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的生物老師請來一打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思齊 婚姻與家庭雜誌

作者:思齊 編輯:賈方方

圖片:受訪者提供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垃圾分類、廢物利用、節能減排、陽臺綠化,生態文明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我環保、我驕傲、我有妙招!快跟小婚家來這些家庭取取經,一起讓環境變得更綠色,更美麗。

——小婚家

天幕下,山霧繚繞在高低錯落的綠樹之間;

水田裡,綠油油的秧苗仿佛是在認真觀賞路邊五顏六色的花兒,又像在傾聽青蛙們的歌唱……

你以為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實際上,這是李榮富老師的植物園。

01

有夢想的生物老師

李榮富是吉林省蛟河市天北鎮九年制學校的生物老師,也是全國首批自然體驗培訓師,還獲得過斯巴魯生態保護獎、全國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特殊貢獻獎」、 中國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

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對生物學科的熱愛。

2003年,李榮富曾帶領學生救治了一隻受傷的東方白鸛,自此踏上了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之路,經常帶著學生在接觸大自然的同時學習生物知識。

2010年的一天,李榮富帶著學生們到田間實踐。一個學生指著土豆秧說是花生苗,另一個學生則大笑著說花生是樹上結的。

孩子們竟然連最常見的農作物都不認識,李榮富坐不住了。

小時候,李榮富經常跟著郎中滿山跑,認識很多中草藥,所以,他在學校後的空地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百草園」,並利用課餘時間帶著學生們採集了100多種中草藥種到園裡,一一貼上標籤,標註其名稱及作用。

「孩子們平時難以接觸到這些自然知識,他們都很開心,澆水、管理都非常用心。」孩子們高興,李榮富也跟著樂。

後來,「百草園」因學校擴建被剷除,李榮富安慰孩子們:「大家別難過,以後老師再建一個百草園。」他說到做到。

因家在農村,他不久就在自己家門口建了個植物園,讓孩子們來學習管理。

但因場地等影響,這個園子不夠理想,因此,李榮富又跟孩子們許諾:「有機會老師再給你們整個大的。」

0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016年大年初一,李榮富夢見自己走進一位學生家承包的山地,山裡樹種繁多,五顏六色的花隨處可見,夢裡的他越看越喜歡。

醒來後,他立馬給那位學生家打電話,得知他們家正打算以60萬的價格轉讓那片山地的承包權。

「那片山地位於長白山山脈餘脈,面積達260公頃,山上有上千種植物,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黃菠蘿樹。低洼處還有兩個水庫和6萬多平方米的水田,再建個百草園就更完美了。」

就在李榮富描繪未來植物園的美好藍圖時,妻子田瑞波不樂意了:「好不容易才攢下倆錢,你又要在這些花花草草上折騰!」李榮富不怪妻子:「一直以來,我的大部分工資都用來宣傳和保護野生動植物了,家裡的積蓄都是妻子和兒子掙下的。」

後來,得知如果用低洼處6萬多平方米的水田種水稻,五六年就可以回本,兒子和兒媳都很支持他,妻子的態度也緩和了不少。最終,他們舉全家之力,又向一位環保志願者借了20萬元,李榮富實現了建植物園的夢想。

緊接著,李榮富就著手建中草藥園。林業局領導來了,對李榮富說:「你建園子是為了科普教育,咱們應該支持你。」

園子陸續完善起來,李榮富跟學校研究後決定,將植物園建成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基地,讓學生們免費來學習植物相關知識。

「現在很多孩子被電腦遊戲綁架了,我身為一名生物教師,有義務拯救孩子的自然缺失症。」

感動於李榮富的這番良苦用心,2017年春天,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送給植物園6萬元的生態圖書,李榮富因此設立了「小小生態圖書館」,免費對外開放。

「這堪稱現代版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吧,孩子們可以邊看植物邊讀書,還可以在園裡找書上的植物,這樣記得更牢。」

03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李榮富的生態植物園不但讓當地學生獲益,還惠及到全國其他省份的學生,甚至還有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學生前來參觀學習。

一個夏日,一群湖北的孩子來到了植物園。知道孩子們在新環境可能一時辨不清方向,李榮富故意問孩子們哪邊是東。

結果,有的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的說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李榮富笑著告訴他們:「春天時,太陽從東北邊出來,秋天則從東南邊出來。」

隨後,他趁機給孩子們科普:「你根據樹的向光性,看陽生葉和陰生葉,陽面的葉片小而厚,陰面的葉片大而薄;也可以看樹的年輪,年輪北邊長得寬,南面長得窄。」孩子們紛紛感嘆:「大自然有這麼多有意思的東西啊!」

一次活動,一個男孩子不參與,說:「老師,活動不讓帶手機,可沒有手機我會死的,更沒心思玩了。」李榮富索性不管他,帶著其他孩子去植物園玩。

第三天時,因別的孩子都說植物園好玩,男孩也一起去了。這期間,李榮富帶孩子們認識各種中草藥,講與之有關的故事。有個孩子被蚊子咬了,

李榮富隨手掐斷路邊的鴨蹠草,將汁液抹到包上,孩子很快就不癢了。

那個愛玩兒手機的男孩驚嘆不已:「植物園比手機好玩多了!」李榮富也笑了:「多走進自然吧,知識不僅僅在教材裡,還能身臨其境地學習。」

孩子們的到來不僅讓植物園熱鬧起來,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每次來的孩子都不少,我就找幾個家庭負責他們的吃喝,讓孩子們付點夥食費。能吃到地道的東北農家菜,來自省內外的孩子們都很開心。

鄉親們為了接待孩子,都很注意家裡家外的環境衛生,這樣一來,大家都更重視環保了。」

4年來,已有1萬多名孩子來到李榮富的植物園。為此,當地政府提供一所不用的學校讓孩子們住宿,李榮富自費買來必要的生活用品,供孩子們免費使用,讓當地村民刮目相看。「哈哈,當初鄉親們都以為我會設個大門收門票,沒想到我是免費為孩子們科普自然知識,免費讓他們參觀植物園。」

因為一直全心做公益,2019年,李榮富家庭被推選為全國最美家庭。

收穫榮譽的同時,李榮富說:「我希望未來這裡能成為孩子們歡度假期的樂園,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親近自然,懂得保護環境,獲得知識和快樂。」

關於作者:婚姻與家庭雜誌:中國情感幫助全媒體平臺,關注女性自我成長、親密關係維護。溫暖風趣,與你聊聊愛情婚姻那些事兒;專業理性,力邀眾多心理諮詢師,為你解答情感困惑;線上線下,微課沙龍情感陪護。(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誌)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原標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的生物老師請來一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習內容全解
    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百草園」「三味書屋」點明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為兩大部分內容。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 走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魯迅先生兒時的美好記憶
    大家好,歡迎來到王老師同步課堂,我是王老師。點關注,不迷路。你知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樣的詩句是誰寫的嗎?對,就是魯迅先生寫過的。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品味他作品的另一種風格與品質。
  • 告別百草園,進入三味書屋,是魯迅對舊式教育的批判嗎?
    在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對給予自己無限童年樂趣的百草園,有過十分傾注深情的描寫。然而當寫到三味書屋時,他的筆鋒似乎突然轉變。說自己不知為何會被送進這個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在魯迅看來,這是與童年快樂時光告別的標誌,所以他不無感傷地寫道: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我的蟋蟀們!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但是,後文對於三味書屋的描寫,卻並非死氣沉沉。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魯迅之煩惱
    我小的時候在農村長大,也常常在山溝溝的草地裡自在玩耍,逮螞蚱,挖屎殼郎,在核桃樹下尋了綠皮核桃砸了吃,自然很是理解百草園裡種種玩項的趣味。三毛曾說過:童年,只有在回憶中顯現時才成就了那麼完美。也許,當年飯難吃飽,衣服也總是補丁,四十年前的生活還是有些困苦吧。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黑塞的自我解放
    黑塞一有空便背上畫架,穿行於樹林、葡萄園和鄉村。群山,湖水,清風不斷柔化他有些僵硬的書生表情。 一九一九年,黑塞來到這個瑞士南部小城。和剛剛走出一戰的世界需要休養生息一樣,妻子精神崩潰,小家庭支離破碎,已逾不惑之年的黑塞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支起畫架,手握畫筆,黑塞進入了一種哲學冥想狀態。
  • 三味書屋中的那位先生:嚴而不厲、嚴而可親
    在魯迅的人生中,快樂的童年生活讓他留戀,捨不得離開帶給他快樂的「百草園」。但是人是要成長的,在魯迅12歲的時候,他的家人將他送到了全稱最嚴厲的書塾讀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他寫道自己對去書塾讀書時的無奈和不解——「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但是就是在這個名叫三味書屋的書塾中,從他12歲入學一直到他18歲的時候離開到南京求學為止,他在三味書屋中學習的時間有6年之久,在三味書屋中,那位「嚴厲」的壽鏡吾先生為魯迅先生打下堅實的古文基礎。
  • 同為回憶百草園的文章,魯迅只寫2000字,周作人竟寫了7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收錄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是因為它曾作為課文,長期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教科書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魯迅的胞弟周作人先生,寫了更多關於百草園的文字。
  • 魯迅《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此人說出真相
    對於許多讀過魯迅作品的人們來說,《三味書屋》是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名篇之一了。這是少年時期的魯迅,主要的求學場所,在這裡他收穫了知識,也領悟了生活中的種種樂趣,當然那位正直、嚴肅的壽鏡吾先生,也是魯迅年少記憶中所難以忘記的長者。
  • 三味書屋眼鏡部閃耀登場
    三味書屋眼鏡部 歡迎進店選購 地址:金蘭大道533號新三味書屋二樓感謝關注三味書屋公眾平臺:
  • 夢蘭書屋(免費)
    夢蘭書屋全本免費閱讀,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後 回復書名,就可以在線小說閱讀了夢蘭書屋(免費)紹興歷史悠久
  • 華為青浦項目快馬加鞭,青浦的華為「百草園」即將動工
    熟悉華為的人都知道,在華為深圳總部坂田基地,有一個叫「百草園」的人才公寓園區,據說,取名「百草園」來自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靈感。 華為百草園鳥瞰圖 華為百草園,又叫單身公寓,早年主要作為華為新員工短期培訓住宿用。
  • 海南人童年記憶中的「百草園」原來是這樣的……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
  • 浙江省:這個小城曾是幼年魯迅的天堂,烏篷船、青藤書屋均在此地
    小編是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所以從小便對南方的山水有著一絲幻想與嚮往,無論是對景色還是對書中所描寫的江南美人。後來上學,感覺自己學過最多的就是魯迅的文章,也由此小編開始對他的故鄉這個南方小城抱著無盡的想像。今天小編在這個慢生活的小城中,輕輕為你講述這裡的故事——紹興。
  • 中山海歸青年的三味書屋
    甘陽光終於穿透雲層,重新照回玻璃書屋。歷經了短暫的關閉,書屋重啟。在左步村關帝廟附近一棵大樟樹下,有一間小小的咖啡屋,咖啡屋的主人是村中在讀大學生羅嘉豪,他和姐姐學習平面設計,一直想開一間自己的咖啡屋,眼見左步村的基礎設施和自然人文風貌越來越好,人流量不斷增大,姐弟二人決定就把咖啡館開在村裡。「每到周末,能賣出四五十杯咖啡,印有左步紋樣的文創產品也挺受歡迎,基本可以養活自己,支付水電費了。」羅嘉豪介紹,還多虧了「最美書屋」的引流,為村裡做了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