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一個月前,62歲的汪女士外出買早餐時動脈瘤突然破裂暈倒在地,幸遇也在附近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麻醉科醫生鄭強,緊急為汪女士做心肺復甦,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在手術臺上,汪女士與這位伸援手的醫生再次相遇。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12月7日,老人順利出院,家屬為鄭強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老人買早餐時暈倒,幸遇醫生緊急救助
「謝謝您,真是謝謝您,我母親真是多虧了您,也感謝住院期間您對我母親的照顧。」12月7日,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汪女士的女兒為麻醉科醫生鄭強送上一面錦旗。原來,10月31日清晨,62歲的汪女士自己出去買饅頭,在排隊時突然暈倒在地,失去意識。這一幕正好被晨練歸來的鄭強遇見,他立即上前查看。鄭強回憶,當時汪女士暈倒後仰面朝天,呼吸十分微弱,不到一分鐘就沒有了呼吸,頸動脈搏動也無法觸及了。
緊急關頭,鄭強憑藉多年的搶救經驗,鎮定而迅速作出急救處理,讓周圍人撥打急救電話的同時,開始對汪女士進行心肺復甦。動作5組1循環,鄭強邊做邊觀察和判斷汪女士的生命體徵,大約做了2個循環,救護車快速趕到。此時,汪女士的心臟和呼吸已逐漸恢復。
救護車隨即將汪女士送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經過一系列檢查後,被診斷為腦動脈硬化導致的動脈瘤破裂,需要進行手術。綜合評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王志剛教授決定為老人做微創介入治療,此手術不需要開顱、不需要暴露腦組織,只需從患者股動脈穿刺置入導管進行介入栓塞治療。
手術臺上再次相遇,家屬得知送錦旗
據悉,動脈瘤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便十分兇險,危及生命。「動脈瘤不是真正的腫瘤,而是血管壁上鼓了個包,不檢查的話生活中很難發現。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破,而一旦破裂就會變得十分緊急,有1/5的動脈瘤破裂患者都來不及趕到醫院就去世了。」 王志剛對記者說,幸虧當時有人給老人做心肺復甦,不然根本撐不到醫院,也就無法進一步救治。
「11月2日,當我要給病人麻醉時,發現正好是我在路邊搶救過的老人,感覺挺有緣分的。」鄭強告訴記者,在對汪女士進行急救後,並不知道她被送往了哪家醫院,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所以當在手術臺上看到她時,也十分詫異。最終,在麻醉科團隊的協助下,神經外科王志剛教授成功為老人實施了微創介入手術。
此時,汪女士的女兒也在尋找那位救了母親的好心人,她並不知道,為她母親做麻醉的醫生就是她要找的人。在母親病情穩定後,她找到120,通過120得知救人的是齊魯醫院的一位醫生,憑著這一點線索,汪女士一家人最終找到鄭強,同時得知母親的麻醉醫生正是鄭強!這令汪女士一家感動不已。「真的沒想到,我們一家和鄭強醫生有這個緣分,如果沒有他及時施救,我母親都沒有機會活下來。非常感謝鄭強醫生和王志剛教授的全力救治,謝謝。」汪女士的女兒動容地說。
一月後老人出院,救人醫生希望真情傳遞
據了解,老人病情不穩定,術後又接受了腦部積水、腦高壓的治療,歷時一個月,終於轉危為安。12月7日,汪女士順利辦理出院。麻醉科常務副主任李建軍提到,鄭強是科室的骨幹力量,專業能力非常強,具有極豐富的搶救經驗,他也是青島市第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擁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
在鄭強看來,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沒覺得這是個多大的事兒,只要患者能夠康復,他便覺得是最高興的事。「我就是齊魯醫院的一名普通醫生,在那個情況下,肯定會第一時間站出來,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救治汪女士只是舉手之勞,我也相信這份溫暖會一直傳遞下去。」
【來源:齊魯晚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