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在讀胡因夢的《生命的不可思議》。胡因夢是與林青霞齊名的大美人,古典、神秘、冷豔、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貴族氣息,年輕時的她美豔,不可方物。
她的美貌來自於她父親的遺傳。
她的父親胡賡年,高大、英俊,「結合了鬚眉男子的陽剛與深幽俊美的陰柔」,年輕的時候,「所到之處總免不了引起女人慾蓋彌彰的騷動」。
這樣的男人,在感情路上必然經歷頗多。他在東南大學讀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潘姓小姐,在某一次生病中,得到潘家母女無微不至的關懷,打動了胡賡年,於是與潘小姐,結為夫妻。但某日,無意間聽到潘氏母女的對話,話中透出對其不滿。敏感的他,漸漸和妻子疏遠,遠走日本。
抗戰的時候,胡賡年回國,在重慶的歌樂山,認識了胡因夢的母親,當時她的母親,正陷入一場不甚美滿的婚姻,兩個人對彼此留下深刻印象,後來,就同居在一起,別人自然地稱呼他們為胡先生,胡太太。以前的婚姻,也都不了了之。
當年的胡太太是這樣描述胡先生的:「唇紅齒白,一臉的青胡茬子,樣子好看的沁人心」,而胡太太當年也眉目靈動,頗具風韻。
然而,這樣的兩情相悅並沒有持續多久,兩個人最後有了嚴重分歧。於是分居,胡賡年獨自在臺北生活,每個月將薪水悉數上交,以盡職責,然而鮮少回家,後來遇見另一個女人,與其相守,直至死亡。胡母則沉溺於麻將桌,常在女兒面前念叨丈夫的自卑與無能。
多年後,胡因夢前往美國,原本是為了一場婚姻,但無果。為了能在美國留一段時間,去求了一位故人。這個故人便是胡賡年的第一任妻子——當年的潘小姐,在與他分手後,她去了美國讀書,拿到碩士學位,考進了聯合國,做到了統計部門的主管。
而胡因夢的母親,在一生的鬥爭中消耗了原本豐沛的創造力——胡因夢說她的母親原本冰雪聰明,且在文學方面有興趣,也曾寫過文章投過稿,但是她選擇了一生流連於麻將桌,選擇了與女兒的相愛相殺——她一直想控制女兒,卻沒有想過把精力用在自我提高和實現上。到最後,生了卵巢水瘤,開刀後,元氣大傷,駕鶴西去,臨終前,對自己的一生,評價是:「乏善可陳」!
在評論胡小姐和母親的時候,胡因夢寫道:「這位自力更生,獨立在美國闖出一片天地改足派老太太的自我實現能力與寬大的胸襟,令我深感佩服……。同樣是上一代的女性,一位被丈夫拋棄了之後並沒有否定自己的潛能,反而發展得如此獨立與完整,另一位卻在麻將桌上消耗了大半生的創造力。」
這兩位女性都是棄婦,這一點是相同的——她們被同一個男人拋棄;然而她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一位選擇莊敬自強,一位選擇消沉日,當然也有了不同的生命境界和時光。
所以,真的,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實際上是自己選擇的。
當生活給你一杯苦酒的時候,請你不要一飲而盡,然後抱怨它的滋味如何難堪,而是,努力把它變成一杯瓊漿!
不要覺得不可能,只要你選擇積極、光明的那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