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是什麼?

2020-12-11 超凡博弈

般若--是梵語,通常翻譯為「智慧」,但這不同於一般世間人所了解的智慧。為了區別起見,可以稱之為「般若智慧」,簡稱為「般若智」或「般若」。

般若,是證得法界實相的自性本心之後,了解此心種種體性所得的智慧;這個智慧又名總相智,亦名根本無分別智。

有了這個智慧,就可以依此智慧為基礎,在解脫道上修除一切煩惱障,獲得解脫;在佛菩提道上,若進一步修學後得無分別智,即得圓滿佛菩提的修證。

後得無分別智是指別相智、一切種智,這些智慧的修學能除一切所知障。

所以這個總相的般若智慧極為重要,是一切佛菩提智慧修學之根本,也是一切佛弟子,乃至一切眾生所必須努力追求的目標。

般若有三種:一者文字般若、二者觀照般若、三者實相般若。茲分述如下:

(一)文字般若

凡以語言、文字闡述諸法實相者,都是屬於文字般若。

法界實相如來藏心不會說法,必須以覺知心透過語言、文字來表達;雖然這些敘述法界實相的語言、文字並不是實相心,卻能依此語言、文字所說之法義去參究而證得真正的實相心,故謂此宣說法界實相之語言文字為「文字般若」。

譬如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多以語言、文字來宣說,世尊所說之經典都屬於「文字般若」,因為有種種經典是在宣說般若智慧的緣故。

文字般若對我們而言,是絕對必要,由於對經言佛語的薰習,建立種種有關般若之知見;這是一切佛弟子參究法界實相所必須具備之條件,此也正是佛弟子要聽經聞法,閱讀經典之原因。

(二)觀照般若

法界實相心之證得必須透過觀照之修行,觀照之方法即是止觀雙運。

在親證法界實相之前,必須有一段時間修觀照,去現觀自己的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等一切法;在現觀當中,了解、體驗自己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等一切法之體性,了知它們的虛妄性、不實在性、不堅固性,了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亦如泡影。

有此體驗、認知,才不會執著這一切法,不誤以此一切法為真實,不認一切法為真;現觀之後,又轉而去尋找那體性真實,性如金剛,永不壞滅之實相心。

雖然尚未親證此一實相真心,而此觀照的修行功課卻是必要的,是故稱此觀照之修行為「觀照般若」。

(三)實相般若

由於在文字般若、觀照般若上之努力,最後終於能夠證得法界實相這個如來藏心。

證得此心後現觀祂的體性,確實如文字般若所說的一樣,完全能夠印證,由此獲得的智慧,稱之為「實相般若」,已親證法界實相心,並了知其種種體性故。

實相是一切諸法如實之相,每一有情都具有一個獨立的自性本心;此心就是實相心,而一切五蘊、十二入、十八界諸法都由此心所生。

然無始以來,眾生由於無明故,不知不證其所本具之實相真心,遂認妄為真,貪執這虛妄不實的一切法,是故輪轉生死。

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憐憫眾生,為令眾生解脫生死,是故宣說諸法實相之義理,為令眾生皆得悟入,修得解脫。

乃至釋迦世尊亦復如是,宣說十二部經,歷經四十九年,也是為了令眾生得以證悟其本具之自性本心,而《金剛經》即是宣說法界實相之一部重要經典。

相關焦點

  • 到底什麼是般若?
    《心經》裡有這樣的一句話,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說的什麼意思呢?三世諸佛,以前、現在、未來的一起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是智慧到彼岸,也可以說是到彼岸的智慧,故是原因、緣故,連起來就是無論以前、現在還是未來的一切佛,都是依靠到彼岸智慧的緣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般若波羅蜜中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陀在49年的傳法過程中,花了22年的時間講般若部。由此可見般若部的內容何其的龐大。後代弟子們根據佛陀講法的內容,一點一點的集結起來,然後匯集成冊,並將它們稱之為一部一部的經。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般若部經。
  • 《金剛經》中的「般若」指的是什麼?
    但如果問他們佛是什麼,他們也許也說不明白。處處皆是佛,你知道佛是什麼嗎?我們一直在追求佛,即使我們不知道佛是什麼。我們一直在修行,那是因為我們與佛有一份緣。何為佛?為何學佛?何為佛法?何為佛教?何為佛經?這些關於佛的問題你應該知道的。首先我們先來理解「佛」這個字,「佛」是梵語的音譯,其意是「智慧、覺悟的人」。
  • 佛教的「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經》也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那麼這個「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呢?佛和佛法的維度空間起碼是四維以上的,比方說這個「般若波羅蜜」。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是梵語妙智慧的音譯,意思是「通達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圓融無礙,恰到好處,是絕對的大智慧。他能把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以為的宇宙空間一切規律、法則都掌握起來,是佛菩薩神通中「宿命通 、漏盡通」最好的映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般若」講的是哪三種般若
    在佛門中有一部膾炙人口的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中「般若」所代表的內涵非常豐富,為了尊重般若原文的意思就沒有把般若翻譯成中文,只是同音。如果翻譯可以翻譯成智慧,但是翻譯成智慧的味道和般若的味道就不太一樣了,所以為了尊重原文意思翻譯經文時候就不翻譯,用這個音做詳細的解釋。
  • 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般若」是什麼意思
    總是見到處都有「般若二字」,各種茶室、瑜伽、會所等等,都用著「般若」二字,仿佛一加上這兩字立馬就變得意味悠長博大精深了。其實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般若」是什麼意思。通俗的說「般若」既是大智慧的意思。般若在佛教裡還包含了五個層面。一是實相般若,二是境界般若,三是文字般若,四是方便般若,五是眷屬般若。實相般若是般若中最根本的,是對於生命本源的認知,是大智慧。比如我們說的上帝、神、佛、禪、涅槃都是它。是宇宙的本源,這個般若和我們的聰明是完全不同的,聰明智慧只是源於我們的認知範疇,是經驗學習的結果,而般若可不是,它是不可思議的,無法用我們現有的思想去解釋。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有六種版本,大同小異,最流行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講什麼呢?就是經題上的這個「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經題的意思就是,以如金剛般銳利的大智慧到彼岸。到底什麼是「般若」呢?今天我們就專門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什麼是般若,什麼是超人智慧
    那麼為什麼超智慧是道德而不是謀略或超聰明呢,下面看什麼是道德?到繼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法則道,既得到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簡單的說道德就是若順應自然變化規律去發展形勢的話,就會獲得健康和諧,那麼道德到底對人有什麼用呢?
  • 陰陽師般若和SP般若的區別 SP般若可是鬥技場小能手
    陰陽師般若和SP般若有什麼區別嗎?般若和SP般若哪個式神好用?般若和SP般若要怎麼培養?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般若和SP般若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大智度論》中,三般若是指哪三般若?
    《大智度論》中,三般若是指哪三種般若?以《大智度論》的三般若的道理來講。般若有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這三種般若能將此經卷中所有文字實相妙理,觀照匯悟。就是說用觀照的境界把它匯聚悟徹,然後證悟,了徹真如。
  • 般若波羅蜜多咒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咒亦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般若波羅蜜多咒功德甚深廣大。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能開啟智慧之門,從而生起大智慧,有助於修成佛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描述,觀自在菩薩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其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什麼?
    法藏法師解釋本經經題,以「般若」為所詮之法,「心」字是能詮之喻,即大般若內統攝要妙之義。說明這部經是統攝概括整部《大般若經》,在般若經類中,它最為尊勝,是一切般若的樞紐。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可以說是觀世音菩薩。
  • 為什麼說修般若才是真正的修行?怎樣才是在修般若
    在原來小乘佛法時期,僧侶們的修學內容為五度波羅蜜,隨著般若經典的出世,大乘佛法僧侶們的修學內容,變成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即加入了修學般若的內容,且修學般若為六度的核心。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般若經典呢?什麼是般若呢?為什麼說真正的修行是修般若呢?般若為梵文音譯,意思是"終極智慧″"辨識智慧″,指如實觀察認知一切法及萬有本源的智慧。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佛教:《心經》裡的「般若」究竟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心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此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此經詮釋的空性之理,是整個大乘佛法的精華,字字句句加持力極為超勝。以敬信心哪怕念誦一遍,也會帶來安樂,更是會在相續中種下證悟空性的種子,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和《心經》有關的那些事。《心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此經文字簡短,義理完備深刻,將《大般若經》的要義盡攝無遺。
  • 慧能大師說: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般若智慧
    什麼是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六祖慧能大師說,菩提般若智慧,世間人本來都具足;只是因為心中都被境相所迷,不能開悟。要知道所謂愚人和智者,他們之間的佛性並無差別,只是因為迷惑、悟性的不同,所以才有愚和智的差別。
  • 「般若」是什麼?佛所說的這二字,有何深意?
    在佛經之中,我們經常接觸的這個詞:般若。什麼意思呢?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智慧或高於智慧的一種覺悟。這並沒有錯,只是不完全能表達這個詞語的全部意思。因為佛所說的「般若」,並不是告訴你某種高於常人的智慧,而是告訴你一種覺悟的法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般若」原來是這個意思!受益匪淺
    於是請教這位客人讀的是什麼經典,客人說是《金剛經》。從此以後,慧能就走上了學佛弘法的道路。從學術上來講,《金剛經》屬於般若部。」般若「這兩個字讀」bore」,是音譯過來的。在過去,大師們翻譯佛經的時候,觀念完全不同的字原則上要音譯,並不是把它直接翻譯過來,因為如果直接翻譯,在漢字中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表達這個詞的意思。
  • 淺談《法華經》與《小品般若經》有什麼異同?
    《妙法蓮華經》與《小品般若經》同為印度大乘佛教的經典,並均成於大乘運動發展時期,把它們的思想重點和所要對應的問題作出比較,便能對大乘佛教,有更深入的了解。大體而言,《小品般若經》著重開示般若思想,以「破」為主;而《妙法蓮華經》則透過「一佛乘」,「會三歸一」,開示方便法門,顯露宗教的包容胸懷,以「立」為務。
  • 龜仙傳|般若龜
    般若龜的到來,讓動物陷入狂喜。龜每年都來湖市,能幫動物們各實現一個心願。也不知從哪一年的湖市開始,般若龜的神奇事跡傳開了。四面八方的動物,每次都將有一個願望被實現。般若龜幫助了貧窮的蝦蟹,身體受損的精怪,幫失散的親眷複合。一隻鱉美人想變成人,哽咽著祈求般若龜;仙凡的戀愛也來求它。一隻熊誤食鹽中了毒也來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