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換個角度看童年」 第2期
全文共約4063字
預計閱讀時長13分鐘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賽爾號2009年啟航,至今已逾十年。羅傑船長的航行周報,更新超過400期。
「英勇賽爾,智慧童年」,無論如何,賽爾號都是中國兒童遊戲的奇蹟,在城鎮化視域下的信息設施升級促動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向基礎教育接受群體延展並以數位話語形塑此社群的主體間交往方式……
欸不對,我是不是拿錯稿子了,在「餃子煮餛飩」的投稿好像不算績點也不算學術成果[2333],啊真的不好意思。
(不過編輯你咋忘了提醒我)
咳咳,嗯,那就可以說人話了,意思就是小時候和一幫狐朋狗友瘋玩賽爾號。
然後今天是懷舊向的賽爾號回(tu)顧(cao)。
(僅供娛樂,無意攻擊)
(多圖慎入,珍惜流量)
考古類型學,指通過將遺蹟和遺物按用途、製法和形制歸類,根據形態的差異程度,排列出各自的發展序列,以此確定出土物的相對年代並在此基礎上復原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的研究手段,與地層學並為田野考古的兩大基本方法,在古史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蘇秉琦先生發表《瓦鬲的研究》一文後……
簡單說,接下來要看看,從我們登船的09/10年前後的太空探索啟航到現在,精靈的形態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從前的老朋友們,你還認識嗎?
布布種子是草系初始精靈,當年的布布花因為強大的回血能力和克制火系天敵的技能——「地震」而受到青睞,進入融合時代後,布布花變身為麗莎布布。
好像花朵變大了一些,其他變化還不太大。而進入超進化時代之後,則有些明顯的不同了。
至於再後來的樣子,也就是大部分老船員退坑之後,emmm……(船之將亡必有妖孽????)
水系巴魯斯
巴魯斯是我們喜歡用也喜歡diss的水系初始精靈,不僅是因為雙倍反彈的炫酷「克制」,也是因為空有120威力卻十有八九不能命中的「高壓水槍」。精靈每日任務是「伊優的環保宣言」,就是去海洋星清除汙染物,恢復生態系統的平衡,簡直滿滿的正能量。
至於後來長了牙齒的利爪魯斯王,它變成了這樣,可能這樣有一種高手的氣息吧?
當然,高科技時代的利爪魯斯王,不僅使用利爪,還取得了所有權,成為利刃之主。不過形象上實在很難說和和當年的環保主義伊優有什麼聯繫。
火系小火猴
小火猴是我自己最開始用的主力,雖然對烈焰猩猩的白眼形象有些意見,但總體色調還是很鮮亮美觀的。
說到平民打Boss,魔焰猩猩的「絕命火焰」是小夥伴們最熟悉的技術之一,5%的秒殺概率往往成為四兩撥千斤的好方法。
或許色彩變暗是成熟的標誌,人類的衣著習慣好像也是這樣。不過為什麼又開始長爪子了,是爪子意味著強大嗎?
當然我們不敢看的還是來了,從名字到形態,emmm……小火猴你腫麼了(當然聽說後來出了一個萌火猴???)
毫無疑問,色彩明度和對比度的下降被視作「成熟」的標誌,龐大的體型和銳利的暗紅色眼神則揭示出力量的秘密。想想也是,從航母的噸位到汽車的排量,強勢霸道的國家和財大氣粗的車主都喜歡如此,即使是幼兒園的玩具裡,淡粉色的芭比往往意味著它的玩伴大概是最柔弱的女孩子。「不要以貌取人」,「在臉上塗抹油彩是印第安人的爭鬥方式」,不過我們對「力量」的認識和表述好像也和我們的先祖沒有多少變化。誒不對不對又串場了打住打住我們繼續往下看。
皮皮
每個賽爾背包裡都有一隻皮皮,如果不是,那就有兩隻。「手下留情」和「同生共死」堪稱抓精靈和打BOSS的必備神技。萌萌噠的外表也足夠滿足小學生對「精靈」這個詞的最初幻想。
當然閃光版的稀有款式大家也是喜歡的。不過下面這一排呢……
十年之前,我們是朋友~十年之後~還可以忍受,一個陌生人的問候~(歌詞是不是抄錯了,總感覺查重率有點低)
小烏龜貝爾
小烏龜對於入手火系初始精靈的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看起來光線明亮的海洋星一層就棲息著許多血厚防高的小烏龜貝爾。
利牙魚
從貝爾的海洋性淺水區繼續向下(記得還要潛水套裝,人生第一次電學實驗記住了電壓不能超標不然會燒用電器),就到了利牙魚的區域,第一次看見感覺還是有點可怕的,有種被咬了很疼的感覺。
有種絕望的仰視感。
啊不對不對,最新形態應該是這樣:
這又低下了頭。
《蘭亭序》說得對啊,大概這就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或放浪形骸之外,或……
稀有精靈莫比
莫比是雲霄星一層不定期出現的稀有精靈,也正好長成大家喜歡的樣子。
用PS的取色工具分析一下,表層皮膚的主色調還真沒變,相比於膚色變暗的前幾位實在難得,可見這種考古學文化的延續性大於斷裂是這個樣子是個什麼恐龍啊!!!
布魯
當年一不小心把人山人海裡等來的稀有精靈布魯一招打死了,絕對是賽爾生涯的一大遺憾。畢竟當年格林和布魯的純真感情故事puppy love圈粉無數,而布魯克克威力強大的「貫穿水槍」也是挑戰BOSS尤納斯的必備技能。
後來格林好像再也沒有出來找過布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它變成了這樣:
似乎還好吧,這個算是變化很小的——
特別是比起後面兩位人氣IP來說。
哈莫雷特
龍族劇情正好在暑假推出,絕對是小學生面前的圈粉擔當。王子復仇的故事還有幾分莎劇的高雅氣質(當然也可以是獅子王的迪士尼氣質或者奧西裡斯埃及神話的魔幻氣質),龍族的整體形象設計也十分親民。龍系的屬性設計更使得龍王子哈莫雷特在打譜尼的時候極為實用。
當然,超進化的潮流浩浩蕩蕩,所謂世道必進,後勝於今。這不沒過多久,龍王子就變了:
以上的順序實在很難區分,不過從爬行到站立,似乎是進化的方向,至於為什麼,可能就是一個更複雜的問題了。
世界上許多民族的神話裡都有人神戰勝獸神的情節,各種兇猛的四足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最後都被徵服和馴化,神壇上的至尊神靈形象(如果是偶像化的)也大多成為人形,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巧合呢?
雷伊
賽爾號IP第一,當然非雷伊莫屬。雷伊作為一個傳說,在我登船的時候已經離開了,當時很多人傳說,到夏天等到打雷的時候去赫爾卡星一直刷新,雷伊就會出現。(雷雨天上網是危險行為請勿模仿)
大概羽毛越多越厲害(氪金也越貴)吧?然後,就像假借字一樣,原有的IP功能就交給新的形象擔當:
什麼樣的精靈看起來厲害?什麼是強大的象徵?體型、鱗甲、色彩、羽翼、質感……這大概是精靈形態類型學反映出的,一些關於人類集體的本能意識的神奇腦洞。
類型排布是一種描述變化的方法,對變化的解釋則多種多樣。
達爾文描繪了生物的進化軌跡,也啟發了當時的思想家對社會演化進程的描述。19世紀的社會進化理論,從赫伯特斯賓塞的兩階段論直到孔多塞(當然是18世紀末寫的)十階段論,從愛德華泰勒的殘存法研究到馬恩經典的辯證運動,「進化」的概念風行一時,並逐漸沉澱在日常詞語和思維習慣中。我們日用而不覺的「進步」、「先進」、「後發」等說法或許淵源於此。
直到在19世紀後期的德語世界,文化地理學的興起帶來了「擴散」、「傳播」的觀念。拉採爾認為人類文化的差異起源於環境條件的多樣性,而物質與精神因素的傳播則是文化間相似性的來源。格雷布納進而提出了「文化圈」的概念,以文化現象的形式和數量劃分區域並以此研究各文化出現的時間及其傳播軌跡。德裔移民博厄斯將此論帶入美國,並將其改造成為文化相對主義,並開啟了具有美國特色的文化模式(pattern)研究。
【以上不是重點敬請忽視】
周更的賽爾號,是一個觀察各屬性精靈形態變化的好樣本。
(誠招會Python的隊友利用4399賽爾號精靈圖鑑的公開資料做精靈大全資料庫,分析各屬性、各性別、各價位、各顏色、各種族值精靈在十年中的變化,優質數據等你來,幫助作者水下一期稿子練習stata,能做成可視化成果上傳B站變現展示當然更好,有意向商務合作歡迎後臺留言)
在量化之前,感受一下賽爾號精靈的「傳播痕跡」實在是很有意思的:
凱普特,這個名字……還……行叭,就是盾牌光澤不太夠,確定不是某寶下單的爆款嗎?
除了大洋彼岸的WASP精英形象,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也有。
這是寶可夢的設計,它名叫洛奇亞。
這是賽爾號的設計,它名叫洛奇亞。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隻洛奇亞~
在山的這邊海的這邊還有一隻洛奇~亞……
當然,作為一家在上海註冊的企業,江東文化的影響近在眼前(我沒玩過三國殺,也不知道吳國勢力是綠色的,真的):
在這兒賭五毛,要是出了關羽,總不能還是「武聖」吧,畢竟那是三國殺裡都沒人用的技能了。
(竟然維護了大蜀核心的橙色風格Orz)
當然,傳播只是一方面,本土進化也是精靈形態形成的重要原因。
有的時候顏色產生變異反映出等位基因的突變(假如當年孟德爾面對同樣圓滾滾的豌豆,沒有選擇最簡單的7對性狀,遺傳學之路該有多麼艱難):
當然小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PS可以如此自如地修改顏色參數,思維停留在window畫圖軟體的層次覺得好神奇呢。
哦怎麼把你漏了抱歉……
其實呢,黑白倒也不是問題,形象設計才是關鍵。沒有色彩,依舊經典,傳播力max ↓
(此圖系本文作者呆萌年代手繪,經書房考古地層學和原作日期記號兩大證據綜合判斷,確為2010年作品,經發現者推測此圖像當年用途應為祈禱雷伊儘快回歸,版權所有,轉載請於後臺留言)
畢竟,好的原創,我們都記得,一如回憶星空中的那個金色身影。
一記洛陽鏟,數抔黃土事,賽爾老兵不老,只是需要一個聽故事的人。
更多精彩故事敬請關注《你不是當年那個賽爾號了?(下)》,解密困擾編劇的「遠古劇情」與西方古典時間觀念的聯繫,運用社會性別(social gender)範疇分析解說賽爾號精靈形象的二次元轉向,更有埃裡克森心理成長八階段理論與賽爾號興衰之謎等深度內容等你來……
專題「換個角度看童年」
歡迎來稿
&
下次更新 / 4月10日
文字 | 陳Starry
編輯 | 兔梓
圖源 | 網絡
歡迎關注
餃子煮餛飩
和餃子同學一起
煮「餛飩」、看世界
聽說關注了「餃子煮餛飩」並點「在看」的讀者都會免費獲得一隻滿級雷伊和十個超能膠囊哦,我試過了是假的,不過還是希望路過順手點個「在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