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的「三把火」,把貧困戶生活「燒」紅火了

2020-12-26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圖/受訪者提供

廣東潮州饒平縣長彬村地處粵東邊陲山區,四百嶺南麓。走進長彬村,保存完好的古建築讓人目不暇接。古樓、古寨、古廟、祠堂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曾經的輝煌。

但是,廣東省人社廳養老保險處處長、長彬村駐村第一書記殷秀才第一次來的時候卻無暇觀看。

作為新上任的駐村第一書記,他的腦海中始終思考著一個問題:長彬村是潮州市貧困人口最多的村,全村有5300多人,貧困戶306人共88戶。如何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如何保證脫貧「成色」?

廣東潮州饒平縣長彬村村貌

第一把火:打造一支有戰鬥力的村黨委

抵達長彬村當晚,殷秀才便拉著村幹部走家串戶,察看村容村貌。殷秀才的舉動讓當地村民不解: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怎麼這位扶貧書記有點不一樣,既沒帶來扶貧慰問金,又沒開展新項目。來了村裡就開始不斷地串門,不是在屋子裡跟村民聊大天,就是到田間地裡去轉悠。

殷秀才(中)在村民家中走訪

經過幾天的調研,殷秀才終於決定開始「放火」。而這第一把火就是在村裡成立黨委。這下子,殷秀才的舉動在村民眼中更是不解。

但是,在殷秀才看來,抓好黨組織建設才是醫治「貧困病」的「本」。「一個村要發展好,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黨組織帶領。而且這個黨組織一定要有戰鬥力,一定要講政治,一定要有執行能力。」

廣東潮州饒平縣長彬村古廟

殷秀才表示,村裡產業單一,村集體發展緩慢,最重要的是發展內生動力不足,村黨組織號召力還不夠強,黨員帶頭示範作用不突出。

「越是在基層,越是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

殷秀才決定結合長彬紅色村建設,不斷提升紅色長彬建設深度。村裡有168名黨員,而黨組織一直是長彬村黨總支,推動村黨組織升格成為首要大事。

為此,殷秀才多次跟饒平縣委、組織部溝通,與新圩鎮黨委協調,在他的大力推動下,終於在2019年7月26日,長彬村召開中共長彬村委員會成立大會,將長彬村黨總支升級為村黨委,成為潮州市第一個設立村級黨委的鄉村。

長彬村村貌

同時,將原來的黨支部進行了優化設置,設立了4個黨支部,便於開展各項工作。基層黨組織升格和合理調整後,村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都明確了「責任田」,村裡各項事務得到落實細化,執行效率顯著提升。

通過抓黨建、強學習、常溝通等方式,促進工作隊與村黨委深度融合,形成「一家親」幹事創業的良好局面;注重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組織開展黨員 「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活動,把黨員責任區、示範崗設在脫貧攻堅項目上。

這為長彬村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長彬村黨群服務中心

第二把火:精準幫扶定製方案拔窮根

長彬村是潮州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省定貧困村,過去,村裡以務農為主,人多地少,產業機構單一,人均收入低,普遍缺乏勞動技能。

「怎麼開發貧困戶自身潛能,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殷秀才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長遠之計。」殷秀才決定,這第二把火,要從解決就業開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殷秀才帶領工作隊通過組織粵菜師傅、電商、家政、農業種養等一系列的技能培訓,逐步改變了貧困戶就業思想觀念,激發了貧困戶內生動力,提升了貧困戶技能水平。

殷秀才與村民在一起

與此同時,殷秀才鼓勵和扶持有意願的貧困戶創業,拓展了就業的另一種方式。對此,貧困戶陳義鑫深有感受,他在殷秀才的鼓勵下,通過工作隊的助力開了一家小飲食店,主打潮汕牛肉丸。

但是,對於創業者來說,啟動資金都不容易。「創業具有就業倍增效應,對有條件有意願創業的貧困戶,我們要大力支持。」殷秀才說。

殷秀才為此與銀行溝通協調,為陳義鑫爭取到了銀行貸款。有了啟動資金,殷秀才還時常到他的店裡了解經營管理情況,幫他解決難題。

看到店裡悶熱,殷秀才協調結對單位資助了他一臺空調。當看到疫情期間店裡生意受到一定影響,又幫他「支招」,開設淘寶網店進行網上銷售。

現在陳義鑫已經開了一家淘寶店,「我對自己做的牛肉丸很有信心,可以把生意做到長彬村外」。

殷秀才查看村民產業情況

今年5月,長彬村與熱心企業廣東飄香獅頭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達成扶貧養殖協議,扶持貧困戶養殖獅頭鵝,為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開闢了一條新路子。

2019年底,長彬村88戶貧困戶已經實現穩定脫貧,基本實現「人人有收入、戶戶有就業」,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5萬,相對貧困戶和貧困村實現雙脫帽。2019年底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16495元。

貧困戶的增收帶動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四年間實現了近三倍的增長,由2016年初的7841元增長至2019年底的22938元。

長彬村村貌

第三把火:引入三大工程打造扶貧高地

長彬村的發展已進入正軌,但對殷秀才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近年來,廣東大力推動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作為廣東省人社廳的扶貧幹部,殷秀才自然不會錯過如此良機。

「通過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落實精準技能幫扶機制,職業培訓與學制教育相結合等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廣大城鄉貧困家庭實現技能就業、技能致富。」

殷秀才在長彬村放起了「第三把火」。

長彬村村貌

「我們正在建設長彬就業扶貧基地和『粵菜師傅』技術培訓和服務示範中心,聚焦實施技術培訓質量幫扶,全力打造技術扶貧高地。」

殷秀才表示,長彬就業扶貧基地選址位於長彬村中心區,佔地面積約380平方米,將建5層標高修建。1、2層建設「農村電商」技術培訓和服務示範中心,3、4層建設「南粵家政」技術培訓和服務示範中心,第5層作為培訓宿舍。

「粵菜師傅」技術培訓和服務示範中心選址建於新圩中學劈面,縣道西漁線路邊,位置極佳,該項目將接納「培訓+謀劃」的模式,集「培訓、展示、烹飪、營業、住宿」等功效一體化。

長彬村村貌

「長彬村的新項目建成使用後,不僅能成為長彬村的一道亮麗風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升貧困戶人員和其他村民的勞動技術,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創業,並輻射動員周邊地域。」

殷秀才表示,預計每年培訓「粵菜師傅」「南粵家政」「農村風扇」等技術300人次以上。看著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殷秀才欣慰地說:「現在,即使駐村工作隊撤走,我也能放心了。」(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 | 謝哲

實習生 | 何際紅

相關焦點

  • 長彬村第一書記「三把火」 讓貧困戶生活旺起來
    長彬村第一書記「三把火」 讓貧困戶生活旺起來金羊網  作者:周聰  2020-07-16 長彬村是潮州市貧困人口最多的村,有貧困戶88
  • 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中新網太原12月15日電 題: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郭瑜琛  「長治農信真幫實扶解民憂,集中安置持續發力樂安康」,15日,走進沁縣漳源鎮羊莊村安康苑中心,大門上的這副對聯就映入眼帘。安置戶李翠孩撩起門帘在張望,「程書記,原來是你來了,快進屋裡來。」
  • 林鴻嘉看望慰問省紀委駐村第一書記和結對幫扶貧困戶
    1月16日,西華縣委書記林鴻嘉深入到紅花鎮龍池頭村,看望慰問省紀委駐龍池頭村第一書記陳保民和結對幫扶對象胡合方。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紅花鎮黨委書記張國玉陪同。
  • 駐村第一書記張躍傑:與貧苦戶心貼心
    2018年2月,偃師市郵儲銀行華夏支行長張躍傑到寺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寺溝村貧困戶,真正撲下身子,以村為家,全力以赴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彰顯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善、美」。  2018年2月,偃師市郵儲銀行華夏支行長張躍傑到寺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寺溝村貧困戶,真正撲下身子,以村為家,全力以赴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彰顯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善、美」。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雲南曲靖:第一書記的駐村手札
    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宣威市稅務局幹部李興雲主動請纓,和三個年輕小夥子組成駐村工作隊,去到了水坪村接下了駐村接力棒,著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易地扶貧可將當地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鎮上,享受安置區較好的生產生活條件、拓展增收渠道,但村民們並不願意搬。「在家我可以種點玉米、養幾頭豬就能維持收入,要是搬去鎮裡的安置小區,我沒有收入來源怎麼辦?」貧困戶徐昭宴在易地搬遷多次動員工作中都是這樣答覆。儘管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幹部多次介紹政府幫扶措施,可以安排到扶貧車間工作和有就業招聘會自由選擇工作崗位,但是徐昭宴還是不放心。
  • 她是一位神奇的書記,上任後第一把火竟然「燒」在了井裡?什麼情況
    ……」曾麗圓,吉林市生態環境局高級工程師,2017年7月起,她當上了蛟河市漂河鎮青背村駐村第一書記。你們要的第一書記,來嘍!翻看曾麗圓的微信朋友圈,我們不難發現,近三年來,她駐留最多的地方就是青背村。而朋友圈裡發送最多的內容,則是帶貨銷售村裡的農產品。
  • 活躍在貧困山鄉的駐村書記
    「基礎設施已經有明顯的變化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弄工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東亮說。2016年以來,弄工村在當地村委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改廚改廁工作取得新成效,當地苗族屯民居面貌煥然一新。
  • 楊凌農高會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們
    本屆農高會D館——陝西省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展位是本次農高會的亮點之一。來自全省各個地市的駐村第一書記們紛紛攜帶本村的特色農副產品亮相農高會,藉助農高會的舞臺推薦展銷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10月22日上午,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等領導視察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布展情況,對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履職成效和幫扶成果表示讚許和肯定。
  • 雞澤褚莊第一書記秦超傑駐村更「駐心」
    像楊貴娥這樣在微工廠就業的工人有18人,其中3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實現穩定脫貧。 「超傑書記時刻牽掛著褚莊村群眾,」邯鄲學院曲周分院駐村工作組幹部徐永嶺說,「他帶領我們第一時間結束春節假期,大年初三就返崗回村,協助村『兩委』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當中。」
  • 駐村第一書記|孫曉峰:肅肅宵徵 夙夜在公
    人物名片:孫曉峰,男,在商丘市睢陽區財政局工作,2017年4月,任職睢陽區馮橋鎮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商丘市睢陽區財政局駐馮橋鎮曹莊村第一書記孫曉峰高挑的身材、黝黑的皮膚,炯炯有神的眼睛裡透露著男人的陽剛之氣。這是孫曉鋒給筆者的初次印象。
  • 許洪蘭:行走在彝寨的駐村第一書記
    5年時間裡,她每天穿一雙膠鞋、背一個水壺、挎一個布包,越嶺翻山,行走在彝族群眾家中,走訪、調查、服務……她就是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公安局網絡安全與情報信息大隊教導員、石海鄉甘東村駐村第一書記許洪蘭。  幾度耕耘,幾度收穫。
  • 第一書記劉保鋒:用心點燃駐村歲月
    從第一天入村,他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甩開膀子、捋起袖子,深入田間,訪貧問苦,為群眾"把脈問診",一心撲在駐村幫扶工作上,真扶貧、扶真貧,讓昔日的小山村煥發新面貌。他就是汝南縣檢察院派駐古塔街道辦事處屈莊村第一書記劉保鋒。"點子好,辦法多"是村委班子對劉保鋒的印象。
  • 「憨書記」的駐村「真經 」——谷腳鎮大谷冰村第一書記劉翔脫貧...
    劉翔,龍裡縣司法局派駐谷腳鎮大谷冰村的第一書記,他個子不高,圓圓的國字臉上頂著兩朵「高原紅」,給村民的第一印象就是淳樸憨厚,再加上劉翔做事實在、心眼實,經常為村民貼錢辦事,因而得名「憨書記」。  「憨書記」不是真正的憨,駐村期間,劉翔積極思考和總結,感悟了不少駐村的真經,這些「真經」成了推動苗鄉群眾脫貧致富道路上的「加速器」。  真情築根基 規章強支部  「給錢給物,不如建好支部!」
  • 彭山區保勝鄉金崗村第一書記餘勇 當起駐村「經紀人」
    「他雖然是第一書記,但他更像是我們村的『經紀人』。」 日前,在眉山市彭山區保勝鄉金崗村村委的黨員活動室裡,村支書這樣介紹道駐金崗村第一書記餘勇。  今年44歲的餘勇,2015年7月被組織選派到彭山區保勝鄉,2017年5月擔任保勝鄉金崗村第一書記。
  • ...初心的駐村幹部|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
    我叫陳俊,是黃果樹旅遊區工委政治部創建辦副主任,按照組織安排,自2018年擔任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近3年了。    3年來,我始終以石頭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為己任,以石頭寨村全面實現小康為目標,帶領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積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役第一線,實現了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標,推動了石頭寨村鄉村振興。
  • 豐順縣留隍鎮茶背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杰峰:讓貧困戶 不再「返貧」
    村民口中的「濤哥」,名為徐森濤,是平遠縣中行鎮快湖村駐村第一書記。快湖村是平遠縣省定貧困村之一,整個村地勢為寬闊的長山坑,206國道貫穿其中,村頭至村尾自北向南長10公裡。徐森濤幾乎每天都要到村裡轉悠,看看這家貧困戶的雞苗生長情況,幫幫那家貧困戶銷售農產品,一個來回就是大半天。
  • 連兒灣鄉三源村第一書記賈世雄的駐村故事
    2017年9月,賈世雄同志按照組織的安排,從定西市安定區鳳翔鎮花坪村轉戰來到臨洮縣連兒灣鄉三源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在工作過程中,他發現村「兩委」班子存在軟弱渙散的問題,謀發展的思路觀念滯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意願和能力不足。針對這種情況,他決定首先把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作為開展幫扶工作的切入點。在深入廣泛了解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發揮第一書記作用,銜接匯報上級黨組織,對村「兩委」班子進行了優化調整、配齊配強人員,目前也實現了支書主任「一肩挑」。
  • 三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金銀花情結
    原先村委會旁的一片荒地上,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的金銀花農產展銷研發服務中心拔地而起,金銀花小鎮已初具規模……5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後選派張武軍、鞠波、王敬濤接續擔任陝西國家級貧困縣蒲城縣堯山鎮閆家村駐村第一書記。
  • ...清水河縣老牛灣鎮大岔梁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 崔衛畢
    老牛灣鎮黨委書記孟俊權(左)指導崔衛畢扶貧工作老牛灣鎮黨委書記孟俊權深有感觸地說:「老牛灣鎮一共12個村民委員會,其中7個駐村書記是從呼和浩特市派下來的。崔書記這些年能夠撲下身子堅持為老百姓辦實事,一幹就是4年。他克服任務重、離家遠、生活難的各種困難,深入百姓炕頭,在脫貧攻堅的繁忙工作中,做出了不同凡響的成績。」脫貧摘帽 是目標更是承諾時間不等人。實現脫貧摘帽退出,是大岔梁全村人民的目標,也是崔衛畢身為第一書記對他們許下的鄭重承諾。承諾必踐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