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北京800公裡,伸向太平洋的半島最頂端的地方,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痺的王江民在那出生。
人生賦予他的,似乎是一條註定不可能成功的路。
出身農村,3歲時患小兒麻痺症導致腿部終身殘疾。初中畢業,直到20歲才有街道工廠願意接收他做學徒工。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人生,已經沒有再向上走的機會。
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計算機編程,竟改變了他的一生。
1989年,和計算機打交道的中國人少之又少。王江民也不例外,30歲那年,他連電腦都沒見過,更別說接觸編程。
直到38歲,王江民才開始自學編程,發現電腦病毒並選擇與之較真,投身網際網路發展的浪潮當中。
一遍遍的實驗,一次次的重來,最後做成了一個叫"KV"的殺毒軟體。
憑藉著自己開發的程序,王江民在中關村一周便賺了150萬,從而有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到2002年時,他的軟體已成長為"KV3000",之後便成為了中國的"計算機殺毒之父"。
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計算機報》的記者報導說:"都說中關村不相信傳奇,但我們確實看到了。"
這句話說的,就是王江民。
江民殺毒軟體,後來被人們耳熟能詳。
20年前搭上編程這艘巨輪的人,20年後已然成為商業巨鱷,計算機成為"極少數人"躍遷的跳板。
現如今,對於從小接觸電子產品的00後一代,編程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01 編程——躍遷的跳板
葉珈寧——北大降200分錄取
99年出生的他,父母只是普通的銀行職員。
在其他孩子挑燈夜讀,為成績發愁時,北大已經為葉珈寧先是降200分,後面直接改為免試錄取。
葉珈寧從小就非常擅長信息學,不僅多次獲得省市級和國家級的信息學競賽獎項,2017年6月還去印度孟買參賽並獲獎。
葉珈寧說:"信息學是比較新的學科,部分身邊的人並不支持,擔心我會因為信息學或者編程而沉迷於電腦遊戲。
為此媽媽多次與我溝通,我一再表示真正喜歡信息學喜歡編程後,媽媽才同意並全力支持。"
正是他在信息學上的極大天賦,北大願意降分200分錄取葉珈寧,有網友稱,這是史上最牛的通知書了,而葉珈寧其實早在高二時就知道自己將進入北大。
賈伯斯曾經說過:
編程重要的是我們把它當做思考的鏡子。它會教我們一種思考方式。
許晟偉——北大降分60分錄取
在高考之前,許晟偉在全國信息學奧賽上獲得了銅牌,也因此獲得了北京大學降60分錄取的資格。
"編程學習,興趣很重要"。許晟偉告訴記者,"最開始,我只想為自己做一款小遊戲,隨著後臺的深入研究,我逐漸地喜歡上了這個領域,編程很神奇,它可將我的創意全部實現出來"。
毛嘉怡——高二保送清華
在第34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高二女生毛嘉怡、高二男生陳博涵、高一男生範致遠三名同學拿到金牌,進入國家集訓隊,被保送到清華大學。
在近400名參賽選手中女生比例不到十分之一,而毛佳怡從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國第七名,女生中排名第一。
他們因編程變得不平凡。
02 學編程已不是程式設計師的專項
有很多家長都以為學編程以後就是要做程式設計師。
朋友前天跟我說了個事,聽完後讓人不禁感嘆:現在的小孩子真是太厲害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天晚上,朋友開車帶上二年級的小侄子去吃飯。
車啟動後,導航軟體語音提示一句:"夜間行駛,請注意安全。"沒想到旁邊的侄子口出驚人,他說:"這是一個if Else 條件判斷,如果程序判斷不是白天時間,就會執行夜間模式。"
朋友簡直驚呆了,如果沒記錯的話,條件循環判斷應該是高一的數學課本講到的吧!難道家族裡出現神童了?
掩飾掉吃驚的表情,他問:"你怎麼知道這些的?"
沒想到侄子微微一笑,好像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他說:"我跟隔壁家大哥哥玩一個編程遊戲的時候,他們這樣教的。
我學得快,大家都誇我是神童,我還知道為什麼我們樓道的燈會沒有開關也能自動打開呢,這是條件判斷+聲控感應器……"
朋友這才想起來,隔壁的五年級孩子確實在學少兒編程。
朋友說,以前一直對少兒編程存在誤解,總覺得孩子學編程會不會拔苗助長啊?這下算是明白了,兒童編程和代碼編程不一樣。
從小接觸編程對知識體系的建立產生著巨大的作用。侄子現在跟他討論問題,條分縷析、簡直比自己考慮的還全面。
以前看過一段視頻,關於#編程向未來#,科技強國夢的話題,讓我們與群星共同推進人工智慧教育發展,讓更多的青少年創意編程,建設網絡強國!視頻包含了周冬雨、李晨、佟麗婭、鄭愷、周筆暢、張一山、劉昊然、吳磊等眾多明星,共同發聲"每個孩子都該學編程"。
之前我們討論過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不說我們的孩子將來一定要做程式設計師,單單是社會的大環境趨勢下,懂編程就是像我們現在得全面電腦辦公一樣的基本必備技能。
成為人工智慧的創造者與主導者,是孩子們不被時代淘汰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