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區的石板房:藏在山林裡的原始民居,有人遺棄有人堅守

2020-12-17 跟子衛趣旅行

「石板短,石板長,夏住石板人人涼;石板長,石板短,冬住石板家家暖。」這首童謠,像一段說明書,解釋了石板房的功能。而石板房是秦巴山區極有代表性民居,有著幾千年歷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特徵。

可是,如今石板房並不是隨處都能看見,尤其是在陝西安康境內的紫陽、嵐皋、鎮坪、平利等石板房比較集中的縣裡,傳統的民居文化正在漸漸地被現代文明所蠶食,伴隨著移民搬遷工程的推進,山裡的人們逐漸告別了大山深處的家,走進城鎮,住上了樓房,導致石板房越來越少。

秦巴山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以前蓋房子不可能從外地運輸建築材料,村民們每到建房蓋屋時,都會喊幾個人,到山裡去採集石板,建造遮風避雨的家。然而,採石板也是需要技巧的,並不是簡單的敲打,往往有著一套複雜的程序,一般先拜,再敲,最後裁。

拜石頭是非常莊重的,有祭祀的感覺,對著滿山的石頭,找一個專業的祭石師,燒幾張黃裱紙,口中念念有詞,大概就是祈禱採集順利,所採石頭能保主家平安、佑主家發旺。接著便開始敲選擇的石頭,這些石頭並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像提前安置好了的一樣,用鋼釺和鐵錘稍微一敲,一整塊就落了下來,整整齊齊,厚薄均勻,只需要簡單的裁一下,就可以用了。

採完石後,就需要搬回家,大多數都是抬回去的, 老人說不能用車拉,怕路上把上好的石板給顛簸壞了,所以不管用多少石板,村民們都是請幫工抬回去。然後,這些石板需要經過晾曬,去除石板上的溼氣,一般曬兩三天,就可以上房。

用這種灰色的片石做瓦,形成了有陝南特色的石板房。一塊塊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石板從屋簷鋪起,塊塊疊壓,層層排列,至脊而收。萬千形狀的石板,在一幢房子的屋頂上,都被用到了最為恰當的位置,構成一幅幅風情萬種的山水畫卷,美到極致。

就這樣,從不缺石頭、土、木頭的秦巴山區百姓,通過挖土、取石、砍樹,建造房屋,同陝北人挖窯洞一樣,只要肯出力,肯下功夫,不用花太多的錢,就能建起一個住著舒舒服服的家。

不過,石板房也分兩種:有的牆體是用土夯起來的,有的牆體是用石頭壘砌起來的。相比土牆而言,這樣的石頭牆更費功夫。同時,由於季節的不同,石板房發揮的作用也不一樣,明顯變化就是冬暖夏涼。

目前,留舊守在石板房的人大多是些老人。他們守著祖先留下來或自己親手打造的石板房,故土難離。要知道,現在山林裡的石板房幽靜的只有鳥鳴雞叫聲,在這樣的地方居住,簡直就原生態的民居生活。

但也有不少石板房長期無人居住,已開始坍塌。使得石板房成為了一種逐漸消失的鄉村符號,曾幾何時,它像一位父親一樣,扛起了對一個家族,一個村莊的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西部秦巴山區正實現以「綠」生「金」
    新華社西安11月26日電題:中國西部秦巴山區正實現以「綠」生「金」新華社記者 薛天在中國版圖的西部,秦巴山脈綿延千裡,其所在的秦嶺—淮河一線,將中國地理版圖劃分為南北地區。山脈所處區域被稱為秦巴山區,這裡遍布崇山峻岭、河流湖泊,生態物種豐富,大部分地方依然保持著原始森林的樣貌。但同時,秦巴山區也曾是中國貧困程度最深的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選準產業發展的方向。」
  • 黑山西:石板房的記憶
    一步踏在黑山西村的青石板路上,仿佛從此就進入到一個石頭的世界:石牆、石瓦、石房、石槽、石埝、石磨,構成原始的石板房村落。除了歲月留下的殘痕,從外觀上已看不出這些石屋的歷史遺蹟。但當你步行其間,摩挲著粗糙的石頭,聽著老人們口述的故事,石逢間飄出陣陣歷史陳香。     黑山西村位於臺兒莊張山子鎮,201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秦巴山區,「歸雁們」做起外貿生意
    而記者近期在陝西採訪發現,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越來越多的外貿型企業正在秦巴山區「安家」。「月薪4000元,每天工作8個小時,周末雙休,離家挺近。」45歲的徐勳俠正在機器前趕製服裝樣品。曾在福建泉州等地務工的她,如今回到家鄉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在一家名為益成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對自己的「歸雁生活」,她頗為滿意。
  • 秦巴山區91.3萬人摘掉「貧困帽」
    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跨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甘肅六省市,是國家扶貧開發攻堅戰主戰場中涉及省份最多的片區。在我省,涉及十堰張灣、茅箭、鄖陽、丹江口、鄖西、房縣、竹山、竹溪和襄陽保康縣。 這幾年,秦巴山區湖北片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精準扶貧工程,全方位、多維度解決貧困問題。
  • 陝西秦巴山區硫鐵礦區汙染調查:久拖未治的磺水
    在漢江流域上遊山高溝深的秦巴山區,這裡植被茂密,是漢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而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秦巴山區走訪調查發現,漢江上遊多條支流因硫鐵礦採礦汙染多年。「歷史遺留礦山按規定應由縣級地方政府牽頭負責修復治理,但幾個億的資金,欠發達的秦巴山區縣級拿不出來。」安康市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科科長廖興德說。久拖未治的磺水秦巴山區山高溝深,安康、漢中村級以下的地名多以「溝」命名。
  • 這座藏在大山裡的古村落,幾乎與世隔絕,去過的人都誤以為是桃源
    不論是白雲生處有人家,還是大山深處有人家,安徽皖南山區裡的那些千百年古村落,總以如畫般的粉牆黛瓦令人沉醉不已。很多人十分熟悉黃山腳下的宏村、西遞,卻不知道曾與黃山齊名的牯牛降的原始森林中也有一處古村落:嚴家古村。
  • 山西太谷南邊的山區裡,藏著原始的春天,讓人想起新疆伊犁杏花溝
    我向來是個坐不住的人,既來之,必遊之,疫情期間不往人堆裡跑,那就去山裡看看吧。本來對太行一脈,尤其初春時分山上還是光禿禿、沒有綠起來的時候,沒有抱太大幻想。沒想到,此去一行,我們遇到了山谷裡藏著的原始春天,驚豔了我們所有人!當天天氣晴好,太谷城中已是遍地春色,一樹一樹的花開得那叫一個豔。
  • 今日陝南西部和秦巴山區有弱雨雪天氣
    預計今天白天:全省陰天,陝南西部有小雨(0~1mm),秦巴山區有小雪(0~1mm)。今天晚上:陝北陰天轉多雲,關中、陝南陰天,陝南西部有小雨(0~1mm),秦巴山區有小雪(0~1mm)。
  • 在秦巴山區旬陽的農民伯伯,你知道農副產品的銷量意味著什麼嗎?
    大家好,我是創業者李孟,本名李孟;我就是來自秦巴山區旬陽的人,(看到這個開頭我有點想笑,感覺有點像很多要募捐的文章一樣,其實不是,我先聲明),自從2016年在西安上學之後,我幾乎常年都在外地生活工作了,走過了湖南、河南、蘇州、北京、西安等很多城市,在我們那裡18歲到35歲在外地打工的人還是蠻多的!
  • 保守派大法官,有人堅守、有人動搖
    保守派大法官,有人堅守,有人動搖9名大法官中,只有託馬斯和阿利託兩位保守派大法官同意受理該訴訟,阿利託說:「在我看來,我們無權否決其提交訴狀,因為該案屬於我們管轄範圍內。」在他看來,聯邦最高法院是有原始管轄權的,完全有權力來審理這起州與州之間的訴訟。
  • 這座藏在大山裡的古村落,幾乎與世隔絕,去過的人誤以為是桃源
    很多對黃山腳下的宏村、西遞有所了解的人不知道,曾與黃山一起落荒的原始森林也有一個名為嚴家古村的古村。嚴家古村屬於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大煙鄉,居住著東漢著名隱士嚴子陵的後裔,是典型的徽州民居古建築群。村子裡有古老的石磨、古代祠堂等建築物。2013年8月26日成為列入中國傳統村莊名錄的第二個村莊。
  • 川西甲居藏寨,中國最美村落
    川西丹巴,甲居藏寨——深山民居,雲上人家,也是被官方認可的「中國最美村落」。 很多人在雜誌或電視上看過她的模樣,看過一次,便被徹底吸引。
  • 鳳堰古梯田:深藏在秦巴山區的清代古梯田 阡陌交通宛如世外桃源
    位於漢陰縣漩渦鎮的古梯田,距今已經有250多年歷史了,而且這裡連片的梯田面積竟然有1.2萬餘畝,這規模也是秦巴山區最大的,遠遠望去一片片的水稻在丘陵上起起伏伏,景象也是十分壯觀的。漢陰鳳堰古梯田包括鳳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米至650米之間的秦巴山區,連片梯田共有1.2萬餘畝。這裡種植的農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為主,一年兩熟。
  • 秦巴山區硫鐵礦開採汙染後續……
    陝西秦巴山區硫鐵礦開採汙染後續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有了新進展。
  • 崑山「湯尤杯」的24小時:有人未眠,有人堅守,有人已踏上徵程!
    此次「湯尤」安保非常嚴格,用「裡三層外三層」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為了能讓運動員們在酒店有個安靜的休息環境,一到中午,便有大批特警在酒店外巡檢。(警察蜀黍不讓拍臉,昆報君只能拍下他們的忠誠衛士了)負責運動員休息區服務的青年志願者正在堅守崗位,從早上開始,一直到當天最後一場賽事結束、最後一個運動員離開,他們每天都要挺直腰杆堅持站立十五六個小時,不少人小腿因為長時間站立,已經腫了一圈,但他們毫無怨言。
  • 有人相愛有人夜裡開車看海是什麼歌 倪安東《藏起來》歌詞
    最近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人相愛,有人夜裡開車看海」這句話,這句話是一首歌曲中的一句歌詞,那麼,這首歌叫什麼名字?有人相愛有人夜裡開車看海是什麼歌:  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藏起來》,是由中美混血兒歌手倪安東(Anthony Neely)演唱的一首歌曲。
  • 有人當遊戲,有人堅守一輩子!
    有人當遊戲,有人堅守一輩子! 原標題:人生就像打桌球,說得太透徹了!有人當遊戲,有人堅守一輩子!
  • 這個彩雲之南的最後秘境,擁有23個少數民族、藏著最原始的部落
    || 翁丁翁丁是滄源的一個古老村寨,它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佤語意為「雲霧纏繞的地方」,是滄源縣中西部的一個普通村莊,翁丁大寨是翁丁村的中心,有97戶500多人,全部為佤族,翁丁建寨歷史近400年。為楊氏家族首先建寨,所以寨主職位在楊氏宗族中世襲繼承。寨子由寨門、民居、寨樁、神林等組成。
  • 走進北緯30度,甲居藏寨裡的黃昏
    卻有著她獨特的民居之美,她就是位於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的甲居藏寨。民風淳樸甲居,有些禪意的名字,乍聽上去有點像周易風水中的天幹地支的搭配,實則卻是藏語裡百人居住的村莊的意思。藏寨村莊坐落於大金河谷和卡帕瑪群峰之間。
  • 陝西特色民居 留住鄉土的記憶
    在三秦大地,陝南有巴山漢水的鐘靈毓秀,陝北有黃土高原的雄渾豪邁,關中有八百裡秦川的廣袤沃野……這片熱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陝西歷史悠久,傳承千年文明,民居形態迥異,建築各具特色。讓我們帶您從南走到北,領略陝西不同地域的鄉土風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