎上打造彈射型殲-15T艦載機,而且這款殲-15T艦載機跟早期服役殲-15艦載機最大特點則是採用蒸汽彈射器或者電磁彈射器起飛,這也符合中國003型航空母艦。畢竟,殲-15T艦載機在海五代艦載機無法按時配套服役情況,可緩解003型航空母艦有艦無艦載機尷尬窘境。
  • 國產艦載機迎應用上3D列印技術,為殲-35隱身機上艦做好準備
    有眼尖的網友發現,航空工業瀋陽所公眾號最新文章的配圖顯示,王向明團隊已經用3D列印技術為國產艦載機製造出輕量化內置登機梯,填補了一項空白。對於艦載戰鬥機來說,這種集成在機身內部的登機梯具有很大實用價值,使飛行員和維護人員在上下飛機時可徹底擺脫對外部登機梯的依賴,不再需要讓地勤移動笨重的外置登機梯在擁擠而危險的飛行甲板上跑來跑去,提高了航母甲板艦載機作業的效率和安全性。
  • 殲-15展示野獸模式滿掛狀態,罕見載10枚飛彈,作戰能力不俗
    粗略估算下來,這架殲-15的外部武器掛載總重量已經達到4.5噸左右,雖然還未達到其6.5噸最大載彈量限制(參考蘇-33公開數據),但已經頗為驚人。 那麼問題來了,殲-15能否以這種野獸模式從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上順利滑躍起飛呢?
  • 殲15有多少架了?62號新機首次亮相,編號全部改為兩位數
    殲15彈射型的原型機也不會只有一架殲15四個型號的原型機在12到13架左右而殲15的量產機型數量,對於外界來說,更是撲朔迷離。此前,遼寧艦上的殲15都是採用三位數的編號,從100到123,共是24架,剛好滿編。
  • 山東艦服役滿一年,起飛效率超過遼寧艦,艦載機數量依然成謎
    ,況且由於殲15艦載機的體型噸位與蘇33相差無幾,因此「遼寧艦」艦載機起飛效率與「庫茲涅佐夫」號也基本一致,不過山東艦就有所不同了。山東艦和遼寧艦都有三個起飛位,兩個在甲板中前方,另一個在中後方為重載起飛位,遼寧艦甲板左舷側通常會停放3架殲15,而山東艦則可以停放5架殲 15,這個位置艦載機停放數量會直接決定重載起飛位的起飛效率。
  • 殲-31若上艦,會比F35C還厲害嗎?它做了哪些升級?
    航母的戰力來源就是艦載機,艦載機數量越多性能越先進,這艘航母的戰鬥力自然也就越強,而目前最先進的戰機自然就是五代機了,所以幾個軍事強國都在想辦法研製能夠放在航母上的五代機。美國的F35已經開發出了能夠在航母上起降的艦載機F35C,我國的殲31在未來多半也是要上艦的,有的朋友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等到殲-31上艦的時候,或許會比F35C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