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在前往黃海區域進行訓練的時候,殲-15艦載戰鬥機在山東艦甲板上完成了起降,標誌著中國國產航母正式開始形成戰鬥力,也表明了中國獨立研製的航母完全可靠,中國在航母發展階段已經達到了第二個檔次。外界對於中國航母的發展速度顯然是有些吃驚的,在2012年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服役,而在5年之後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緊接著在2019年航母正式交付使用,短短數年的時間走完了美蘇兩國幾十年才走完的路。山東艦的出現不僅代表中國造船技術的進步,也進一步表明了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決心。
不過,也有不少國內軍事和國外媒體對於中國建造與遼寧艦相同的山東艦很好奇,因為在他們看來遼寧艦雖然經過了現代化的改造和升級,但是本質上依然是一艘上個世紀80年代的武器裝備,並且還沒有安裝蒸汽彈射器,限制了航母的整體作戰能力,所以更多只是一個過渡產品,是中國培養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和水兵的訓練艦。完全沒有必要去建造一艘跟遼寧艦相差無幾的常規航母,最起碼也應該建造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7萬噸,類似於美國海軍小鷹級那樣的常規動力航母,可以安裝蒸汽彈射器和搭載60-70架各類型艦載機。
在北約軍事集團中,最新服役的山東艦代號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仿製版」,顯然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認為山東艦隻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仿製品,但是真的是這樣麼?那中國山東艦和遼寧艦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接下來的數據告訴我們,山東艦顯然不會是網上所說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仿製版」那麼簡單。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從烏克蘭獲得了瓦良格號航母。海軍專家介紹,在對遼寧艦進行改造的時候,中國軍艦工程師和設計師就計劃在航母上使用一些美國和其他航母國家的先進技術,將其整合到遼寧艦上,以滿足海軍的實際需求。
但是因為遼寧艦的艦體是以載機巡洋艦為標準設計建造的,在主體已經固定的情況下,改進潛力已經挖掘到了極致。至於網上所說的在遼寧艦航母斜角甲板初安裝兩臺蒸汽彈射器,那麼就可以實現殲-15艦載戰鬥機滿載起飛和正常起降固定翼艦載預警機,整體外形非常類似前蘇聯第四代烏裡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這種想法固然不錯,就像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給日本海自出雲級航母那樣增加一塊斜角甲板和安裝電磁彈射器,但是這根本沒有考慮到內部的結構問題。如果真的要這樣來改進的話,那麼建造難度不會亞於重新設計和建造一艘新型航母。
軍事專家介紹,在設計和建造山東號航母的時候,其定位就類似於美國海軍的航母,即在驅逐艦、護衛艦和攻擊型核潛艇的護衛去執行對海、對陸和防空作戰任務。與遼寧艦相比,山東艦的艦島控制塔臺比遼寧艦要更高一層,但是艦島所用的甲板面積卻縮小了10%左右,這樣航母甲板上就可以搭載更多艦載直升機和殲-15艦載戰鬥機。在通過對內部結構重新調整和設計,殲-15艦載機最多可以攜帶36架,比遼寧艦的24架數量提升了一半,整體數量則超過了50架的規模。山東艦的滑躍甲板為12度,而遼寧艦為14度。
之所以會對滑躍甲板進行調整,是因為在測試中這種12度的滑躍甲板將幫助艦載戰鬥機縮短起飛距離,節省燃料並增加武器有效載荷,同時還能增強航母的結構。這樣的設計也使得殲-15艦載機可以攜帶更多的武器彈藥和機載燃料,作戰半徑和作戰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山東艦的服役並不意味著其是遼寧艦的補充,除了可以執行艦載機飛行和水兵的培訓任務以外,還可以承擔小規模局部軍事衝突的作戰任務。遼寧艦雖說在2012年已經開始服役,但是其艦體年齡已經超過了50歲,所以能服役到本世紀中葉還是一個未知數,山東艦的可以有效地彌補這個空缺,再配合即將服役的003型航母,山東艦將會是海軍走向深藍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