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2021-01-19 央廣網

習主席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講話中,對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六個方面要求,其中「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令人印象尤為深刻,這不僅是對思政課教師的殷切教導,也是對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乃至全體黨員幹部的政治要求,更是切中了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築牢信仰之基的根本性問題。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實質是解決對信仰的真信問題。信仰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一名黨員通過不斷的黨性鍛鍊來錘鍊和強化,從而深扎信仰之根。有信仰的人正是因為信念如磐、意志如山,才能以身服眾、一呼百應。黑夜茫茫時代,共產主義能在中國大地上廣泛傳播,不僅靠真理的魅力,更是靠像李大釗、瞿秋白、方志敏、夏明翰等一大批面對敵人屠刀絕不屈服的共產黨人,他們用生命追求信仰、捍衛信仰,成為後來者接續前行的榜樣。和平時期,在各種思潮影響下能堅定信仰的人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為鍛造國之利器隱姓埋名30年,父親至死都不知他做什麼。面對親人,他行的是默默無聞之事;面對事業,他做的是驚天動地之舉,支撐他的是對國家的大忠、對人民的大愛。

信仰是在探尋人生價值和意義基礎上的終極目標。有崇高信仰的人往往善於講信仰,讓信仰雖曲高卻和眾,使看似高遠的信仰更具有親和力。延安時期,毛澤東到抗大授課,之所以能夠吸引上至大學教授、知識分子,下至普通士兵甚至耄耋老人信其言並見於行,不僅在於他堅守青年時立下的「本人信仰共產主義,主張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的崇高信仰令人折服,更在於他善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用中國話、中國事生動形象表達闡釋馬克思主義,從而使人們真切感知到崇高信仰的力量。古田會議後,羅榮桓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在部隊中宣講貫徹會議精神,使官兵自覺接受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等制度原則。抗戰期間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劉伯承講「換帽不換心」的道理,使官兵扭轉了牴觸情緒。老一輩革命家正是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人格力量展現了信仰魅力,拉近官兵與信仰的距離,使他們在不斷的學習中自覺自愿認同信仰、堅定信仰。

信仰既要仰視而守,更要俯身而行;信仰有深度,行動才會有力度。當年,江西興國這個只有23萬人口的小縣城,就有8萬熱血兒女參軍參戰,靠的是紅軍將士們打出的「紅軍是窮人的隊伍,當上紅軍最光榮」的旗幟召喚,激發興國人民為著革命理想驅之以赴,有5萬多名烈士為革命事業犧牲。1950年2月,華羅庚在歸國途中,向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發出公開信,號召「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正是在他的感召下,那一年,鄧稼先、朱光亞、葉篤正等1000多名留美學生不畏艱辛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他們堅信:「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這些有信仰的人,用自己的言行乃至生命講述信仰、詮釋信仰、踐行信仰,在各自的人生舞臺上綻放信仰光芒、迸發信仰力量、譜寫信仰篇章。

當前,我們黨正帶領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團結拼搏、砥礪奮進,人民軍隊也與國家一道奮力改革、逐夢前行。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尖銳複雜的鬥爭形勢,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面對強國強軍的歷史使命,需要有信仰的人對自己要講信仰,解決真信問題;對他人更要講信仰,解決表率問題。為此,習主席反覆強調信仰、重申理想,並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比作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要求廣大黨員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信仰的魅力,影響和帶動越來越多的人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從而打造中國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強固人民軍隊的銅牆鐵壁。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我們必須牢記習主席的諄諄教導,把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扎入靈魂深處,崇尚信仰、堅守信仰、踐行信仰,讓信仰之光始終照耀我們在民族復興之路、強軍興軍徵程上奮力前行。

(作者:龍鳳 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相關焦點

  •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的三重價值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具有重要實踐價值。如何更好培育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所有思政課教師都必須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信仰的培育一般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原汁原味的經典著作解讀,二是在實踐中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三是教師的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的展示。
  •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淺談思政課如何有意思、有意義
    思政課本是一門明辨是非、追尋公義、形成思想火花碰撞的課程,對於對世界、對社會好奇的青少年而言,應該是非常有吸引力才對。但現實卻恰恰相反,很多人對思政課的印象是枯燥無味、毫無營養,原因何在?在筆者看來,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把有信仰有能力的人請上思政課講臺。
  • 世界各地都有信仰,有信仰上帝有信仰佛祖,中國人信仰什麼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百家號「諸葛雪歷史小屋」很多人說外國人有著自己的信仰,中國人卻沒有什麼信仰,外國人的信仰,比如有的人信奉上帝,有的信奉伊斯蘭,還有佛教、印度教之類的信仰,中國好像一直沒有什麼信仰之類的東西,幾乎翻遍歷史也沒有,那到底中國人信奉什麼呢?
  • 習近平談學校思政課: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有了這些基礎和條件,有了我們這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信仰對於人又有什麼意義
    信仰到底是什麼?信仰是相信和仰望。信仰是一種奇妙的感情,信仰讓人充滿無窮的希望和力量,因為有相信內心充滿平安和美好。信仰是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因為相信而見證奇蹟。信仰能讓人看見天上的天,領略大自然的美好也深覺人生的虛幻。真正的信仰有時也是經過疑惑,揣測,最後到達完全的交託!信仰能為我們承載壓力給予希望!信仰是一種屬靈的力量,人生如大海中行駛的船,當人迷失了方向,信仰能為你導航帶你到達最舒適的港灣!
  • 《天道》信仰是什麼?有信仰的人和無信仰的人差別大嗎?
    哪一個垂直領域都有意見領袖,哪一個社區都有絕對話語權的人,人的地位是分配資源和管理人員的能力確立的,CEO、職業經理人,差別在於他能夠資源整合,能夠在劃分利益,或者創造利益方面有絕對話語權。為什麼丁元英解散私募基金,或者殺富濟貧,因為他的能量可以搬山、移海、造陸、地方割據。
  • 《天堂:信仰》信仰
    奧地利導演尤裡西塞德爾的《天堂》三部曲的第二部《信仰》這部影片,在宗教,人性的欲望及墮落之間輾轉交叉。人的信仰,何其珍貴,何其篤定,近乎執著與狂熱的去向每一個人喧講,請求上帝的原諒。女主角安娜是上一部電影《天堂:愛》的主角特瑞莎的妹妹。
  • 信仰是什麼?有多少人為了心中的信仰而活著!
    我一直在尋找讀了可以讓自己改變的書,更想在自己的心裡注入一種堅不可摧的信仰,也可以說是一種信念。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我仍然未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更沒有在心裡注入自己想要的不知是哪一種所謂的信仰,反而讓自己成了百無一用的書呆子,這於我而言是可悲的。我不知道現在活著的人,有多少人是憑著心中的信仰活著的。或者說,有多少人心中是有信仰的?再或者說,眾生根本不知道信仰為何物?
  • 為什麼說有信仰的人缺乏理性?
    我們常常說信仰一個理念、一種學說、一類宗教、一門哲學等等,信仰的對象始終是主觀的東西;通過信仰人們才能產生崇拜,使主觀變成客觀,去崇拜某個神、某個偉人、甚至某個明星。信仰論者鼓吹人需要有信仰,信仰能讓人純潔高尚,並且說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有信仰的。
  • ⑩談信仰丨一個人有信仰,渾身都散發著光
    十九大「黨代表通道」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分享了自己作為80後黨員開展大學生思想輔導工作的感受,陽光、熱情、充滿信仰的形象徵服了中外記者。現實中,他不靠喊麥、不靠freestyle,只靠講高校思政課,成了擁有數十萬粉絲的「大V」「網紅」,3年累計回答了近10萬個問題,在許多學生和網友心中種下了信仰的種子。
  • 人心中應該有一個信仰
    可以說,人這一輩子,所感所經所見所知,都是極其有限的,甚至是極其片面的,我們個人的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放諸整個世界之中,可能十分微不足道。但這並不是我們放棄努力的理由,我們的努力,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可能是不值一提的,對於我們自己,我們的生命,和我們身邊的人來說,卻是十分有意義的。人不應該做時間長河裡的飄萍,到哪裡就算哪裡,人的心中應該有一個信仰。
  • 讓更多人感受信仰的力量
    原標題:讓更多人感受信仰的力量湖北日報訊 記者江卉 實習生劉竹欣陽光照在房間裡暖暖的,一位耄耋老人正伏案疾書,不時勾畫、圈點。9日上午,被譽為「峽江紅燭」的宜昌市委黨校退休教師陳人海向記者講述了對六中全會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 有一種狂熱叫信仰——致勒布朗詹姆斯
    其實,除了這支樂團外,我還有另一大信仰,那就是勒布朗·詹姆斯。今天就和大家講一講我的信仰故事。精神力量不可磨滅也許我很自傲因為我認為我的信仰就是世間最棒的信仰06終生無悔 很多人一輩子可能都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信仰亦或理解不了什麼是信仰信仰真的存在嗎
  • 做個有信仰的人
    你有信念嗎?你相信信念的力量嗎?在此之前,我沒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覺得,信念這個詞,好像一種口號,也是一種雞湯。以前,我都是略過,沒細究其背後含義。可是,有一天我在視頻號看到了一個文友的視頻,她在推薦好書——《風聲》裡談到信念。很奇怪,很多時候,我也看到信念一詞,無論在書中,電影,或者歌詞當中,我都沒有任何觸動,像是麻木了一般,可文友說的信念卻讓我聽進了心裡。
  • 老農信仰大同社會,善惡有報遭人嘲笑
    大伯相信將來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一定會實現大同社會,他也相信現世來生,相信善惡終有報。閒扯之時總愛給我們講各種鬼故事 ,教人不要做壞事,多做好事。有人和大伯說,咱們不知道還能看到那一天不 ,想那麼多幹嘛。
  • 您信仰什麼教?南懷瑾:我信仰睡覺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大信仰,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信仰與夢想,信仰是支撐人們前進的動力,在開心和失意時,它都伴隨著這個人。有人信仰宗教,宗教能給他們帶來治癒的力量,有的人信仰成功的偉人,夢想著能夠像他們一樣成功成名,有些人的信仰可能是一件事一個人。
  • 孔聖人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因為人是有靈魂的,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人若沒有信仰,就好象沒有靈魂,跟動物一樣,只知道吃啊,維持生命,沒有人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人生應有理想、追求,這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所以,人活著必須要有支撐靈魂的信仰。
  • 【雪峰文集】信仰不靠人多勢眾
    我總結出了個信仰公式——「你看那麼多人都相信,所以我也應該相信。」  根據這個公式,我應該相信共產主義學說,因為全世界有上億人相信。不對,我應該相信什麼功,因為聽說也有上億人相信。也不對,我應該相信佛法,因為聽說有五六億人相信。更不對,我應該跟從穆斯林,因為有十幾億人相信安拉。
  • 當代中國的信仰理解與信仰包容
    在此,我想從信仰理解、信仰分層、信仰包容這三個方面來探討信仰問題,以信仰呼喚來求信仰回歸。 信仰理解 在人類文化活動中,信仰是精神生活的最高追求,是靈性生命的最高境界。人追求理想,有信仰,從而形成了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 研究思想文化問題,不能繞過對信仰的關注評說。
  • 內心有信仰的人是最有安全感的
    其實這個過程是讓人享受的,但最困難的部分是發現精神層面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廉價,大家都開始覺得物質上的東西更實際。這個時代大家特別需要信仰,內心有信仰的人是最有安全感的。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都比較關注自己的外貌,覺得外貌可以換來感情。可能是因為大家覺得美就會得到愛,有了愛就會有安全感,所以很多時候大家都在計算,然而人一計算就會很容易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