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傳部——釋迦牟尼如來像法滅盡之記

2021-03-02 經典佛學文化

  釋迦牟尼如來像法滅盡之記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有于闐國來。六代王已過至第七代王。名日毗左耶訖多。治國之時。彼國有寺。名薩迦般羅訶那。去此寺不遠有一山谷。名娑迦耶幾那。彼山谷中有一羅漢。彼有苾芻弟子。從其師所。以學律儀。後見月藏菩薩所問經。及聖教已。即問尊師羅漢曰。佛滅度後。于闐疏勒及與安息。如來像法窣睹波等。幾時住世。誰當毀滅。究竟至其何所。願為解說。時羅漢即□□日□□□□□□□□□釋迦牟尼如來滅後。彼法影像及以塔廟。二千年在世。然後滅沒。于闐等此三之國。漢與赤面.蘇毗.突厥。回鶻等賊。動其幹戈而來侵損。是故佛法以漸衰微。毀滅塔寺。眾僧資具亦皆斷絕。此三國中。安息疏勒不行法賊被侵。故擾塔寺。多分焚燒。毀滅皆悉。空棄諸寺。眾僧多分移從于闐國。于闐塔寺。五百菩薩常護持。故二百五十以出家儀。二百五十在於俗徒。受生護持。牛頭山寺。賢劫一千五佛常當履踐。以為宮殿。為諸賢聖威德慈悲加持于闐塔寺妙法。故行法人多於餘國。久住於世。

  爾時諸國王等。為欲取于于闐國故鬥諍紛紜。何王得者。即與于闐作大施主。不毀不滅。常當供養。當爾之時。赤面國王有大威勢。多侵餘國。以為自境。爾時有一菩薩。於赤面國受生。為王於自國內廣行妙法。從於他國。請其法師及經論。赤面國中。建立精舍。造窣堵波。度□□眾。國王大臣並諸國人。廣行正法。

  爾時于闐屬彼赤面王。故廣行正法。建立塔寺。置其三寶人戶田園。興大供養。赤面國王。七代已來以行妙。此七代王。於餘國中所有三寶及塔寺處。不起噁心。亦不損害。

  爾時于闐眾僧。如月藏菩薩受記經中所說。多分信心漸薄。不於戒法。求世利譽。入於王臣謀密之事。令其正法漸漸衰秏。

  爾時王臣及以子孫。退失淨信。常住所有一切諸物。苾芻秏己用。故于闐塔寺正法常住所屬諸物。不同往日。漸當衰秏。國王大臣。於出家眾不生歡喜。後於異時有一菩薩。為赤面國第七代王。彼王納漢菩薩公主以為妃。後將六百侍從至赤面國。時彼公主極信佛法。大具福德。赤面國王亦大淨信。過於先代。廣興正法。如是之時。于闐國王年少不行佛之正法。先諸苾芻曰。不然歸俗。不然隨意。出向他處。以逼逐故。一切眾僧集拶摩寺。評議是事。時寺內眾前。忽現七分金寶之食。五千苾芻王斷其食窘急之者。易彼金食為三月糧。當爾之時。或有歸俗。有不歸俗。往他方者。別離父母親戚眷屬及本生國。極生憂惱。放奔大哭。僧徒眾會。進路往至牟吽寺中。彼處有一大窣堵波。有大淨信□伯神王。開折彼塔。出一金捥盛滿珍珠。以施眾僧。復更有餘淨信施主。辦眾資具。以施其僧。如是次第眾僧漸次至奴盧川。以彼珍珠為半月糧。爾時眾僧至奴盧川。在宋多紇恭娘寺。時多聞天王及功德天變為夫妻。住在彼處。敬白僧言。我等作福。願垂納受。半月已來設大施會。恭養僧眾。功德天女出一衣袖金寶之錢。以施眾僧。是時僧眾俱從赤面大番之國行至破山。遇守關人留難不放。而作是言。餘處有路。一任當往。爾時多聞天王自變其身為一白犛牛有其脊瘡並有棬紖。眾僧見之互相謂曰。此脊瘡犛牛是人之畜。此往何處。隨後當行。時彼犛牛以引直路於四五間一切眾僧至赤面國薩毗之境。時薩毗軍當道節度多聞眾僧從西來至。走白赤面王知。

  爾時彼王夫人聞多眾僧失土波迸。白其王曰。我辦畜乘及以資具。願請眾僧。來至赤面國。王亦許之。以辦畜乘。便迎眾僧。至赤面國。時赤面國王公主侍從供養禮拜。問眾僧中善解三藏諸大德曰。除汝更有波迸者不。諸三藏大德謹對之曰。安息.疏勒.勃律.加悉蜜國。有如是眾多僧眾。波迸流移現在彼處。即便發使迎請眾僧至赤面國。時赤面國置七所寺。辦諸供具。常住人戶倍勝往曰。安置眾僧住在七寺。後經三四年。公主心上有惡瘡出。病苦之時。公主白王。妾因此疾終不得免。所有僮僕及以財物。願施三寶。王亦許之。六百侍從悉放出家。然後公主命將終盡。公主終後。赤面國王境界之內。豆瘡病起。大臣百官並諸子孫而死者眾。時彼群臣而集會之白其王曰。王國界內。先無如是瘡苦病惱。今諸波迸戎夷僧眾來到此處。公主崩逝。大臣百官多有死者。是故此諸出家之眾。不留王界。理合驅出。王先之日。合驅不驅。委細詳之。群臣同心。樂驅眾僧。以白王知。欲驅眾僧出於王界。是時赤面國王境內舊住苾芻瞋恚而言。若以驅逐此諸僧。我等亦皆不住於此。諸臣恚言。汝等亦當隨意而去。公主來至赤面國後。漢王興崇道士法。故一切漢僧悉皆來至赤面國界。如是之時。彼界眾僧。赤面國內所有舍利聖教經論供養諸具常住財物。盡皆齎持。往至於西大乾陀羅國。當爾之時。漢與赤面婆羅行國于闐國等直至恆河。像法滅沒更無有餘。恆河彼岸俱閃彌國像法三月住世。最後滅盡。一切僧眾至乾陀羅界伊羅葉龍王所住海岸。三寶威力。彼海騰波。龍王思惟。我所住處何故騰波。以天眼觀知釋迦牟尼如來聖教像法近滅末後見僧之期。自變其身為一老人。從海而出。禮彼眾僧。以問之曰。如是眾僧從於何來。往至何所。眾僧答曰。我等本居赤面國界。施主無信。毀滅常住及精舍。故我等往至大乾陀羅國。龍王問曰。眾僧極廣。有何糧食。大乾陀羅國繞海而去四十日餘。始達彼處。今現眾僧唯有二十日糧。云何達彼。眾僧聞已。皆大啼哭。龍王見已。極生憂惱。語僧眾曰。此有直路。有其蛇橋。能上往者速達彼處。作是語訖。老人不見。時彼龍王現一登山之路。自變其身為一大蛇。海上作橋。作是思惟。我今若度此諸僧眾。先作惡業。今受傍生之身。亦可得脫。發是願矣。便置蛇橋十五日餘。眾多人畜於上而過。蛇橋之上人畜過時。或有墮水而命終者。如是人畜往來去故。其蛇脊背破裂毀壞。血流而雨。海變為血。眾多僧眾於蛇橋上而往過。時末後餘殘赤面留難而不放過。然後大蛇墮於海中而命終已。得生兜率陀天。海亦枯竭。

  爾時僧眾到乾陀羅國。彼國之王具辦供具。二年供養各令安樂。經二年已。彼王舍壽。王有二子。一信佛法。一行外道法。後爭王位。其時僧眾為信法王子作用儻。故彼得勝已而紹王位。彼王統治之時。加僧俸祿資緣具足。經半年已。有一苾芻。殺卻彼王。自紹王位。乾陀羅國一切人眾。一時而反殺苾芻王。諸餘僧眾盡皆驅逐。出王界外。故乾陀羅國像法亦滅。一切僧眾波迸流離。向在餘國。如是之時。西方國王.北方國王.葉婆那王等祿福勝前。此三國王會盟一家。時彼三王化治西方及北方等。時彼三王各將十萬兵攻俱閃彌國。王以滅三十萬兵及其王等一不餘殘。爾時俱閃彌王為欲懺除殺眾兵罪。召請閻浮界內一切眾僧。至俱閃彌國。後因眾像自內鬥諍。遂互相殺一無餘殘。故閻浮界佛之像法從茲滅盡。一一廣明如月藏菩薩受記經說。釋迦如來般涅槃後經五十七俱胝六兆年歲。慈氏世尊現娑婆界。化治有情。

關注:經典佛學文化,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史傳部——傳法正宗記
    得正宗記十二卷。仍以輔教編三冊增之。重新校勘。謂開元解空明禪師曰。吾家之嵩輔教。定慧操修。冬夏唯一衲。常坐不臥。日止一食。夜頂戴觀音像行道。誦菩薩號十萬聲以為常。宋之高僧。北鬥以南一人而已。雖殫竹帛不可紀其道行。於是率諸禪同力。刊板於福州開元寺大藏流傳利益無窮。住壽山廣應禪寺嗣祖佛燈大師法珊跋。教忠崇報禪寺住持嗣祖比丘道印校正。  嵩明教之在釋氏扶持正宗排斥異說。辭而闢之鹹有援據。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釋迦牟尼(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當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譯作「文」、「寂靜」等,是聖者之德,「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一般也稱為「釋尊」或「佛陀」。
  • 恭迎|農曆臘月初八 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華嚴經·寶王如來性起品》明 木胎髹漆金釋迦牟尼成道像根據佛經記載,本師釋迦牟尼佛,塵點劫前,早已成就正覺,為了化度眾生,才數數示生、頻頻現滅。此番出世,在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歲,示生於中天竺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宮,為悉達多太子。其母摩耶夫人於四月八日入毗嵐尼園遊觀,見無憂樹花盛開,以右手攀枝欲取,太子即於右脅誕生。
  •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淺釋
    如來的神力,就是佛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  譬如,在本經中所說,十方分身的釋迦牟尼佛,這是如來神力。多寶如來到法會證明《妙法蓮華經》,這是如來神力。從地湧出的菩薩,這是如來神力。法師功德品,六根互用,這是如來神力。所以如來的神力是無量無邊。從廣義來說,一切的一切,都是如來神力所成就的。  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湧出者。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而對於釋迦牟尼佛來說,由於西遊記這部小說以及86版電視劇的影響,大家都更喜歡稱呼他老人家為「如來佛」,或者如來佛祖。
  • 阿閦如來(不動如來) 滅諸惡業根本光明法鬘(簡介)
    滅諸惡業根本光明法鬘簡 介      【緣  起】:阿閦如來(不動如來)可謂是密教法統上最重要的如來尊,尤其是後期密法(無上瑜珈部)的密法幾乎是以此尊如來為主軸所開出的廣大修持體系因此,阿閦佛不謹於諸有情不起瞋恚之心,亦慈悲護覆一切眾生,滅除眾生種種重罪,降伏一切諸魔鬼神,使眾生無災無障乃至菩提。』所以若能依命阿閦如來,一切輪迴生死皆能由此而終,現生能證無怒安忍大願悉地,終能往生如來最勝的妙喜淨土。
  • 佛、如來、釋迦牟尼佛,指的是同一個人嗎?
    這部電視劇給大家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其中有一個就是如來佛,孫悟空雖然很厲害,但還是逃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那麼問題來了,這裡的如來、佛,和我們常說的釋迦牟尼佛有什麼關係呢?他們是一回事嗎?很多人可能還是含混不清,今天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一、佛「佛」是梵文音譯,是已經覺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聖人的意思。這裡的覺悟有三種:自覺、覺他、覺滿。
  • 佛說正法滅盡經
    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明不現。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必有緣故,願聞其意。」佛默不應,如是至三。 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啖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 史傳部——付法藏因緣傳
    此地無有如針鋒許非是菩薩本行之處。魔聞斯言。顛倒而墮。破魔軍已成最正覺。三達獨照六通無閡。具足大悲辯才無盡。所可宣說人皆。信受。暢微妙法拯濟群生。譬如金剛所擬摧壞。如來教門亦復如是。能滅眾生煩惱諸結。遍遊國土聚落城邑。以清淨法拔眾毒刺。降伏外學立最勝幢。閉惡趣門開涅槃道。化緣將畢垂當滅度。告大弟子摩訶迦葉。汝今當知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為眾生故勤修苦行。一心專求無上勝法。如我昔願今已滿足。迦葉當知。
  • 一切如來正法秘密篋印心陀羅尼經
    唯願如來為我演說決於眾疑。爾時世尊告大藥叉主金剛手言。此是一切如來全身舍利聚此塔中。及一切如來百千俱胝胡麻形像。正法心印陀羅尼亦在塔中。應知金剛手此胡麻量諸佛形像。正法心印陀羅尼止住塔中。由此百千俱胝如來全身舍利亦住此中。若此正法心印陀羅尼在此塔中。彼八萬四千法門亦在此中。及九十九百千俱胝如來頂髻受記亦在此中。當知金剛手若一切如來舍利之塔。及此正法心印陀羅尼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稱嘆。
  • 「如來」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佛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
    「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中有這樣的論述:釋迦牟尼佛若真實存在,就不會得到授記;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表面上看似乎難以理解,為什麼是這樣呢?「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為什麼?所謂如來,即諸法的本義。」
  • 深入解讀五臺山,釋迦牟尼成佛後是如何發展壯大佛教的
    文殊菩薩往昔為妙光菩薩時,曾教化日月明燈佛的8個兒子學法,其最後成佛者為燃燈,而燃燈佛在百劫前又是釋迦牟尼的授記老師,故而有釋迦牟尼九代師祖的說法。在《放缽經》中,佛陀曾親口對大眾說:"今我得佛……皆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文硃者,為佛道中父母也。"因此,文殊菩薩有"三世覺母妙吉祥"的美稱。
  • 《法華經》四大聲聞弟子「授記」成佛,摩訶迦葉名「光明如來」……
    於是我就問他:「你為我授記,那你是第幾地呢?」他說他是依據我的著作,看出我的智慧,猶似馬鳴、龍樹;人說馬鳴及龍樹是八地菩薩,所以他判斷我也是八地菩薩。其實我有自知,不過是個凡夫。不過《涅槃經》卷二十七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不論是誰,凡是有情眾生,將來均有成佛的可能。
  • 如來是釋迦牟尼佛,誰是阿彌陀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那麼問題來了:如來是釋迦牟尼佛,誰是阿彌陀佛?如來到底是自稱「阿彌陀佛」呢?還是在念「阿彌陀佛」的佛號呢?  念佛VS阿彌陀佛    《西遊記》故事裡,「阿彌陀佛」似乎從未出場,然而,他卻無處不在,三界之主,眾人念佛,念的都是「阿彌陀佛」。  比如車遲國一回故事,雙方玩「隔板猜物」的遊戲,孫悟空問道士的徒弟道:「你可會念佛?」童兒道:「阿彌陀佛,那個不會念?」
  • 佛說法滅盡經(原文+白話文)
    《佛說法滅盡經》原文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眷屬圍繞,渴仰聞法。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明不現。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必有緣故,願聞其意。」
  • 法華經原文與白話對照版【七】
    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  則為如來手摩其頭。藥王!
  • 法華經:釋迦牟尼佛授記阿難,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含義(52)
    給五百羅漢授記完畢後,現在該授記誰了呢?根據法的有無,佛弟子可分為有學者和無學者。有學者是指三果以及以下的聖者。因為「有」相沒有斷盡,故稱有學。其修學時尚有法在心。惟有如來,我等所歸,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侯羅是佛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於是,他們當即從座而起,來到了佛陀的面前,頭面禮足後,一起對佛陀說:「世尊,我們於這個授記也應當有分。
  • 《法華經》如來佛智不可思議
    「世雄」是對佛的尊稱,佛有大定力,具雄健之德,於世間最為雄猛,世間英雄能徵服天下,但不能徵服自己;佛能徵服自己、能降伏內心妄念、又能制服一切邪魔外道,斷盡一切煩惱,滅了三惑二障,成就三身四智,圓滿諸法實相,故稱世雄。世尊說:世雄是三界中第一大英雄,其般若之智廣大無邊,深不可測,是不可估量的。
  • 為什麼佛叫「如來」?
    我們曉得「如來」也是「佛」的代號,實際上佛有十種不同名稱,如來是一種,佛是一種,世尊也是一種。
  •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淺釋(二)
    猶不能盡。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上行等菩薩中的大菩薩,也可以說佛告訴從地湧出菩薩大眾:『諸佛的自在神通之力,好像前邊所說那樣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力。若我以這種神力,在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樣多阿僧祇劫的時間,我為囑累一切眾生的緣故(囑是囑咐,累是再三囑咐不厭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