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發展中醫中藥 八方齊聚江南藥都 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

2020-12-22 澎湃新聞

傳承發展中醫中藥 八方齊聚江南藥都 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

2020-12-10 2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下午,全國各地中醫藥行業人士、教育界人士以及企業代表等80餘人前往浙江天一堂藥業有限公司、行知小學進行現場觀摩,實地了解蘭溪中醫藥產業及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發展情況。

蘭谿市委書記陳峰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翁柯衛,副市長俞蘭參加活動。

近年來,蘭谿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本地域豐富的中醫藥醫療、文化、科研、中藥材資源等優勢,圍繞以「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為載體,以「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為名片,全力推進中醫藥特色校園文化、中醫藥三級康復服務體系、中醫特色「醫共體」三大體系建設,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產業聯動工作機制,加快推進蘭溪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

在浙江天一堂藥業有限公司,觀摩團一行參觀了產品展廳、前處理車間、提取車間、液體和固體車間,並聽取了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天一堂」始創於1863年,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它開創了蘭溪中成藥生產的歷史,是蘭溪中藥文化的縮影。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企業通過不斷強化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確定了以高新技術嫁接改造傳統中藥,堅持高起點、高科技含量、高市場佔有率的戰略方針,形成了一批高新醫藥產品群。

行知小學是金華市中草藥特色課程建設單位、蘭谿市「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先進學校,學校到處散發著中醫藥文化的濃厚氣息。在校園裡,觀摩團一行實地走訪了百草園、中醫藥藝術坊、中醫藥文化牆等地,並觀看了該校開展的中醫藥文化健康課程,識草藥、做茶飲等特色中醫藥文化健康課程給觀摩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芸告訴記者,在蘭溪,她切身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所散發著的濃厚的中醫藥光彩。「在天一堂,我真切地感受到這裡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在行知小學,我又看到了許多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課程項目,發現這邊的孩子們已經系統地在學習中醫藥文化,感到很震撼,回到上海後我想推薦中醫藥同行們來蘭溪看看,感受一下不一樣的中醫藥文化。」肖芸說。

廣東省惠州市東江廣雅學校敦敏少年中醫傳承學院院長胡馬在現場觀摩後,對蘭溪的中醫藥文化建設和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蘭溪的中醫藥文化不僅是在校園裡,更體現在整座城市中。「來到蘭溪我感受到了非常濃鬱且充分的中醫藥文化氛圍,能有這樣的效果,是當地政府、教育界和中醫藥界共同努力的結果。」

記者 徐楨瑾

攝影 朱彥軒

視頻 範湃青

編版 範湃青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傳承發展中醫中藥 八方齊聚江南藥都 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磐安江南藥鎮:身心安然國藥香
    5年前,江南藥鎮(以下簡稱小鎮)列入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成為磐安舉全縣之力推進的「一號工程」。5年時間,以其為核心驅動,磐安引入多元創新要素、持續完善中醫藥產業鏈、光大中醫藥文化,小鎮完成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特,從特到精」的歷史性跨越,憑藉強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正成為中醫藥文化走向復興的重要窗口。
  • 綿陽市中醫醫院「跑」出中醫藥發展「加速度」
    綿陽,一方承載歷史文明的古老土地,一片傳承民族瑰寶的魅力熱土。這裡歷代名醫輩出,蕭龍友、蒲輔周、李孔定等術精岐黃;這裡名藥資源豐富,麥冬、附子、桔梗等有口皆碑。古人云:「製藥如練兵,率未練之兵不能克敵制勝,用未炮之藥難以藥到病除」。製作中藥的材料大多取自大自然,有的可以直接入藥,但這還不能稱為「中藥」。傳統中藥是指中藥材經過加工炮製成的各類飲片,具有減毒、增效、甚至改變藥性等作用。
  • 孫鋒:傳承好中醫藥文化瑰寶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肖寒)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中醫藥學在實踐層面強調養生、「治未病」,這一理念早已深深融入了國人的日常生活。但與此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中醫藥文化和產業這些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
  • 中藥製藥設備企業的奮起抗爭將使「中醫藥或興於藥」
    【中國製藥網 市場分析】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藥事業發展中,中醫藥具有眾多優勢,有專家指出,在走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改革發展道路時,中醫藥不能缺位。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的支持,中醫藥產業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 河北舉行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
    實施京廊中醫藥8·10工程、京衡名片工程和京承京張區域協同工程,建立京津冀燕趙醫學研究中心,推進燕趙中醫學術流派研究繼承,組織編寫燕趙醫學系列叢書,河北中醫藥學術影響力日益增強。  三、以弘揚國粹、傳承文明為己任,持續推進中醫藥文化廣泛傳播  實施「扁鵲計劃」,挖掘我省深厚的中醫藥文化資源,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第四屆國醫館發展論壇開幕 國醫大咖齊聚一堂共探中醫傳承發展
    8月24日,「百姓喜愛中醫藥健康服務品牌」之「湖湘十佳國醫館」出爐,展會主辦方特邀20家知名國醫館及中醫診療機構,各中醫館「鎮館名醫」坐診,現場為市民答疑解惑。當今國醫館應何去何從?在第四屆國醫館發展論壇上,行業大咖齊亮相,圍繞提升國醫館醫術水平,探索中醫館營銷之路,研討行業共同話題,發展新方向展開深入探討。
  • 走進「藥祖聖地」「養生福地」桐廬 感受中醫藥文化
    一個人 「中藥鼻祖」桐君老人 如果說桐君山是桐廬人的情懷所在,那麼桐君老人簡直就是桐廬人心中的「神」。 「桐君老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中醫藥學家,著有世界上第一本醫藥學專著 《桐君採藥錄》。他締造的中藥處方格律君(主藥)、臣(輔藥)、佐(佐藥)、使(引藥),垂數千年,沿用至今,同時他也是藥物三品(上中下三品)的定製者。」
  • 《黃帝內針》河南讀書會走進北京同仁堂丨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
    中醫有五術:針、灸、藥、砭石、導引。針作為五術之一,是《黃帝內經》中展現的古人最常見的治療以及急救方式。2020年12月13日上午,《黃帝內針》河南讀書會走進北京同仁堂鄭州中醫館,開展中醫藥學術交流和文化體驗活動。讀書會開始前,由河南中醫藥大學王松鵬老師帶領全體起立行課前禮,並誦讀《大醫精誠》。
  • 上海交大文創學院攜手上海中醫藥博物館舉行中醫藥文化全球傳播與...
    為響應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的《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加快中醫藥發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與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副校長陳紅專籤訂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全球中醫藥文化與創意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並在上海交大文創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同時掛牌。
  • 國字頭的中國藥都中醫藥博物館即將面世
    盛於明清享「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歲月流轉藥香千年,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藥都」為傳承中醫藥文化,江西省政府規劃建成>『中國藥都中醫藥博物館』。該館總投資超2億元,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展陳面積約1萬平方米,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中醫藥博物館。它記錄著一座城市發展的點滴足跡,也存放著N代漳幫人的共同記憶,成為展示樟樹藥都文化的網紅打卡地。它的建成,將會為樟樹乃至全中醫藥產業帶來巨大的產業運營價值。
  • 傳承中醫國粹,弘揚中醫文化——著名中醫徐友江
    傳承中醫國粹,弘揚中醫文化——著名中醫徐友江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元素之一。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利用好,讓中醫藥深入百姓生活,成為人們的共識。同時,也是有志之士而為之努力,為之奮鬥的目標。
  • 江蘇出臺26項措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提出切實推進中醫藥傳承,加強地方學術流派、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的整理、挖掘和技術、理論再創新;弘揚中醫藥文化,實施江蘇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發展行動計劃,開發中醫藥特色課程和校本教材,將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小學必修教育教學內容;加快中醫藥科研創新,支持中醫藥研究機構、高校、醫院以及企業組建跨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網絡,建立多學科融合、集成高效的科研創新平臺,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進產學研一體化;
  •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
    建設高水平中醫藥運動醫學健康中心,推動我省中醫藥機構與國際國內重要體育賽事舉辦機構開展協作。推動一批中醫運動處方在慢性病管理中運用。三、推進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八)加強資源保護與中藥材產業發展。促進中藥飲片傳承創新發展,全面推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開展已上市中成藥再評價。到2022年,川藥綜合產值達1200億元。(十)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鼓勵設立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加強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建設,大力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
  • 2020年中國中醫藥文化健康發展論壇在泰安開幕
    中醫藥是「中國名片之一」,而貼敷療法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國家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中西醫並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這為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擘畫出更加美好的未來。12月23~24日,「2020年中國中醫藥文化健康發展論壇暨杏林之路貼敷項目峰會」在泰安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創新研究院主辦,山東歆悅藥業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創新研究院常務副秘書長嚴樹傑致開幕辭。之後,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總顧問高強在講話中指出,中醫中藥博大精深,加強傳統中醫中藥的研究,對於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具有深遠的影響。
  • 「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建中醫藥大學舉行!
    12月13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醫學分會主辦,福建中醫藥大學承辦的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醫學分會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建中醫藥大學旗山學術報告廳舉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醫醫院,中醫藥院校及附屬醫院的校長、院長、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小學生走進醫院「坐堂切脈」 感受傳統中醫文化魅力
    「同學們,中醫給病人看病首先要切脈,切脈先用三指定位......」11月4日,大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龔貴川向大安小學的學生代表講解中醫切脈知識。當日,大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邀請大安小學學生代表走進醫院中醫科,開展「學習中醫藥知識,感受傳統中醫文化」主題教育活動。醫務人員帶著學生代表參觀中藥房,認識常見中藥,為中藥稱重,走進針灸室觀看打火罐、扎針灸,走進醫生工作室體驗切脈等活動,向學生們普及中醫藥知識,讓他們零距離感受傳統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圖為中醫師指導學生切脈問診。
  • 乘自貿港建設東風 瓊全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開展中醫特色健康管理,建立健康管理組織與中醫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機制,在社區開展試點,形成中醫特色健康管理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家庭、個人多種形式的協調互動。探索集中設置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打造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鬱的中醫藥服務區域,並推動從注重疾病治療轉向同時注重健康維護、發展治未病和康復等多元化服務。
  • 傳岐黃薪火 揚中醫文化 促全民健康 2020年重慶市中醫藥文化節開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黃宇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6日17時20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今(6)日,2020年重慶市中醫藥文化節在市中醫院拉開帷幕。自2014年首次舉辦中醫藥文化節以來,已惠及人群10萬餘人次。中醫膏方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所謂「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正是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傳承中醫精華 實現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醫的合格答卷寫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 2020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廣東省第二屆南藥產業大會將於...
    本報訊(記者 林瑞榮 劉爍)2020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廣東省第二屆南藥產業大會將於12月6-8日在雲城區召開,加快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時代廣東南藥金字招牌,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進一步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大會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