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肚子脹得圓鼓鼓,總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同時經常出現使勁用力,亂蹬亂踹,小臉漲得通紅,並且前半夜或後半夜經常哭鬧不止,說明您的寶寶有可能腸脹氣了,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遇到過這個問題,感覺手足無措,憂心忡忡。
腸脹氣顧名思義就是腸道有氣。
腸脹氣的症狀
1、睡覺不踏實:睡覺的時候會使勁,手和腿蜷縮起來,發出使勁的聲音,有時候還會憋紅;
2、抱睡:孩子睡著之後,放下就會醒,寶寶大多數時候應該考慮是腸脹氣的原因;寶寶蹬腿其實也是給自己按摩的一種方式。
3、愛趴著:趴著的時候會稍微安靜一些。
4、吃奶不老實或不停的要吃奶,邊吃邊表現出不安狀;
5、哭鬧:突然的劇烈的哭鬧;
6、放屁、排便:通常脹氣的表現在排氣和排便後有所緩解。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腸脹氣
很多育兒文章說是由於寶寶喝奶時,由於吮吸太急、哭鬧時喝奶、奶中氣泡過多等原因而吸入過多的空氣,氣體積攢在腸道中形成脹氣,引發不適。
如果是這樣,那孩子整個1歲前的哺乳期都會時不時出現吞咽空氣,腸脹氣應該是時有發生。但是你會發現,其實腸脹氣、腸絞痛的發生是比較集中的,並不會反反覆覆。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吃東西、說話的時候都難免會吞下去空氣。家長只要記住一點,正常情況下,只要脾胃功能正常,這些氣體是不會堵在身體裡面的,凡是有痛,肯定有不通。
實際上,孩子腸脹氣是因為腸道氣滯,遇阻不行。在中醫,是「盤腸氣痛」的範疇。
「小兒盤腸氣痛多由感受風冷寒邪,或飲食當風,過食生冷,寒凝氣滯,或乳食不節,飽食過度,損傷脾胃,乳食積滯,氣機受阻等引起。」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
1、受寒。寶寶肚子受涼了。比如說吹到空調,或者餵了涼茶腸道受寒;
2、積滯。寶寶消化不好積食了。比如餵奶過量吃太多了,或者媽媽吃得過於補益,奶水內涵過於營養難消化了。
孩子腸脹氣要怎麼處理
餵奶後拍嗝、堅持飛機抱、給孩子做排氣操,家長會發現這些「排氣」的方法都做足了,孩子還是照樣腸脹氣、睡不安。因為根本原因是受寒或積食,應該從這兩方面來入手。
1、避免孩子受寒。
要把小肚子保護好,尤其是神闕穴。月子裡的寶寶,儘量穿上小肚兜。其次,不要給小寶寶餵什麼去胎毒的涼茶或者金銀花水等寒涼的東西,偏方更是不要信。
如果發現孩子腸脹氣是因為受寒,可以把手掌搓熱,給孩子摩腹。這時候小兒推拿是非常有效果的。
2、控制乳食。
積食是更多見的原因。如果發現孩子開始頻繁放屁,或者睡眠開始煩躁,那就要警惕消化的問題。
這時候,母乳媽媽的飲食要清淡一些,減少吃太多滋補的東西。人工餵養的,餵奶的次數適當減少,或者把奶衝淡一點。母乳餵養的話,時間也稍微縮短一點。讓孩子的腸胃有休整的時間。孩子不舒服的時候,餵奶的動作會給他們有安撫的感覺,所以哭鬧的時候,你給他吃奶他就安靜下來了,但是這不代表他真的想吃。吃得太頻繁,就是給脾胃增加負擔,脹氣的情況肯定只會加重,哭鬧也會沒完沒了。
同時可以給寶寶做消積的小兒推拿,比用藥要更安全。而且越小的寶寶,做小兒推拿的效果越好。可以配合小兒推拿的捏脊的方法,給孩子做撫觸。
家長自己把握不準的時候,最好先帶孩子去看看醫生,再做相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