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

2020-12-26 騰訊網

本報訊 (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林偉犖) 21日上午,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泉州師範學院、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合作共建的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揭牌成立。

據介紹,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後,將以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研究為主線,以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為視角,整合各方創新資源,推進協同攻關,打造「學術研究、人才培養、考古發掘、文物展示、智庫服務」五位一體的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創新平臺,建成有特色、國際化、全國一流的文化遺產研究新高地,成為泉州文化遺產研究和戰略決策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助力提升泉州城市形象和泉州文化遺產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

當天,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孫華教受聘擔任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泉州舉行
    送王船見證「海絲」文化流播泉州網12月23日訊(記者 陳智勇 通訊員 楊繼泉)「送王船儀式被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馬文化交流交往的一個文化紐帶,更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順利召開
    通訊員王超文/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武勇 通訊員 王超文)2020年12月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起海內外相關各界廣泛關注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江門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戴惠甜)12月9日至11日,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活動期間,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揭牌。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由江門市推動成立,下設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
  • 惠州文化研究院掛牌成立!
    惠州文化研究院掛牌成立!,促進惠州文化承,助力惠州「國內一流城市」建設,12月22日,惠州文化研究院(東坡文化(惠州)研究院)掛牌儀式暨惠州文化研究院建設座談會在惠州學院舉行。
  • 雲岡研究院在山西大同成立
    2月19日,雲岡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山西大同召開。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就雲岡研究院成立作出批示。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召開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文/圖)為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仰及其送王船儀式,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省內外宗教民俗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送王船」儀式及其背後王爺信俗的文化內涵。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福建泉州召開
    中新社泉州12月22日電 (孫虹 吳冠標)「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22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召開,50餘名專家學者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俗及「送王船」儀式這一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
  • 成立研究基地 傳承武術文化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吳然 文/圖)近日,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在泉州華光職業學院隆重舉行。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秘書長邢尊明及該校領導嘉賓出席,師生近千人參加授牌儀式。 邢尊明向該校董事長吳其萃授牌,並向職業院校技藝大師黃樹煌頒發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聘書。
  • 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在泉州成立
    謝曉彬 攝臺海網12月17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16日,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在泉州華光職業學院舉行。現場,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秘書長邢尊明向泉州華光職業學院董事長吳其萃授牌,並向教育部職業院校技藝大師黃樹煌頒發「福建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南少林武術文化研究基地主任」聘書。福建是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它始晉唐,盛於兩宋,至今枝繁葉茂。
  • 侯成成: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所藏劉向《說苑》殘片考
    關鍵詞: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說苑 寫本成書於西漢成帝鴻嘉四年(前17)的《說苑》,是劉向在校書時,據當時皇家所藏與民間流行的書冊資料選擇、整理而成,系《漢書·藝文志》著錄「劉向所序六十七篇」中的一篇[1] 1727。
  • 以潘山廟宇木雕等為代表的泉州木雕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晉江新聞網12月27日訊  日前,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以東石潘山廟宇木雕等為代表的泉州木雕榜上有名。據悉,這也是晉江市第七個國家級非遺項目。  潘山廟宇木雕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技藝精湛,以東石鎮潘山村為中心,遍及張厝、郭岑、檗谷、永湖等村,是泉州木雕的重要代表。
  • 新疆師範大學「文化潤疆」研究院成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蔣夫爾)新疆師範大學「文化潤疆」研究院日前揭牌成立。新疆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葛國,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帕爾哈提·加拉力為「文化潤疆」研究院揭牌。「文化潤疆」研究院共設有五個研究中心和一個實踐基地,重點研究方向為「文化潤疆」理論、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新疆文化藝術傳播等。據介紹,新疆師大成立「文化潤疆」研究院是學校貫徹落實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關於「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
  • 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成立 首批17個國家54家單位
    央廣網西安12月11日消息(記者雷愷)「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12月11日在西安舉辦,會上由西北大學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目前已有17個國家共54家單位加入首批「聯盟」。
  • 萬籟聲自然門 武學研究院成立
    本報訊 11月28日上午,福建省萬籟聲自然門武學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石獅市自然門學校舉行。石獅市政府副市長黃延藝出席活動。 據了解,萬籟聲是我國近代著名武術宗師、自然門武術的第三代傳人。福建省萬籟聲武學研究院是由萬籟聲的學生代表自願舉辦、從事非營利的社會組織。
  • 大同大學雲岡學學院與雲岡文化生態研究院成立
    9月9日上午,大同大學雲岡學學院與雲岡文化生態研究院掛牌成立。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副省長吳偉出席掛牌儀式並為雲岡學學院、雲岡文化生態研究院揭牌。吳偉強調,要圍繞雲岡學一系列基礎性、前沿性、先進性問題,發起和組織多學科交叉的國內國際重大研究計劃,打造一流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高地;要大力弘揚右玉精神、西遷精神,創新人才機制,匯聚和培養一批批一代代具有傳統文化學養、人文情懷、國際視野的雲岡文化傳承者、傳播者和創新人才;同時,建立起有利於雲岡學文化創新和重大成果產出的、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機制,以精彩的雲岡故事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大會宣讀了《關於成立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批覆》;審議通過《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章程》,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為協會會長。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主題活動之一,「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沙龍」於今日(10月28日)下午在水井坊博物館舉行。屆時,來自中外的文化大咖們將圍繞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作為本場沙龍活動的重要嘉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研究館員顏勁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遺產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也是發展城市旅遊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先天優勢。
  • 鄭州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初祖庵大殿基於BIM的...
    項目名稱:鄭州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初祖庵大殿基於BIM的保護管理信息平臺項目項目編號:鄭財招標採購-2020-64號 一、項目聯繫方式:項目聯繫人:李女士
  • 泉州豐澤五個項目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非物質文化是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結晶。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其中,來自豐澤區的泉州古琴藝術、泉州市正骨醫院吊膏、了乙膏貼入選新增項目名錄,泉州錫雕技藝(林氏錫雕技藝)、泉州正骨療法(張氏)入選第一批至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擁有三大世界文化遺產,杭州成立首個世界遺產聯盟
    擁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作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遺產之城」。今天(6月13日)上午,杭州市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拉開序幕,這是繼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之後的又一場盛會。活動上,杭州成立首個世界遺產聯盟。世界遺產聯盟,首批成員有8家單位今天,杭州正式成立世界遺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