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體育畫報
他不是偶然成為聯盟中傳球最出色的大個子球員的,打小,這個孩子的成長方向就是這樣子。從年幼開始,教練就著重訓練他的傳球技術,訓練他在任何位置的傳球。沒錯,他就是典型的塞爾維亞球員。
這也不是約基奇本賽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賽,甚至在那場比賽中也不是他最閃光的時刻。在掘金對陣爵士的第二節比賽中,他在右翼持球。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平靜,尤其是約基奇本來就是給人一種慵懶的感覺。突然,他送出了傳球,籃球在空中畫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雙方的球員都愣住了,而掘金隊後衛賈馬爾·穆雷心領神會,接球完成了上籃,爵士隊的球員對此沒有做出任何的防守反應。掘金隊官方解說員大喊:「他洞察了一切!」但事實上並不完全正確。因為錄像回放顯示,當他送出助攻時,他的目光正在遠眺後場。
大多數NBA聯盟的中鋒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或許都沒有送出過如此有預見性的傳球,但對於年僅25歲的約基奇來說,這更像是一種常態。也許從史蒂芬·庫裡開始,就沒有任何一支球隊如此依賴於一名球員的天賦來掌管比賽。庫裡出色的投籃技術能夠改變對手的防守策略,進而為隊友創造進攻的空間,而約基奇的傳球也能夠達到類似的目的。他的傳球能夠找到空位的投手,也能夠穿過對手層層嚴防的內線,讓隊友輕鬆得分。當晚,在98-95戰勝爵士的比賽中,約基奇完成了30分,21個籃板和10次助攻的三雙數據,而他本賽季場均20.2分,11.4個籃板和6.9次助攻的數據也令人印象深刻。但這些數據只能片面的反應他在掘金進攻戰術中的核心地位。正如丹佛掘金隊主帥卡爾·馬龍所說:「我覺得我們擁有全聯盟最有活力,配置最合理,且最具實力的年輕球員們。」
約基奇的隊友們同樣也是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也被看作為是聯盟的未來,並且即將從庫裡、詹姆斯和杜蘭特等人手中接過聯盟的大旗。但被看做最接近詹姆斯的是揚尼斯·安德託昆博,他不僅可以在進攻端摧毀對方的防守,也可以在防守端給對手送上頂板大帽。
此外,盧卡·東契奇的後撤步投籃和傳球被看做是詹姆斯·哈登的翻版。但即便是目前這個非常看重球員對比的時代,約基奇也很難找到對手。當NBA聯盟因為疫情而無限期停擺的時候,對於球迷們來說,他們更想知道的是:這位具籃球特質的超級巨星是如何誕生的?
塞爾維亞的籃球哲學發展起源於亞歷山大·尼克裡奇,一名來自貝爾格勒大學的體能教練。他曾在1964年奧運會前曾週遊美國,師從數十名大學教練,其中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約翰·伍登。之後,他帶著一系列的學習成果回到了塞爾維亞,而這些包含了無盡的戰術變化,因此這也需要球員們在比賽中自己發現機會,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變更戰術打法。
因此,尼克裡奇要求他的學生們在比賽中的每一個獨立部分都需要出類拔萃,而傳球則是所有人都必須要精通的。因此,後衛練就了一身低位單打技術,而大個子球員則學會了無球跑動和控球。早在「無位置差別籃球」在NBA聯盟流行起來的十幾年前,尼克裡奇的南斯拉夫國家隊就已經依靠這套打法在歐洲錦標賽中鶴立雞群,橫掃一切對手。他的最高成就是在1978年國際籃聯世界盃中贏得了冠軍,但即便在他去世20年以後,他留下的戰術打法依然是他贏得這個冠軍的基石,仍然是塞爾維亞籃球的支柱。
「這是一個能給人帶來難以置信的結果的體系,」斯託賈科維奇如是說。他來自貝爾格勒,現在是掘金隊的球員發展主管。在2012年,斯託賈科維奇以視頻協調員的身份來到掘金隊,比球隊選中約基奇還要早兩年。據他描述,在塞爾維亞這一擁有870萬人口的國家,人們對於籃球理念的認可卻如同宗教信仰一般籤呈,16歲以下的球員無論個子大小都要遵循嚴格的籃球理念。「在那個年齡,他們沒有場上位置的區別,」斯託賈科維奇說。「他們需要指導的就是如何面對籃筐進攻,如何防守,以及如何去打反擊。你教他們技巧和戰術打法,這意味著教練需要了解什麼時候使用不同的動作。一方面,斯託賈科維奇的描述讓人想起了塵封已久的戰術;另一方面,這一理念也幾乎是為了誕生現在籃球聯盟的全能型運動員而制定的。」
在目前的NBA聯盟中,塞爾維亞有23 名球員在此徵戰,只有三個國家的球員數字超過了塞爾維亞。
加拿大(3770萬人口)有41名球員,法國(6530萬人口)有26名球員,德國(8330萬人口)有25名球員。而如果把前南斯拉夫6個國家的球員都算上,加上東契奇,他們在聯盟共有73名球員(2090萬人口)。在21世紀早期,迪瓦茨當時在聯盟已經聲名在外,佩賈·斯託賈科維奇則是聯盟的三分王,他們在國王聯手帶領球隊闖入了季後賽,但無奈被鼎盛時期的湖人和OK組合擊敗。但對於塞爾維亞來說,他們在聯盟也有著「翻車」的歷史,最出名的莫過於在2003年,當時活塞隊用榜眼籤選了米裡西奇,這也是聯盟最著名的高順位災難之一。而如今,塞爾維亞還有一名新星正在NBA閃閃發光,他就是國王隊的得分後衛博格達諾維奇。
而對於約基奇來說,他扮演了一個類似於尼克裡奇教練的角色。而約基奇也是技巧和身體素質的結合體:寬闊的肩膀,穩定的中距離和三分球,靈活度高,腳步出色。如今每一個MVP候選人在球場上都扮演了多個角色,正如詹姆斯一樣。但我們是在無法想像,7英尺高的約基奇可以完成暴扣,也可以假摔,當這一切都結合在一名球員身上時,技巧和戰術素養的結合體,這實在令人興奮。
對於擋拆戰術,約基奇也有自己的天賦理解。約基奇和穆雷經常互相給對方擋拆,據PBP的技術統計顯示,他們是本賽季僅有的兩名互相給對手助攻超過100次的隊友。但是在塞爾維亞籃球的發展體系中,球員們被禁止固定在某一個位置上,這被視為是一種把球員模式化的選擇,他們更加估計發揮球員們的全面才能。斯託賈科維奇表示:「如果你懂得如何解讀場上的形勢,在根據形勢改變打法則更加容易,這就是塞爾維亞式籃球的簡稱。」
這樣的訓練模式也促進了約基奇天生的組織技巧,引導他從單純模式化的思考轉向更加全方位的籃球理解。他不再把比賽單純看作是一系列的模塊組合,而是每一模塊相互關聯的可能性,並且重新分解籃球場上的空間。塞爾維亞圍棋大師,約基奇的仰慕者尼古拉·內斯特洛維奇在他同胞對於籃球的理解中看到了更具預測性的想像力,內斯特洛維奇表示:「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東西,他一直在預測下一步的動作,當約基奇把球送到目前暫時沒有球員的地方,這更像是一種西洋棋的走法,他知道肯定會有隊友出現在哪裡。」
如果說年輕的約基奇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理想的學生,是尼古拉式籃球世界觀的化身,但他也可能是一名令人沮喪的學生。在2012年,當約基奇離開家鄉索姆博附近的諾維薩德青年隊,加入亞得裡亞海聯盟的超級聯盟,教練德揚·米洛耶維奇還記得自己對於這位17歲的少年的第一印象。米洛耶維奇說:「我立刻就知道約基奇才華橫溢,但是他的身體狀況也很糟糕,因為他有一天喝三公升可口可樂的習慣,也喜歡窩在沙發裡吃薯片,不喜歡運動,這讓我感到擔憂。由於擔心約基奇在高強度訓練中受傷,米洛耶維奇只能讓他在一名專門教練的帶領下訓練一個月,以提高他的體能。之後,米洛耶維奇讓約基奇先跟著俱樂部的青年隊一起比賽。」
「他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但他的可塑性非常強,」約基奇在青年隊的教練布蘭斯拉夫·維康斯託說。「在訓練中他非常投入,但是約基奇也不時展現著自己的天賦。有一天,維康斯託布置了一個運球動作,包括兩個球一起的複雜動作,這一動作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控衛也可能是難以完成,但是約基奇非常輕鬆的完成了所有的訓練要求,並且沒有任何錯誤。我剛開始以為他之前接受過相應的訓練,但是約基奇說他是第一次。」
在那個賽季,約基奇獲得了MVP,接下來,他去了一線隊,表現依舊出色。米洛耶維奇仍然記得在一次訓練中,要求大個子球員在擋拆時接球,然後根據場邊教練發出的信號做出判斷。如果教練伸出單數的手指,則大個子球員需要完成傳球,如果是雙數則需要終結進攻,而約基奇的表現非常出色。因此,米洛耶維奇試圖給他增加難度,要求約基奇觀察場邊不同位置的兩名助教,並且計算他們一共伸出了多少根手指,以此來做出決斷。當然,約基奇證明了這些訓練那難不倒他。「有了這一訓練,每名球員都可以成為一個像樣的傳球手,」米洛耶維奇表示,「但是約基奇的表現的確超出了我的預期,他真的是非同尋常的。」
對於約基奇來說,困難不在於如何提高他的技術,而是教會他如何合理地運用這些技術。約基奇一直接受的籃球文化都是基於團隊協作和無私的基礎上,這使他無法充分發揮出跟他天賦相符合的影響力。在2013-14賽季,約基奇作為替補隊員跟隨一線隊比賽,約基奇表現得很出色,但依然帶著一絲青澀。即便他控球突破了對方的防守,他依然會選擇跟隊友分享球,而不是終結進攻。對此,米洛耶維奇刻意的刺激他,他不僅看到了一個創造力十足的內線球員,還看到了一個7英尺高的控球後衛,同時他也可以在內線攪亂對方的防守。「每當他搶到籃板時,我都會鼓勵他獨立終結進攻,」米洛耶維奇說。「雖然我不知道他犯了多少次錯誤,但我知道我必須接受他的失誤,因為你可以看到,這些錯誤最終都能贏得回報。」
雖然球隊在第二賽季打的很艱難,只取得了11勝15負,但是約基奇卻成長的非常快,場均可以貢獻15.4分,9.2個籃板和3.5次助攻,並且他開始接管球隊的進攻組織任務。「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能力,」米洛耶維奇說。儘管他的球隊沒有贏得冠軍,但是約基奇還是獲得了亞得裡亞海聯盟最有價值球員和最佳新秀的榮譽。但對於約基奇來說,他對這些個人榮譽完全不感興趣,他只在乎球隊的成功。
在某種程度上,天賦本身就是一種助推器。約基奇不僅僅是塞爾維亞式教學的產物,維康斯託跟米洛耶維奇在描述他之前的學生時,都用了自由和無私這樣的字眼。雖然他重達253磅的體格在NBA聯盟依然是一個笑柄,但是卻暗藏著足夠的用武之地。米洛耶維奇說:「他的身體結構很好,他能夠扛住對手,並且能夠順利到達他需要站住的地方。雖然他的步伐很悠閒,但是客觀地他也把比賽節奏放緩,藉此他也有更多尋找空擋的機會和時間。」
但儘管約基奇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他與美國的籃球傳統依然格格不入。在美國的籃球傳統中,球員們從小就會被分成後衛或者大個子,然後去相對於的訓練營,跟他們一起訓練的也都是相似的隊員,因此,當約基奇登陸NBA聯盟時,大家都很好奇他將如何適應NBA。
當掘金隊把約基奇帶到美國時,他在歐洲聯賽已經名聲在外。他們在前一年的第41順位選中了約基奇,他的前教練們想知道約基奇將如何適應NBA。米洛耶維奇說:「如果那個時候我就猜到了他可以在聯盟表現如此出色,那我肯定是在撒謊。」人們關注的並不是約基奇本人,而是他所在的球隊,以及一名看起來不夠靈活的球員能夠帶給球隊什麼樣的改變。但是掘金證明了自己是約基奇理想的落腳點,他們的球隊陣容非常年輕,並且願意給約基奇在聯盟中成長的時間,而馬龍教練也和米洛耶維奇教練一樣,願意讓約基奇來掌管球權。
在很短的時間裡,約基奇已經從一名傳球手成長為冉冉升起的全能新星。在上個賽季和這個賽季,他已經接近成為MVP候選人。
在NBA休賽前,掘金以42勝22負的戰績排名西部第三。他與穆雷的雙人擋拆打法已經成為聯盟最難防守的擋拆戰術之一。約基奇是自帶聚光燈的球員,他在攻防兩端的表現都非常出色,無論是擊地傳球還是假摔後仰,他都非常擅長。如果你關注他的時間足夠長,你就能過明白他比賽中的訣竅是什麼:他不是突然迸發出的靈感,而是對一貫的、根深蒂固的方法的延伸。在某些情況下,跳起傳球或是獨立解決進攻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約基奇把球從防守隊員兩腿之間送過去,幫助隊友完成進攻。
如今,斯託賈科維奇和約基奇的合作相當於維持了塞爾維亞式籃球教學的優質性。他們每天都要進行類似的運球練習,並且嘗試每一種方式的得分手段。而單腳站立傳球更是被所有人所追捧的絕技,聯盟中幾乎所有人都被他這一絕技所晃飛過,而約基奇需要練習的則是在球場所有位置都可以做出這一動作,給對手一個驚喜。當被問及他們是否進行傳球訓練時,斯託賈科維奇沒有正面回答。但約基奇的成功可能並不是一個可複製的模板,畢竟真正在球場上的即興發揮才是一個更高層次對於籃球的理解。在美國,我們常說:「如果你想要蓋一所房子,你的地基必須要很大很穩。如果你的地基很大很穩,那你可以建一所很高的房子,」斯託賈科維奇說。
這也是籃球的哲學:你必須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才能達到相對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