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註:本文發表於體育畫報網站,作者是Robert O'Connell,文中內容不代表譯者觀點。)
這不是約基奇本賽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甚至不是那一晚最佳的表現。在掘金對陣爵士的比賽的第二節,約基奇在右邊側翼持球。這就是二月份極其普通的一場比賽,約基奇看起來都快睡著了,這就是他平時給大家的印象。這位7尺大個就是NBA的天才,肌肉鬆弛的胳膊,剃著夏令營式的圓寸,慢條斯理的腳步以及對籃球運動的觀察能力,他突然在球場的上空傳出了一個高吊球,對於雙方球員來說都是一個未曾預料到的時刻。
突然,掘金的後衛穆雷,約基奇的好搭檔,一個加速衝到了籃下,就在剛剛,穆雷已經做好了溜後門的準備。但是這個動作沒有人察覺到,除了約基奇。球剛好落在了穆雷的手裡,他一個虛晃完成了上籃。爵士的防守球員們互相看了一眼。「他觀察到了一切。」掘金的解說員斯科特-黑斯廷這樣描述約基奇,但並不完全準確。錄像回放顯示,當他送出助攻時,他已經掉頭看著後場了。
大多數中鋒球員在整個職業生涯裡都傳不出那樣具有預見性的傳球,但是對於25歲的約基奇來說,這不僅是始料未及的,更是他賴以生存的技術。也許從早期的史蒂芬-庫裡開始,就沒有任何一支球隊像勇士這樣依賴一名球員的天賦。庫裡的投籃能夠改變對方的防守策略,他的投籃可以為自己以及隊友創造更多的投籃機會。而約基奇的傳球也能達到類似的目的。
他可以通過高吊球可以找到處於空位的射手,也能用擊地傳球透過厚厚的內線防線。那一晚,掘金以98-95戰勝了爵士,約基奇除了10次助攻,還得到了30分和21個籃板。他這賽季的數據讓人印象深刻,場均20.2分,11.4籃板和6.9次助攻。但是這些數據只能片面地反應他在掘金隊裡的戰術核心地位。掘金主教練邁克-馬龍說道,「我覺得我們擁有NBA最有活力,最年輕,最好的進攻組織者。」
約基奇的同輩們,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來自遙遠的地方,但都有同樣的籃球血統可尋。他們即將從庫裡、詹姆斯、杜蘭特等球員的手中接過聯盟的大旗。字母哥是個頭更高的勒布朗,在進攻端可以摧毀對方的防守,同時還能在防守端送出釘板大帽。
盧卡-東契奇的後撤步和空接傳球就是翻版的詹姆斯-哈登。但即使在這個看重球員對比的時代,人們的共識是,我們從未見過像約基奇這樣的球員。當NBA因為新冠疫情而無限期停賽的時候,對於球迷和那些試圖複製球隊的建隊者來說,他們想知道:這位最具特質的超級巨星是如何誕生的?
塞爾維亞的籃球哲學的發展源自亞歷山大-尼克裡奇,他是貝爾格勒大學的體能教練。在上世紀90年代,也就是二戰結束後和南斯拉夫解體之間,他成為了東歐的詹姆斯-奈史密斯。他在1964年奧運會前曾週遊美國,師從數十名大學教練,其中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約翰-伍登。他每次回家都會帶著一堆戰術手冊,裡面包含了無窮無盡的變化,因此需要球員能夠發現機會,並且在變化豐富的實戰中加以運用。
為此,尼克裡奇督促他的學生們在比賽裡的每一個獨立的分支都要出類拔萃,傳統的那樣需求已經不重要了。後衛學會了在低位轉身,大個子學會了如何用非慣用手運球過半場。早在「無位置區別籃球」在NBA流行起來的幾十年前,尼克裡奇執教的南斯拉夫國家隊已經在歐洲錦標賽裡所向披靡,簡直就是奇蹟。他的最高成就是在1978年的國際籃聯世界盃上獲得了一枚金牌,但是在他去世20年後,他留下的戰術打法依舊是球隊的勝利之道,也是塞爾維亞籃球的支柱。
「這是一個能帶來難以置信結果的體系,」奧戈尼楊-斯託亞科維奇說道,他是貝爾格勒人,也是掘金隊的球員發展主管。2012年,斯託亞科維奇以錄像協調員的身份來到丹佛,比約基奇的到來早兩年。他向球隊描述了一種方法,也是這個870萬人口國家所信仰的方法。16歲以下的球員都要嚴格遵守一個規定,不管他們的身高體重。「在那個年紀,沒有位置可言。他們需要知道面對籃筐時如何打球,在兩側時怎麼進攻,在底角時怎麼進攻。你教他們技巧和戰術,意味著你需要理解什麼時候使用不同的動作。」斯託亞科維奇說道。
一方面,他的描述讓人想到了布滿灰塵的戰術書,裡面教你怎麼戴護膝,有圖片展示跨場長傳,還有三威脅的位置圖。另一方面,這一規則似乎是為現代籃球運動裡的獨角獸所定製的——體型龐大,不再是神話般的存在,幾乎在場上可以做任何事情。
只有三個國家比塞爾維亞出品的23名NBA球員還要多。加拿大(3770萬人)41位,法國(6530萬人)26位和德國(8330萬人)25位。還有那些曾經組成南斯拉夫(2090萬人)的六個國家,一共產出了73位NBA球員,包括東契奇在內。在21世紀早期,塞爾維亞的籃球就已經久負盛名,當迪瓦茨在中線位置傳球,佩賈-斯託賈科維奇(非掘金員工親戚)投三分的時候,國王依靠他們的表現闖入了季後賽,但無奈遇到了巔峰時期的OK組合。
塞爾維亞籃球也遇到過低谷,當活塞隊在2003年用榜眼籤選擇了達科-米利西奇的時候,他的名字成為了風險(用高順位選擇未經美國籃球嚴格考驗的球員)的代名詞。目前NBA裡的塞爾維亞球員都是某個方面的專家,博格丹-博格達諾維奇是國王的得分後衛,有著出色的投射技術。7尺4寸的博班-馬揚諾維奇是達拉斯的替補中鋒,也是推特的熱門球員。
談到約基奇的這段歷史,他扮演了一個尼克裡奇教練的角色。這不僅僅是身體條件與技術的集合:寬闊的肩膀,穩定的中距離,三分定點投射,靈活的腳步以及出色的低位技術。這些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現在每一位MVP候選人在場上都要打多個位置。在勒布朗的時代,這就是場上工作的一部分。但是約基奇,7尺的身高還能做出前鋒的動作,不僅可以扣籃,還擅長製造進攻犯規,還經常傳出一些不可思議的球。約基奇就是技巧與戰術的完美結合,塞爾維亞的戰術手冊讓他變得難以置信。
場上的自由源於打破規則的限制。約基奇對於擋拆戰術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和穆雷經常互相給對方擋拆。根據PBR技術統計,他們是本賽季僅有的兩名球員互相助攻超過100次的隊友。但在塞爾維亞的籃球發展體系裡,球員們被禁止運動常規的戰術。因為這會被看成位置的模式化,球員不能往更全面的方向發展。斯託亞科維奇表示:「如果你知道如何閱讀場上的形勢,那麼打法的變化就更豐富,這就是塞爾維亞籃球的簡稱。」
這樣的訓練方式促成了約基奇天生的組織技術,指引他從傳統的模式化思維轉變到天馬行空的比賽理解。他培養出了一種思維,常規的進攻手段並非他的優先選擇。比如擋拆後順下終結,擋拆後彈出來投籃,坐在低位單打。他眼裡的進攻方式都是非常規的手段,通過對身體的使用以及對場上空間的判斷。尼古拉-內斯特洛維奇,塞爾維亞的西洋棋大師,也是約基奇的仰慕者。他在約基奇的比賽中發現了可預測的想像力,「我們能看到事情的發生,我在進行下一步動作前會提前計劃好後面的兩步。當約基奇把球傳到沒人的地方時,通過高吊球穿過猶他的防線,那就是西洋棋的動作。他知道會有人到那個接球點。」
如果年輕的約基奇在某種程度上看是一位理想的學生,是尼古裡奇式籃球世界觀的化身,但是他可能是一位令人沮喪的學生。2012年,他離開了家鄉索姆博附近的諾維薩德青年隊,加入了亞德裡亞聯盟的超級籃球賽。超級籃球賽的教練德揚-米洛耶維奇還記得他對這位17歲少年的第一印象,他說道,「我當時就知道這傢伙才華橫溢,但他的身體形態很糟糕。」
約基奇微胖的體形贏得了美國粉絲的喜愛,他年輕的時候喜歡宅在家裡,青少年時期一天在家要喝3升可樂,這對他身體構成了影響。教練擔心在經歷完整的訓練後會遭遇受傷,米洛耶維奇安排了一位訓練師單獨跟他訓練一個月,以此來提升他的身體狀況。在那之後,米洛耶維奇就將約基奇安排到了俱樂部的青年隊。
「他的身體狀態不佳,但是執教他很容易。」約基奇在青年隊的教練布蘭斯拉夫-維康斯託說道,「他在訓練時非常努力。」這樣的讚美一般用在痴迷於訓練的球員身上,但是對於約基奇來說,這裡還暗藏深意:這位教練對他的天賦十分迷戀。
有一天,維康斯託教練安排了一個運球練習,其中包含複雜的雙球運球。這個動作對於控衛來說都是十分有難度的。但約基奇輕鬆地完成了所有的動作,沒有任何錯誤。維康斯託回憶道,「所以我跟他說,『得了吧,你這個也練過,那個也練過。』然後他說,『沒有,這是我第一次練這個動作。』」
約基奇在那個賽季獲得了少年巡迴賽的MVP,再後來,他去了一個大俱樂部,在那裡他在訓練時的表現同樣突出。米洛耶維奇還記得一次關於場上決策能力的訓練。隊伍裡的大個子需要在擋拆後進行接球的練習,根據助理教練給出的信號來做出不同的判斷。如果助教比出了奇數的手勢——1,3,5——球員需要把球傳出去,如果是偶數,那麼他需要終結進攻。
約基奇的表現過於出色,導致助理教練的兩隻手都不夠用,然後米洛耶維奇又在球場的另一側安排了另一名教練,要求約基奇在做出判斷前需要數一下手指的總數。結果證明這樣的難度依舊難不倒約基奇。
「通過這個訓練,每一個球員都能成為不錯的傳球手,但是約基奇的傳球已經不好用不錯來形容了,他是超凡尋常的。」米洛耶維奇說道。
對於約基奇來說,訓練這些技術並不是最困難的地方,難處在於說服他在比賽裡運用這些技能。約基奇從小的籃球文化就是建立在無私和團隊配合的基礎上。這導致他無法發揮出與他天賦相稱的影響力。國際籃聯分析師弗蘭-弗拉斯其拉表示,「這是前鐵幕國家精神的一部分。籃球運動中也包含一定的社會主義,它告訴我們,『我們要分享球。』」
在2013-14賽季,作為超級青年隊的替補,約基奇表現得很好,但是骨子裡有一絲不情願。他會選擇用花哨的運球擺脫防守者,然後在這節比賽剩餘的時間裡串聯隊友的進攻。米洛耶維奇還特地督促他,因為他不僅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位有創造力的內線球員,還看到了一位7尺身高的控衛,同時可以在內線製造混輪。「每當他摘到籃板時,我都會鼓勵他自己持球進攻,我不知道他犯了多少錯誤,但是我知道我必須接受這些錯誤,因為你能預見這些錯誤終將迎來回報。」米洛耶維奇說道。
約基奇的隊伍在下一個賽季表現得很掙扎,只取得了11勝15負,但是約基奇迎來了爆發,他場均得到15.4分,9.2籃板和3.5助攻。他會在自己喜歡的位置組織進攻。「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了。」教練說道。雖然球隊戰績不佳,但是約基奇個人取得了亞得裡亞海聯盟的MVP和最佳新秀的榮譽。不過這些成就並不是他所需要的,約基奇的教練包括掘金的教練,都認為約基奇不在乎自己的個人數據或者榮譽,這在某種程度上與尼克裡奇的觀點產生了共鳴,一切都是可以教的,即使是一些必要的自私。「在我們隊伍,我們只會做對球員最好的事情。」米洛耶維奇教練說道。
的確,從某種程度上講,天賦就是你的助推器,約基奇不僅僅是塞爾維亞籃球模式的產物,維斯康託教練和米洛耶維奇教練都用自然,無私這樣的詞彙來描述他們之前的學生。約基奇那235磅的體格,經常被看做推特和NBA的笑柄,但是這樣的身體卻非常有用。
「他的身體很結實,他也可以順利移動到他需要到達的地方。他悠閒的步伐也有好處,他動作很慢,以致於他的籃球思維都跟著一起變慢了,他觀察比賽時感覺都是在看慢動作。他之所以能夠創造進攻機會因為他不像那些年輕球員有很快的加速。」米洛耶維奇說道。
儘管如此,即使約基奇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也很難想像現在這個版本的約基奇來自另一個傳統的籃球國度。尤其是美國組織的青少年籃球比賽裡,很多方面剛好與塞爾維亞籃球制度相反。在球員年輕的時候,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打法選擇控球後衛訓練營或者內線球員訓練營,他們會讓自己和同齡球員進行比較。
當掘金隊把約基奇帶到美國的時候,他在塞爾維亞的球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他們在前一年以41順位選中了他。他以前的教練們想知道他是如何適應NBA的。米洛耶維奇說道,「如果我告訴你們我預計到他會這麼棒,那我肯定就是在撒謊。」對約基奇的擔心並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周圍的環境,以及當他發現自己不夠靈活時會產生什麼想法。
但是丹佛證明了自己是約基奇的理想落腳處,他們的陣容充滿年輕的球員,有馬龍這樣出色的教練,就和米洛耶維奇一樣,願意把球交到約基奇的手中去掌控比賽。在很短的時間裡,約基奇已經成長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上個賽季和這個賽季,他已經成為了MVP的競爭者之一,並且帶領球隊取得了很多勝利。
他和穆雷的雙人配合已經成了聯盟裡最難防守的擋拆組合之一。約基奇已經成為了精彩回放的常客——他那精準的擊地秒傳和失態般的後仰投籃,幾乎每48分鐘都會上演好幾回。如果你看他的比賽時間越長,你就會明白他在比賽裡使用的那些小伎倆。他那些靈感都不是突然迸發出來的,而是身體本能反應的延伸。在某些時候,他會用小勾手投籃或者把球傳到外線射手手裡,這些都是常規操作。但是在其他情況下,他會讓球從防守球員的兩條腿中間穿過。
如今,斯託亞科維奇和約基奇的訓練基本上保留了塞爾維亞的籃球教學大綱。他們每天都要進行後衛一樣的運球訓練,並且會嘗試各種各樣的進球方式。單腳站立式的投籃會受到額外關注,因為約基奇沒有NBA其他球員那般的彈跳,他需要用更快的出手方式讓對手感到出其不意。
當被問到他們是否會進行傳球練習時,斯託亞科維奇笑著說道,「那是他自己的事情。」約基奇的成功或許並不能作為一個模板,現在球場上的孩子都在25尺外模仿庫裡的投籃,真正的臨場發揮是需要更高層次的理解的。
「在塞爾維亞,我們常說,『如果你想建一座房子,你的地基需要很大很穩。如果你的地基足夠大,你就可以建造更高的房子。』那就是籃球的哲學,你需要打好基礎,這樣你才可以觸碰到天空。」斯託亞科維奇說道。
作者:Robert O'Connell
編譯:Font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