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有句話叫做:「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萬物規律。古德聖賢們一直在宣揚積善行德的重要性,就是因為他們相信因果善惡的存在。
《太上感應篇》說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福與禍是途經不可尋求的,全靠自己的言行感召而來;做善行善就會產生福德,做惡行惡就會招來禍端,這種善惡報應,就像影子一樣,會緊緊跟隨著你,不會有絲毫差錯。
在佛教中還有一個偈子叫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個偈子告訴我們,你想要得知過去生中自己是什麼樣的?看看現在所承受的果,就能夠明白了;你想要知道未來世會活得怎麼樣,看看現在所做的因,就能夠了知了。
我們的生活就是被連續不斷的因與果連接而成,因會感召果,果又會繼續造下因,如此循環不斷。而高僧說,如果不想感召不好的因緣果報,這4種話不要說。
一、妄語不要說
妄語就是亂講話,說謊話和不真實的話來騙別人。而在佛教中,最大的妄語就是自己沒有證道,而宣稱自己已經得 道。高僧告訴我們,佛經中講到妄語的因果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如果你知道了妄語會感召這種不好的結果,就不會再隨意妄語了。
妄語會令眾生下墮三惡道,如果在三惡道中把應該承受的報受受完後,還要承受兩種因果受報:一就是常常要受到他人的指責和冤枉;二是因為曾經喜好騙人,所以現在也常被他人欺騙。
二、兩舌不要說
兩舌就是挑撥他人感情,離間他人關係,這樣的話是不能說不能做的。如果經常兩舌傷害他人之間的感情,要承受兩種因果:一就是因為曾經離間他人關係,所以自己與親屬關係會不和睦,或難得相聚,常常分離;二就是自己的家族親人中,大多相貌醜陋,很少有長得俊秀的,而且互相之間多關係不和。
三、惡口不要說
惡口就是常常口出惡言,對他惡言惡語,出口傷人,刻薄寡情,不給他人留有餘地。人們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好話,會給予人們非常的溫暖和正能量;而惡語傷人,也會讓人難過很久。
惡口行為也會感召兩種因果:一個就是常常受到他人的惡口惡語對待,開口就會與他人爭論,甚至會發生訴訟的事情;第二個就是會常常受到他人的惱害。
四、綺語不要說
綺語,大家對這個詞都比較陌生,它的意思就是邪話,挑逗他人的話,引發他人產生不正當思想的話。而說話尖酸刻薄、冷嘲熱諷,也屬於綺語。
常常綺語會帶來兩種因果感應,第一就是因為常常用語言騷擾他人,所以會使得他人不在理睬;第二個就是會導致說話口齒不伶俐,無法吸引他人的注意。
人們說語言是最具殺傷力的,好的語言,可以引來好的善緣;而傷人的語言,也會帶來惡緣。古人說,說出去的話和潑出去的水,都是無法收回的,以此來忠告我們要謹言慎行。
而佛教更是擁有五戒十善的戒律保護,讓修行人學會善護口業,因為口業很容易造,感得的果報也會很容易到來,所以我們一定要說善語,傷害他人和欺騙他人的話不要再說了,這樣是為他人好,更是為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