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就進入7月底了,離一年級小學生開學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你家娃幼小銜接做好了嗎?
一提到幼小銜接,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學拼音,學數學,學認字。實際上,這只是幼小銜接的其中一部分。
對於馬上要上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即將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全新的老師和同學,開始一段和幼兒園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
不管從學習上,還是從生活上,孩子都要經歷完全徹底的改變,所以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有這幾點,家長要注意提前幫助孩子提前養成。
一、基本的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的時候,一個班級三個老師,孩子的生活都能得到非常好的照顧。
老師幫孩子穿衣服,提褲子,收拾書包,甚至餵飯。而進了小學之後,一切變得完全不同。
老師不會再照顧孩子生活方面,那麼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這些基礎的能力,孩子要會自己做:
自己收拾書本、文具、書包;雨衣、紙巾,消毒液,口罩,這些物品知道如何收納;如果在學校大便,會自己擦屁股;學會自己記作業......
這些生活技能,看似簡單,可確實很多孩子都不會,上學之後,今天丟水杯,明天丟文具盒,後天丟課本,這樣的情況很多孩子都會出現。
所以家長要開始訓練孩子,培養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上廁所,吃飯必須孩子獨立完成,教孩子如何收拾自己的物品。
二、良好的溝通能力
有的孩子被家長、老師關注的太多,保護的太好。當孩子出現問題,孩子還沒說,家長就已經發現,會主動幫助孩子解決。這無形中就弱化了孩子主動溝通的能力。
可是在學校,老師不可能只關注一個孩子,那麼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孩子主動地和老師溝通,向同學求助。那麼孩子知道怎麼和老師溝通嗎?出現問題的時候,孩子知道怎麼解決嗎?
如果忘記帶筆,帶書了怎麼辦?如果忘記帶作業,如何和老師解釋?如果受傷了,如何向老師同學求助?如果和同學發生了爭執,如何向老師闡明情況?
這都需要孩子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以及溝通能力。
家長現在要做的就是退後一步,讓孩子主動來找你,引導孩子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確表達出自己的需求。
三、優秀的專注能力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一節課的時間基本是20分鐘左右,而上學之後,一節課的時間則為40分鐘,所以很多孩子就會出現坐不住的情況。
而專注力在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不注意聽,很有可能就錯過了重點內容,導致漏聽、聽不懂、不會做。
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長時間的專注力。
譬如,在家裡給孩子模擬上課
從每20分鐘休息一次,過渡到每30分鐘休息一次,再到每40分鐘休息一次,一點一點延長讓孩子適應上課時間的長度,能保持一個好的專注度。
四、基礎內容的學習
作為兩名小學生的媽媽,負責地告訴你,適當地提前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舉個例子,我們就說說拼音,拼音是一年級的學習重點和難點,而且拼音是語文的大基礎。
如果拼音學學不好、學不明白,後續會出現很多問題:字詞認識不準確,導致內容理解錯誤,甚至影響到考試成績,我家哥哥今年4年級,到現在班上還有不少同學拼音糊裡糊塗,每次考試第一大題的看拼音寫漢字,這種白給分的題總是錯一堆,可惜不可惜?
然而拼音雖然重要,卻不是語文最先學習的內容,語文書一開篇就直接是課文,如果不會拼音不識字,這部分的學習已經有些吃虧。
拼音學習一般從第二個月開始,老師講的速度非常快,最多一個月就過完。
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前鼻音後鼻音,毫無基礎的孩子,就很容易搞混,懵圈。
如果孩子不識字,先不說學習,孩子做作業需要家長給讀題,到時候你就知道有多煩,而且一年級下學期的考試,老師是不給讀題的,不識字,拼音差就只能吃虧。
如果孩子沒有接觸過書寫,那麼孩子寫作業,會出現寫不好,寫得慢,每天搞到很晚,家長孩子都會抓狂崩潰。
如果孩子不會基本的數學,比如數字概念不清,10以內加減不會,孩子會出現跟不上老師節奏的情況。
別的孩子已經在練習組詞造句,你家的娃還在摳基礎的識字拼音,
別的孩子10以內加減法張口就來,而你家的娃孩子連1+1=2還搞不清楚......
你不學別人學,開學之後,你就會知道自己的佛系養娃有多吃虧。看似少學了一點點,實際上早已被別人家的娃拉下了一大截。
所以對於馬上一年級的孩子,建議家長在這個暑假裡,將基礎的漢字拼音和數學帶著孩子過一遍,無需太難太複雜,至少要保證孩子在開學後能跟上老師的進度就可以。
推薦大家使用這套《幼小銜接啟蒙訓練》一套三冊,包含數學、拼音和語文。
講解、遊戲練習,一套全部包括,一年級三大重點全部包含在內,在玩中讓孩子學習,在玩中讓孩子掌握知識,幫助孩子學習鞏固基礎。
三本書每天1-2頁,每天不到1小時,循序漸進地帶著孩子過一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一年級的適應期。
3本書的價格是34.6元,一本才10元多一點。
即將上一年級的孩子,可以在開學之前打打底,
即將上大班的孩子,可以在未來的一年中慢慢熟悉熟悉內容。點擊下方連結下單。
幼小銜接,不是讓孩子輸不輸在起跑線的問題,而是理性認清孩子進入一年級即將要面對的心理和學習上的變化。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要託孩子一把 ,幫助他們平穩過渡,快速適應,迅速進入到小學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