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一個普通家庭的記憶檔案

2020-12-23 濟南時報
  

□新時報記者 錢歡青
  這是來自沂蒙山區的一個普通家庭的記憶檔案,1980年開始留存的家庭老照片,和在歲月流逝中不斷拍攝的新照片,交織穿越,凝聚成一個家庭的動人故事。一如著名作家石鐘山所說,攝影師高鐵柱,用這本《沂蒙山:一個普通家庭的記憶檔案》,「超越了自己這個小家」,「高鐵柱是在通過自己的視角表達我們的記憶。共同的記憶會喚醒我們對生命、生活的認知,同時反映我們當下的思考」。
  故鄉和親人是我們這一生永難割捨的情感,也是我們常常留戀駐足回望的理由。高鐵柱這本《記憶檔案》讓我們又重新凝望故鄉,看到時代變遷中,一個普通家庭的艱辛和幸福。
大山深處一個家
  大山深處的山東沂蒙山區費縣,從明朝就由土城牆改建為石頭城牆,並修了四個城門,東門「望沂」,南門「映文」,西門「仰聖」,北門「瞻蒙」。東門裡北邊有一個四合院,高鐵柱的太爺爺高奎元、爺爺高俊德、父親高玉祥,都住在這裡。太爺爺在清朝年間讀的是私塾,成年後在衙門裡當差;民國期間,在國民政府徵收處(舊稱糧房)當文書記帳。1929年,高鐵柱的父親高玉祥在這裡出生,六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十年後祖宅被日軍侵佔,當了指揮部,高家被迫遷出城裡,在南門外的文廟賢孝祠裡居住,這裡就是高鐵柱出生的地方。
  《沂蒙山:一個普通家庭的記憶檔案》的好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穿插在新舊圖片之間的,還有高鐵柱為自己家寫的「家傳」。高鐵柱寫到父親輟學後去連雲港挑鹽,「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幫著爺爺養活一家,原本稚嫩的肩膀磨出硬厚的老繭。」
  1955年,高玉祥和範學英結婚。結婚後第二年,費縣成立了水利局,高玉祥到局裡幹會計。兩年後下放到團結街務農,「一幹就是二十年」,1978年才調回縣水利局。
  高鐵柱生於1967年,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五,有四個哥哥和一個妹妹。「文革」時,家裡孩子多,糧食不夠吃。「在一個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段,已經沒有可吃的食物了,父親準備帶著全家出去討生活。這個事情被父親的朋友張家友得知,讓大哥輟學去他們的工地幹小工,每天幹完活就結算工資。這區區1.25元,讓我們家躲過了要去討飯的日子。」
  歲月的艱難從未間斷,2014年12月,爹媽到高鐵柱家過冬,母親給鐵柱講了一個故事:「抗日戰爭時期,你姥爺是八路軍,還鄉團抓住了俺和你姥姥還有你大舅,要活埋了我們,多虧八路軍及時相救,才有了今天。」母親屬於地道的沂蒙山區賢妻良母,高鐵柱說,「爹在外時,俺娘自個兒帶著六個要吃要穿還要上學的孩子。幹農活、做家務,忙裡忙外的,卻從不對我們說日子過得難。在俺心裡,俺娘是最堅強的,為兒女們樹立了榜樣。」
  1979年,高鐵柱的大哥招工上班,不久,二哥、三哥也先後考上了技校,高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到上世紀90年代初,高鐵柱哥五個都已結婚了,高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個過去的八口之家,「壯大」成了三十多人的大家庭。
  從1980年開始,每年家裡都會拍一張全家福,「每年過年,所有人都會陪父母過年,從未間斷」。這些全家福背後,記錄了一個家庭無限的艱難和溫情。
「父親的遺產」
  高鐵柱毫不懷疑,父親留給自己的遺產,會永遠留在自己心裡,「爹幹啥都要幹好,勤奮好學。家鄉乾旱,水利格外要緊,爹就下功夫學,成了行家。縣裡石井公社修苗家圈水庫,爹住在工地邊上房東家好多日子,一個人設計,帶著幾百人幹活兒。房東看他白天黑夜勞累,也心疼,把捨不得吃的雞蛋給他吃。爹一來勞累過度,二來也許是天天喝玉米粥吃鹹菜的腸胃不適應,就病倒了。爹病倒了,水庫修好了。爹高興。全家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憂。修建鐵路工程,爹也是內行。一九七三年,萊蕪常莊鐵路工程開修。工程指揮部調爹去幹技術員,領著建築工修鐵路、通涵洞、建貨場。臨去那天,爹正在地裡推糞追肥,一輛吉普車開到地頭。爹上了車,吉普車帶起地邊的黃土,黃土落下好久,娘才知道爹去了很遠的地方。四十多年後,我開車拉著爹舊地重遊。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屋外的土牆還在。爹撫著牆頭感嘆:「風吹雨淋,矮了一大截。」
  高鐵柱後來之所以成為攝影師,也和父親的影響有關,「爹敏而好學,多才多藝,勞累空隙苦中尋樂,學了不少,攢不下錢攢了些能耐,能畫會寫,二胡拉得好,口琴吹得也動聽。爹幹活累了,歇下來拉一曲二胡。琴聲傳開,鄰居幹活兒的響聲漸漸靜下去,只有爹的二胡曲子時而高揚時而舒緩。」
  特別難得的是,高鐵柱的父親有記日記的習慣,從1951年開始,日記一寫就是幾十年,「家裡家外的事情俺爹都詳細記錄在日記裡。一本本日記裡寫滿了俺的家事,曲曲折折的經歷,填滿了俺爹的心裡,封存在一行行的文字裡。」所以在這本書中,高鐵柱特別收錄了不少父親的日記。1959年1月1日,晴,北風有薄雲,農曆十一月廿二,「1959年的開始:58年過去啦,59年又開始啦。為了迎接今年的更大躍進,事前必須樹立起一個艱苦的思想工作作風,克服以上認為的錯誤和工作中的某些缺陷。在言語行動上要嚴格自己,處事要有骨氣,不能犯軟骨病。」1959年元月2日,晴,北風轉東南風,古歷十一月廿三,「早餐後下工地檢查工作,因勞累流汗過多,身體好像有點小感冒。晚飯後到衛生股拿了點蛔蟲藥。晚上把作業整理一下便休息啦。因這兩天經濟上和精神上又很受打擊,因此愁容難消,難道說這兩條,在我的今生中就難以去掉了嗎?」1984年10月1日,九月初七,星期一,雨,「今天是國慶節,……十二點在建文家的電視上看北京天安門前的新聞聯播,……在遊行的隊伍中各種兵器都是現代化的,尤其是火箭和飛彈及火箭炮等,都是在二十五年以前的國慶遊行中所未有的,科學進展是非常之快的,尤其是近幾年。晚上又看了天安門廣場的歌舞聯歡和煙花的盛景,可惜我們看的電視機是黑白的,對煙火的顏色是無法欣賞的。」一邊拍攝,一邊寫「家傳」
  除了日記,書中還有很多「老家當」,195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角號碼字典,《怎樣修小水庫》《化學農藥手冊》等科技書,都是高鐵柱父親當時從不離手的工具書。這些老物件和老家當,無不凝結著曾經艱難而幸福的歲月。
  原本這一切都會隨風而逝吧,但因為高鐵柱喜歡攝影,想把父母和家庭的歲月永遠留下來,這些老物件就都成了珍貴的「檔案資料」。
  高鐵柱說,父親原來就喜歡拍照,加上三哥在家鄉開了個照相館,所以自己也喜歡上了攝影,「不過以前拍的都是花啊鳥啊的,後來越來越覺得拍花啊鳥啊的沒什麼意思,拍到一隻鳥,會有更好的鳥,拍到一朵花,會有更漂亮的花。所以到了2010年,我就覺得不如拍拍身邊人,拍拍家人的生活。」
  父母過生日的時候拍,過年大家庭團聚的時候拍,帶父母出去旅遊的時候拍,這樣拍了幾年,漸漸地,高鐵柱覺得應該把家庭的老照片也搜集起來,家庭照片的新舊對比,更能反映歲月的滄桑。1974年,爹媽帶著高鐵柱在照相館拍了一張拿著玩具槍的照片,40年後的2014年,高鐵柱特意拿著玩具槍與爹娘又自拍了一張照片。
  2019年父親病重後,高鐵柱為家庭做一本影集、寫一本「家傳」的步伐也加快了。「父親1929年出生,到2019年,已經90歲了,看著病房中的父親,器官都老化了,想留他很難了。以前他經常給我們講故事,他把他的那些日記都給了我,說這些東西也沒人要了,你趕快收集起來吧。」
  那時候高鐵柱就預感到,父親的時間不會太多了,「父親住院趕上疫情,其中有六十天不能到病房探望,我就在父親病房外的連椅上陪伴父親,晚上睡不著,就開始寫家裡的事情,一遍一遍地寫,一遍一遍地修改,寫著寫著,眼淚就會流下來。」
  2020年4月2日,高鐵柱的父親去世,享年91歲。《沂蒙山:一個普通家庭的記憶檔案》也終於出版了,鐵柱說,「這本一個普通家庭的記憶檔案,也算是給俺去世的爹有了交待。」說這話的時候,這位硬朗的沂蒙山漢子熱淚長流。
  1979年7月,父母帶著高鐵柱在照相館拍了一張拿著玩具槍的照片。
  2020年5月20日,高鐵柱的母親抱著一張全家福,與高鐵柱兩歲的孫子高爾東合影。

相關焦點

  • 感天動地《沂蒙山》
    編劇王曉嶺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我們只是知道沂蒙精神,而當我的腳踏上那片土地,我的心靈真的和那個時空的事件『打了照面』,才知道什麼是水乳交融、生死與共。」  歌劇「全景式」「史詩性」地對沂蒙革命老區抗戰時期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全方位的宏觀追述和集中表現。
  • 【檔案學習】歡迎圍觀我們家的「家庭檔案」
    駱宗明是灤州市一名普通退休幹部,從1959年開始,他一直保持著記錄家庭大事小情的習慣。剛參加工作時,每月工資26.5元,如今每月退休金5341元;過去買自行車、手錶、縫紉機等要鄭重其事詳細記錄,如今買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商品已不再作為家庭重要支出項目,記載更多的是外出旅遊、養生保健、捐資助學、上老年大學、參與琴棋書畫活動、參加老幹部宣講團等事項……小小「家庭檔案」,既承載著一個普通家庭生活變遷的記憶,也記錄著國家發展騰飛的軌跡。
  • 風起沂蒙山
    (□資料圖)小圖:沂蒙山根據地紀念碑。(□記者趙德鑫報導)掃描二維碼 查看視頻報導人人都說沂蒙山好。但沂蒙山既不是一座山,也不是一道山脈,而是指以蒙山和沂水為地域標誌的革命老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 民歌唱響沂蒙山 - 齊魯晚報數字報刊
    本報臨沂7月24日訊 (見習記者 韓小梅) 7月20日,由山東省文聯、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文旅集團、臨沂市委宣傳部等主辦,臨沂市廣播電視臺、費縣縣委宣傳部、沂蒙山銀座天蒙景區等承辦的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民歌唱響沂蒙山·2019中國沂蒙山小調音樂節開幕式在沂蒙山銀座天蒙景區東遊客廣場舉行。
  • 鬼斧神工沂蒙山 綠水青山沂蒙情——2020沂蒙山越野賽完賽
    10月25日,在中國傳統節日九九重陽踏秋登高節當日,山東省第十屆全民健身運動會2020沂蒙山越野賽在平邑蒙山龜蒙景區舉行。比賽由山東省體育局主辦,臨沂市體育局、沂蒙山地質管理局、平邑縣人民政府、蒙跑體育承辦,臨沂市運動與健康協會、平邑縣體育運動中心、柏林鎮人民政府、沂蒙山龜蒙景區、蒙山人家景區協辦。臨沂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王健,平邑縣政協副主席王霞,平邑縣體育運動中心主任宋雲飛,平邑縣文化旅遊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王加軍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並共同為比賽鳴槍起跑。
  • 民族歌劇《沂蒙山》劇組獲記大功獎勵 歌劇電影《沂蒙山...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4日訊 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文件,給予民族歌劇《沂蒙山》劇組記大功獎勵。為獎勵《沂蒙山》劇組在劇目創排、演出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和在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選中取得的優異成績,激勵更多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文藝精品創作,推動新時代山東文化強省建設,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2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勵規定》(人社部規〔2018〕4號)等規定,決定給予《沂蒙山》劇組記大功獎勵。
  • 記憶檔案之鳴盛源戲樓
    去柳巷鳴盛源戲樓聽戲給人們帶來了快樂,承載了幾百年,是太原人不可忘卻的鄉愁記憶。隨著歷史變遷,鳴盛源戲樓已是過去,隱匿在長風劇院記憶深處了。 山西戲劇文化底蘊深厚,鳴盛源戲樓是見證當時晉派戲曲藝術形成、發展和繁盛的重要實物,也是山西戲曲發展的一個形象縮影。
  • 山東歌舞劇院歌劇《沂蒙山》劇組獲評「青春擔當好團隊」:不忘初心...
    沂蒙大地上這些血與火淬鍊的感人故事,「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深深感染、激勵著每一個人,沂蒙精神也成為引領團隊每一位成員創作的主旋律,成為他們舉手投足間的精神標識。在排演過程中,團隊的演員們常常因為被情節感動,眼淚一次又一次地奪眶而出。「震撼人心!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我一個男子漢,中間擦了很多次眼淚。」北京市民劉豔勳看完演出後說,這部作品反映出來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 "沂蒙山"的稱呼是怎麼提出來的?
    「沂蒙山」這個名稱響亮地提出來,始於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對115師東進的電文:「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據地。」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長徵副刊版刊文《沂蒙啊,沂蒙》,作者用文字訴說著對這片英雄輩出土地的感嘆和敬畏。
  • 從觀眾到主演,聽,《沂蒙山》幕後的故事
    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有宛轉悠揚、風靡大江南北的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 民族歌劇《沂蒙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創作出來的,昨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了《沂蒙山》歌劇的整體概況,但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幕後還有哪些故事?
  • 隱藏在沂蒙山深處的民宿,價格昂貴卻依舊很難預訂!
    沂蒙山主峰所在的地龜蒙景區東側有一個峽谷,裡面是千年古村李家石屋村,以前是一個破舊的牛棚,如今卻是舒適的民宿,也是蒙山腳下最早的精品民宿之一。隱藏在沂蒙山深處的「網紅一哥」民宿當屬沂蒙山舍,但是在此之前,佔據當地「網紅一哥」民宿的是它的「孿生兄弟」沂蒙水舍,接下來就先談一下「消失」了的沂蒙水舍吧。李家石屋村沂蒙山舍的成功運營,讓老闆看到了沂蒙山民宿的發展機遇,於是再次集資打造了沂蒙水舍。
  • 七十年 我們的家丨388本家庭檔案記錄背後的家國變遷
    在河北灤州有這樣一個普通家庭,他們把幾十年來家裡的點滴變化,以家庭檔案的形式保存記錄了下來。通過這個家庭日常的柴米油鹽,就可以看到普通的個體生活,在祖國70年發展變遷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這是河北灤州一個普通的六口之家。要說起這家人的故事,就要從78歲的駱宗明開始講起。退休幹部 駱宗明:我有一個寶貝,這個寶貝就是這個小紅本。
  • 關於徵集常山老舊物件、家庭檔案等的公告
    徵集對象:全縣各鄉鎮(街道)、機關單位、人民團體、民主黨派、企事業單位及個人保存和收藏的常山老舊物件、家庭檔案。徵集時間:本次集中徵集自2019年6月起至當年12月底止。以反映常山歷史文化、人居生活的各種老物件及各類家庭檔案。
  • 紅色佳音⑥|山東人愛唱的《沂蒙山小調》原來是這樣誕生的!
    它是這樣唱的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沂蒙山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首民歌,蜚聲海內外。《沂蒙山小調》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簡單的旋律背後傳頌的是艱苦奮鬥、樸實無華的沂蒙精神。歌曲的作者是一對夫婦,詞作者是駐沂蒙山區抗大文工團團員阮若珊,編曲李林。
  • 檔案中有哪些材料,檔案丟失怎麼補辦
    因為檔案丟失補辦不能完全的把檔案內的材料全部補齊,而且沒有檔案會影響到考研考公務員,以及遷戶口評職稱、未來退休領取養老保險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如果是實在找不到了就要開始補辦。檔案補辦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檔案中都有哪些材料?檔案分為學籍檔案和人事檔案,下面就學籍檔案和人事檔案的具體材料。
  • 《沂蒙山》主題曲變戰疫歌!《等著我,親愛的人》主創們解讀創作...
    同時,這首曲子能飛出山東,在不同場合由不同的人傳唱,也是對文藝作品本身的一個很高的評價。今後,他還將創作更多的具有時代標識的好作品出來,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早在2002年,第十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王麗達以《沂蒙山,我的娘親親》獲得了民族唱法專業組銀獎,當時,為了唱好這首歌,她查閱了很多沂蒙山和紅嫂的視頻、音頻材料,深入了解了沂蒙山和山東特色的唱腔。而演繹過歌劇《沂蒙山》中的「海棠」一角後,她對山東的感情更無法割捨。
  • 一個普通家庭一輩子能存多少錢?
    以現在的貨幣購買力來算,普通家庭一輩子能存下來的錢在4萬到10萬之間。01普通家庭的收入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家庭與家庭之間的收入差距都存在極端的情況,也就是高得非常高,低的非常低,但是偏偏兩者又都算普通家庭。為了更好的反應實際情況,不妨取中間大多數家庭的收入情況進行計算。
  • 「沂蒙山貨」如何擠進大上海的菜藍子
    初冬時節,從沂蒙山到上海灘,滬、臨兩座城市再一次握緊了雙手。  12月7日——9日,由臨沂市人民政府聯合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0臨沂優質農產品(上海)推介活動暨山東(臨沂)食品產業博覽會成功舉辦。活動以「生態沂蒙山優質農產品」為主題,上海、臨沂來地有關部門以及來自長三角地區採購商、渠道商、知名企業負責人前來參展,共同見證並助力打開滬臨共贏的新格局。
  • 山東第二、沂蒙山最高峰,藏著一個金氏世界紀錄,兩個江北之最
    山東第二、沂蒙山最高峰,藏著一個金氏世界紀錄,兩個江北之最!看看你來過嗎?二、江北最長的懸崖棧道,龜蒙景區是沂蒙山旅遊區主峰所在地,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是山東省第二、沂蒙山區的最高峰,區內植被茂密,植被覆蓋率平均達90%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被稱為「天然氧氣庫」,文山的「天然氧氣池」的精華部分是山腰的森林棧道,全長2999米的江北最長的懸崖棧道,1000米的森林木棧道在森林中層次疊疊,仿佛置身於天然氧吧,享受來自自然的天然spa
  • 七十年的變遷——用家庭檔案溫存時光
    四代人的七十年 ——我的家庭檔案 文我想,這點點滴滴的資料,對於我只是家庭檔案,卻反映新中國文壇的發展,折射社會生活的不斷變遷。比如我的散文《十八雙鞋》,記錄了普通人的母愛與親情。自1981年6月發表以來,多次獲獎,併入選三十幾種中外文學選本。最近,日本《世界の子供たち》雜誌又將編入作品選集。我深刻體味,時代的演進會改變貧苦,而真善美是永恆的、超越國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