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任成宰奪冠後心系韓國疫情
美巡賽的冠軍領獎臺上,又升起了一面韓國國旗。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上賽季美巡賽最佳新人、年僅21歲的任成宰(Sungjae Im) 在本田精英賽中力壓湯米·弗利特伍德等名將,勇奪個人首座美巡賽冠軍。
任成宰霸氣獲勝
任成宰的奪冠絕非偶然,過去兩年,他參加了多達72場比賽,在全球所有職業球手中排名第一!而這其間他抓下的714隻小鳥,在整個美巡賽也是數量第一!光輝國際巡迴賽新人王、美巡賽新人王、總統杯國際隊頭號得分手 (3.5分) 都已充分說明了他的實力。如今稱霸美巡,只是宣告了又一個「任成宰時刻」的到來。
任成宰也由此成為了繼崔京周、梁容銀、裴相文、盧乘烈、金時沅、姜晟訓之後,歷史上第7位問鼎美巡賽冠軍的韓國球員——這7個韓國人,迄今已在美巡賽賽場上累積了第17座冠軍獎盃。
而如果將視野拉大到整個亞洲範圍,任成宰今晨捧杯,也是亞洲男子球手第31次在象徵職業巡迴賽最高水平的美巡賽上登頂!
美巡賽亞洲冠軍一覽
31座美巡賽亞洲冠軍,由15個不同的球員所貢獻,他們分別來自韓國、日本、印度、中國臺北四個國家或地區。其中,青木功1983年為亞洲球員贏下美巡首冠;崔京周獨攬美巡賽8冠雄踞亞洲之最;梁容銀則是唯一贏得過大滿貫冠軍的亞洲球手;松山英樹則在2016年滙豐冠軍賽上為亞洲人實現了世錦賽冠軍零的突破。
潘政琮去年贏得美巡賽華人第二冠
陳志忠和潘政琮時隔32年的奪冠,更是證明了華人球手也有問鼎美巡賽的實力!眼瞅著一位位黃皮膚黑眼睛的近鄰,紛紛登上了PGA TOUR的最高領獎臺,加之五星紅旗早已在歐巡賽、LPGA、日巡賽、亞巡賽的冠軍領獎臺上高高飄揚,那麼——中國內地球員何時能贏得一場美巡賽?無疑成為了國內球迷們翹首以盼的終極夢想。
張新軍休斯頓公開賽第4名,創中國內地球手美巡常規賽最佳
迄今,中國內地球員在美巡賽上的最好成績,是2017年英國公開賽李昊桐獲得的單獨第3名;而若將大滿貫或世錦賽統計在外,張新軍在去年10月休斯頓公開賽中取得的並列第4,則是中國內地球手在美巡常規賽上的歷史最佳排名。
去年世錦賽-滙豐冠軍賽首輪,坐鎮佘山主場的李昊桐狂飆64桿,讓中國內地球手的名字第一次在美巡賽的記分板上單獨領先!那一天,無數國內球迷心潮澎湃。但如果我們對照周邊幾個鄰國的實力現狀,以及他們曾經走過的漫漫衝冠之路,就會發現,距離美巡賽的冠軍獎盃,中國高爾夫其實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去年滙豐冠軍賽李昊桐一度領跑群雄
想爭冠?先要保證有比賽可打。拿今晨奪冠的任成宰為例,韓國小將的一飛沖天,是建立在韓國高爾夫早已在世界最高舞臺立住腳跟的堅實基礎之上——本賽季,美巡總共有13名來自於亞洲的「會員」球手,韓國人就佔到了多達7席,比其他亞洲國家或地區的總數還多。
韓流佔據了美巡賽亞洲勢力的半壁江山
況且同為美巡賽會員,身份卻是大不同。會員類別的數字越小,進入一場比賽陣容的參賽順位就越優先。一般來說,只要你能保證至少「上賽季聯邦杯前125名」的「類別20」,就可以進入新賽季絕大部分比賽,也就是所謂的「美巡賽全卡」球手。而韓國的7名美巡賽會員,除了近年來養傷的盧乘烈,全部是「全卡」球手!這意味著「韓國軍團」在美巡賽中暢行無阻,每一場比賽都有數名球員具備競爭力,開花結果,只是時間問題。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韓國人能拿下亞洲最多的美巡賽冠軍,能拿下史上唯一的大滿貫獎盃,能成為僅有的兩位球員錦標賽亞洲冠軍……一切,都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2009年PGA錦標賽,梁容銀捧起亞洲首座大滿貫冠軍
相比之下,中國內地目前只有張新軍一個美巡賽會員,且屬於參賽順位相對靠後的「類別26」,儘管能排進大多數比賽,卻要面臨著每個賽季4次的資格「重新排序」,且無法進入大滿貫、世錦賽、球員錦標賽、幾大邀請賽等高獎金賽事——這意味著,張新軍首先要疲於奔命為生存權而戰,力爭抓住每一個參賽機會,否則隨時都將面臨無球可打的窘境——無論是爭冠概率,還是效率管理,這顯然無法與集團軍形態的韓國人相提並論。
而且,請不要忘了歷史的漫長積澱:沒有1982年的首位美巡賽亞洲會員青木功,就沒有後來丸山茂樹、松山英樹的前僕後繼;沒有2000年的首位美巡賽韓國會員崔京周,就沒有如今龍騰虎躍的韓流軍團;沒有32年前陳志忠的「冠軍效應」,就沒有今天潘政琮的繼承衣缽——相比起來,三十年從無到有的中國職業高爾夫,才剛剛敲開美巡賽的大門。迄今我們只有過張新軍和竇澤成兩位美巡會員,僅憑一代人尚不足兩個賽季的修煉,去打通美巡冠軍的「任督二脈」,顯然,還欠缺一點點火候。
歷史等待中國高爾夫健兒們去突破
不過如同其他任何一個運動領域,中國人的體育強國夢已經甦醒,亞洲兄弟們的發展之路更是指明了方向。「李昊桐和張新軍們」已經為中國高爾夫帶來了激情,為衝擊美巡賽贏得了自信,接下來就要依靠矢志不渝的時間和努力,一步步迎來五星紅旗在美巡榮譽榜上高高升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