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教養,有多重要

2021-01-14 能量博物館

昨晚與朋友約了吃自助。

#教養#由於是海鮮自助,自然少不了桌面上擺放成堆的蟹殼、牡蠣殼、扇貝殼、海虹殼等殼子,但我朋友的餐桌真是乾淨得可以媲美吃西餐了。

朋友面前只有三個盤,一盤是他要吃的海鮮或主食或菜類,一盤是些水果,還有另外一盤是空的,隨時盛放扒出的殼子、骨頭、籤子以及用過的餐巾紙等。

我調侃他道"怎麼吃自助也放不開,還擺著在辦公室的架子?」

他笑道∶"沒有啊,就是習慣了,吃什麼就拿什麼挺好,不浪費,再說,我這樣把垃圾都放一個盤子裡,待會兒清潔阿姨推車過來也方便收拾,直接端走就行了。"

見慣了"扶牆進,扶牆出",不管能否吃完、所有菜餚都先拿來面說的杯盤狼藉,甚至先吃哪種菜、後喝哪瓶飲料的種種吃自助理論,朋友這種"清湯掛麵"式的溫和真是挺驚豔的。

倒不是說,吃自助也一定要板板正正的不能放鬆,而是說,在一個允許你大快朵頤地方,你仍舊能夠保持住本身的素養,仍能夠把尊重別人看作日常行為守則,這也並非易事。

可以放肆的場合,卻仍如尋常一般的收斂,實在太難得。

我這朋友,素日裡為人也和善,開車的時候絕不爭搶兩三秒的黃燈,吃飯一定會跟服務生說謝謝,幫了別人的忙也滿是謙虛,從不會讓人覺得欠他良多。

我們總說他性子沉穩、成熟、有擔當,其實綜合起來,就是教養好、素質高,跟這樣的人做朋友,真的是分分鐘受益。

一場孩子打鬧中折射出的家庭教養

天暖的時候去公園,我兒子和另外幾個原本不認識的孩子,玩到了一起。

其中一個大概七八歲的小男生,把一個小女生打哭了。我們幾個大人趕忙跑過去,終於在哭泣的小女生以及其他孩子的敘述中清楚了緣由。

原來,小女生撿到一個小玩具,還有幾片樹葉和棍子,打算做個小城堡,男孩子過來搗亂,把城堡一腳踩壞,還哈哈大笑。

小女生嚇了一跳,繼而跟男孩子理論,問他為什麼搞破壞,並說要告訴他的媽媽批評他。

男孩子一邊推小女生一邊嚷∶ 他媽媽是不會管的。小女孩被推倒在地,又瞧見辛苦搭建的小城堡就這麼被毀壞了,大哭起來。

其實孩子之間,少不了打打鬧鬧,磕磕絆絆也正常,但這個用孩子顯然是故意的。幾個大人唏噓不已,本以為事情前因后里明了,應該就此結案了。

誰知道男孩媽媽並不管,反而大笑起來∶ "哎呀,我兒子就是這麼頑皮。」轉而對小女生說∶"快別哭了,這城堡都是假的,你再重新搭一個就好了,乖哈。」

小女生媽媽見男孩媽媽沒有責怪男孩的意思,就轉身對男孩"你太霸道了,這種行為不好,你爸媽為什麼不好好教教你?

男孩媽媽不高興道∶"他一個小孩子,你至於嗎?就你教得好行了吧。"

說罷,拉著男孩走了。

小女生媽媽哭笑不得。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

說小,是因為孩子們一塊玩耍,並不能真正清楚明了地劃清玩笑與打架的界限。

說大,是因為家長的處理方式,將會影響孩子以後的行走向。

那個男孩媽媽,明明知道是自己的孩子錯在先,卻置之一旁,而勸小女生息事寧人不要哭鬧,這是典型的縱容,只許自己孩子放火,不許別人孩子喊疼。

這樣的家庭教養,所教育出來的孩子,能好嗎?那個男孩,下次遇見事情,仍舊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溝通,如何分辨是非,更不懂得要為自己所犯的錯負責,他將繼續作惡,直到以小見大甚至走上不好的路。

家長有什麼樣的教養,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細節最見一個人的教養

以前宿舍裡有個同學,每次扔垃圾,都會分門別類。

有一次,她要扔掉一把不好用的小剪刀和一根針。

她特意跑到樓下的超市買了膠帶,把剪刀的一端粘起來,把針裡三層外三層地用膠帶封起來,直到確認再也不會扎到人,這才放心地裝進袋子去扔掉。

我爸爸是個很善良的人,對於前來求助幫忙的人,只要他能做到就一定會幫、從來沒二話,小時候,他就教我,遞給別人剪刀的時候,刀鋒應該朝著自己,手柄朝著對方,以防傷到別人;吃飯的時候不要吧唧嘴,這種行為不好;跟別人開玩笑要有度,要懂得給別人留面子;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我跟秦先生才開始談戀愛的時候,秦先生給我買了一部單反,我爸知道後大發脾氣,質問我∶"我給你買不起嗎?你不能管別人要東西,想要什麼我給你買。」

後來看到秦先生是真心對我好,不是哄騙瞎胡鬧才放了心就是單純地認為,我不能為了一個男人給我花點錢就跟他在一起。

其實,細節最見一個人的教養,也最見一個人的成長。

任何一項品質,在任何人身上的體現,都是公平的。

你有教養,就會結交同樣有教養的人,你的圈子就會更加乾淨和美好。

你善待他人,就會得到更多的感恩和友情。

你真誠,便會同樣遇見真誠。

你所做的一切,在將來某些時候,都會反映到你自己的身上的氣質裡,不但有你的教養,也有教養所帶來的結果,好的,或者不好的。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教養(精闢)
    教養是一個人的天性,教養是一個人的素質。教養是為人的準則,教養是處世的規矩。教養,是一個人後天的修煉,一個人堅定的信念!教養,是對自己的約束,是對別人的尊重。教養和善良一樣,都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教養,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想要別人善待你,就要從自己做起。不去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而是多去體諒他人難處。
  • 一個人的教養(深度好文!)
    教養是一個人的天性,教養是一個人的素質。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達官貴胄,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資本雄厚。教養,與金錢沒有必然關係,與身份沒有丁點聯繫。教養,是一個人後天的修煉,一個人堅定的信念!教養,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想要別人善待你,就要從自己做起。不去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而是多去體諒他人難處。
  • 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取決於家庭的教養和個人的自身修養
    素質:常常用於描述一個人的自身行為方式,代表的可能是個體或者團體例如:你怎麼亂扔垃圾,真沒素質教養:通常描述的是一個人從小成長的一個環境問題,例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成長過程中自身吸收的為人處世之道。如果一個人說你沒教養,那就上升到了家庭矛盾,說明人家對你以及對你整個家庭的不認可。現在的人三五九等,在不同的家庭,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獨立的,一個家庭同樣的教育,同樣的成長環境,,但是就是會培養出不同的人來,可能強勢,可能懦弱,可能善良,可能狡詐......
  • 一個人的教養比外貌更有吸引力
    講真的,假如不看一個人的身高,長相,或者家庭條件之類的,你覺得一個人擁有怎樣的特質最吸引你?有人說是溫柔,有人說是善良,或許還有冷靜,沉著等等之類的,不過,就我個人覺得,以上這些特質能帶來的吸引力是中石化有限的,唯獨有一項,能夠長久地吸引你——那就是,教養。假如是一個男孩子,雖然在生活中那些長相帥氣,並且性格開朗的男生一般都會比較受歡迎。
  • 教養是一個人生命的層次,更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生意場上與對手握手尊重對手是一種教養,生活中給老人讓座也是一種教養,細微之處往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與風度。她的一言一行中都是良好教養的體現,是從小到大不斷踐行與堅持的成果。都說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善於禮待他人,與人和善的人往往能結交到更多的朋友,小事做多了便會把這種影響根深蒂固在別人腦海中,以至於別人一提起你想到的就是你是一個有禮的人,而這些都是一個人好的教養的體現。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家有寶寶正在經歷「可怕的兩歲」:情緒喜怒無常易崩潰,對父母的要求回答最多的就是「不要」,任何人侵犯他的領地或物品就會嚎啕大哭……從曾經的「微笑天使」變成了現在的「小惡魔」,對於寶媽來說,寶寶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就這樣猝不及防的來到了,寶寶正在逐漸的「失控」中。這讓我開始學習和思考該如何引導孩子走過每一個成長階段,以及該做一個以何種方式教養孩子的母親。
  • 袁姍姍一句話惹怒全網:好的教養,對女人有多重要?
    不止是情商的問題,更是教養的問題。如果你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類綜藝,就知道修復文物有多難。就拿西安兵馬俑來說,幾十名專業修復師,用22年的時間、8000多日復一日的不懈努力,也才修復150多件陶俑。
  • 看一個人的教養有多深,其實在雨天就能看出來
    有時候,淋淋雨,也可以讓人清醒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雨天裡怎麼區分較有教養的人?其實從撐傘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有多深,雨中撐傘走路,步伐慢了,都得小心翼翼,可是把雨傘撐在肩上,手裡還玩著手機,傘面緊貼這頭頂,完全不顧同行的人。在窄路上,佔用了很大的空間。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身後還有一些趕雨的人。
  • 教養,一個人最質樸的高貴
    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教養?作家梁曉聲做了最精闢的回答:教養,不是一個人讀了多少書,而是根植在內心的修養與底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一個人的教養,與讀書的多少,與接受教育的程度關係不大,正如一句話說的:「任何人,無論多麼博學,只要他的學問和生活之間還存在著一段尚可估量的距離,就都稱不上是有教養的人。」
  • 自省,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每個人都會犯錯,一個人犯了錯,能夠反躬自省,努力改正,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不犯錯誤,而是因為他懂得時刻反省自己。不推諉責任,時刻反省自己,是一個人不可多得的教養。自省才能自明一個人勇於承認自己存在的問題並不丟臉,能自省才能自明。只有躬身自省,才能不被蒙蔽,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己。
  • 飯局上,一個人有沒有教養會體現在這3點上,簡直精闢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會體現在他的行為舉止、語言語氣上面,尤其是在非常讓人放鬆的場合,特別是在飯局上。我們都說酒品見人品,酒桌上便可以看見真性情我們平時在與人在飯局上吃飯的時候,便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是真的有教養了。那麼,我來教你們一些,如何能夠在酒桌上看出人品和教養的方法。
  • 生活中,一個人的教養,真的不是裝出來的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一個人的教養,真的不是裝出來的」一、教養的形成一個人的「教養」,一方面來自「教」,一方面來自「養」。而後,在接受知識教育的時候,從觀看、體驗、思考中,逐漸修正自己的言行,逐漸成為一個人基本的「名片」。所謂「養」,主要指磨練心性。很多人通過禪修、繪畫、書法、讀書、舞蹈、寫作等等方式,修身養性。這些活動主要有一個特點,就是需要靜心、堅持。沒有恆心和毅力,基本也無法能有所進步。但是堅持下來的人,就會帶著一股「卓爾不凡」的脫俗氣質。
  • 一個人是否有教養,都藏在不起眼的細節裡,貌似簡單卻最難做到
    如果一個孩子出門在外,能被誇贊有教養,那大抵是對他乃至,他身後的整個家庭教育的高度評價,相反,「真沒教養」這句話,要是被孩子的父母聽見,那可真真算得上實至名歸的「人身攻擊」,不跟你細細理論一番你都別想走!但是實際上,中國人對於教養的理解,也還大多停留在面子上的那點好勝心。
  • 地鐵上一男孩對奶奶破口大罵,孩子有教養和缺教養,差別有多大?
    文丨禾禾媽媽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缺教養的孩子到底有多討厭?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對一個孩子最不好的評價就是「缺教養」3個字了,因為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評價,還是對其父母的評價!01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讓我領教了沒有教養的孩子是有多令人生厭?視頻中的小男孩,一直讓坐在座位上的奶奶站起來,奶奶不站起來,男孩就對著奶奶破口大罵道:「我警告你,你給我起來!
  • 真正有教養的人(好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蔡瀾老先生在《教養》一文中寫道:「教養這一回事,人家都以為是出自名門才能得到,其實是一種普通常識,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學到,和你的出身沒有關係。」深以為然!
  • 什麼是教養?
    教養是一個人的天性,教養是一個人的素質。教養是為人的準則,教養是處世的規矩。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達官貴胄,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資本雄厚。教養,與金錢沒有必然關係,與身份沒有丁點聯繫。教養,是一個人後天的修煉,一個人堅定的信念!
  • 孩子有教養才會受歡迎,這些關於教養的誤區,很多家長都中過招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教養是指一個人在他日常的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水平狀況。誤區二:學習好就是有教養很多家長總是喜歡將孩子有教養與學習成績直接掛鈎,錯誤地認為學習好、文憑高就是有教養的體現。殊不知高學歷而素質低下的人不在少數,教養和受教育的程度絕不能劃等號。
  • 教養,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文中我不一定是我,他不一定是他】男人的教養,在看不見的細節裡契珂夫說,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養最要緊,漂亮不漂亮,對他來說倒算不了什麼!要是你頭腦裡沒有教養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還是一錢不值。 確實是這樣的。
  • 心理學:對什麼事都很「耐煩」,是一個人骨子裡有教養的表現
    抱持性環境 我們往往會發現那些非常有耐心的人,他的父母往往也是非常有耐心的人;而那些非常急躁的人,他的父母也是急性子。 一個人是否具有耐心品質,首先就表現在他的家庭教養環境如何。
  • 審美品位,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吳冠中先生說,「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這麼多大家都如此重視審美的力量, 審美究竟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