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10年已經飛奔而過時,你會無奈地停下來思想:我還有幾個10年啊!
光陰似箭,人生苦短,每個人來到地球上都是一個偶然,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詩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究竟從哪裡來?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裡?我們又要到哪裡去?
很可惜,許多人到死都沒有搞清楚這個問題,找不答案就找不到目標,而沒有目標的生命是沒有價值的,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值得留戀的。這正是許多哲學家和詩人喜歡自殺的重要原因。與其在世界上受苦難,不如早一點結束,早幾十年和晚幾十年走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對自己,也包括對親人。
於是,信仰出現了。有沒有信仰,是人類和其他動物區別的一個顯著特徵,牛馬不會信仰,鳥蟲不會信仰,而人類是會的。人類至少在七八千年前就懂得祭祀,就懂得與天上的神靈溝通,人類的文明是伴隨著宗教信仰發展起來的。信仰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如同吃飯,如同呼吸。也正因此,任何一個國家的憲法都會有一個信仰自由的條款,這不僅是文明社會的象徵,也更是人類生存的需要。
當然,不信仰也是自由的,與信仰者享有同等的自由。有沒有信仰不是在形式上是否受到歧視或不同的待遇,而是生命內在的本質不同。
沒有信仰的人,他的視線僅僅局限在地面上,局限在「活著」的層面上,局限在物質享受、名利追求、事業成功的範圍內。但是當這一切都得到之後,大部分人會並不滿足,或者說並不快樂,因為即便他得到了全世界,他的生命卻正在迅速走向滅亡。時間和空間並不會因為你的富有而給你生命的優惠。在人們逐漸老去的同時,有些人會突然明白,他得到了世界卻失去了生命。
人是由兩個方面組成的,肉體和靈魂,這是在上帝造人的時候就決定了的,根據《聖經》記載,上帝造好人之後,對著他吹了一口氣,人就有靈了,而在造其他動物時上帝就沒有吹這口氣。所以人在本性上是有一種尋求靈魂意義的衝動的,這是天生具有的秉性。我們為什麼會常常感到不平安,為什麼會躁動煩惱,為什麼會感到孤獨、感到無依無靠,為什麼會痛苦甚至絕望?答案正是因為我們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準確地說,是在物質生活中找不到意義。
這時,有靈性的人就會轉身去精神生活中尋找,就會抬頭去天空尋找,他們會在冥冥星空中感受到另一種能量,一種力量,那似乎可以填補和安慰他空虛的心靈,那是一種什麼能量呢?它來自哪裡呢?
這種力量不是我們想像出來的,它確實存在,它在亙古以前就在那裡,等待著我們發現,召喚著我們前去,那裡才是我們永恒生命的起點。在一片光明之中,你感覺到了上帝的存在,感謝主,你的生命得救了。
這就是有信仰和沒有信仰的區別所在。在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上只有兩類人:旅客和朝聖者。如果你只是旅客,你很快就到站了,就該下車了,區別只是有的站長一點,有的站短一點。而朝聖者就不同了,他們在這個地球上也是短暫的,但是他們是有永恆而明確的目的地的,他們只是路過地球,他們的目標是天堂。
所以在他們短暫的地球生涯中,朝聖是他們最為重要的事情,交託神,敬拜神,讚美神,跟隨神,為了神,等候神。這樣的生命,是充滿了盼望和喜樂的生命,上帝與他們同行,上帝隨時陪伴在他們身邊,他們不會再感到孤獨,而總有一顆平安的心,他們即便遇到災難和死亡也會不同於沒有信仰的人,因為他們知道神總會來搭救他,帶他去天堂。是的,他在地球上只是路過,路經地球這一個小站是為了踏上通往天堂的光速快車。
信仰給生命注入了一種崇高的境界,給了我們苦苦追尋的生命意義;信仰讓我們擺脫世俗的煩惱,功名利祿變得渺小而無謂;信仰給了我們一種終極的絕對價值,從根本上解決了意義的問題;信仰給了我們聖潔而嚴肅的生活,真正有信仰的人不敢做壞事的,他怕違背了神的道,神一怒之下不接他去天家了。因此真正有信仰的人在道德水準上是不用擔心的,因為他是一個朝聖者,遵守神之道是一種自覺自愿的行動。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說,朝聖是他生命中的基本背景,他的一切行為都會以此為準則。
每一個人都是有這種尋求精神皈依的本能的,但是在物質世界中,這種本能常常是沉睡著的,它需要被喚醒,需要被激活。這就是我們使徒們的使命了,要把福音的種子撒到每一個人的心中去,這是耶穌給我們的任務。感謝神,我們看見大批的使徒正在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