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志工作處 方志上海
抗擊新冠病毒,醫療界始終戰鬥在鬥爭的第一線。上海醫療界抗疫任務更繁重,他們在做好上海這座特大城市的疫情防控的同時,還派出大批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抗疫。然而,在抗疫嚴峻形勢下,他們還在默默完成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志書編纂任務。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上海市級專志共計53部,包含高校、國企、金融、醫院四大部類。其中醫院部類有9部,分別是:《瑞金醫院志》《仁濟醫院志》《曙光醫院志》《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志》《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志》《新華醫院志》《華山醫院志》《中山醫院志》《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志》。目前9部全部進入市級評審,醫院部類成為首個宣布在2020年底之前保質保量完成二輪修志編纂任務的部類。上述9部具有代表性的醫院志書,完整系統記載了鴉片戰爭以來上海中西醫學的發展史實,較全面展現了上海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曲折歷程和改革成果,意義十分重大。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一級巡視員王依群說:「醫院部類志書編纂之所以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能取得這樣成果,主要是他們對國家地方志指導機構提出的『一納入、八到位』落實得好。」
認識到位,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
醫院黨政領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修史修志,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的精神,充分認識到編史修志對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把修志工作作為政治任務,列入黨政議事日程,承擔起院志編纂委員會主任職責,書記、院長親自抓院志編纂工作。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陳方、院長殷善開以及前任黨委書記、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黨委副書記方秉華,老書記、上海市衛生局原巡視員王淑瓊三任書記參與修志工作。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華山醫院院長丁強、曙光醫院黨委書記馬俊堅、院長周華出席院志評審會。九院院長吳皓專門出席院志編纂培訓會。新華醫院黨委書記唐國瑤,不僅親自抓本院的志書評審工作,還組織編纂團隊認真研讀他院志稿,為本院和兄弟院志提供有益參考。郭蓮在仁濟醫院任黨委書記期間,大力推進《仁濟醫院志》的初稿修改和市級評審工作,任九院黨委書記後,接力原書記沈國芳,強力推進《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志》的審定驗收工作。瑞金醫院時任院長瞿介明提出要把院志編纂納入醫院建設重要議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馮運在接到編纂任務後,更是拿出巨大的勇氣要求編纂團隊採取一切措施在一年內完成初稿。可以說,醫院的黨政領導都把志書編纂放到重要地位,為新編二輪志書的編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9月5日,市方志辦黨組書記、主任洪民榮(右二)、副主任王依群(右一)赴市六醫院調研,黨委書記陳方(左五)、院長殷善開(左三)出席會議
2019年11月27日,《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志》審定會召開,專家組組長陳志興(左三)、黨委書記郭蓮(右二)出席會議
機構到位,組織有力措施落實
上海市第二輪地方志編纂工作開始於2010年,各家醫院先後成立院志編纂委員會和編纂辦公室,保證修志各項工作能得到切實落實。除了指定牽頭部門全面發動部署修志工作外,各家醫院還相繼派出多人參加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組織的地方志編纂培訓班,根據「專兼職相結合」「老中青相結合」原則成立院志編纂核心團隊,確保經費到位。統一培訓修志人員,明確人員分工,科室主任、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承編志書的第一責任人,將志書編纂納入年度工作考核。規範編纂流程,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制定嚴密的工作時間表,推進工作精確到日,環環相扣,保證修志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資料到位,發動廣泛搜集全面
上海市級專志醫院部類志書的特點之一是記載起始時間為醫院建院時間。9部院志,有6部跨越百年,其中《仁濟醫院志》《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志》編纂時限跨越三個世紀。資料的缺失,成為編纂的最大難題。為此,各家醫院建立院志聯絡員和資料收集員制度,全院發動,從在職員工到退休教授,從醫院領導到員工親屬,都全力參與搜集院志資料。
瑞金醫院時任黨委書記楊偉國親赴法國,翻閱震旦大學和耶穌會檔案,並帶回大量珍貴實物,填補了醫院初期資料的空白。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則得到了醫院抗戰後復建人梅國楨女兒梅運滇、劉滌夫婦提供的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彌補了抗戰初期資料的欠缺……可以說,各家醫院都為資料的搜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仁濟醫院作為中國第二家、上海第一家西醫醫院,尤其重視醫院歷史文化的發掘。從2017年3月開始,仁濟醫院連續三年創辦院史論壇,邀請海內外醫學史、文化史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登臺論道。其中,臺灣學者蘇精編著的《仁濟濟人:仁濟醫院早期故事》為院志的編纂提供了佐證,同時也為仁濟醫院文化建設提供了生動素材。
此外,醫院志的編纂還得到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幫助。上海市檔案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市衛生局檔案館以及各區縣地方志辦公室、各高校圖書館都為醫院的檔案資料查詢打開綠色通道。仁濟醫院早期資料的發掘得到高校的大力協助。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高晞查得多項老上海報刊資料和杜克大學檔案資料,為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早期建院史實提供佐證。上海第四人民醫院圖書館陸明也為多家醫院提供檔案資料。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任軼、復旦大學檔案館周律等也都在資料上為多家醫院提供幫助。
2018年9月12日,華山醫院時任副院長邵建華(右三)陪同市方志辦領導參觀院史館
2019年1月10日,《仁濟醫院志》評議會召開,專家組組長劉建(右九),時任黨委書記郭蓮(右十一),副書記閔建穎(右八)出席會議
2019年6月20日, 市方志辦領導赴市一醫院調研,黨委書記馮運(右三)出席會議
質量到位,互助互學流程規範
2017年10月,《瑞金醫院志》率先完成出版,為上海市級專志醫院部類編纂工作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規範的編纂流程,對於動輒百年的醫院院志的記錄,尤其關鍵。可以說《瑞金醫院志》在規範編纂流程上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其探索出的「科室發展史-院志」兩步編纂模式,「科室-院級」二次自評制度,為各家醫院學習推廣,為初稿的撰寫指明了方向。
各家醫院互相學習取經,通過撰寫樣稿、交叉審稿,資料互通等不斷的學習交流,充分發揮院外專家和自身團隊作用,形成了你追我趕的修志氛圍。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院志編纂工作起步於2018年8月,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能夠完成初稿並提交市級評議,如果沒有對各家醫院編纂經驗的學習和吸收,是很難做到的。
除了瑞金醫院的示範效應,市級評審也是各家醫院相互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評審專家大多是來自市衛生系統的行業專家、各家醫院主管修志工作的領導、編纂室負責人、醫學史專家和方志專家。在評審會上,各家醫院互通有無,互相吸取經驗,對醫院部類的整體推進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7年7月6日,《瑞金醫院志》審定會召開,專家組組長李麗(右四),時任黨委書記楊偉國(左五)、副書記俞鬱萍(左四)出席會議
2019年3月20日,市方志辦領導赴新華醫院調研,黨委書記唐國瑤(左三),副院長顧琦靜(左一)出席會議
成效到位,文化建設成果顯著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可明心智,可昭未來。院志編纂是對醫院歷史的回顧和深刻調查,它追根溯源,梳理醫院發展脈絡,提煉醫院文化精神,揭示醫院發展方向。多家醫院提出把院志的編纂納入醫院文化建設框架,在編纂院志的同時,建設或者重新布展院史館,在重要場合發布院志,展示醫院文化生命的延續和傳承,充分發揮了志書存史、育人、資政的作用。
多家醫院把院志編纂成果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予以發布。2017年10月13日,適逢瑞金醫院建院110周年華誕,《瑞金醫院志》首發式在第十屆21世紀中美醫學論壇上舉行。2019年11月22日,《仁濟醫院志》首發式在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城市醫院分會第二十九次年會上舉行。2020年1月17日,《曙光醫院志》首發式在曙光醫院第十三屆中醫文化節閉幕儀式上舉行。
中山醫院作為最早由國人創建和管理的大型綜合醫院之一,利用科室「整十年大慶」和知名教授從醫執教紀念活動的契機,收集整理史料,同時注重醫學人文和歷史領域的發展和開拓,在紀念建院80周年期間,主辦中國醫院歷史與醫學人文論壇、「近代中國醫學人文歷史大展」等品牌活動,為院志的編纂注入新元素。
2020年1月17日,《曙光醫院志》首發式舉行,黨委書記馬俊堅(右一)、院長周華(左二)出席
2020年1月21日,《中山醫院志》評議會召開。市方志辦黨組書記、主任洪民榮(左六)、一級巡視員王依群(左七)、評議組組長施榮範(左五)、院長樊嘉(右六)、副院長顧建英(右五)、副書記李耘(右七)出席會議
在編纂院志的同時,多家醫院還編輯出版了一批衍生書籍:2014年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編纂出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百年紀事(1904—2013)》;2016年,曙光醫院出版了醫院圖錄《百年記憶》;2017年,瑞金醫院出版《回眸廣慈》《為醫學插上翅膀》等書籍……這些修志成果為醫院的文化建設添光增彩。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洪民榮說:
「醫院部類志書的編纂,對推動上海二輪修志規劃如期高質量完成,將起到重要的示範作用。」
END
(肖春燕 趙明明)
原標題:《抗疫是先鋒 修志進頭陣 | 上海市級專志醫院部類志書編纂率先全部進入評審階段》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