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天遲鈍到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看這個孩子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他的

2020-12-11 小風兒童心理學

每個家長都懷揣著一顆把自己家的孩子培養成天才的夢,而真正的天才卻沒有幾個,哪怕家長耗費很多功夫,讓孩子吃了很多苦,在小小的年紀承受不該承受的學習壓力,可孩子終究只是比別人早起步幾年而已。

電視劇武林外傳中「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7歲熟讀四書五經,8歲精通詩詞歌賦」的呂秀才夠神童了吧?可最終結果是「25歲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

現實中同樣的例子也有:出生於1983年的魏永康,兩歲時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四歲學完了初中階段的全部課程;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直接碩博連讀。可這位風光一時的神童的結果卻是黯然退學.

那麼天才就真的只能靠孩子的天賦了嗎?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就真的一無是處嗎?

當然不!家長真正的通過早期教育讓孩子成為天才的例子是存在的,從先天遲鈍到史上最年輕的博士,小卡爾·威特就是早期教育成功最佳典範和先行者。

卡爾威特的教育

老卡爾·威特是19世紀初德國的一位的鄉村牧師,在他年輕時,他的第一個兒子早早就夭折了,直到他52歲那年,他的第二個孩子卡爾才遲遲的降臨到他的身旁。他用自己的名字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希望兒子能作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可以健康成長。(在西方文化裡,父親用自己的名字給孩子是一種祝福,是很常見的事情)

但天不隨人願,他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在出生時被臍帶勒住了脖頸,剛出生就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雖然被救活,但依舊因為缺氧傷害了大腦的發育,反應比普通嬰兒遲鈍得多。在當時的「天賦決定論」盛行的環境下,包括他的妻子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看好小卡爾未來的成長前景。

只有老卡爾依舊堅持不放棄孩子,他查閱了大量書籍,從法國思想家愛爾維修處獲得了靈感:「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將成為不平凡的人」作為一個準備充分的父親,他有信心自己的兒子不會真的成為一個笨蛋。

他始終認為:「孩子智力的開發必須與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現同時開始」。同時他也是最早實現真正的早期教育的人。於是,在這種當時十分超前,甚至在現在依舊先進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小卡爾不但沒比同年齡的其他孩子落後,反而還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才。

小卡爾威特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

10歲進入哥廷根大學;

13歲出版了《三角術》一書;

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卡爾目前仍然是《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中「最年輕的博士」紀錄保持者);

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

而且與那些過早失去後勁的神童們不同,小卡爾在成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後,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裡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3月6日逝世為止。

儘管要考慮上個世紀博士的難度與現在相比要輕鬆很多,但無論如何這些都無法否認老卡爾教育思想的先進性以及他對於早期教育的卓越貢獻。而老卡爾對於小卡爾威特的教育最核心的就在於不執著於知識的超前學習,而是對孩子智力重點開發。

科學研究表明,基因對於人類智力的影響在個體之間差距並不大,如果非要數位化的話,在總體上,絕大多數人之間的先天智力差別都在10%以內,而對於大腦的開發運用才是拉開人與人之間智力水平的真正決定性因素。

因此老卡爾·威特的教育不但有現實的成就也有理論支撐,證明這並不是不可複製的孤例。而關於他的教育理論,他的兒子小卡爾維特曾將父親老卡爾·威特對自己的教育記錄編撰成書《卡爾威特的教育》。

雖然在當時,這本書並沒有被重視,但在日益強調兒童教育的今天,這本書也被人們從歷史中重新翻出來,《卡爾威特的教育》也從美國國家博物館走到了印刷廠,進而走到了市場。在這裡,我就將《卡爾威特的教育》向各位家長進行推薦,希望可以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智力。

而想要鍛鍊孩子的智商,除了家長要學習如何智力開發的技巧,家長對孩子也要有所投資,而讓孩子從小就玩益智玩具,讀益智圖書無疑是極佳的選擇,小風我在這裡再為各位家長朋友推薦一套《IQ遊戲益智大百科》。

全套書共計五冊,分別是立體移動遊戲益智、迷宮冒險遊戲益智、平面拼圖遊戲益智、數字推理遊戲益智和圖畫照片遊戲益智,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地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從小就在遊戲中進行自身的智力鍛鍊。

另外向各位家長做一個一定要知道的小科普:正版兒童圖書中使用的專業童書環保墨不含鉛,但廉價的盜版書籍則往往使用含鉛的普通油墨,雖然對成年人影響不大,但會對還在成長中的兒童造成大腦以及身體的發育損傷。所以購買正版圖書,不僅保護的是創作者的利益,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

我是小風,一個基於事實、專注內容的育兒作者,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天才並非天生,《卡爾·維特的教育》痴呆兒到博士煉成記
    他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他的父親在卡爾·威特18歲時,把對他實施的教育方法寫成了這書 。而這樣的天才,1800年出生時,卻被認為是個有些痴呆的嬰兒。他的父親老卡爾·維特是一位鄉村牧師,在52歲才擁有這個孩子。小卡爾一生下來就明顯狀況不良,四肢抽搐、呼吸急促。
  • 6個孩子5個是博士,學霸父親談經驗: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要狠抓
    就像有「人才魔術師」之稱的學霸父親蔡笑晚說的那樣:「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沒有人會關心。」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哪怕孩子上學後,父母依舊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曾身為鄉村醫生的蔡笑晚深知這一點。即使家境貧寒,依舊將6個孩子培養成5個博士,一個碩士。
  •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現22歲最年輕博士
    中國網1月8日訊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1月7日報導,現年22歲的奧斯汀·霍華德(Austin Howard)近日成為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TD)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學位獲得者,他於13歲開始攻讀學士學位,有著「天才」、「神通」等稱號。
  • 6個孩子5個成博士!崔永元請教方法,農村醫生說出24字育兒經
    一個家庭當中有6個孩子,把5個培養成博士!聽到的人都以為這一定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高學歷製造家庭,最起碼父母就像是"狼媽虎爸"那樣極其嚴厲的家長,才能夠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學生。可是,事情遠非人們所想像的那樣,這個強大家庭的父親只不過是浙江的一位農村醫生,一個平凡的人。那麼為什麼他能夠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六位孩子?
  • 卡爾威特教育法:如何打造「天才」孩子?其教育法值得複製
    卡爾威特是世界吉尼斯記錄中最年輕的博士,他8歲就掌握多種語言,9歲上大學,14歲就獲得博士學位。這位天才人級物出生時,卻是一個有些痴呆的早產兒,之所以能夠有後來的逆襲,都是因為父親老卡爾從小對他的教育。老卡爾把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總結出卡爾威特教育法,獲得了全世界教育家的一致認可,並且風靡全球。卡爾威特出生在德國薩勒河畔的一個小村莊,父親老卡爾是一名牧師,卡爾威特由於早產的原因,患有輕微的痴呆症。
  • 一個家庭走出5個博士,父親暢談教子方法:學霸從小學開始培養
    文|凝媽作為父母,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才。但在育兒路上又深感迷茫,自己的孩子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於是把責任推到先天優勢上,認為學霸是天生的。誠然,有部分學霸有良好的基因,但並不是所有學霸都如此。
  • 如何創建「天才」子級?他的教育法值得仿效
    卡爾·維特是世界吉尼斯記錄中最年輕的醫生,他8歲時掌握了多種語言,9歲上大學,並在14歲獲得博士學位。當這個天才出生時,他是一個患有痴呆症的早產兒,他之所以有後來的逆襲,是因為他的父親卡爾從小就教育他。老卡爾總結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的認可,並風靡世界。
  •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曾是這個世界上最悲傷的父親
    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顧拜旦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中學畢業以後,先是在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隨後又留學英國。 顧拜旦在英國留學時,對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的教育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他西渡英吉利海峽進行考察,提出了在法國學生中開展競技遊戲、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的主張。他還針對孩子過分勞累的現狀,指出「唯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遊戲」。 隨著不斷深入,顧拜旦的研究領域逐漸從體育教育,延伸到世界體育發展。1890年前後,他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
  • 鄉村「赤腳大夫」的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
    鄉村「赤腳大夫」6個孩子5個博士,育兒秘訣只有24字,值得學習這位爸爸名叫蔡笑晚,是浙江瑞安的一個小村落的村醫,他自己沒有上過大學,但6個孩子中,有5個是博士,1個是碩士,都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大兒子名叫蔡天文,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生。
  • 農村一家6個娃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談心得: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
    有一位名叫蔡笑晚的鄉村醫生,家境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成才,1個碩士,5個博士。 崔永元向他求教家教的「寶典」、主持人魯豫在節目中叫他「博士老爹」、哈佛教授也向他學習教育經驗!!
  • 看張博士家孩子奧數如何考第一名,為什麼你在天天陪孩子寫作業?
    家長都愛討論怎麼管孩子,怎麼在低年級讓孩子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我偏偏看重了不愛管孩子的張博士,在我看來,張博士才是真正的科學教育者,他從來不管孩子,孩子成績卻越來越好。他從來不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的作業卻從來不讓他操心。
  • 從垃圾堆裡爬出來的,是如何成為博士的?
    為什麼要教孩子們寫詩?很多老師都覺得,寫詩不能提高考試成績,也不會提升升學率。但是校長說:「學了詩歌的孩子,不會去砸玻璃。」學了詩的孩子,學會了如何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看完這一集,我產生了一個很深的感觸,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很多時候,除了獲取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擁有一個更加開闊的視野,去對待生活中的崎嶇坎坷。
  • 讓家長告別焦慮,讓孩子未來可期,卡爾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值得借鑑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會打破你對學霸的認知。這個人就是卡爾·威特。卡爾是一個早產兒,一生下來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好像有些先天不足。嬰兒時期的卡爾反應遲鈍,甚至有些痴呆。就連卡爾的母親也絕望地說:「這樣的傻孩子教育他也不會有什麼出息,只是白費力氣罷了。」
  • 世界教育奇書《卡爾威特的教育》:如何把孩子培養進哈佛大學?
    原創 芳蓉馨宇 STEAM在線世界上有一本教育的奇書,記錄了一位父親如何把生下來有些痴呆的孩子培養成了天才。這個孩子叫卡爾威特,他7歲時可以熟練運用5國語言,9歲時收到萊比錫大學的入學通知書,10歲時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1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來成為一位極富盛名的大學教授 。這本教育奇書曾在當時風靡一時,但在二戰期間,所有版本均被付之一炬,唯一珍藏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藏書倖免於難。二戰後,這本書被發現,再次流行發行,至如今,全球銷量兩億冊。
  • 如何培養一個有上進心的孩子?教育專家告訴你4個最有效的方法
    「儘量不要限制孩子,」卡拉巴洛博士說。 「他們應該自由地探索和發展自己的興趣。「你的工作是關注他們自然傾向於做什麼,或者花幾個小時開心地做什麼。還要注意不要排得太滿。無聊也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它教會孩子們依靠自己的創造力,或許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新的才能。
  • 維斯塔潘—史上最年輕的老司機 F1沉悶?有他在精彩加分不打折
    2015年3月29日,麥克斯-維斯塔潘在雪邦賽道以第七名的成績完賽收穫6個積分,那是他在F1的第二場比賽,那一天他也以17歲5個月又29天成為F1史上最年輕的積分獲得者;自此開始
  • 痴呆兒子8歲學會6種語言,16歲獲雙博士,一切奇蹟源於天才教育法
    但是面對當時醫院的判定,孩子父親並沒有放棄,而是全身心的教育孩子,最後成功將兒子教育成能自由運用六國語言,通曉很多學科,有很多驚人成就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父親就是卡爾威特。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
  • 《教育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律、自立、自學的孩子?
    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陳錢林從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長近20年,對教育生態整體十分了解,他悉心研究家庭教育,自己的龍鳳胎均獲世界名校博士學位。
  • 家族連出11個博士,都是名校!女兒談教育:從小學開始狠抓這三點
    他到底有多厲害?就連周恩來都讚賞他,說他是文武雙全。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如今也沒有多少個人可以比得上,他的稱號都是這樣的:「世界1000位最有創造力名人」、「世界1000位偉大科學家」,他真的是貨真價實的科學界的泰鬥人物。
  • 這四個壞習慣導致孩子大腦變遲鈍,別等孩子變笨了才知道
    孩子聰不聰明有先天基因的影響,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通往聰明的道路只有一條,勤奮和自律,但讓孩子變笨的道路卻有千萬條。小明媽媽最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咋這麼笨呢,你爸博士生,你媽本科生,怎麼到你,連考80分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