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來備受世界矚目。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新華社新聞稿全文5178字,滿滿的乾貨,信息量巨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新詞和新提法,觀潮君(微信公眾號:guanchaodepangxie)帶你梳理。
01
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交出了一份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會議認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首先會議高度肯定了2020年經濟工作的成績,對於2020年的認識和總結,會議認為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而面對這樣的一個特殊的年份和所遇到的特殊困難,我們「交出了一份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對於2020年取得的成績,會議給出了極高的評價,「極不平凡」「載入史冊」這些詞彙為歷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罕見。
02
五點規律性認識
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歷史關頭,重大考驗面前,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具有決定性作用;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只要心裡始終裝著人民,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夠作出正確決策,確定最優路徑,並依靠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就一定能夠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發揮出攻堅克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
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只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一定能夠在抗擊大風險中創造出大機遇;
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只要秉持科學精神、把握科學規律、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就一定能夠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
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要對過去的一年的經濟工作中所取得的規律性認識進行提煉,今年提出的這五點規律性認識,與往年有所不同,以前的規律性認識偏向比較具體微觀,而今年提出的這五點比較宏觀,對今後的工作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可謂「壹引其綱,萬目皆張」。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高度重視對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這五點規律性認識對於我們以後開展經濟工作格外重要。
03
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遊客在海南三亞國際免稅城購物(10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對於來年的宏觀政策,歷來為市場所高度重視。面對「新冠肺炎」這隻巨大的黑天鵝,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之前便有很多人猜測我們的宏觀經濟會不會轉向?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錘定音,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形象地說,就是要「不急轉彎」。
如何理解「不急轉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近年來的宏觀政策基調,在這個主基調上,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有進一步的具體闡釋: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宏觀政策的要求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宏觀政策的要求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
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宏觀政策的要求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對比下來會發現,對於宏觀政策靈活運用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政策操作要求更加精準有效,檢驗的是我們黨對經濟工作的駕馭能力。因此,會議有一個重要新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專業化能力,努力成為領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要增強補課充電的緊迫感,自覺趕上時代潮流。
04
注重需求側管理
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雪面高程為8848.86米。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5月27日攝)。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攝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縱觀全文,理解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觀潮君認為有兩條主線,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為了我們在未來的國家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自立自強,必須在科技創新上走在前列,更別談被人卡脖子了。
擴大內需之所以要放在戰略基點的位置,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新發展格局是有側重的,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有非常大的國內市場,這個國內市場韌性非常強、潛力非常大。如何把這個市場搞活,循環搞通暢,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無非是要在供給端和需求端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提了好幾年,也取得了很多成績,大家並不陌生;七天之前,12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只不過由「注重需求側改革」變為了「注重需求側管理」,措辭有點差別,值得留意。
如何理解「注重需求側管理」?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05
用好寶貴時間窗口,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12月4日,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四川成都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攝
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如何理解「寶貴時間窗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申了一個重大判斷,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寶貴時間窗口」首先是基於「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第二個方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們進行改革創新的寶貴時間窗口正是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期,前面幾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始終處於追趕的狀態,這一次,我們必須利用好這一窗口期,走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頭,做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弄潮兒。第三個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普遍重創世界主要經濟體,但我們國家經濟率先復甦,風景這邊獨好,客觀上給我們的改革創新創造了一個時間窗口。
如何利用好這個「寶貴時間窗口」?在財政政策裡面,會議提到了一個具體的要求,那就是「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財力向「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上傾斜,要搞大項目,沒錢怎麼行。
哪些是「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呢?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抓好明年工作提出了8項重點任務,其中排第一位的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求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這也正是總書記強調的「國之大者」。
在解決一些卡脖子的問題上,在觀潮君看來,明年要有大動作了。
06
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
11月2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圖片來源:新華社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觀潮君前面提到了,理解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兩條主線,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如何擴大內需?我們都知道,要激發國內消費需求,一是要讓大家有錢花,二是要讓大家花完錢無後顧之憂,三是要讓大家花錢花得舒心。首要的問題還是要有錢花。
對此,這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通俗來理解,先要把蛋糕做大,然後要把蛋糕分得更合理。此次會議特別強調了「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調節收入分配就是要改變以前分配不合理的地方,讓以前分得少的人有更多的錢花。
如何調節收入分配呢?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勞動創造,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未來收入分配必將進一步向勞動者傾斜。
07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舉國體制蘊藏著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更好發揮舉國體製作用,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多次強調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最近的一次是12月17日,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賀電,賀電中提到「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這是第一次,同時也把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08
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
11月28日8時30分許,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要加快國內人才培養,使更多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要完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落實好攻關任務「揭榜掛帥」等機制。
前面提到了,理解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兩條主線,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明年的8項重點任務,如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排第一,可見份量之重。如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會議對這部分也著墨頗多,其中就包括首次對外披露的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光聽這名字就知道意義重大。同時,這也回應了總書記為何專門召開科學家座談會的良苦用心。除此之外,還提到了兩點重要舉措,一是要加快國內人才培養,二是「揭榜掛帥」機制。
以前我們對有過國外留學經驗的人才推崇備至,唯論文論,對學術發展和科研產生了一些畸形的價值取向,如今我們首次提出「加快國內人才培養」,人才到底是國內培養的好還是留過學的好,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更加自信了。
好巧不巧,就在同一天,12月18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不把人才稱號作為評價人才、配置學術資源的唯一依據。這對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無疑是有重大幫助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優秀科研工作者的春天來了!
09
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圖片來源:新華社
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明年的8項重點任務,排在第二位的「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可以看作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延伸。其中,提到一句非常口語化的表達,「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觀潮君發現,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很多地方用語非常口語化,比如「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就非常形象好理解。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鏈上,要想保證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就要做到有更多的「獨門絕技」,別人離不開我,離開了我就玩不轉,這個產業鏈供應鏈自然就相對安全了,我離開了別人就玩不轉,自然相對就不安全了。
10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8月18日,鄭州市鄭東新區自動駕駛公交1號線車輛行駛在試運行的道路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關於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同樣是在七天之前,12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時隔七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論述,其中深意,相信很多人都已經get到了。
大數據殺熟,會員價,過度收集信息,天下苦平臺久已。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是希望平臺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如果只盯著賣菜這門生意,太小家子氣了,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不符合國家著力推動重大科技創新的戰略目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意味著一心追尋壟斷利潤的資本造富神話破滅了,如果今後還有誰想靠前期大規模燒錢,培養用戶習慣,平臺做大後再收割壟斷利潤,觀潮君勸他趁早另尋他途。
這一段最後一句還有一個亮點,「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這句簡直太直白了,直白得就差點兒點名了,說的是誰,相信大家都明白。雖然就差點名了,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為一個企業搞出的事情單闢一個章節來講,也算是創下了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