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黃金"被當"白菜",內蒙最大稀土礦被當鐵礦開採60年

2020-12-04 國際社會熱點

稀土向來被稱為工業維生素,萬能之土,很多國家都將它列為了戰略礦產資源。


我國在稀土領域佔據著很大優勢,但不斷發生的私挖盜採、黑礦走私等亂象卻如同蛀蟲,啃食著國之重本。而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至關重要的定價權卻又被掌握在外國手中,重重壓制下,該如何突出重圍?


稀土礦當鐵礦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雲鄂博礦是世界公認的最大稀土礦山,號稱"稀土之都",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同時包含17種稀土元素的礦,核工業的重要原料鈮和釷的含量,均位於世界第二位。

它的儲量巨大,目前普遍認為儲量佔我國總儲量的83.7%,但有專家指出,這個數據只是上世紀50年代的評估結果,當時受限於技術條件,並沒有進行詳細的勘探,真實的儲量很有可能超過世界目前探明儲量1.2億噸的總量。


但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的一座寶山,60多年裡卻一直被當做鐵礦開採,稀土價格嚴重偏離真實價值。


確定對白雲鄂博礦進行開採是在1965年左右,當時一直有一個爭論,是以鐵為主,還是以稀土為主,現在看來這個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但由於當時中國科技落後,對稀土認識不足,而對鋼鐵需求又非常緊迫,所以最終還是確定以鐵為主,綜合利用。


從1957年正式投產到現在60多年的時間裡,白雲鄂博礦一直都被當做一個普通的鐵礦進行開採,其他礦產資源,大多都隨著選礦廢渣、廢水進入到尾礦庫裡,大量被浪費,沒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嚴重匱乏的專業人才

如今稀土的重要性已經逐漸被認識,世界上每發明六種新技術,就有一種離不開稀土。新礦藏和潛在的稀土資源也不段被發現並加以利用,我國面臨了更嚴峻的考驗。


上面我們也提到我國在稀土領域上有很大優勢,生產第一、出口第一、應用第一佔據著資源和市場優勢,聽上去很了不起,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國在國際上的真實地位,我國在稀土的基礎研究層面有相當嚴重的斷檔,核心技術多年被卡脖子,供應著世界上90%的稀土,生產著全球70%的稀土磁性材料,但技術專利卻只能從日本,美國的企業購買,想要出口產品就必須先給人家付專利費,我們自己生產出來的材料,都不知道人家是怎麼用,用到什麼地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研發出稀土串級萃取理論工藝,在稀土分離方面搶佔了制高點之後,五十多年的時間裡都沒有什麼建樹,整體的研究水平落後國際二十多年。只能一味的挖土賣土,把黃金賣成白菜價。

這個瓶頸存在多年,按理來說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只要專注於培養專業領域的人才,很快就可以得到解決,但奇怪的是儘管稀土如此重要,我國的各大院校中卻幾乎都沒有稀土專業,只有中南大學和東北大學等一些高校的冶金工程專業沾點邊。而20多位與稀土研究相關的院士中,沒有一個人是專業研究稀土。


白雲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十三位研究員中,只有兩位是專門研究,其他11位都是從外面臨時聘請的專家。


人才匱乏、力量分散,無法統一的進行合作攻關,形不成理論成果,導致我國的稀土基礎研究根本連貫不下去,研發乏力,更不用說搶到制高點了。


現在,設立稀土專業,培養人才,已經刻不容緩。

屢禁不止的黑稀土

不只是人才的嚴重匱乏,行業混亂,盜採偷賣"黑稀土"的現象也屢禁不止,包頭稀交所是國內稀土"明碼標價"的交易所,這裡的大屏幕上每天都實時滾動著稀土系列指數和價格走勢。


但這一切只是看似光明正大,實際上絕大多數交易都是雙方協商完成,真實的成交價格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國內稀土的定價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幾乎都是企業內部自行定價,上百家企業之間的內部競爭也十分混亂,很容易被鑽了空子,國外的大買家經常在低價時大量買進,價格一上漲就停止採購,逼著國內企業競相降價出售。

而且雖然國家大力打擊黑稀土,但由於高額的利潤,還是有很多個人企業還是鋌而走險,經常假借廢料回收、進口稀土名義盜採偷賣"黑稀土"


就拿2019年來說,當年全國稀土開採量配額是13.2萬噸,但實際上,真實的產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值,根據業內專業人士的介紹,現在在市場上流通的稀土中黑稀土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以上,整個市場的稀土實際上處在了供過於求的狀態,低價外銷的現象也愈發嚴重。


至關重要的定價權

我國在稀土領域的另一個桎梏則更加嚴峻,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但卻沒有至關重要的稀土定價權。


生產了最多的產品,出口了最多的產品,消費了最多的產品,但是卻沒辦法決定這個產品該賣多少錢,把命門交到別人的手裡,被人家用極低的價格掠奪著自己國家的財富。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現象,還是整個行業的問題,2011年時有關部門批准成立了11家稀土骨幹企業,當時的一大目的就是謀求國際定價權,但是九年過去了,卻沒有一點成效,國內的稀土交易依舊是線上線下兩張皮,公開交易平臺的交收量微乎其微,沒有全國統一的稀土產品交易市場,自然也就不會有人承認設定的價格。

重重疊疊的問題嚴重限制著我國稀土產業的發展,但想要解決並非毫無辦法,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可以建立一個國家級統一交易平臺,稀土和黃金石油一樣都是國家戰略資源,理應像他們一樣,有國家設立的交易所,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企業各自為戰,才能形成公平、公開、公正的定價機制,才能最終掌握定價權。


而且這個國家級的交易平臺還可以調節市場供需,實現供應穩定、開採銷售可控,並建立出口可追溯機制,堵住黑稀土的路,讓稀土回歸它該有的價格。


現如今澳大利亞、美國、越南等國的稀土產業已經投產,多元化的全球供應格局正在逐漸形成,開放競爭已經不可避免,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一座全球最大稀土礦,為何挖了60多年鐵?稀土定價權很重要!
    稀土被譽為「工業黃金」、「萬能之土」,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在軍事領域也有重要應用。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擁有稀土資源與市場兩大優勢,但最近卻被曝光了一件讓人十分痛心的事,位於我國的世界最大稀土礦在過去60多年竟一直被當成鐵礦開採。據環球時報10月12日報導,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雲鄂博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
  • 內蒙古稀土賣成「白菜價」:世界最大稀土礦60多年一直被當鐵礦挖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雲鄂博礦,是世界公認的最大稀土礦。由於家底長期不清,基礎研究「斷檔」,交易「惡性競爭」等原因,白雲鄂博稀土礦長期被當成鐵礦開採,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稀土價格偏離真實價值。專家建議,應儘快摸清白雲鄂博礦家底,補上基礎研究短板,建立統一的國家交易平臺,努力建設稀土強國,助推高質量發展。
  • 「中國王牌」:日本惦記90年,我國當鐵礦開採60年,今面臨危機
    此後,完成科考回到北京的丁道衡繼續研究它,在他發表的論文裡預估該山含有3200萬噸的鐵礦,想要為民謀福利的他建議在包頭建立工廠,於是便外出留學,去德國學習先進技術,把帶回的礦石交給了何作霖。1935年,何作霖研究出了新的成果,他在樣本中發現了現在被稱為「氟碳鈰礦」和「獨居石」的兩種細小新礦物。這樣,成功的在白雲鄂博中挖掘出了鐵礦和稀土礦。
  • 被曝以白菜價賣,探訪世界最大稀土礦:門崗戒備森嚴
    再加上外國採購商故意壓價,幾十年一直都以「白菜」價售賣。10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白雲鄂博礦區實地探訪,發現這裡門崗戒備森嚴,沒有門卡或提前預約不能入內。但在礦區大門附近不足一公裡,則有兩三米寬的便道可徑直進入。這也是員工經常出入的地方。
  • 內蒙古錯將稀土認成鐵礦開採,損失慘重
    導語眾所周知,世界上的能源都非常的重要,不管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看重的, 但由於其能源有限,一些國家在使用能源的時候也都在尋找開發能源,能源的種類多樣,部分能源的長相也十分相似,還有出現認錯開採的,比如內蒙古,就錯將珍貴的稀土礦當成了鐵礦開採,結果損失重。
  • 曝包頭稀土賣白菜價 現場直擊世界最大稀土礦:48公裡礦化帶安攝像頭
    白雲鄂博在蒙語中意為「富饒的神山」,這裡蘊藏著世界最大稀土礦,也是中國戰略資源保密單位,所有人進礦場都要經過嚴格檢查,裡面禁止拍照錄像。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包頭市白雲鄂博的稀土目前仍然存在私挖盜採、「黑礦」走私等亂象,定價權也不在自己手中。再加上外國採購商故意壓價,幾十年一直都以「白菜」價售賣。
  • 稀土礦為啥這麼難選?原因竟然是......
    例如:稀土礦中獨居石砂礦,不僅礦物組成複雜,其獨居石的含量僅佔1-5%,最高含量有可能達到10%以上,但最低含量可能僅佔0.5%左右,與它伴生的重礦物如磷釔礦、鋯螢石、金紅石、鈦鐵礦等,脈石礦多為石英、長石、綠泥石
  • 中國向世界宣布,拿下全球最大鐵礦開採權,澳洲徹底「懵了」
    如今,我國更是拿下了全球最大鐵礦的開發權,這下可讓澳大利亞徹底「懵了」。據報導,北京時間6月10日凌晨,幾內亞礦業地質部代表與贏聯盟正式籤署《西芒杜鐵礦1、2號礦塊基礎公約》,據了解,2015年,為了開發幾內亞的礦業,中國企業魏橋創業集團牽頭,聯合煙臺港口集團,新加坡韋力國際和幾內亞UMS組成三國四方的「贏聯盟」。
  • 環境汙染堪憂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遇開採困局
    原標題: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面臨開採困局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地處北極地區,號稱「世界最後一片淨土」。  這裡稀土資源豐富,還蘊藏有黃金、鐵礦石、紅寶石、鈾、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澳大利亞「坦布裡斯礦業公司」有意來格陵蘭島採礦,其首席地質學家格雷格·巴恩斯聲稱當地「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稀土礦藏」。他說,這裡可能有全世界總儲量一半的稀土資源,「最終可以躋身世界前十大稀土礦」。
  •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面臨開採困局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地處北極地區,號稱「世界最後一片淨土」。  這裡稀土資源豐富,還蘊藏有黃金、鐵礦石、紅寶石、鈾、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澳大利亞「坦布裡斯礦業公司」有意來格陵蘭島採礦,其首席地質學家格雷格·巴恩斯聲稱當地「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稀土礦藏」。他說,這裡可能有全世界總儲量一半的稀土資源,「最終可以躋身世界前十大稀土礦」。
  • 中企獲最大鐵礦開採權,澳大利亞要慌了?
    最近這段時間,澳大利亞不停在給我國找麻煩,我國也是多次的警告澳大利亞不要「玩火」,但是澳大利亞堅持要「玩火」,澳大利亞的執迷不悟,我國最近也是給澳大利亞實施了多方面的制裁,可澳大利亞仗著自己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竟然用鐵礦石資源來威脅我國,中國隨即頒發鐵礦石進口新規,對澳大利亞的鐵礦進行制約。
  • 澳方利用鐵礦製造麻煩,不料中方有意外收穫,18億鐵礦等待開採
    01澳方利用鐵礦製造麻煩,不料中方有意外收穫,18億鐵礦等待開採澳大利亞作為美軍的忠實小弟,在許多問題上面對美軍可以說是言聽計從,甚至是不惜影響到自己的發展,也要聽從美軍的安排中方會與幾內亞形成合作,主要就是看中了該國家發現的18億噸鐵礦石資源,據悉幾內亞發現的這個鐵礦存儲地區,是目前國際上面已知儲量最大,且未被開發最大鐵礦區。據幾內亞透露,該國家已經在西芒地區發現了高達18億噸鐵礦石資源,而這些資源後續將會對外進行出售,隨後就與中方形成了合作關係,表示將由中方對此地的鐵礦石進行投資開發。
  • 鐵礦石資源:剛果終止澳大利亞鐵礦開採權卻給中資企業三張許可證
    12月20日,據彭博社消息稱,剛果共和國已終止其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Sundance Resources Ltd.開發Mbalam-Nabeba大型鐵礦的合同,並向一家有中資支持的礦業公司授予了三份新許可證。
  • 喀麥隆姆巴拉姆鐵礦開發權出現爭議
    澳大利亞Sundance公司於2012年11月和2014年7月分別與喀麥隆和剛果(布)兩國政府籤署開發姆巴拉姆-納貝巴(Mbalam-Nabeba)鐵礦協議。Sundance在喀剛兩國均設有分公司負責項目實施,其中在喀分公司為喀麥隆鐵業股份有限公司(Cam Iron SA),喀政府持股10%。
  • 鐵礦開採權之爭:剛果收回澳大利亞礦商開採權,給中企發3張許可證
    中澳的貿易衝突愈演愈烈,更從兩國之外延伸到非洲,而鐵礦豐富的剛果共和國日前宣布終止澳洲礦商Sundance Resources Ltd.的鐵礦砂的開採權,反而發給具中資背景的 公司3張開採新許可證。至於澳洲礦商Sundance Resources Ltd.於2010年在剛果北部開始營運,目前已投資近3億美元。 該公司執行長Giulio Casello受訪時表示,本月初通過非正式管道聽到該決定後已提出異議,根據目前的協議,與剛果政府的分歧將在60天內友好解決,之後可能考慮將此事 提交倫敦的仲裁法院。 他拒絕透露公司計畫採取的步驟。
  • 地球上最大的隕石坑,可能儲存超1000噸黃金,為何無人開採?
    隕石在撞擊地球之後所留下的巨大隕石坑,在這些隕石坑當中,科學家就找到了一些可以讓人類直接利用的物質,比如黃金,黃金的價值不菲,一直是財富的象徵,在這些隕石坑當中黃金的儲量是非常多的。地球上的十大隕石坑當中,時間短的是在數千萬年前形成的,時間較長的可能距今已經有十幾億年的時間了,它們的直徑大小不一。
  • 12月21日,剛果共和國宣布:剝奪3家澳企鐵礦開採權!
    三家澳企鐵礦開採權遭到剛果共和國剝奪 本月21日剛果共和國對外宣布了一項重要消息,一直以來,澳大利亞赤道資源以及聖丹斯資源等三家公司,從事著鐵礦開採的相關工作
  • 剛果「送客」3家澳大利亞鐵礦開採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澳總理莫裡森12月21日剛果共和國宣布,取消澳大利亞聖丹斯資源公司、赤道資源公司等3家鐵礦石開採商的開採勘探權,此舉頗有些令澳方措手不及。然而戲劇性的是, 剛果剛宣布終止澳大利亞在該國的鐵礦石開採權,就轉手將許可證給了中國。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是近段時間中澳角力的結果。幾十年來中非友好一直是雙邊關係的主流,中國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不遺餘力給予非洲大量援助,可以說讓非洲人民切切實實分享了中國發展的成果。
  • 秦巴山區硫鐵礦開採汙染後續……
    陝西秦巴山區硫鐵礦開採汙染後續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有了新進展。近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部署丹江口水庫上遊省域內歷史遺留礦山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根據部署,陝西將結合正在開展的陝南硫鐵礦水質汙染專項整治,以丹江口水庫上遊漢江幹流和主要支流兩岸10公裡範圍內對地表水水質影響較大的歷史遺留礦山為重點開展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 澳大利亞議會建議停止發放鐵礦開採批准?鐵礦「狂奔」猛衝,誰來...
    Sujatmiko表示,能源部明年的產量目標為5.5億噸,與2020年的目標持平。  3、馬來西亞因疫情和季節性減產因素,11月棕櫚油產量超預期減少,棕櫚油庫存降至三年多來的最低水平。MPOB數據顯示,馬來西亞11月棕櫚油庫存量為1564505噸,環比減少0.58%,是自2017年年中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比下降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