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花10萬都見不得「高僧」,為啥寫了一首詩就接見了?

2020-12-12 腦洞看古今

最近和老朋友們重溫了《天道》電視劇,如今看來才發現原來每句臺詞都蘊含深意。

甚至劇裡的很多做法與道理讓我茅塞頓開,忽然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多日的鬱結也消散了。

確實,異於常人的角色設定,振聾發聵的經典臺詞,不可思議的劇情安排,讓《天道》這部作品有種特立獨行的味道。

而正是因為《天道》這部作品中的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導致這部經典影視劇遭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刪減」,現在大眾能看到的版本,基本上都是經過了多次刪減的東西。這其中就包含了「丁元英五臺山論道」的這一部分。

今天,我就和大家將一下這被刪的情節--丁元英五臺山談經論道。他與智玄大師,一人一句,相互爭論了「劫富濟貧」的爭議性與後果。

每一句相互試探和相互不服,到最後「化幹戈為玉帛」,可謂是跌宕起伏,堪稱經典片段,讓人回味無窮。

那麼,下面,我就帶你們回顧下這個精彩片段,看看大家是否有所頓悟。

鏡頭轉到丁元英和韓楚風到達五臺山寺廟,剛要拜訪大師。兩人進了五臺山,但山上的主持不輕易會客。

丁元英想測測這個大師是不是真正的大師,拿出了一個紙包,裡邊是5萬塊錢,叫僧徒交給大師,過了一會,僧徒回話「非也」。

二人又加了5萬,小僧再回「非也、非也」。

丁元英拿出一個信封,裡面是他鄒的一首詞,叫小僧再通報一次,這次大師肯見他們了。

智玄大師:「敢問施主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麼呢?」

而韓楚風拿起紙,上面寫著: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

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

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而關於這次的求經問道的目的,丁元英是一步步遞進問話,一層層問道,直至丁元英把「神話」、「扶貧」的來龍去脈以及已經做的和將要做的向智玄大師簡要講了一遍,並且著重解釋了主觀上的「殺富濟貧」和文化屬性思考。

智玄大師沉思了許久,說:

「施主已勝算在手,想必也應該計算到得手之後的情形,勢必會招致有識之士的一片聲討、責罵。得救之道,豈能是殺富濟貧?」

韓楚風隨口一問:「那得救之道是什麼?」

這一問使智玄大師突然怔住了,頓然明白了丁元英「殺富濟貧」的用心和討個心安的由來,說道:

「投石擊水,不起浪花也泛漣漪,妙在以扶貧而命題。當有識之士罵你比強盜還壞的時候,責罵者,責即為診,診而不醫,無異於斷為絕症,非仁人志士所為,也背不起這更大的罵名。故而,責必論道。」

而後丁元英和韓楚風隨智玄大師走到書案近前,只見智玄大師在書案上展開一張一尺見方的宣紙,把丁元英的那首詞放在旁邊,研墨蘸筆,寫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務取真經

一生一滅一枯榮

皆有因緣註定

智玄大師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務」,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滅」,把原句的「哪個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緣」。

九個字的改動,理雖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氣卻全然不同,即滅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智玄大師把修改過九字的上闋詞送給丁元英,說道:「貧僧與施主的一闋之緣今日圓了上闋,貧僧九字不實之處還望施主修正。下闋貧僧不改了,留半闋緣待續,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闋了,如蒙不棄,可帶著改過的下闋再來圓續半闋之緣。」

智玄大師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放下,說:「施主身上乃三氣居中啊。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還有一分氣住於身中,游離心外——痞氣。」

韓楚風脫口而出一個字:「絕!」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對於丁元英五臺山的目的更加清楚了,是因為他即將發起的「殺富濟貧」的商業套路,太過於極端,他知道這件事情最後會產生怎樣的惡劣影響,他為了圖個心安,才想到去五臺山找「高僧」給開導開導的。

而這次五臺山之行,丁元英不僅喝到了用山泉水泡的香茗,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心安理得」,並且還和大師進行了很多題外的探討。

就像跟著丁元英一起去的韓楚風說的一樣,「這趟要是不來,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受到一些啟發?

其實,關於丁元英「巡師問道」只是個由頭,他內心其實早就有了決定,只不過求個他人的肯定,就像生活中,當你詢問過朋友關於兩個選擇時,你其實內心已經有了答案,不管朋友怎樣說,你還是會相信自己的決定,別人的話只不過是你說服自己的理由。

所以,如果你感覺看《天道》電視劇還不過癮的話,我推薦你看看原著《遙遠的救世主》,這裡的故事線與故事情節更加有趣與有哲理,讓你讀起來便欲罷不能。

而我讀完的感受就是欣喜若狂,狼吞虎咽,波濤洶湧。

忘了上次有這樣的心情是什麼時候了,這種震撼愈是強烈,越是感覺自己的渺小和無知。

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還能用這樣的角度思考社會!

什麼是天道,不因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存在真理。生活中的真理有多少是真的,脫離了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的外衣,剩下的是什麼?又該如何用這套價值觀去看人、事?

強者文化,弱者文化,文化屬性,道法自然。

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是無以為用,還是無所不用?

遙遠的救世主,還是不存在的救世主,靠別人能得救嗎?

只有自救,自己如果不想站起來,誰扶都一樣!

同一件事,不同價值觀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東西,你希望自己看到什麼?

這些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遙遠的救世主》中找到答案,幫助你揭開所有問題神秘的面紗,並且讓變得越來越懂得與人溝通相處,幫助你事業更進一步。

而今天推薦的一套書,一共3本好書才28元,能夠帶給你極致的體驗與啟發,能夠教會你很多生活中的日常生存法則,讓你的日子火得風生水起,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天道》:丁元英花10萬塊都見不得高僧,為何寫了一首詞就接見了
    《天道》是2006年張前導演的一部神劇,改編自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豆瓣評分9.2分,這是一部以內容取勝的電視劇,如果說你能一遍就看得懂,參得透,那你真的是當代大師了。丁元英為了送給芮小丹一件禮物,就是「扶貧神話」,此舉殺富濟貧,丁元英和韓楚風上五臺山,只為求個心安。
  • 電視劇《天道》丁元英的「自嘲」詩,到底何意
    結合電視劇《天道》和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我們從故事裡可以清楚地知道,丁元英是藉助自己之前所做的一首《自嘲》,來應對芮小丹跟歐陽雪兩個女人的「窮追不捨」。電視劇《天道》的第四集,為了芮小丹,丁元英「隻身犯險」去赴宴。
  • 為啥《天道》陪酒的三個文人聽完丁元英的詩就坐不住走了
    在《天道》電視劇中,芮小丹自從聽了丁元英的音響呈現出的《天國的女兒》那震撼靈魂的聲音,就念念不忘想要自己配一套類似音響,問了價格,丁元英為了不顯得自己自誇,就給芮小丹說這套音響就幾萬塊,芮小丹自認有這個能力,於是工作時間用公車跑遍了古城所有音像店,也找不到想要的效果,最後找到葉曉明到丁元英處看了那套'音響才知道那套音響至少值人民幣40萬人民幣,結果不僅沒有配到想要的音響還被單位停職反省
  • 《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文化人」為何突然起身離開?
    大家看到丁元英這麼沉默,覺得他應該是「胸無點墨」的人,所以開始輪番給丁元英「敬酒」,並且提議每個人都吟詩一首,當作行酒令。丁元英看著他們的架勢知道自己是逃不過這頓酒了,於是直截了當的說:大家給我留一塊遮羞布,讓我喝完這六杯酒就走,別讓我在這裡倒下。
  • 小說《天道》:丁元英是什麼人,為什麼如此厲害?高僧一句話點透
    小說《天道》中的丁元英/劇照在豆豆的小說《天道》當中,主人公丁元英的一系列操作,用神鬼莫測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在五臺山上丁元英和高僧智玄參禪悟道,最終高僧玄智說:「施主身上乃三氣居中,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還有一氣住於身中,游離心外」。對丁元英總結的全面透徹,就相交多年的好友韓楚風都大為嘆服。三分靜氣古人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丁元英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條件了,在郊外買一棟別墅,將音響開到聽覺所能接受的極限聽自己喜歡的歌,學自己需要的知識,悠閒自得,不受外人打擾。
  • 天道:丁元英五臺山與高僧論道,能看明白絕非等閒之輩,字字珠璣
    《天道》是一部中國電視劇史上難得一見的奇劇。毫不誇張地說,沒點中國傳統文化打底的老外是很難理解丁元英這個人的,尤其他那些奇特的思想。要說《天道》這部電視劇中最精彩最核心最有智慧禪機的片段,那就一定是丁元英和韓楚風去五臺山與高僧談經論道的片段!但是很可惜,一些關鍵的點還是被「審核」而和諧了,和諧後,讓你單看電視,有些不知所云,雲裡霧裡。接下來我們先來看劇中的精華,五臺山論道的過程。
  • 《天道》裡面丁元英在酒局,為何他說完自嘲詩,那幫人就走了?
    看過《天道》這部電視劇的朋友們不知道你對劇中的那個劇情記憶猶新啊?我看完這部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丁元英在酒局上,這也算是一個「小高潮」的劇情了。丁元英(王志文飾演)在酒局中,隨口而出做了一首自嘲的詩,瞬時間讓那些所謂的「文化人」尷尬不已。
  • 《天道》中丁元英吟的一首詞,會讓很多人感到臉紅,罵盡古今文人
    《天道》是一部逼格很高的神劇,豆瓣評分9.2,它神就神在,全劇劇情平淡,卻以思想深刻受到觀眾的追捧,這在國產劇中,是非常少見的。不過,我今天並不打算探討《天道》的思想,而打算把主人公在劇中創作的一首詞拿出來品味品味。
  • 《天道》:丁元英在飯桌上作一首詞,為何三個作陪的人馬上就走了
    導讀:《天道》中,芮小丹請丁元英吃飯,並叫來三個文人作陪,本想羞辱丁元英一番。誰知丁元英在飯桌上作一首詞,三個作陪地人馬上就落荒而逃。《天道》改編自作家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看起來講述的是一個商戰的故事,其實書中的商戰只不過是一個"引子"。而這本書最深層次的,還是在講哲學和人性。
  • 《天道》女主角:為啥會在丁元英面前脫光衣服?是淫蕩,還是儀式
    文丨曹鏡明題丨《天道》女主角:為啥在丁元英面前脫光衣服?是淫蕩,還是儀式歡迎大家溝通、交流,對於《天道》的理解!備註:此篇文章內容,主要涉及第六集。自疫情期間,接觸自媒體以來,或許最大的收穫,便是知道了這部在評分網站封神的電視劇《天道》了。該電視劇,是由張前導演執導,王志文、左小青等人領銜主演的愛情類作品。雖說是愛情類電影,可是憑藉這部作品中,深厚的哲思性,引起廣大讀者的喜愛。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天道》裡的大道理3: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天道》原著的作者豆豆,除了《遙遠的救世主》之外,還有一部很重要的小說《天幕紅塵》,裡面一開始藉助羅家明的妻子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羅家明在北京開公司,有天來了個陌生人,說給他 5 萬元投資用一年,
  • 《天道》女主角為啥用「脫衣服」方式,表白丁元英?能穿上才是愛
    文丨曹鏡明題丨《天道》女主角為啥用「脫衣服」方式,表白丁元英?能穿上才是愛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天道》的看法!近段時間,由於工作量驟減,空餘出大量的時間,想要尋找一些影視作品觀看。譬如說當女主角芮小丹,對男主角丁元英心有所屬後,並沒有像普通人那般談起戀愛,而是一反常態的先「曝光」自己,在丁元英面前脫的一乾二淨。然而,在將衣服一件一件穿上,很有意思。淫蕩還是儀式在《天道》第六集中,芮小丹對丁元英發出晚飯邀請,邀請對方來到自己的家中,嘗一嘗自己的手藝。
  • 天道:從丁元英的兩首詩引發的討論,讀懂了你就能像高人一樣思考
    《天道》這部電視劇中,丁元英很多場合說出的觀點都能引人深思,全劇有兩個片段比較特殊,是借丁元英的兩首詩引出的思考和討論。其中,丁元英在「酒席」中,隨口而出的一首自嘲詩,技驚四座,讓過來「陪酒」的幾個文化人「尷尬不已」。另外一首《悟》,更是引出了丁元英與智玄大師論道的經典片段。
  • 《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為什麼三個「文化人」突然離開?
    假如你不能理解這個道理,那就會在人生中鬧出很多笑話,把自己過成了一個小丑,比如《天道》中芮小丹為丁元英,安排了一個飯局,本來是想讓丁元英難堪,但是最後卻發現自己和自己請來的三個「文化人」難堪了。飯還沒有吃,三個人就走了!
  • 《天道》:丁元英用錢敲門的真實用意有三層含義,你看見了幾層
    丁元英與韓楚風拿著20萬上山。5萬塊錢敲一扇門的計劃,不僅僅是給佛子過篩子,更是給佛法過篩子。依真實相而見真實義,這是如是因果。雖然以丁元英與韓楚風這樣的身份拿著錢上山去求道,雖有謗佛之嫌,也有攀緣之意。
  • 《天道》出現《三國》橋段?面對危局時,諸葛亮丁元英竟如出一轍
    《三國》和《天道》都是非常經典的電視劇,在豆瓣上都獲得了高分。今天我們來挖掘一些相似的橋段。1、空城計電視劇《三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由於馬謖失守街亭,諸葛亮不得不派兵去西城運糧。恰好司馬懿領十五萬士兵浩浩蕩蕩前來。
  • 《天道》淺談丁元英在五臺山論道的小詩
    《天道》中丁元英在五臺山用來「敲門」的一首小詞: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袈裟本無清淨,紅塵不染性空。即使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想著可能帶來的好處。知道自己所需,然後依據能力而為,不要太「貪」,超出自己的能力的東西勿取,即使誘惑再大;否則你會很累,嚴重者丟命。個人感悟,有偏離的地方還請多多指教。
  • 《天道》:丁元英自嘲是後山人,為何讓芮小丹和3文化人感到羞愧
    這首詩是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在一場「鴻門宴」上所作的。這頓飯的起因是芮小丹相中了丁元英的音響,自己也想要買一套,於是詢問丁元英價錢,丁元英並沒有多想,隨口說幾萬塊錢。3個文化人先是輪番灌丁元英的酒,待到他喝的有幾分醉意之後,就開始提議每人作詩一首當行酒令,開始丁元英還百般推辭,無奈幾個人不知好歹,把丁元英逼到無路可退,才做下開頭這首《自嘲》詩。丁元英是通過這首《自嘲》詩在告訴這3個文化人,要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不要耍小聰明,這樣只會被「打臉」。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求心安?難到其中有什麼隱情?
    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經典的作品,這部作品被改編為電視劇《天道》,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好評。丁元英去五臺山求心安的事,來做一番分析和探討,以饗讀者。一、丁元英去五臺山的緣起——神話丁元英作為一個高人,受芮小丹的請求,答應去管一管王廟村扶貧的事。
  • 《天道》為什麼丁元英把自己操盤的項目名稱叫做「格律詩」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因為內容貼近生活,但高於生活,面對生存哲學和自己價值追求之間的關係跌宕起伏,讓讀者嚮往自由生活,但又能夠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