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 「春節老人」落下閎 在這裡仰望星空

2021-01-19 四川日報
千年前 「春節老人」落下閎 在這裡仰望星空

位於閬中的落下閎及渾天儀雕像。 張曉東 攝

    

□本報記者 吳夢琳 吳曉鈴
人物名片
    落下閎,西漢民間天文學家。曾創製《太初曆》,決定性地影響了中國曆法結構,製造觀測星象的渾天儀,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民間觀星臺,奠定了我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理論基礎,對於推動中國天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尋訪地點 南充閬中市
  2017年12月26日,記者行走在閬中,已能感受到這座「中國春節文化之鄉」愈來愈濃的年味。
  這座川北小城,正是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的家鄉。他生在這裡,在長安完成創製《太初曆》等一系列功績,功成名就,又回到這裡隱居,安享晚年。
  由於歷史上對落下閎記載較少,兩千年過去,其人其事大多已不可考,但在閬中留下的地名和傳說,卻見證著當年這位偉大的天文學家在這裡觀天測星,探究宇宙的奧秘。而後人為紀念落下閎而興建的「觀星樓」等,也記錄著當地民間對這位低調、謙遜的科學家的尊崇和懷念。
A
地名地標勾畫「追星少年」
  落下閎,生活於約公元前2世紀,字長公,閬中人。受漢武帝徵召,赴京參與新的天文曆法的制定。由他創立的《太初曆》中,將農曆正月定為歲首,從而形成正月初一過年的習俗,沿襲至今,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在中國悠久的科技發展史中寫下了光輝一頁。
  落下閎究竟長什麼樣?有什麼故事?由於史料記載太少,不得而知。但在他的家鄉,卻流傳著很多他的傳說和故事,尤其是獨特的地標地名,或許能夠勾畫出這位「追星少年」,當年在家鄉探究星空的情形。
  在離閬中古城數十公裡外的橋樓鄉,地處閬中北部,為閬中、劍閣、蒼溪三縣交界地。根據當地鄉志記載,落下閎就出生在這裡。有意思的是,這裡的落陽山、高陽山、初陽山、趕陽山、雙陽山,即「五陽」,正與落下閎觀天有著密切的關聯。閬中市民俗家學會副主席、閬中市落下閎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宋森林告訴記者,這五山山名,由來已久。「其中,落陽山上還有一個場鎮,名為落亭,據傳,這裡正是落下閎觀天的重要場所。」
  今年76歲的閬中市落下閎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賈信泰,是橋樓人。在他小時候,落陽山上依然保存著一個觀星臺,如今還能找到一些斷壁殘垣。「落陽山周圍地勢高低錯落,非常開闊,站在落陽山上,可最早見到日出,過正午不陰,又最晚日落。可見的確是朝觀旭日、夜望星空的絕佳之地。」賈信泰告訴記者,中科院、四川省社科院等專家多次到這裡來考察,「前兩天,又有北大的一行專家來這裡考察,都確認了這裡觀天的獨特自然地理優勢。」
  除了觀星臺,在橋樓當地還保存著閎廟子、長公殿等一些遺存。值得一提的是,橋樓曾是古蜀道上重要的一個驛站,在當地完整地保存著一段從炭口河到落埡廟的石級古驛道,正好365步石梯。這樣的巧合,也被當地人認為與落下閎這位傳奇人物相關。
B
民間習俗紀念「春節老人」
  作為首批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落下閎相對較為「小眾」,並不太廣為人知。但在他的家鄉,落下閎事跡和成就代代相傳,後人為他修建了很多紀念樓宇,並流傳下了與此相關的民間習俗,以此紀念這位「春節老人」。
  在閬中城區最高處之一,當地修建了觀星樓以及落下閎塑像。這個數米高的雕塑,落下閎長身玉立,一隻手虛扶他創造的渾天儀,另一隻手背在身後,抬頭仰望星空,似在探究宇宙無窮的奧秘。
  在觀星樓下不遠處,就是春節文化主題公園。這個佔地375畝的公園,設有年街,以春節文化為軸,分布漢闕大門、春節文化廣場、落下閎紀念廣場、十二生肖大道、春節文化館,春芳、夏荷、秋楓、冬竹等園林景觀。每年,當地群眾都會聚集在這裡,慶祝因落下閎而來的春節。當地還保持了獨特的「春節老人賜福」習俗,身著紅色吉慶古裝、手持法杖、面容慈祥的白髮白須老人,忙著給人們送發紅包,恭賀新年快樂、平安吉祥。
  走在閬中,能感受到當地群眾對落下閎的深厚感情。
  在閬中古城裡,有一間二進民居古院,名為「星座苑」,由當地幾名群眾自發籌建。「星座苑」有展室12間,主要展示落下閎生平事跡和天文歷算成就。
  漢武帝為了表彰落下閎的功績,特授以侍中之職,但落下閎淡薄功名利祿,毅然拜辭回家,在家鄉度過晚年。當地傳說,落下閎的墓地,也在落陽山附近。如今,當地群眾自發地在附近一處土坡上,為落下閎點上了萬年燈。
  「在閬中鄉間保存的薦閎園、落鳳埡、觀星橋、請雨包等,都為紀念落下閎,足以看出當地民眾對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深厚感情。」閬中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莫忘先賢 I 「春節老人」-落下閎
    眾所周知西方的「聖誕老人」,少有人知東方的「春節老人」!
  • 劉甚甫:草根科學家落下閎有千年之謎
    劉甚甫:草根科學家落下閎有千年之謎 劉甚甫 位於閬中市的觀星樓和落下閎雕像。張曉東 攝       史料中的西漢民間天文學家落下閎,留在正史《漢書》中的記載不過寥寥數百字。他究竟是如何在兩千多年前制定出了太初曆?又為何選擇向漢武帝辭去官職歸隱四川家鄉?因為缺乏史料,落下閎的身上有太多的待解之謎。  1月10日,四川作家劉甚甫就落下閎歷史小說創作接受本報專訪。
  • 春節如何形成?必須感謝一個人:四川閬中落下閎
    我們無法想像沒有春節的中國會是怎樣!  這一切必須得感謝一個人——四川閬中落下閎,界定春節第一人。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稱他為「中國天文史上最燦爛的星座。」2004年9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在北京被正式命名為「落下閎小行星」。  科學不會遺忘裡程碑。  中國上古,有春節,但不固定。
  • 四川閬中市委書記張斌:落下閎更應是中國的落下閎、世界的落下閎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我們深刻認識到落下閎不僅應該是四川的落下閎,更應該是中國的落下閎、世界的落下閎,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推動落下閎及春節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1月4日,四川南充閬中市委書記張斌在談及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時說到。
  • 撥開千古迷霧 與落下閎相逢一笑
    他似乎在等待時機,等待一個過盡浮華、洗盡塵埃的時刻,只有那時,他才會振冠而出,才會與兩千年後的我們相逢一笑。閬中市每年都要為落下閎舉行紀念活動。他們用天文、律歷或者語焉不詳的文字,羅織成千年不散的煙雲,羅織成一道道古今不散的迷霧,讓落下閎深隱其間,即使皓首窮經的後人,也難以拔開,難以吹盡。落下閎可以不露聲色,可以泯然於眾人而不獲表彰,但一個類似的遭遇卻落在了常璩的頭上。
  • ...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世界傑出的古天文歷算學家——落下閎
    漢武帝元封六年,落下閎被徵召長安製造新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創製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有文字記載的新曆《太初曆》。他改革了不合理的歲首制度,改定為從孟春正月為歲首,從此有了現在的春節,後人尊他為「春節老人」;將24節氣納入中國曆法體系之中;改革置閏方法,使節令、物候與月份安排得更為準確,對農牧業生產和人民生活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 四川閬中舉行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
    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日前在閬中古城開幕。在活動主會場,一盞巨型燈籠吸引了市民和遊客的興趣。作為閬中最具特色的新春文化活動之一,春節燈會是年味的根本,花燈則成了新春的靈魂,此次展出花燈均為匠人們手工精心編制,色彩鮮豔,工藝精緻,無論是人物神態,還是花草尖梢,都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此次燈會共有100餘個燈組,如農耕二十四節氣,栩栩如生的太初曆故事,以及鼠年生肖系列等。
  • 舞龍舞獅上花轎 2020落下閎春博會閬中開幕
    (新春走基層)舞龍舞獅上花轎 2020落下閎春博會閬中開幕  【解說】「拜春節之源·到閬中過年」,1月17日晚,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春博會)在四川省閬中市閬中古城正式開幕。  當天,巨型大紅燈籠亮相、「千龍千獅鬧新春」「我在閬中上花轎」等一個接一個精彩的活動,在閬中古城裡提前掀起了熱鬧過大年的氛圍。
  • 落下閎 將「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體系
    著名文藝評論家、作家、魯迅文學獎評委、茅盾文學獎評委何開四認為,把「二十四節氣」正式納入中國曆法體系的,正是閬中人落下閎。《太初曆》明確 「二十四節氣」天文意義閬中市名城研究會副會長李文福長期從事落下閎研究。
  • 這裡是「春節文化之鄉」——閬中
    春節從何而來,還要從二十四節氣說起,早在公元前110年,閬中古天文學家落下閎豎竿觀日,以竿影長短確定出「夏至」、「冬至」,又根據一年中晝夜的長短變化確定出「春分」、「秋分」。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立春、雨水、驚蟄等二十四個節氣。從此,「春節」以固定的節日出現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
  • 閬中古城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年畫展在成都展出
    1月11日,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以下稱春博會)非遺年畫展成都站活動在優品道廣場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18處非遺年畫產地的部分優秀作品精彩亮相,在為成都市民來帶優秀傳統文化作品之外,還準備了閬中古城門票、特色文創產品、定製年畫衍生品等小禮物,現場熱鬧非凡,受到成都市民朋友的熱烈歡迎和喜愛
  • 「落下閎」為媒 央視聚焦「閬中故事」
    《閬中古城——閬苑仙境 曆法之源》於去年12月開機拍攝,今年春節前完成拍攝及製作,於3月25日、26日晚8時,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影片分上下兩集,以「春節老人」落下閎為核心,以文化脈絡為主線,向世界講述由《太初曆》引出的「閬中故事」。
  • 走進「年爺爺」落下閎故鄉,講講春節的來歷和過年的安逸!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楚瞳)春運開始了,華夏兒女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光——春節就要來啦!四川21個市(州),過年的活動豐富多彩,妙趣橫生。請跟隨四川在線記者「新春走基層」的腳步,先到春節發源地——南充閬中看一看。
  • 【點讚】「二十四節氣」入選「非遺」名錄 落下閎不僅僅是閬中的驕傲
    落下閎是閬中著名的民間天文學家。修訂這部曆法的就是落下閎。 自落下閎之後,閬中還陸續誕生了很多天文學家,終究因為歷史上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文化中心的遷移,再加上年代的久遠,以山水秀麗、地理獨特而蜚聲國內外的閬中這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而豐厚的天文學成就
  • 《落下閎傳》誦讀活動在閬中市圖書館舉行!
    2020年天府書展如約而至 為擴大書展影響力,進一步推進我省公共圖書館行業與書店「館店融合」發展戰略,10月16日,閬中市圖書館、閬中市新華文軒在圖書館文淵閣書吧舉辦了「巴蜀多嬌子,一脈耀千秋」《落下閎傳》誦讀活動。
  • 著名作家劉甚甫講閬中天文學家落下閎的故事
    四川新聞網南充1月3日訊(海椿茂 冉瓊) 1月1日,四川文藝出版社攜著名作家劉甚甫在閬中古城貢院廣場舉行題為「算盡天機:西漢歷家落下閎——聽劉甚甫講閬中天文學家的故事」的讀書分享會,四川歷史名人落下閎的故事被作家娓娓道來,吸引了眾多遊客和市民駐足聆聽。閬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正德參加讀書分享會。
  • 江疏影、陶紅有望加盟 孫小茹電影新作講述「年爺爺」落下閎的故事
    緣起春節文化 紀念「年爺爺」落下閎說起新片的緣起,孫小茹坦言,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掛燈籠、貼門神、寫春聯、團年、守歲、拜大年等。春節可以說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可謂中華民族的「嘉年華」。但春節文化究竟起源發祥於何時何地呢?大多數人不得而知。
  • 文化傳承讓四川歷史名人「活」起來 正月初一過年 是落下閎確立的
    文化傳承讓四川歷史名人「活」起來 正月初一過年 是落下閎確立的 省社科院研究員查有梁表示,落下閎制定的「太初曆」,不僅是中國此後百餘次曆法改革的基礎,而且與同時期西方曆法體系相比也毫不遜色,其對農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本報記者 餘如波「太初曆」800年僅誤差1天  在民間,落下閎被稱為「春節老人」,這是因為在主要由他創立的「太初曆」中,農曆正月被定為歲首,形成正月初一過年的習俗。
  • 四川閬中落下閎文博會開展五大徵集活動 邀你展現「新意」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5日電(王槐林)記者15日從第二屆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組委會獲悉,第二屆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於2019年1月26日至2019年2月19日在四川閬中舉行,期間將開展五大徵集活動,並設置高達20萬元的總獎金。
  • 紀念《太初曆》頒布2122年 四川百姓源大藥房在南充隆重祭祀「春節老人」
    壯哉落下長公,閎耀天星。2018年6月20日是什麼日子?是世界歷史上不平凡的卻沒多少人重視的一天——漢武帝頒令全國使用四川南充閬中人落下閎創製的《太初曆》2122年紀念日。6月16日,南充在氣象公園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紀念《太初曆》施行21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