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由於育兒經驗不足,新手爸媽帶娃時總是特別小心,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會細心觀察,生怕有什麼發育問題不能及時發現。
這種小心留意的做法是正確的,育兒非小事,確實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昨天后臺收到一條私信,這位寶媽剛出月子不久,最近發現自家寶寶睡覺時總緊緊握著小拳頭,嘴裡總哼唧,小臉憋得通紅,還一直扭動身體。
見寶寶這樣她擔心得很,想知道到底怎麼了,是不是哪裡不舒服。
其實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正在經歷猛漲期;二是漲肚了。
父母先別擔心,這不一定就是異常,首先要細心觀察,而後做出判斷,才能根據具體原因採取有效措施,畢竟這兩種可能是要區別對待的。
01如何判斷孩子是哪種情況?
1)猛漲期
孩子一周歲前,身體處於快速發育的時期,所需的營養特別多,因此吃奶次數也會增加,還有寶寶會變得很煩躁、脾氣差。
這位寶媽家的寶寶一個月多,剛好處於七個生長期中的第三個猛漲期。手腳亂蹬,小臉通紅還吭哧吭哧地哼唧,這正是處於猛漲期的煩躁表現。
這種情況很正常,只要按需餵養,讓寶寶補足營養,並且多多安撫,轉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
2)漲肚子
寶寶漲肚子,說明腸胃裡有氣體,非常不舒服,於是通過亂動或哼唧來向父母表達。
通常來說,寶媽的判斷方式都是用手按一下寶寶的小肚子,看看軟硬程度。
辦法雖然對了,但時間是有限制的,時機不對就可能判斷錯誤。寶寶醒著時總是會用力,因此肚子摸起來就可能硬硬的,最好選擇寶寶睡覺時按,這時發硬多半就是漲肚子了。
另外,漲肚子的寶寶還會同步出現以下表現,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吐奶頻繁,剛吃完奶就吐餵完奶平躺在床上會哭鬧不停寶寶哼唧時有些氣喘手腳用力亂蹬胃腸內脹氣多會經常放屁便秘或腹瀉排洩綠便且帶泡
02寶寶漲肚子,應該怎麼辦?
1)首先排除生理原因
有些孩子天生就喝不了母乳和奶粉,喝完後會脹氣,哭鬧嚴重、不愛吃奶,這些都是乳糖不耐受的反應。
如果孩子的肚子有些鼓,但沒有其他異常反應,那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寶媽多給按按摩,隨著孩子逐漸發育這種情況自然就會消失了。
如果孩子脹氣很厲害,哭鬧不止還不愛吃奶的情況,最好帶去醫院檢查,有沒有其他毛病,比如壞死性小腸結炎。
若是乳糖不耐受,寶媽還是可以採用母乳餵養,但餵孩子前可以先餵些乳糖酶;如果採用普通奶粉餵養,可以更換乳糖不耐受寶寶的專用奶粉。
另外,也不用太擔心,有些寶寶逐漸長大後,就可以喝正常奶粉了。
2)緩解和調整
①餵奶後拍嗝
孩子會漲肚子,是因為吃奶時空氣進腸胃裡了,又由於腸胃弱,不像大人一樣能自己消化。
因此,為了緩解這種情況,餵完奶後可以豎抱一會兒,讓孩子靠在你的肩膀上,手握成勺子狀在後背上輕輕拍打,一直到孩子打出奶嗝為止。
還可以把孩子平放在腿上讓他趴著,然後在後背輕拍。
②改正餵奶姿勢
若寶媽的餵奶姿勢不對,孩子也會漲肚子。
怎麼確定姿勢是否正確呢?寶媽餵奶時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喝奶時寶寶發出有節奏性的吞咽聲,就說明姿勢是對的,寶寶感覺很舒服;如果時斷時續則說明銜接姿勢不正確,要讓孩子含住大部分乳暈。
對於吃奶粉的寶寶來說,衝奶粉的技巧很重要,記住一定要左右搖晃,不要上下隨便搖晃,不然奶瓶裡會有大量氣體,喝了也會導致孩子脹氣。
③排氣
餵完奶後如果拍不出奶嗝,可以通過按摩幫助孩子排氣。如餵奶30分鐘後,按照順時針方向輕揉寶寶腹部,每次按6—10圈。
還可以採用飛機抱來緩解,讓寶寶面部朝下,身體緊趴在媽媽或爸爸的手臂上,頭在肘彎附近,雙腿搭在左邊。
注意,家長一定要抓緊寶寶大腿根部,以免摔傷,一般3到5分鐘就可以了。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都非常脆弱,護理不當就會生病,哭鬧個不停,新手媽媽經驗不足就需要時時留意。
而且寶寶腸胃弱,睡覺時無論溫度高低都要蓋好被子,不然會著涼。哺乳期媽媽要注意清淡飲食、少鹽少油,多吃健康有營養的食物,寶寶也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