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樣的論述:釋迦牟尼佛若真實存在,就不會得到授記;不真實存在,才得授記。
表面上看似乎難以理解,為什麼是這樣呢?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為什麼?所謂如來,即諸法的本義。」
如來,是佛的十種名號之一,「如」是真如之意,指法界的勝義本性;「來」是已經到達了這種境界。按照藏傳佛教的解釋,如來就是究竟達到了真如本地。
所謂的真如,《成唯識論》中定義為:「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真如有聲聞、菩薩、佛陀之分,唯有佛陀才能徹底通達真如實相。
此處,如來與真如是同一個意思,因為如來並不是有眼有鼻的形象,而是一切諸法的本性,這種實相是真正的如來,所以如來不能得授記。
【諸法如義】
諸法的本來面目即是如此。從空性角度來講,佛菩薩來人間也好,不來人間也好,法性永遠都不會改變。《金剛經》之所以甚深,原因也在這裡。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假如有人說:如來已得無上正等覺的果位。這種說法不正確。須菩提,在實相中,無有法令佛得到無上正等覺的果位」。
此處與玄奘、義淨翻譯的略有不同,玄奘譯為:「若如是說『如來、應、正等覺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此言為不真實。」
義淨則是:「若言如來證得無上正等覺者,是為妄語。」
藏文中說:「須菩提,若有人說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人已入邪道。」
如果想研究《金剛經》,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把這幾個譯本拿來對照,這樣才會便於理解。有些不好解釋的地方,參考一下其他譯本,意思自會一目了然。
尚未通達般若實相的人,在其迷亂根識面前,可以承認如來獲得了正等覺果位。不僅凡夫這樣承許,佛陀當初也承認自己在菩提樹下悟道,並說:「我得甘露無為法,甚深寂靜離塵垢,一切眾生無能了,是故靜處默然住。」
所以,在名言中,佛在眾生面前顯現為:先發菩提心,中間修六度萬行,最後現前法身與色身雙運的果位,確實得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從勝義角度來講,這些都是不真實的,都了不可得。
總結就是:如來與真如是同一個意思,因為如來並不是有眼有鼻的形象,而是一切諸法的本性,這種實相是真正的如來,所以如來不能得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