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大胃王背後:假吃、催吐與獵奇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原標題:封殺大胃王背後:假吃、催吐與獵奇

「吃到極限時,我就去廁所催吐。到後來手摳不管用了,就用細管子插進喉嚨裡催吐。」「有一天我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婦女坐在一艘漁船上,塑料油布覆蓋在漁船內部,遠遠看就像一個浴缸,她就在這個 『浴缸』裡面用煮好的粉麵湯泡腳,時不時撈上兩口吃。」

以上令人作嘔的場景,分別來自大胃王吃播主播李輝(化名)的自我描述,以及曾經是吃播粉絲的王倩(化名)的分享。

當他們說起這些時,前者是心酸,而後者是厭惡。但時間如果回到一年多前,景象卻大不相同。

按下停止播放鍵

一頓飯吃下半隻雞、一碗粉和一瓶飲料,對普通成年人來說,這樣的飯量也稱不上小,但如果是一個三歲孩童每頓的食量呢?

8月底,一名叫佩琪的小朋友因為吃飯而備受外界關注。她是社交平臺上年僅三歲的「小網紅」,其父母發布了佩琪吃飯的視頻後意外走紅,因其極有食慾的吃相鎖住了一眾粉絲。

如今,佩琪飯桌上的食物越來越離譜,薯條、炸雞、漢堡、泡麵等高熱量無營養的餐食頻繁出現,毫無節制的飲食讓她的體重飆升到70斤。

輿論質疑佩琪已成為父母博眼球的工具,大胃王、吃播的烙印刻在了這個三歲孩子身上。

一時間,爭議頗多的大胃王吃播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早在半個月前,央視新聞在一條《餐飲浪費,如何制止?》的新聞節目中痛批大胃王吃播中存在的嚴重浪費問題,譁眾取寵、誤導消費。相關熱門話題的閱讀量高達13.7億次。

8月30日,央視再次實錘大胃王吃播造假現象,大胃王mini等一眾吃播紛紛「上榜」。

90後王倩曾經是資深吃播粉絲,但她已經想不起上次觀看大胃王是什麼時候了:「實在是太無聊了,甚至有些噁心。」

曾經,王倩為了能夠獲取吃播一手消息,和幾個同樣喜歡在閒暇時間觀看吃播的小夥伴組建了微信交流群,大家互稱為「飯粉」。

平時吃播圈有任何風吹草動,這些「飯粉」就會在微信群裡討論得熱火朝天,但聽到大胃王吃播被整治的消息,這個小群反倒是安靜了。「我們並不是因為覺得惋惜,而是很久沒有關注過大胃王吃播了。」王倩坦言。

各大短視頻直播平臺緊跟步伐,整治吃播板塊內容。

8月28日,鬥魚、快手相關負責人針對大胃王吃播問題回復時代周報記者。鬥魚表示,已經積極響應中央相關號召,加強了對之後的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快手也坦言,一經發現,平臺將根據情節嚴重程度,給予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帳號等處罰。

畸形的大胃王吃播時代終結,但它們究竟是何時開始走向末路的?或許是從消費者不願再觀看開始。

觀眾早就變心了

每天下班回家後,換上便服,慵懶窩在沙發裡看手機,王倩回憶著3年前初看大胃王吃播時的場景。

看上一會兒,疲憊感漸漸消失,隨即而來的是胃裡翻滾的咕嚕咕嚕飢餓聲。「這時候,我會迅速吞下提前製作好的極簡版雞胸肉生菜沙拉。」王倩說。

3年前,王倩體重達150斤,下決心減肥後,曾經每天必不可少的高熱量食品換成了索然無味的粗糧和沙拉。「那段時間很痛苦,吃的東西都是我以前從來不會碰的,但不吃又會低血糖,後來發現了大胃王吃播,正好滿足了我的生理和精神需求。」

一邊吃減肥餐,一邊看大胃王吃播漸漸成了王倩的生活常態。王倩坦言,不止是減肥需求,獵奇心理、治癒孤獨甚至是睡前催眠,都是許多人喜愛看吃播的原因。

王倩記得,當時最喜歡的吃播主播是密子君,每天反反覆覆刷她的視頻幾個小時。「那個時候她就坐在路邊攤硬吃,真是結結實實地吃呀,整個人狀態還可以。」王倩評價道。

4年前,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的節目中,密子君在節目現場吃下了88碗粉面,還獲得了一面節目組贈送的「最強吃貨」獎牌。從第一次上傳吃播視頻到登上國內知名的綜藝節目之一,密子君只用了短短3個月。

公開資料顯示,到了2017年3月,密子君已經積累了超過220萬微博粉絲,吃播視頻全網播放量突破17億,她在鬥魚的直播平均觀看人數在20萬左右。

觀看者多元化需求成就了初代大胃王吃播網紅,而後者也影響著下一批吃播就業者。

在還沒有成為大胃王吃播主播之前,李輝就熱衷於觀看同類視頻。

「起初只是純粹娛樂,後來發現吃東西就能賺錢,而且賺得不少,就索性嘗試了。」李輝坦言,在最開始的幾個大胃王影響下,越來越多人進入行業裡。

根據快手數據,截至去年9月20日,已入駐快手MCN機構的美食帳號數量達到1100+,更有超過100萬的美食創作者活躍在快手平臺。

一年前,李輝辭去司機工作,全身心投身吃播事業。本想大展宏圖一番,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出道即巔峰」竟是自己的結局。

「剛做的時候最難了,每天從早上起床就要開始吃,胃就沒有空閒的時候。」李輝毫不避諱承認自己根本不是天賦異稟的大胃王。

李輝表示,他一次吃播的進食量是普通人的5―6倍,甚至超過10倍。

「沒有辦法,我不多吃就沒人看。」李輝經常用「不說話,一口氣吃完」「不用筷子帶湯喝完」的字眼博人眼球,吸引粉絲。

兩個月前,突發急性腸胃炎,讓李輝意識到身體亮了紅燈,長期催吐也讓嗓子成了啞嗓。「我家人一直勸我不要再做了,但我想著再賺點,再賺一些,我就不幹了。」

雖然想著再賺些,但實際情況卻是每況愈下。李輝坦言,最初月收入七八萬元,如今,粉絲打賞和賣貨提成加一起不到兩萬元。

大胃王吃播的風向變了。而幕後操縱者不是他人,正是那群曾經愛到瘋狂的觀看者們。

王倩對吃播失去興趣的時間點是在一年前。「我發現,這些大胃王都在玩套路,每天都是那些粉啊面啊,好沒意思。」她坦言。

一些「土味」大胃王更讓王倩難以接受。「之後很多大胃王吃得很野蠻,什麼都往嘴裡塞,吃相還難看,嘴邊吃得到處都是,還要吧唧嘴,我聽到那種咀嚼的聲音人都快廢了。」

粉絲的流失速度超乎李輝的想像。「以前10萬播放都能漲上千粉絲,現在50萬播放量都不一定能漲1000。」漲粉慢,掉粉快,時隔半個月,李輝已經掉了幾千粉。

8月29日,一位接近短視頻直播行業的不具名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人們觀看視頻口味越來越刁鑽的今天,大胃王的標籤就是定時炸彈,無法滿足觀看者獵奇心理,從業者打賞收入並不穩定。

要不要換個風格?

大胃王「演出」很拼,但其實在業內看來,吃播商業價值一直不高。

「目前絕大部分大胃王吃播還是依靠粉絲打賞,以極誇張的方式去吸引觀看者,這就意味著這些大胃王如果依靠自身的特點去代言品牌或帶貨,只能選擇以美食類為主。」8月29日,某MCN機構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李輝在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家購物小店,小店內琳琅滿目的在售商品共46件,有一半以上的商品都出現在其吃播視頻中。「我經常吃要賣的商品,比如螺螄粉、紅油麵皮之類的,這樣銷量會高些。」

「我都是賣一件賺一件提成,沒有資格提出坑位費或者廣告費的要求,就連我吃播用的食品也是自己掏錢向品牌買的。」李輝將原因歸結於粉絲不夠。

李輝算下來,如果一個月單純賣貨只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我算是小吃播裡面賣零食厲害的,其他主播很多都只有幾千。」

「大胃王的帶貨能力確實表現一般,就拿最近來對比,2020年春節前一單(5袋左右)還能賺30元錢,現在只能賺10元。」8月28日,元元會螺螄粉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早在3年前,元元會螺螄粉就與吃播主播展開合作,但如今這已經不是元元會螺螄粉唯一的選擇。

「大胃王已經吃3年了,真的很難再吃動了。」元元會螺螄粉負責人坦言,現在公司不止和吃播類合作,還會和搞笑類、情感類的主播對接。

或許是意識到大胃王單一模式下的商業價值天花板,曾以大胃王傍身的頭部吃播正在作出改變。

密子君早已向外釋放轉型為美食旅遊博主的信號。公開資料顯示,其主打旅遊+Vlog系列節目《密食天下》播放量已經接近3億次。

大胃王貓妹妹也在早期積累粉絲流量後,牽手辛巴家族,開創直播帶貨時代。

不過,無論是密子君還是貓妹妹,雖然在革新求變,但仍擺脫不了大胃王的身影。在其日常視頻投放中,偶爾會穿插大胃王吃播的內容。

上述MCN機構負責人坦言,目前頭部大胃王很難抹去標籤,早期打造的大胃王形象過於根深蒂固,而那些腰部以下的小吃播,想轉型更難。

李輝也道出心酸,一直吃那些粉面、油炸麻辣的食品,早就吃膩了,有時候真心想換一下風格,但不停換風格就要掉粉,「不過不換也要掉。」李輝感到絕望。

迎來粉絲爭奪戰

在多方的全面整改下,吃播行業將迎來新變化。

曾經的一些頭部大胃王,如密子君、大胃王mini等人,都去掉了大胃王這一前綴,換個「馬甲」重新上岸。

8月24日,大胃王浪胃仙在視頻中透露,將會展現全新有趣的內容,從此多一種稱號—看書王浪胃仙。

李輝也在籌劃突破大胃王屏障。

「我想換成炒菜,平時在家裡也都是我來做飯,感覺可以嘗試一下。」李輝觀察到,分享餐飲教程的主播麻辣德子前期粉絲增長速度很慢,但自從他將拍攝主題改成老婆想吃後,粉絲飆升。

「我是不是也可以在炒菜的基礎上嘗試些不同的定位?」李輝考慮道。

去年9月,快手發布了快手美食垂類白皮書。據介紹,快手上的美食內容,覆蓋了消費用戶一天內多個時間段。

已經許久未看大胃王吃播的王倩,對故事生活類、搞笑類美食視頻產生了興趣。她向時代周報記者安利了好幾家,如滇西小哥、李子柒以及小翔哥等。

下一步,李輝決定找一家MCN機構合作。

對於即將迎來一批闖入者,混跡在美食主播圈腰部以上的張恆(化名)表示出不屑。「不怕,儘管讓他們來吧,我們隨時歡迎。」張恆語氣中充滿傲慢。

據他介紹,像張恆這般腰部以上的美食主播都會加入美食聯盟的圈子群,在群內,粉絲數、影響力排在張恆後面的百大博主也有十幾位。這正是張恆不屑的資本。

8月28日,張恆向時代周報記者吐槽道,吃播難度係數是最低的,只要吃就可以了。「而我們美食博主需要寫文案,文案加上鏡頭,一篇腳本要4000字,如果現在我把全部文檔放在一起就可以出一本書了。單這一項,吃播就很難啃下來。」

不過,張恆們並非高枕無憂,即將闖入美食主播圈的吃播也遇到更為深遠的挑戰。

「我們共同的敵人是明星直播。」說到此處,張恆連嘆幾聲。

楊超越入駐B站的當天,張恆精心準備的視頻泡湯。「一個觀眾一天的點擊量只有4個,結果楊超越進來了,吸引超多觀眾觀看她的視頻,我的點擊量自然就降低了。」

以B站為例,據FUNJI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4月15日,已經有59位內娛藝人或藝人團體入駐B站,不乏十萬甚至百萬量級粉絲的明星。

「現在有明星過來瓜分,只能把自己變強一點。」張恆坦言,如果不努力一點,明星就會把流量瓜分完。要在明星全部入駐前先成為大博主,不然我們也會是被遺忘的那一個。

「出名要趁早,」一場新的粉絲爭奪戰早已開啟。

相關焦點

  • 催吐、假吃、浪費糧食 大胃王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然而,隨著做吃播的主播越來越多,當初的「吃播」似乎也有些「變味」了……吃播,其實就是播主通過大胃王直播來吸引人們觀看,從而變現成口袋裡的錢。日本大胃王木下的吃播吃播最在興起於日韓,國內是從一位叫木下的日本大胃王而興起的,當時的人只是覺得獵奇,難以想像主播瘦小的身材卻能吃下那麼多食物,伴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火熱,越來越多人加入吃播的行業。
  • 暴食假吃催吐 大胃王「吃播」成飲食浪費重災區
    暴食、假吃、催吐……「大胃王吃播」成飲食浪費重災區  向鋪張浪費直播行為說不!  「我吃著,你看著;你願意付錢,我還能賺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主播加入了吃播的行列。然而為了「博眼球」,不少主播不惜通過假吃、催吐等方式來維持「大胃王」人設,造成大量食物浪費,引發網友的反感。如何對吃播中的低俗、浪費行為進行規範與監管?記者進行了調查。  「大祥哥來了」是B站(嗶哩嗶哩)的一位美食UP主(博主),有394.5萬粉絲,他發布的一條試吃「皇帝蟹」的視頻,播放量達1644.7萬。
  • 大胃王能有多假,假吃催吐已不新鮮了,高科技障眼法讓粉絲長見識
    有不少人喜歡看大胃王直播,大胃王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人參加,能最終堅持下來才是有名氣的,看大胃王直播也是有好處的,能讓人增加食慾,看大胃王吃東西似乎很香,有些大胃王很能吃,一個人能吃十幾個人的飯,真是讓人佩服不已。
  • 「大胃王」因浪費糧食或遭封殺,吃播產業要涼了?-虎嗅網
    暴食催吐,假吃戲法,獵奇食物博眼球等問題頻頻發生。早在去年3月,人民網便曾點名批評過大胃王密子君、朵一、紅姐等吃播「為了吸睛博取點擊量,賺到更多的打賞」,引得不少大胃王紛紛改名暫避風頭。而這次央視的點名,更是讓這一領域的前景和發展再次打上問號。
  • 誰是大胃王中的假吃專業戶?
    規整一點來說就是1.空口無憑、上來就抨擊大胃王假吃催吐的,讓一些看視頻的粉絲看到了確實挺氣憤的。2.大胃王假吃,浪費糧食是不對的;催吐,浪費糧食是不對的。如果他們真一頓吃這麼多還不催吐,說不定是一天甚至幾天都不用再進食了。
  • 吃播形式「變味」,大胃王假吃、催吐,網紅吃播到底有多假?
    不過,隨著做吃播的博主越來越多,吃播經濟有了很大的競爭,吃播的形式也已經「變味」,比如說很多的偽裝的大胃王博主,給大家的人設是很能吃的博主,但其實很多都是假吃,通過剪輯,讓大家以為很「能吃」。
  • 「大胃王」背後產業鏈:有主播為吸粉假吃催吐打瘦臉針
    走偏的「吃播」:大胃王、獵奇為噱頭,假吃、催吐被曝光當直播吃飯成為流行,越來越多人開始加入「吃播」博主大軍。今年3月,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顯示,直播行業招聘需求同比增長1.3倍,平均招聘月薪為9845元,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其中,視頻主播/藝人的薪資達10188/月。
  • 「大胃王」吃播江湖:假吃、催吐吸粉,帶貨探店年入百萬
    為了獲得高額的流量,有些「大胃王」吃播一邊假吃或催吐,通過拼接鏡頭讓網友信以為真,另一邊則稱自己只吃不胖是因為有身材管理秘訣,而所謂的身體管理秘訣就是向網友推銷減肥藥。一口氣吃下十碗涼皮、十碟手擀麵外加十盤炒麵,這位身材瘦小女生在快手短視頻平臺上的吃播視頻,引發不少網友驚嘆和圍觀。
  • 「大胃王」背後產業鏈:有主播為吸粉劍走偏鋒,假吃催吐打瘦臉針
    背後推廣公司:宣稱3周可打造百萬粉絲帳號「吃播」博主走紅的背後,也有MCN機構的身影。南都記者了解到,「密子君」早前合作的公司「癮食文化」成立於2017年,註冊資本300萬,「密子君」曾出資90萬元擔任公司股東,該公司後來也打造了「大胃王朵一」、「大胃王餘多多」等多個「吃播」網紅。
  • ...催吐、猝死…全網最紅的「大胃王」吃播的背後,卻是如此的噁心!
    據了解,吃播是目前很火的網絡直播形式。吃播主播向觀眾介紹美食的同時,時常以超出常人的食量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吃播走紅的背後,其實是觀眾通過屏幕觀看主播食用美食的同時,仿佛也感受到了美味食物帶來的幸福。粉絲常常留言,「看你吃的這麼香,我也想吃了」、「本來餓著,看視頻就飽了」。
  • 大胃王不再吃香!吃播達人密子君改頭銜,曾因發胖被質疑催吐
    不知道在場的各位小夥伴有沒有喜歡看吃播的,喜歡的人估計對密子君應該是相當熟悉了,而密子君也一直和「大胃王」這樣的title分割不開。細心的粉絲表示密子君其實早就不走「大胃王」的路線了,最近更多的視頻都是在探店分享美食。其實在去年三月左右,不少粉絲發現密子君身材發福嚴重,還有不少網友吐槽她「看起來像懷孕了」。其中有一部分的粉絲卻表示欣慰,眾所周知在吃播網紅圈有很多人都是靠催吐來欺騙粉絲。這也營造出那些網紅「幹吃不胖」的假象,但密子君的發胖說明她沒有欺騙粉絲。
  • 因浪費糧食「大胃王」或遭全網封禁,每年數億條吃播產業如何避免...
    一方面是經過了數年的發展,大胃王吃播已擁有了穩定的觀看群,不少受眾樂於從各個大胃王視頻中獲得解壓體驗,享受心理慰藉。藉助短視頻和直播的東風,近兩年大胃王吃播更是迅速崛起,在B站、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均有大量分布,且形成了完整的商業鏈路。但另一方面,不少病態吃播行為也隨著這一領域發展而誕生。暴食催吐,假吃戲法,獵奇食物博眼球等問題頻頻發生。
  • 吃播「大胃王」謝幕:自韓國引進如今向美食分享轉型-虎嗅網
    一位主要活躍於快手的吃播康舒玉自嘲稱,「這個活兒有嘴就能幹。」為了吸引粉絲,主播們不得不劍走偏鋒:吃下按盆計算的泡麵、吃掉成捆的辣椒甚至大量接近腐爛的水果。這種不正常的進食行為自然會對身體造成巨大負荷,康舒玉對《深網》表示,「絕大多數大胃王都是假吃,短視頻模式就是邊吃邊吐,然後把視頻進行快放剪輯;直播模式的話,一般的大胃王都會在間隙進行催吐。」
  • 央視痛批「大胃王」!浪費、假吃、催吐,正在摧毀「吃播經濟」!
    8月12日,央視新聞點名批評,「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更是浪費嚴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隨後,直播平臺鬥魚率先做出回應,之後將加強對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杜絕浪費。「不願意吃就別吃,糟蹋糧食真的不好。」事件爆發之後,這名up主退出了B站。但是隨著他的翻車,吃播圈的畸形和假吃現象徹底曝光在觀眾眼前。那些所謂的「大胃王」,都是經過剪輯和加工的,邊吃邊吐,吃一會催吐,把幾天的視頻剪輯成一次,這是他們慣用的技能。
  • 「大胃王」吃播終於被叫停了:造假,催吐,它還遠不止這些!
    直播相信很多網友都特別熟悉了,有的人做才藝主播,有的人做技術主播,但還有一類人卻做大胃王主播,實在讓人唏噓。什麼是大胃王主播呢?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能吃的人,只要你能吃,能吃別人不敢吃,就能賺到到足夠的噱頭,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 吃播是真吃還是假吃?西安一女主播揭秘「大胃王」潛規則!原來……
    」小李身高一米七,體重僅有100斤,從外形看這樣瘦弱的一個姑娘,怎麼也和大胃王聯繫不到一起。然而想要火就得多吃,小李說,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很多主播其實都是有訣竅的。小李:「按我自己平時吃飯的量,餓一天然後起來吃飯,我最多吃兩個漢堡,再吃點薯條、喝點可樂就夠了。
  • 「大胃王吃播」看著讓人反胃,能不糟蹋糧食和自己身體嗎?
    「大胃王」吃播,通常都是催吐的效果人的胃容量是有限的,而吃播卻能一下子吃下大量的食物。雖說可能真的有胃容量特別的人,但實際上大部分吃播都是催吐的效果。而就是這個原因使得網友對吃播特別抵制。因為催吐,就會有很多的食物被浪費。例如而在繁華的都市背後,有很多的地方,有很多的山區小朋友正在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如果催吐的吃播不進行抵制,那麼無可避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而效仿的話,便會有更多浪費糧食的情況發生。
  • 真假大胃王轉型記:有多少吃播是硬撐+造假?
    「每天直播都覺得太痛苦了」「吃得少就沒人看」「大家都好奇你到底能吃多少」……受流量驅使,大胃王們造假嚴重:假吃、催吐、剪輯、重拍成公開秘密。同時吃播的套路化和模式化也引發部分粉絲反感,轉型成為必然。越來越多的視頻主開始動起了「無實物」吃播的念頭。
  • 吃播整頓背後大胃王:有人吃完立刻廁所催吐,有人接下千家餐飲廣告
    12日晚間,抖音及快手相關負責人回應,針對目前網絡上吃播內容有浪費糧食,或是以假吃、催吐、宣揚量大多吃等方式博眼球的行為,平臺將進行嚴肅處理,或給予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帳號等處罰。直播平臺鬥魚也回應稱,將積極響應中央相關號召,加強對之後的美食類直播內容審核,杜絕餐飲浪費行為,共創風清氣朗的直播氛圍。
  • 微博抖音快手處罰大胃王吃播,中國演出協會也髮禁令了
    文章指出,堅決禁止在直播中出現假吃、催吐、獵奇、宣揚大量多吃,暴飲暴食,以及其他鋪張浪費的直播行為。今日三言財經發現,知名網紅雪茸堂(ID為小馬吃草)在多個短視頻平臺的吃播內容被下架。據悉,雪茸堂的大部分視頻以食材量多、做法粗暴而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