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是新浪的特殊板塊
無論時光怎樣流逝,無論戰略如何調整,體育始終是新浪最特殊的一個版塊。1997年那篇足球博文《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不僅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初期的重要一頁,也是新浪成長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當時還是四通利方體育沙龍)。
二十年時間過去,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和行業版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有一點卻始終沒有改變――新浪一直是中文體育報導的第一門戶。無論是世界盃、奧運會、中超、NBA還是其他諸多體育項目,新浪都是體育迷獲知賽況資訊的首選平臺。在新浪進入微博時代之後,這一優勢更得到全面強化,微博成為了網民觀賽事、看新聞、追明星的第一平臺。
然而,有一點卻必須承認,在資本巨鱷進軍體育產業收購賽事版權之後,新浪體育已經不再是網絡賽事直播的第一平臺。、英超、中超,曾經最重要的三大賽事版權都已經以天價花落別家。面對價格翻了幾十甚至上百倍的版權市場,新浪體育不可能毫無節制地比拼燒錢對標版權,其傳統商業模式顯然陷入了瓶頸。
福禍相倚,危機並存。接連失去重要的賽事版權,對多年行業老大自居的新浪體育來說,的確是一波沉重的打擊;但也正是因為失去,才促使新浪放下包袱,下定決心轉型。從2015年開始,新浪體育經歷了短暫的調整與陣痛,決定根據自己的傳統優勢,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當年9月,新浪體育有限公司註冊成立。
從媒體平臺到產業公司
那麼,失去重大賽事版權之後的新浪體育還有什麼優勢?新浪依然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中文體育媒體,還有國內最大的社交媒體公開平臺微博。有媒體影響力,有社交傳播力,這是打造自主賽事IP的兩大前提條件。
大環境也給新浪轉型提供了天時。2014年底,國務院發布了《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又稱國務院46號文,明確提出要把體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開發體育產業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這也是中國國務院第一次發布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文件。
打造3x3黃金聯賽正是新浪在有利的政策大環境下,在公司面臨轉型的背景下,在對自身優勢的分析下,朝著打造自主賽事邁出的一次重要探索。探索總是要冒風險的,新浪體育的轉型方向是從一家體育媒體公司變為一家體育產業公司,黃金聯賽就是轉型的核心項目。
即將爆發的賽事商機
不過,新浪體育並不會貿然下注,這是一次有備而來的押寶。當時為什麼選擇籃球作為突破口?因為這是一個即將爆發的體育商機。
一方面,三人籃球是國際籃聯FIBA寄予厚望的下一個突破口。早在2010年就開始大力推廣這一賽事,當年的第一屆青奧會將三人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中國女籃還獲得了金牌。2012年,開始舉辦三人籃球世界錦標賽和巡迴賽,而大師賽和挑戰賽更是在中國落地舉行。為三人籃球制定了完整的比賽規則、註冊系統和商業化布局。
另一方面,三人籃球本就是籃球迷最熱衷的一種比賽方式,迄今已經有50多年歷史,在全球和中國都擁有著巨大的群眾基礎。幾乎每個城市的街頭籃球場,都有著三人籃球賽的身影。
與此同時,國務院號文件明確指出,要以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切入點,加快發展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集體項目,推動產業向縱深發展。
年4月,魏江雷以新浪網高級副總裁的身份接管了新浪體育,並任新浪體育總經理。轉型初期,魏江雷進行了大量調研,拜訪了體育行業內的諸多專家、大咖,綜合參考了政策方向、群眾覆蓋度、關注度和參與度等標準,魏江雷為新浪體育的自主初步確定了大方向,然後再根據場地限制、規則難易度、國內選手水平、比賽觀賞度、市場化程度等條件篩選出具體的項目類型,黃金聯賽便是新浪體育的首個自主賽事項目。
三年賽事耕耘初見成效
有別於傳統的賽事公司,新浪體育為自主運營的賽事定下了「三化三道」的原則,即產品化思維打造賽事、網際網路化思維建設賽事、職業化投入運營賽事;運營國際化通道、球員職業化通道、賽事商業化通道。
三年時間悄然過去,新浪黃金聯賽已經進入了第三年,從年的個賽區到201616個賽區,再到今年的24個賽區,新浪體育將一項最初並不被看好的賽事,逐漸打造為中國最大規模、輻射區域最廣、參賽人數最多的籃球民間自主賽事。黃金聯賽更是成為官方認證賽事,所有參賽選手都可獲得FIBA3x3籃球積分及全球排名,2017年,賽事又與澳大利亞國家籃球聯賽(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簡稱NBL)達成三年協議,賽事中的優秀球員將前往NBL球隊試訓,有望登錄職業賽場。
今年黃金聯賽總決賽將於10月28、日在北京舉行,賽事更設置了112萬元的亞洲籃球賽事最高總獎金額,國內最高水平的籃球的草根精英選手基本都匯集於此,轉型嘗試也初見成效。事實證明,新浪體育舉辦這一賽事是明智的選擇,押注獲得了明顯的回報,諸多利好接踵而至。
6月,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籃球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正式項目。對於一個運動項目而言,進入奧運會,毫無疑問意味著關注度和商業價值的提升。
除了賽事運營本身,依託新浪體育巨大的傳播力量,黃金聯賽更成為最具話題及影響力的籃球賽事,新浪體育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媒體傳播和微博社交優勢。新浪體育、新浪新聞、微博、秒拍和一直播等諸多新浪系應用,都在不遺餘力地支持著黃金聯賽的傳播。而基於與微博的合作,黃金聯賽還分別為參賽的球員和球隊進行了橙V和籃的認證,這些球員既是場上參賽的選手,同時也是宣傳賽事的內容發布者,成為了節點型粉絲,本賽季黃金聯賽預計將產生1萬個加用戶。
新浪體育的數據顯示,在新浪體育App上,中國籃球頻道的每日DAU約35萬,從黃金聯賽開賽起,賽事能為該頻道增加17萬的每日。另一組數據顯示,賽季半程時,黃金聯賽微博話題量和視頻播放量分別達到億和3億,預計整屆賽事這兩項數據將分別達到52億。
轉型職業聯賽全面變現
那麼,未來黃金聯賽將如何變現?這也是新浪體育轉型為體育產業公司的核心。魏江雷表示,明年希望將黃金聯賽打造為職業化聯賽,並以此為基礎組織支籃球職業俱樂部,有效利用籃球入奧的良好前景,以及微博平臺的強有力支持,積極尋求與籃協合作,探索出業餘賽事向職業化聯賽轉型的道路。
魏江雷提到,以前的新浪體育花錢買賽事版權,然後通過賣廣告獲得營收。例如當年800萬買的中超,可以賣出3500萬的廣告。而現在黃金聯賽是自己的賽事,新浪有著更多的可能去探索商業變現機遇。據他透露,目前黃金聯賽大部分營收來自企業廣告贊助,以及選手的報名費,但不同於傳統體育賽事賣線下露出的模式,在黃金聯賽,廣告主投放買到的是微博上的社交資源,門戶的宣傳報導成為輔助,線下廣告資源反而免費贈送,在社會化傳播預算佔市場總預算大頭的營銷環境下,這種業務模式非常具有競爭力。黃金聯賽總贊助額預計超過2000萬元(實物+現金),有望實現收支平衡,這對一個剛剛運營年的自主賽事來說,實屬不易。
黃金聯賽只是新浪自主運營賽事的第一步。此外,新浪同時運營的自有賽事還包括了5x5足金聯賽、亞洲青少年冰球聯賽、跑步盛典評選以及即將推出的網絡健美大賽。而有了黃金聯賽帶來的成功經驗和商業化探索,新浪體育的轉型之路還會一步步穩妥地走下去。
從《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開始,市場行業已經天壤巨變,新浪的體育基因沒有變化,只是角色和定位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