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都是人類的夢想,也是歷代君王追求的目標,誰都希望自己可以永葆青春,不受病痛之苦以及死亡的恐懼。人類對於永生的迷戀,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古埃及時代,有人在神話般的生命之水中尋求永生的秘密,有人則通過神奇的鍊金術來尋找答案,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好像沒有人能夠一直活下去。
現在死亡的問題正在用科學的力量嘗試解決,雖然目前尚未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明確答案,但是人類對於永生探索將會一直繼續下去。
人能活多久這是個問題,在中國歷代的記載中:清朝的李慶源,從康熙年間活到了民國時期,號稱活了256歲。史記中記載的菜籃公陳俊,歷經唐、五代、宋、元四個朝代,活了443歲。而號稱中國最長壽的彭祖活了800多歲。
但是這些記錄都缺乏實際的證據,更多是一種傳說,現在經過驗證過的最長壽的人是法國的真理卡門,她們年齡為122歲,那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歲呢?
現在有三種學生都大致算出了人類的極限壽命。第一種是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巴豐提出的生長期學術,也就是說哺乳動物的壽命約為生長期的五到七倍,被稱之為巴豐係數。
人的生長期約為20到25年,所以他估算出人類的自然壽命應該為100到175歲。第二種學說是細胞論,美國生物學家海弗利克在1961年做過一個實驗,將人體細胞放到培養皿中,觀察細胞分裂的上限,他發現,即使在最佳的培養條件下,細胞也無法持續繁殖下去,大概在繁殖50次後,細胞就停止了分裂,這也證明人類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有限的,這個上線就被稱為海夫利克上限。
細胞不僅在體外遵循這一規律,經過研究還表明,在體內也依照這一規律,地球上的每一種脊椎動物都有海弗利克上限,如海龜為90到125次,那麼海龜則可以活175歲。
細胞的分裂次數越多,生物的壽命就越長,反之則越短,當然,有種特例就是某些癌細胞不存在海弗裡克上限,可以無限分裂下去,這就是為什麼癌症很難治癒的原因。所以他認為人類細胞自胚胎開始,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2.4年,按照分裂50次計算,人類的自然壽命大概在130歲左右。
第三種是成熟期的,科學家認為,人的壽命與哺乳動物的壽命具有共同規律,哺乳動物的最高壽命為性成熟的八到十倍,而人在14到15歲左右性成熟,所以人的自然壽命應該為112到150歲。
這三種學說都大概演算出了人的壽命在112到175歲之間,那麼隨著科學技術以及醫療條件的不斷進步,人類在未來的幾百年是有望達到這個壽命的,這已大大超越了目前的平均壽命,但是你我的永生的夢想還非常的遙遠,那麼在我們的自然界中,是否存在永生的生物呢?
燈塔水母是一種非常小的水母,身長四到五毫米,大概只有小拇指甲蓋大小,但是它卻是一種可以永生的生物。
燈塔水母主要生活在地中海中,身體透明,可以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也就是說,當他從胚胎發育至成熟個體的時候,又能在退縮成幼體,然後再次發育,無限循環,這一過程是真正的返老還童。
如果不是經常被其他魚類吃掉,燈塔水母可以活到地球滅亡,那麼通過觀察燈塔水母的細胞可以無限繁殖,達到永生似乎可以找到人類永生的突破口,首先我們要知道人為什麼會死?
人類死亡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種,疾病、衰老和間接傷害。間接傷害無法避免,疾病有可能在未來被完全治癒,但是只有衰老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據統計,世界上90%的人質死於疾病,而80%的疾病又與衰老有關,所以說,衰老就是人體最大的疾病。
衰老就像一個人在生命的大草原上走著,走到一定的時候,突然面前就出現了一道向上無限高,往兩邊無限延展的牆,這個時候就是人人都會遇到死亡之牆,所以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說,人一出生便可以死了,從熱力學上講,生命的一個明確特徵,使它吸收了環境中的自由能,將其轉化為熵,作為廢物卸載。
生命系統從細胞時期就建立了自己並定期分裂新的細胞,修復機體,人體必需為新陳代謝,繁殖和維持機體分配新的細胞,已分配能量。這是人在數百萬年漫長的進化中建立的機制。
因此,死亡對於個體而言雖然是不好的,但是對於整個群體而言是好的,因為生物生存的一大目的就是為了繁衍,而有性繁殖,就給進化帶來了極大優勢,生物通過繁殖能夠把上一代的優質基因保留下來,如果個體不死亡就很難去繁殖,種群很快就會消亡,所以死亡就是進化的副產品,那麼衰老也就不可逆。
那麼僅從生物學角度是否可以延緩甚至停止衰老?細胞的每一次分裂就是從細胞的發育,生長以及死亡的一個過程,然而細胞的分裂並不是無窮無盡,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內最重要的就是細胞核,細胞核裡只包含了人體遺傳最重要的物種染色體,而成長的各種基因的DNA分子就像一根長長的細線,按照一定的規則扭曲成染色體。
細胞DNA的複製並不是完美無瑕,每次複製都會有些許的偏差,當細胞不斷複製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時候就容易引起DNA突變。儘管大部分DNA突變都不會影響細胞功能,但是DNA受損可能會導致癌症。
因此,細胞內有一些內置的機制限制細胞分裂的次數,防止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所以細胞的自我凋亡機制可以看成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防止細胞分裂次數過多的機制很大,可能是來源於染色體兩端叫做端粒的物質。
它們就像是兩根鞋帶上的金屬頭,細胞每分裂一次,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就會變短,就像一隻蠟筆一樣,每次都會消耗,那麼,這隻人體的蠟筆大概會在紙上作畫50次就會消耗殆盡,這樣細胞就因為無法分裂而死亡。
所以端粒也被科學家稱為生命時鐘,那麼如果能夠人為控制端粒的長度,對其進行嚴格保護,是否能夠延緩衰老,這個地方就搬出一件相愛相殺的武器,端粒酶。
酶是一種催化劑,那麼端粒酶就是細胞負責端粒延長的一種催化劑,端粒酶通過在染色體末端添加重複的DNA序列來維持基因組的完整性,簡單來說,這種端粒酶可以把細胞分裂中損壞的DNA進行修復,讓端粒不會因為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
端粒酶只存在於造血細胞幹細胞和生殖細胞之中,在這些從生命誕生到死亡必須不斷複製的細胞之中,才能夠檢測到具有活性的端粒酶,而大量活性的端粒酶則是存在於癌細胞之中,它可以使癌細胞呈現出無限複製和分裂的能力,因此正是利用這一點,端粒酶成了癌症的靶向標記物,原來通過抑制癌細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來對付癌症,讓癌細胞不能無限複製加速器滅亡。
那麼如果激活正常細胞的端粒酶,是否就可以讓細胞無限複製?從而達到人體的永生了?
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有很多問題,當正常細胞擁有了無限的複製能力,就更容易變成不受控制的癌症細胞,在正常人體細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到相當嚴密的調控。當細胞分化成熟後,端粒酶的活性就會漸漸的消失,如果正常細胞的端粒酶被激活,細胞在永生化的基礎上,就會發生更多分子突變事件,如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表觀遺傳突變等,這些突變在細胞中不斷積累,達到一定負荷時,細胞就可能發生惡性轉化,變成癌細胞。
目前普遍認為細胞永生化是細胞惡化的必經階段,因為所有腫瘤細胞都具備無限分裂的特性。不過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有些科學家說,端粒變短只是人體細胞停止分裂的一種表象,並不是關鍵因素,即使真的解決了端粒變短的問題,也無法讓細胞無限繁殖下去,就好比一個人衰老了以後去染髮,染髮會讓這個人看起來年輕,但是並不能阻止其衰老甚至死亡。
死亡我們到底是什麼?我們是否就是我們意識本身?人類死亡之後意識是否會消失?
這個一直困擾著科學家,我們姑且說大腦是產生意識的器官,我們的身體接觸的各種信息都會反饋給大腦進行處理,而大腦通過各種信號控制身體,那麼,只要製作一具用於大腦和神經系統相連的機械身體,就可以讓人腦控制這個軀體,,而這軀體損壞後可以隨時更換,理論上就可以實現永生的夢想。
還有希拉蕊普特南1981年在他的書中提到的一個概念當中,"缸中之腦",就是把人類的大腦和脊髓放入一個營養液的缸中,將大腦和脊髓的神經細胞連接到計算機上,再讓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大腦傳送信息,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你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都還在,自身的運動,身體觸覺感覺都沒有任何區別,但問題是,人類的大腦和脊髓也是肉體器官,也會衰老,而且腦細胞是高度分化,細胞不可分離,那麼這種缸中之腦的大腦一旦死亡,也就失去了永生的意義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肉體始終是限制我們永生的枷鎖,如果能剝離肉體和意識而意識單獨存在,不就可以永生了嗎?
意識和記憶是否可以獨立於肉體存在,他們是否是一種信號還是一種波,如果搞清楚這個問題,那麼意識也可以被虛擬化,就像有一種程序被上傳到網絡之中,只要這個網絡無線大,人就可以無所不在,而且這種意識和記憶還可以備份,無論經歷什麼樣的災難,都可以保留下來重新啟動。因為永生以後也就擺脫了對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所以宇宙就不再遙遠,那麼探尋宇宙的所有奧秘也就有了可能性。那人也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神或者是接近了神,但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如果人的意識可以被虛擬化,那麼人的欲望也就消失了,就像人間的七宗罪,都是基於肉體才存在。
那麼這個時候沒有了七情六慾的人需要如何支撐他們的精神世界?也許對於永生的他們來說,精神世界才是最大困擾,這個時候他們也許會用意識,創造出一個龐大的世界,或者是一個遊戲,這個叫做地球遊戲或者是宇宙遊戲,而他們只會讓自己的意識植入某個角色當中,去體驗作為一個實體生物的生活去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究竟死亡才是生命的真諦還是永生才是生命的真諦?在這個問題被搞清楚之前,人類還得不斷經歷生老病死的輪迴,生與死始終是自然的規律,但這並不是說人類追求永生就沒有任何意義,回頭看來,人類在追求永生的過程中有不斷的新概念,新理念及新技術被發明出來,我們的歷史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被改變,這就是相當有意義,但是永生並不是人類追求生命奧秘的終點,有限的生命才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恰恰是因為生命的有限你才會更加的珍惜自己,珍惜這個世界,畢竟就連宇宙也不是永生的。
未經本人"來自天狼B星的鹹魚"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