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巴山區硫鐵礦開採汙染後續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有了新進展。
近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部署丹江口水庫上遊省域內歷史遺留礦山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根據部署,陝西將結合正在開展的陝南硫鐵礦水質汙染專項整治,以丹江口水庫上遊漢江幹流和主要支流兩岸10公裡範圍內對地表水水質影響較大的歷史遺留礦山為重點開展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通過廢棄礦渣處理、廢棄礦井封填、水汙染防治、地質環境治理、土地綜合整治與復墾等措施,清除環境汙染,防治水土流失,恢復地形地貌,修復和提升生態功能。同時,全面加強在產礦山企業監管,堅決防止新的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產生。
硫鐵礦汙染點位分布圖。
據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官微消息,上述工作涉及漢中、安康、商洛3市28個縣(區)以及西安市的周至縣、寶雞市的太白縣和鳳縣。
兩部門強調,各地要多渠道加大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資金投入。一是推動地方財政將礦業權出讓收益統籌用於礦產生態修復等支出;二是注重加強現有各類項目資金整合,提高工作成效;三是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參與。相關地方政府要強化責任落實,切實承擔起歷史遺留礦山治理修復主體責任,加強配合、凝聚合力,試點先行、大膽探索,力爭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模式。
陝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境內的漢江、丹江以及白河等幹支流年均入庫水量佔丹江口水庫年均入庫水量的70%。加強漢江、丹江流域歷史遺留礦山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進一步改善水源地國土空間生態環境,對於提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質量,更好地推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記者 刁凡超)
責任編輯:原韜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