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情熱點誰最快? 中紀委官網登"媒體排行榜"

2021-01-11 人民網

原標題:中紀委官網上「熱點首曝媒體排行榜」

  網絡輿情熱點誰發布得最快最及時?在25日發布的「2014年網絡輿情熱點首曝媒體」中,中紀委網站赫然在榜,名列第9名,成為唯一入選榜單的政府網站。這一榜單來自於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的統計數據。

  「2014年網絡輿情熱點首曝媒體」的前10名依次為:新華網、中新網、新京報、京華時報、人民網、央視、中廣網、新華社、中紀委網站和北京青年報。其中只有中紀委官網為政府網站。

  「網絡正能量從沒有像今天如此『充沛』,」網際網路新聞研究中心副主任華清說,2014年,網絡上的各種亂象逐步得到消解,主流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共識度越來越強。

  「第一時間發布」成中紀委官網標準

  統計數據顯示,反腐倡廉是2014年度網上輿論最受關注的話題,其他兩個則是司法執法和國防外交。

  中紀委特約監察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淑真認為,中紀委官網之所以「登榜」,一方面源於百姓對打擊腐敗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則在於其辦網方式「接地氣」,生動靈活,沒有像一些官網一般「板起面孔」。

  周淑真說:「自從去年9月2日中紀委新官網上線以來,採用了一系列『去神秘化』行動,比如發布內部組織機構圖、派駐機構分布圖;中紀委副書記、中紀委常委等高層官員紛紛做客官網,解讀政策,跟公眾交流;以及『大家訪談』、『漫畫展』、『圖說』等等。不僅內容權威、即時,發布形式也符合現代公眾的閱讀需求。」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第一時間發布」系中紀委官網運營團隊的標準之一。與門戶網站、傳統媒體網站相同,中紀委官網運營團隊也制定了嚴格細緻的「運行細則」,如每周定期召開策劃選題的周例會、「頭腦風暴會」;全天候值班,每天7時30分前就要完成當天的首次「更新」,首頁內容全部更新一遍。

  「網絡反腐進入官方主導時代」

  「榜單表明,反腐輿情正式進入了官方主導的時代。」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未檸說。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統計,2014年由網絡舉報而揭露的腐敗案件僅51件,全年總和不及網絡反腐「鼎盛時期」一個季度的件數。網絡反腐擺脫過去「網絡爆料-紀委介入」這種輿論的被動狀態,轉而形成「紀委公布-輿論熱議」模式。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介紹,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後,迄今只有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系新華社旗下報紙記者實名舉報,其他重大貪腐案件均為紀委監察部門主動查處。

  ■ 相關新聞

  熱點首曝媒體排名 新京報第三

  在25日發布的「2014年網絡輿情熱點首曝媒體」榜單中,新京報位列第三名。

  2014年全年的4783個網絡輿情熱點話題中,新京報首曝的熱點話題佔到了全部話題的8%,位列第三名,前兩名是新華網和中新網。

  儘管有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但新聞網站、報紙仍然是新聞發布的主要來源。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未檸介紹,在以多項監測數據作為指標評選後,選出了2014年1月至12月共計4783個網絡輿情熱點話題。對這些話題的信息來源統計之後顯示,新聞網站、報紙等仍是輿情熱點首曝的主要途徑,各傳統主流媒體作為熱點事件首曝渠道的比例均有提升,微博爆料佔比較去年則有所降低。

 

相關焦點

  • 【輿情觀察】2016年網絡輿情:輿情熱點從弱勢群體向其它階層擴散
    民生個案輿情多發   利益「受損」群體向其它階層擴散相對於過去熱點負面輿情事件多發生於城鄉結合部、偏遠地區,受損群體多為傳統被認為的弱勢群體,2016年發生在大城市熱點輿情事件較多,越來越多的其他階層捲入其中。
  • 自媒體時代輿情熱點產生的五大定律
    但置身前所未有的新媒體環境中,人們也感到網絡信息的泥沙俱下、良莠不齊。新聞的真假該怎麼判斷,媒體的責任該如何擔當,輿情的產生又有何規律,這些問題同樣引起人們的擔憂。自媒體輿情熱點形成的幾個「定律」當今普通民眾運用網絡以及新型傳播工具的水平不斷提高,但大量沒有受過新聞專業培訓的人有了麥克風,他們有著非常樸素的傳播理念,但是缺乏負責任的報導精神,這也造成了網絡輿情的複雜性遠遠大於從前。因此。
  • 4月份熱點輿情盤點分析
    從地域分布來看,輿情熱度最高的地區分別為湖北、山東、河南、北京、廣東,從輿情類型來看,網民討論的熱點主要集中於公共衛生、社會民生、學校教育等,從信息來源來看,本月熱點輿情主要分布於微博、新聞、論壇、客戶端等媒體。
  • 上半年政務輿情報告:網際網路內容治理重拳出擊受關注
    第二季度輿情持續走高,季度末的事件發酵時間會相對短一些,但六月熱點輿論事件卻呈現走高的態勢,一些引起極大輿情反應的地方事件都出現在六月份。圖1:2017年1-6月全國熱點輿情事件發展趨勢圖表1:2017年上半年輿情熱點事件排行榜TOP20
  • 網絡輿情危機特點、成因及引導
    網絡輿情的概念和成因網絡輿情是指在網際網路上對社會熱點問題或突發事件等不同看法的網絡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①。它是以網絡作為載體,以輿論事件作為核心,是廣大網民觀點及立場等的表達、傳播與互動,加之後續形成的影響力的集合,它是社會輿情在網際網路空間的映射,直接反映社會輿情。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美國是社交媒體的誕生地,長期以來,美國政府都將社交媒體作為重要的執政工具,但當社交媒體全方位主導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並在川普「推特執政」格局下進一步加劇美國的政治極化與社會撕裂時,社交媒體已從美國政府管理與推廣民主的得力工具淪為暴露自身民主亂象的顯示器,社交媒體時代美國網絡輿情治理困境盡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已是當前意識形態鬥爭的最前沿。
  • 2020年8月5大網絡輿情熱點事件分析報告簡報匯總
    2020年8月,發生了不少重大輿情熱點事件,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優訊全媒體輿情監測平臺通過結合輿情事件媒體報導量、網名關注討論量、事情傳播廣度和深度等不同維度,對2020年8月重大輿情熱點事件盤點如下:1、「張玉環再審宣判無罪」事件輿情概述8月4日,26年前「張玉環殺童案」再審宣判無罪
  • 【輿情觀察】年度分析:2016年網民社會心態大起底
    其中,僅10月中紀委《永遠在路上》反腐紀錄片網上視頻播放量總計達5400多萬次,新浪微博話題#反腐大片#閱讀量達1億餘次,網上支持擁護黨和政府的聲音更加壯大。第四,娛樂八卦話題多次引爆輿情,網民「全民娛樂」心態傾向值得關注今年「郭德綱『師徒』爭議」「王寶強離婚」「林丹出軌」等娛樂八卦話題強勢霸屏,吸引廣泛關注,在社交媒體形成討論熱潮,反映出網民「全民娛樂」心態。比如8月14日王寶強聲稱「妻子與經紀人通姦」並發表離婚聲明以來,相關信息迅速呈井噴式、裂變式增長,刷爆各大網絡平臺。
  • 2020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這些你肯定也關注過
    》看看這些輿情熱點你是否也關注過1消費維權投訴特點服務投訴增長迅速網購訴求有所增長數據顯示在助力疫情防控大局方面12315的「風向標」作用凸顯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布的每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數據,從投訴量上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投訴總量比2019年有所增長,同比增長約18.8%,消費者投訴解決率基本持平。
  • 重大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引導的基本原則
    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輿情引導要做到區分化管理。重大突發事件極易引發輿情熱點,其輿情類型可以簡單地劃分為影射政治型輿情、探討型輿情、認知錯誤型輿情等。根據不同輿情類型,應採取不同的策略與方式,進行輿情引導的區分化管理。對於帶有明顯錯誤政治傾向的輿情(如包含「泛意識形態化」錯誤內容),要做到堅定立場、堅決抵制、全面反對、徹底清理。
  • 涉教育熱點事件輿情觀察:個案背後謹防群體危機
    原標題:涉教育熱點事件輿情觀察:個案背後謹防群體危機輿情背景近期,多個涉及教育事件的社會輿情事件頻頻刷屏,並佔據熱搜排行榜引發網民熱議。近期涉及教育的多起熱點社會輿情事件,個案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同,但是,每個個案的背後,引發的都是教育問題的熱議,並有帶來群體事件危機的可能。
  • 【重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5月網絡輿論共識度報告
    報告指出,5月份全國熱點輿論事件的共識度水平為3.52,低於4月的3.71;政府認同度水平為3.26,高於4月的3.13;網民正能量指數為0.70。較之於4月,媒體、網民、意見領袖三個輿論群體間的觀點更分化,但對於政府在輿情事件中的態度和行動則更有信心。
  • 趨勢|中國網絡輿情研究進階的多維路徑
    著眼於壯大主流輿論、凝聚社會共識,發揮智庫闡釋黨的理論、解讀公共政策、研判社會輿情、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的積極作用。」 在我國,智庫有黨政部門、社科院所、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技和企業、社會多個運作主體。新型智庫的建設,需要在市場需求、研究氛圍、技術支撐、團隊建設等多方面創造條件。 在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是大勢所趨。
  • 把握網絡信息內容生態之於輿情工作的重要性
    當前,無論是做好網絡輿情管理還是突發輿情應對工作,把握好當前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是一個重要前提。2019年12月15日,國家網信辦審議通過《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並於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具體而言,理解網絡信息內容生態之於輿情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知曉信息生產變化。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以前,新聞傳播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新聞信息生產者通過媒體等將信息傳遞給受眾,傳、受雙方明確劃分成信息生產者和信息接收/消費者。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到來,特別是新媒體浪潮襲來,「全民記者」時代,信息生產者不再局限於新聞媒體,公民也在生產新聞。
  • 這些問題「上榜」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15 08:56:23 來源: 金臺資訊 舉報   中消協今天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報告
  • 閩南科技學院舉辦網絡輿情培訓會
    網絡輿情培訓會現場。閩南科技學院 供圖東南網12月2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通訊員 葉森嵐)2日下午,閩南科技學院舉辦網絡輿情培訓會,東南網新聞(輿情)中心輿情分析師王楠應邀作《新形勢下網絡輿情的應對與處置》專題培訓。
  • 立體流程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網絡治理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並要求地方政府充分踐行網絡群眾路線,進一步增強政務公開,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另外,根據調研和訪談發現,地方政府的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和水平參差不齊,儘管有些發達地區以及輿情高發地域引導水平較高,但大家同樣都存在迫切的需求,希望有一個危機事件的網絡輿情引導流程圖,充分融合輿情技巧和政府工作流程,呈現一個立體化的方案,幫助它們在危機事件中有規可依、有圖可用,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
  • 汕尾市林業局政務輿情回應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政務輿情應對工作,提升政務公開水平,增強政府公信力,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和省市關於建立政務公開輿情回應制度的要求,市林業局建立政務輿情回應制度如下:第一條 輿情監測收集。
  • 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教育輿情應對處置策略研究
    2.信息傳播的速度「插上翅膀」由於移動網際網路打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限制,具備即時傳播性、全覆蓋性、交互性等特點,這就造成一些可能觸動社會神經的私人話題可以迅速進入公眾視野,以極快的速度擴散,在官方尚未介入時已呈現井噴式增長,迅速演變為跨行業、跨地區的全民關注的熱點事件。網絡輿情醞釀期大大縮短,熱點生成大大提速。
  • 「2019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TOP100發布
    會上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線副總經理、總編輯單學剛發布了「2019年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TOP100賽事,榜單由人民體育與人民輿情數據中心連續第五年聯合發布。「2019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在往年榜單的基礎上,對評分指標和分數統計系統進行了優化。指標圍繞「賽事專業度」、「媒體辨識度」、「公眾認可度」三個一級指標進行考量,設置二級、三級指標3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