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型輕巡洋艦到航空母艦的蛻變——英國「暴怒」號航空母艦

2020-12-16 雛菊西瓜Peterpan

如果說英國「競技神」號和日本「鳳翔」號是世界上第一批專門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那麼在此之前的英國「暴怒」號則是世界上第一艘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改裝型航母。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暴怒」級的改裝歷程非常艱辛,走的路也非常奇怪,但這為後來航空母艦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和方向。根據「暴怒」號的改裝經驗和航空操作經驗,英國在1918年又改造出「白眼巨人」號,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應該說,雖然美國人將航空母艦發揚光大,但英國才是現代航空母艦的發源地,各種關鍵性技術大都來自英國。

「暴怒」號大型輕型巡洋艦

「暴怒」號原本並不是作為航空母艦設計,它是「勇敢」級大型輕型巡洋艦的三號艦,滿載排水量22890噸。作為一艘具備戰列巡洋艦特徵,但又是輕型巡洋艦名字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他的出現是存在一定指向性的,也就是時任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爵士在1914年10月重提出的「波羅的海強襲計劃」。

1914年6月28日,隨著塞拉耶佛的一聲槍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初期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殘酷的戰鬥使得雙方傷亡迅速上升至百萬人,協約國一方的德國傷亡被俘多達67.7萬人,而同盟國的這一數字更是達到85.4萬人。這種殘酷的事實使得以英國為首的同盟國不得不另闢蹊徑以結束這種僵持的戰略局面,企圖直插德國縱深。當時的海上情況是,德國海軍的主力大洋艦隊正在北海與英國主力艦隊膠著,而波羅的海地區的德國海軍實力偏弱,以老舊艦艇為主。此時如果英國英國配合沙皇俄國海軍將俄國陸軍直接由波羅的海沿岸的波默恩地區強行登陸,那麼可以直接威脅130公裡之外的柏林,如同背後一把尖刀直接結束這場戰爭。反過來說,即便波默恩地區的登陸並不能直驅柏林,那麼這種突然發起的背後攻擊也會將協約國的陣腳打亂,緩解英國和法國在西線的壓力並擇機發起反攻,甚至可能突破萊茵河。除了陸戰方面,整個「波羅的海強擊」計劃對於海上作戰也是會帶來積極的意義,一旦同盟國在波羅的海地區發起攻擊,德國必然會調動大洋艦隊通過基爾運河由北海馳援波羅的海地區,此時英國可以由波羅的海內外將整個德國海軍主力夾擊在波羅的海地區,消除協約國在北海地區的勢力,或者讓德國大洋艦隊乾脆龜縮,同樣可以達到清理北海地區的目的。

「波羅的海強擊」計劃設想

為了保證「波羅的海強擊」計劃的實施,當時英國海軍的造艦計劃中有162艘是為該行動準備,包括驅逐艦、掃雷艦、淺水重炮艦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艘所謂「噓噓巡洋艦」(噓噓的意思是保密),為了保證對德海軍的優勢,這些巡洋艦必須同時具備火力、航速、適航性等等一系列變態要求,按照費舍爾在1914年對海軍造艦局提出的要求,大致分為4個大的方面

適應波羅的海地區的海域特點,包括海峽狹窄、島嶼眾多、水深較淺等。如果可能,可以做到近岸實施火力支援或利用淺海地區擺脫對方艦隊糾纏。火力強大,搭載當時英國又能生產的最大口徑艦炮,即當時裝備於「伊莉莎白王女」級戰列艦的381毫米主炮。如果可能,搭載457毫米主炮。航速快,甚至要求高過當時巡洋艦的航速,基準為32節。目的在於靈活在波羅的海內活動,既可以高速迫近對方艦隊,也可以高速脫離。建造周期短,根據當時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該艦的建造周期不能超過1年。與當時的巡洋艦相比,其實三艘「噓噓巡洋艦」更像是戰列巡洋艦,滿載排水量高達22690噸,長度也與「卻敵」級戰列巡洋艦隻差3米,搭載主炮口徑也遠遠高於巡洋艦且幾乎和戰列艦平級,4臺與」冠軍「級輕型巡洋艦相同的帕森斯蒸汽輪機可以提供9萬馬力的輸出動力,最高航速32節。1915年1月下旬,「勇敢」級大型輕型巡洋艦開始進入設計階段,僅僅2個月之後的3月28日首制艦「勇敢」號在阿姆斯特朗朗埃爾斯維克船廠開工建造,5月1日「光榮」號也在貝爾法斯特哈蘭沃爾夫船廠開工,其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剛剛竣工的二號艦「光榮」號

我們今天的主角三號艦「暴怒」號與前兩艘有所不同,他的主炮由4門MK I型381毫米火炮改為2門457毫米火炮,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艦炮。而副炮也由18門102毫米火炮改為11門140毫米火炮;魚雷發射管由12管提升至16管。雖然三號艦「暴怒」號進行了大量火力上的修改,但也仍然在「光榮」號開工一個月後就在阿姆斯特朗開工。

457毫米火炮 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艦炮

至於為什麼它的名字叫Large Light Cruiser 大型輕型巡洋艦,從表面上看,本身大型和輕型就帶有一定的矛盾,況且它的體量已經達到戰列巡洋艦,根本不是輕型巡洋艦能比的。那麼為什麼「勇敢」級要用這麼一個矛盾的名字?按照費舍爾勳爵的設想,「勇敢」級的角色定位與大艦隊為之前各級戰列巡洋艦所設定的傳統戰術任務不同。如果再深究,那麼仔細看看」勇敢「級的發展其實仍然處於輕型巡洋艦的發展線上,雖然噸位大火力強,但是其防護能力並不突出,側舷、前甲板、上甲板、主甲板的裝甲都在76毫米以下,炮座裝甲厚度176毫米,只有炮塔正面和司令塔裝甲厚度大於200毫米。其實,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謂的輕型巡洋艦和後來的輕型巡洋艦的意義並不太一樣,後來的輕型巡洋艦是以條約規定噸位和主炮的產物,一戰時並沒有什麼明確的定義,所以稱其為大型的輕型巡洋艦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暴怒」號的三次蛻變

1915年5月15日,費舍爾因達達尼爾海峽之戰英軍失敗憤而辭職,此時由他主導的」波羅的海強擊「計劃實際已經進入擱置狀態,」勇敢「級大型輕型巡洋艦似乎變得無用武之地。由於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的地位開始逐漸顯露,加之在此之前的1910年11月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完成在改裝巡洋艦的首次降落,英國人很快將目光放到如何將飛機與軍艦相結合。雖然英國在1912年和1914年分別改裝了「競技神」號和「皇家方舟」號,但這都是只能攜帶水上飛機的水上飛機母艦,只能通過吊車將水上飛機吊到海上完成起飛和降落。這一問題就導致這類水上飛機母艦的戰鬥能力十分有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1911年1月 降落在「賓夕法尼亞」號巡洋

由於「勇敢」級巡洋艦本身帶有濃重的試驗性質,加之「波羅的海強擊」計劃擱淺後爭議越來越大,超過2萬噸的噸位和32節的航速就使得它成為改裝航空母艦的最佳對象。在全部3艘「勇敢」級當中,三號艦「暴怒」號因為沒有完全完工,改裝難度相對較低,所以在1917年3月2日決定採用「暴怒」號為水上飛機母艦。基本上可以認為,「暴怒」號的改裝之路就代表了初期世界海軍對於航空母艦的摸索和試探,為後來的航空母艦發展提供了方向。

第一次改裝1917年4月

「暴怒」號的第一次改裝始於1917年4月2日,當時方案為取消艦艏未安裝的457毫米主炮,改為鋪設長度為69.5米的木製的飛行跑道,跑道前部向下傾斜並與艦艏相連,原炮塔和彈藥庫位置作為機庫可容納8架飛機(包括4架戰鬥機),而炮彈艙則改為燃料艙,可儲存1200加侖汽油。該方案保留了艦艉主炮,上層建築不做更改。1917年6月26日,「暴怒」號完成改裝服役,搭載3架「肖特184」型水上偵察機和5架「海豹崽」戰鬥機。

1917年8月2日,鄧寧少校駕駛1架「海豹崽」成功在飛行甲板著陸。但8月7日的第二次試飛中,鄧寧駕駛的飛機沒能停在飛行甲板直接墜海,鄧寧本人也受重傷後殉職。從那時開始,「暴怒」號一次又一次的著陸嘗試大都以失敗告終,終究其原因還是飛行甲板過於短小和狹窄,沒有極高水平的飛行員基本不可能做到安全降落。

1917年8月2日 鄧寧少校駕駛「海豹崽」

第二次改裝1917年11月

基於第一次改裝的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年11月「暴怒」號開始接受第二次改裝。其主要內容為拆除艦艉主炮和後桅,改為鋪設長86.6米、寬70米的跑道。其中第一次改裝的前跑道改為起飛跑道,第二次改裝的後跑道為著陸跑道。另外,降落跑道中安裝有早期阻攔索、飛機升降機,兩條跑道中間各有一條3米寬的通道相連,飛機可以通過這條跑道由左舷或右舷繞行上層建築抵達後起飛甲板。經過第三次改造後,「暴怒」號的載機量上升至24架,搭載「炫耀者」水上偵察機和「駱駝」戰鬥機,二戰期間搭載「海噴火」艦載戰鬥機和「箭魚」式魚雷攻擊機。

1918年4月,第二次改造完成,隨即開始進行頻繁的起降試驗,但結果仍然不理想,13次降落中只有3次成功。但此時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最終階段,已經沒有時間給「暴怒」號再次改裝的機會了。1918年夏天,「暴怒」號作為高速航空母艦加入英國皇家海軍參與任務,但任務期內大部分飛行員都選擇海面降落而不會冒險直接降落在航空母艦上。雖然戰事的緊張並沒有給「暴怒」號再次改造的機會,但前兩次改裝給後面的航空母艦發展帶來了啟發,1917年3月英國將正在建造的「庫帝羅索」號商船改為航空母艦,吸收了「暴怒」號的經驗後直接改為全通飛行甲板,這樣就解決了艦載機起降距離不夠、飛行甲板過於狹小的問題。1918年5月,改裝完成的「庫帝羅索」號更名為「百眼巨人」號加入英國海軍,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第三次改裝1922年6月

隨著一戰的結束和英國航空母艦的快速發展,「暴怒」號的進一步改裝也被提上議事日程。1922年6月,「暴怒」號接受第三次現代化改造,將兩段式飛行甲板直接改造為全通飛行甲板,飛行甲板下層還設置一個小型的起飛跑道,成為雙層飛行甲板設計。此時「暴怒」號已經開始接近近代航空母艦的雛形,時間為1925年8月,改造周期長達3年2個月。

三次改裝後的「暴怒」號 雙層飛行甲板

就在「暴怒」號改造的同時,他的姊妹艦「勇敢」號和「光榮」號也在1922年開始航空母艦改造,直接採用全通飛行甲板方案,增加島型艦橋和彈射器,改造方案比「暴怒」號還要完善一些。當然,雙層飛行甲板被證明非常雞肋,在後來30年代的改造中全部被拆除。

有艦島的是「光榮」號 沒有艦島的是「

服役歷程

1918年6月,「暴怒」號作為高速航空母艦開始執行任務,按照計劃「暴怒」號將用於襲擊位於什勒斯維希-特納的德國齊柏林飛艇庫,解除德國飛艇對英倫三島長期以來的空中威脅。7月19日3時開始,「暴怒」號分2批次起飛8架「駱駝」式戰鬥機對德國特納基地的海軍飛艇基地發起攻擊,其中2架故障返航,6架飛抵目標。第一批3架以213米高度炸毀「託斯卡」機庫,點燃2艘齊柏林飛艇內的百萬立方英尺氫氣;第二批3架擊中「託比亞斯」機庫,點燃氣球。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航空母艦起飛對陸地目標發起的攻擊,創造了世界海軍史上的全新的打擊手段。

參與空襲德國飛艇庫的「暴怒」號搭載的
德國特納基地的海軍飛艇基地

進入二次世界大戰後,3艘「勇敢」級航空母艦全部參戰,但命運都不怎麼濟。1939年9月17日,「勇敢」號在愛爾蘭外海遭遇德國U-29潛艇攻擊,2枚魚雷命中左舷,成為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戰後損失的第一艘軍艦,全艦518人死亡。而「光榮」號,1940年6月8日自納爾維克向本土撤退時被德國「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擊沉,全艦陣亡1519人。只有「暴怒」號在二戰期間得以倖存,但大多數只是作為飛機運輸船使用。1944年9月15日,「暴怒」號作為航空母艦退出現役,以宿舍船的形式一直在英國海軍服務到1948年6月。

被擊沉的「勇敢」號航空母艦
「光榮」號航空母艦沉沒前最後一張照片

意義

作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改裝航空母艦,「暴怒」號航空母艦的發展雖然很曲折,但為後來的航空母艦思路帶來了深遠影響,可能大家更注重後來出現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所以實際上「勇敢」級一直很少被人關注。只能說,他們一直在默默無聞的發揮他們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從大型巡洋艦改造為航空母艦,勇敢級航空母艦的性能到底如何?
    而作為最早的英國正規航空母艦,勇敢級在實戰中的表現到底如何呢?一、從大型巡洋艦到航空母艦在1922年時,為了避免新一輪的海軍競賽引發新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的海軍強國籤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根據這項條約的規定,各國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噸位被做了嚴格限制,這就避免了發生新一次的海軍競賽。
  • 由戰列巡洋艦改裝而成的「勇敢」號航空母艦——首艘沉沒的航母
    但毋庸置疑的是,「勇敢」號和它的兩艘姊妹艦(「暴怒」號和「光榮」號)幾乎將戰列巡洋艦的所有缺點都暴露出來了,而優點卻乏善可陳。這三艘戰艦原本計劃將投入波羅的海戰場,以支援俄國軍隊入侵德國北部的行動。它們最初被設計為「大型輕巡洋艦」(當時建造巡洋艦的資金充足,但沒有盈餘可供建造主力艦),但在後來正式立項時改為了戰列巡洋艦。
  • 流水線模式生產的航空母艦——美國「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這些護航航空母艦雖然單艦性能根本無法與艦隊級航空母艦相媲美,但勝在建造速度快、成本低,解放了艦隊級航空母艦的任務,強有力的彌補了海上航空兵力不足的問題,也通過租借法案不斷輸出到英國、加拿大等盟國。本篇文章將重點介紹建造數量最多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 亞平寧的守護神,堅強的老艦,義大利海軍「加裡波第」號航空母艦
    在2019年的5月份,隨著義大利海軍「的裡亞雅斯特」號航空母艦的下水,世界各地軍迷再次將目光聚集到了亞平寧半島的義大利海軍身上。其實,除了「的裡亞雅斯特」號航空母艦之外,義大利海軍其實還擁有另一艘排水量一萬多噸的航空母艦,這也是今天本文要介紹的主角——「加裡波第」號航空母艦。
  • 中國前後共買入4艘航空母艦,為何最終選擇了瓦良格號?
    這4艘航空母艦中,有1艘輕型航空母艦,2艘中型航空母艦,1艘大型航空母艦。除了第一艘航空母艦到中國的時間在80年代,其餘3艘都是在2000年前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論先進性和噸位大小都不會選擇墨爾本號,但是當時的情況真是如此嗎?
  • 「帝國の榮光」二戰HMS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1/700模型
    皇家方舟號的艦史,大概就是大英帝國的【沉淪見證】皇家方舟號作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第1艘大型【艦隊航空母艦】,作為二戰爆發時英國最先進的航空母艦,憑藉精巧的設計和優良的戰鬥力,被稱為「現代航空母艦」的原型,因為具備了許多現代航空母艦的特徵,例如有別於同時代其他航母的「封閉式艦首」,以及貫穿式的裝甲飛行甲板等「硬核設計」,可以說是日後英國航空母艦的原型
  • 老照片:由智利海軍訂購的戰列艦改裝的英國皇家海軍「鷹」號航母
    鷹號航空母艦(HMS Eagle 舷號94),是英國皇家海軍隸下的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唯一一艘由戰列艦改裝的航空母艦,也是二戰初期參戰較多的航母。1918年2月28日,擱置了三年多的「海軍上將拉託雷」號被皇家海軍購買,作為航母繼續建造,艦名也更改為「鷹」號,計劃於1919年3月完工。1918年6月8日,鷹號航空母艦下水,並由沃克海軍造船廠開始改裝。吸取了百眼巨人號和暴怒號的經驗,進行了慎重設計,但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後,由於海軍預算大幅度削減,改裝工程再度停止。
  • 二戰兵器全集-英國「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就有計劃設計和建造可供輪式起落架飛機起降的直通式甲板航空母艦。這之前英國皇家海軍不得不仍採用臨時拼湊的辦法,仍使用搭載浮筒式水上飛機的航空母艦。1916年根據貝爾德莫爾商業船廠的提議,英國皇家海軍與之籤訂合同,以尚未完工的義大利客輪「羅素伯爵號」為基礎建造一艘航空母艦。
  • 第4068回:海上霸主航空母艦,自由航行遠洋作戰
    1910年11月14日,米國飛行員尤金·埃利於停泊在港內的伯明罕號輕巡洋艦的木質甲板上駕駛柯蒂斯D式雙翼機,成功離艦起飛,並在兩個月後的1911年1月18日,成功降落到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創下人類首次於軍艦上起降飛機的紀錄。
  • 印度維克拉馬蒂亞號航空母艦先天不足,百病纏身
    基輔級載機巡洋艦 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 維克拉馬蒂亞號航空母艦(超日王號)是印度海軍現役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它的前身是前蘇聯建造的基輔級航空母艦四號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
  • 世界第1艘航空母艦是日本鳳翔號?不!它只能排第3
    事實上,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海軍在1917年完成的「百眼巨人號」(HMS Argus),甚至美國海軍的「蘭利號」(CV-1,USS Langley)也比「鳳翔號」早幾個月完成改裝,因此鳳翔號充其量是世界第3艘航艦。今天小編來講講早期航空母艦的故事。
  • 人類歷史上,唯一被戰列艦擊沉的航空母艦
    文:鼓浪隱士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海軍作戰發生大變革的時代,由原來的巨艦大炮時代向航母時代轉變。傳統的戰列艦逐漸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甚至成了航母飛機的活靶。然而在這巨變的時代裡,卻發生了戰列巡洋艦擊沉航空母艦傳奇,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從大艦巨炮到航空母艦 海上巨無霸的百年歲月
    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是在海岸上起飛,降落於停泊在舊金山灣的「賓夕法尼亞號」裝甲巡洋艦(USS Pennsylvania)上。為讓飛機更容易降落,船艦甲板上鋪設了長36.58公尺、寬9.7公尺的木質降落平臺,並在甲板四周加裝木質護板,以防止飛機滑到艦外。
  • 英國輕巡洋艦典範,德國海軍永恆的噩夢,強大的城級輕巡洋艦
    如果說起輕巡洋艦,估計很多人都會有些陌生,畢竟這些輕巡洋艦在艦隊裡的地位略顯尷尬。雖然它們的航速極佳,但在裝甲和火力上卻可能略顯薄弱。與它們那些被稱之為重巡洋艦的表親不同,輕巡洋艦受限於自己的火力和裝甲,因而無法承擔起艦隊決戰的重任。但這並不代表輕巡洋艦就一無是處,比如說英國的城級輕巡洋艦就是二戰中的功勳存在,甚至於可以說是德國海軍內心中的夢魘。
  • 福特號航空母艦來了,美國海軍帶記者上船報導進展情況
    福特號航空母艦來了……但進度非常緩慢,海軍帶記者上船報導進展情況。福特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新一代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美國海軍正在努力使這艘船完全啟動並運行,這可能要到2021年才能實現。美國「羅斯福號」航母及其5000名船員目前由不少於六艘飛彈巡洋艦和驅逐艦護航,每艘巡洋艦攜帶近100枚飛彈。這些照片曝光強化了這樣一種觀念,即美國海軍是當今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海軍。美國航母戰鬥群通常由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飛彈巡洋艦和兩艘或三艘飛彈驅逐艦組成。
  • 一艦四用空勞碌,炮下絕戶無人知,日本海軍千代田號航空母艦
    但哈爾西南下之前還是組織了一支由第13巡洋艦分隊司令杜博斯少將率領的水面艦隊追擊小澤部隊,這支艦隊包括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16時左右,杜博斯艦隊接到艦載機通報千代田號位置。16時10分,美艦雷達發現水上目標。4分鐘後,各巡洋艦陸續目視發現千代田號航母。此時千代田號癱在海上,左傾6至8度,冒出濃煙但未見明顯結構損傷,人員尚在飛行甲板上跑動。
  • 墜落的義大利鷹——「天鷹」號航空母艦
    在1940年11月爆發的塔蘭託戰役中,英國皇家海軍使用老式雙翼艦載機突襲塔蘭託軍港,擊沉義大利海軍1艘戰列艦,並重傷了2艘。義大利海軍之前和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在卡拉布裡亞海戰時都沒有過這麼大的損失,義大利海軍一下子就充分認識到了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重要性。
  • 孤勇無懼天塹深,企業號航空母艦的 傳奇人生
    5月26日,企業號返回珍珠港,5月27日接受尼米茲海軍上將代表羅斯福總統頒發的總統單位嘉獎。7月20日,新的埃塞克斯級航母開始服役,企業號終於回到本土進行大規模整修和改裝。 1944年1月6日,完成改裝的企業號與其他5艘大型航母組成TF58特混編隊,參加馬紹爾群島作戰。
  • 《航空母艦》一枝花-協助拍攝
    航空母艦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並整合通訊、情報、作戰信息、反潛反導裝置及後勤保障為一體的大型海上戰鬥機移動基地平臺。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賴當地的機場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行動。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覆沒記
    1944年6月19號上午,風高浪急的太平洋馬裡亞納海面上。日美海軍之間爆發了海戰史上最大規模的航母戰鬥。日海軍先發制人,出動300餘艦載機,分為2個攻擊波,利用航程優勢實施遠程奔襲。但均被美海軍強大的對空防禦系統所粉碎,幾乎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