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感覺怪怪的,住在農村也聽不到知了、青蛙叫,什麼原因?

2020-12-15 鄉村靈子

南方地區可能這個季節應該有知了和青蛙的叫聲了,南北方是有季節差的。按照正常的節氣,北方現在本來就聽不到蟬鳴蛙叫。知了和青蛙的叫聲,需要等到入伏以後。現在剛剛夏至,雖說夏至就是夏天了,可離入伏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所以現在北方還不到蛙叫蟬鳴的時間。不過有一點兒倒是真的,按理說每年麥收以後,就會聽到我們當地有一種叫做「麥知知」的叫聲,可今年麥收已經全部結束了,到現在也沒有聽到一次麥知知的聲音,不知道是因為天氣還是今年閏四月不到時候。

退回二三十年前,每年進入三伏天以後,雨水漸漸多了起來,每下一場雨,地底下的知了就會鑽出一批。晚上拿了手電,去河邊或者蘋果園裡面照知了猴,就可以看到樹幹上爬滿了一串一串的知了猴,用手往下摘就可以了,摘回家以後,油炸知了猴,是我們當地的特色美食。現在或許是抓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也或許是農藥的關係,反正知了猴越來越少了,樹上一串一串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那些知了猴,等到天亮以後,就爬到樹上變成了知了,拼命的鼓譟著炎熱的夏天。只要聽到知了的叫聲,那一定是在最酷熱的三伏天。蛙聲也是同樣在三伏天最熱鬧,因為三伏天的河裡以及池塘裡都有了水,有水才能有青蛙棲息的地方。這時候尤其是到了晚上,附近哪怕有個水灣,也會被蛙叫聲吵的人心煩意亂睡不好覺。

小時候家裡沒有空調電風扇,夏天的晚上熱的睡不著,就跟著大人去河邊涼快,仰面躺在草帘子上,看夜空中滿天的星星,聽河裡此起彼伏的蛙鳴,身邊左鄰右舍的大人們在說著不知道哪個朝代的故事,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童年的記憶,似乎離我越來越遠了,現在夏季的夜晚也可以聽到蛙叫聲,可不再是我小時候的景象了。

其他地方可能沒有人把知了當成美食,我們當地每年夏季,有浩浩蕩蕩的捉知了的大軍。剛進入夏季的時候,市場上的知了每個好幾毛錢,賣知了的人跟前都守著一大堆知了,所以我們當地的知了越來越少。最近這些年,本地知了少了,很多人開著車去遠地方捉知了,不知道以後知了是不是也會和麻雀一樣,成為國家保護動物,那樣或許我們這裡的知了也會慢慢再多起來,恢復往日每棵樹都能聽到哇哇的知了叫聲。

相關焦點

  • 現在才3月底就聽到知了叫,正常不是6月份知了開始叫嗎?啥原因?
    看到網上一個網友問:現在才3月底就聽到知了叫,正常不是6月份知了才開叫嗎?什麼原因導致這麼早就有知了?今年和往年確實有點不一樣,開春就碰到了疫情,但是經過全國人民的艱苦努力後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有些人經歷了這麼多後對身邊事想得過多了,比如說知了現在叫了,就覺得怎麼和往年不一樣啊,會有事嗎?其實沒有必要過分擔心,知了現在叫只是個別現象,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的溫度較往年有些高,造成知了過早的出現了。不知道提問者家是哪裡,估計應該是在南方吧。
  • 夏天有一些動物的語言 它們發出的叫聲就像是美妙的音樂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夏天有很多的動物發出的聲音,仔細聽起來非常的好聽,就像是很動聽音樂。也是不錯的感覺。當然這些動物的聲音在我們農村是比較多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動物的叫聲!1、白天有小鳥在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就像是我們老師的粉筆在黑板上寫字一樣。是很有節奏感的。
  • 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夜裡聽不到貓頭鷹的叫聲,是什麼原因?
    導讀摘要:入冬後,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到晚上貓頭鷹也不叫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夜裡聽不見貓頭鷹叫了,為什麼?近幾年來,農村生態保護確實做得非常好,野生動物得到了有效地保護,如貓頭鷹存在的數量逐漸增加,從而抑制了田野和農舍裡的老鼠生存和繁殖,數量也有所減少。這是客觀事實,是勿容置疑的。但是從客觀上來看,目前「突然發現農村老鼠少了」,是主觀意識問題,農村老鼠並不是沒有,只是相對的減少了些,仍然非常猖獗;「夜裡聽不到貓頭鷹的叫聲了」,這是認識的問題,貓頭鷹一般情況下在春季叫的多,其它季節一般情況下是不叫的。
  • 華山青蛙叫,今年特別響
    不料爺爺突然沒來由的感慨起來:「解放前,上海是沒有青蛙的。」喝了口茶,清清嗓子,繼續說道:「那時夏天的聒噪,更多來自於樹上的蟬鳴。等到你小子出生的時候,上海已經青蛙橫行了。」我好奇的問爺爺:「那以前青蛙為啥不來我們上海呢?」爺爺笑而不語,只說時候未到。
  • 在夏天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 小雞寶寶考考你今天答案是什麼
    在夏天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 小雞寶寶考考你今天答案是什麼 2020年9月28日,在今天支付寶的小雞寶寶考考你的問題更新了
  • 農村晚上捉知了猴有什麼講究?為何不建議一人獨行?尤其是女孩
    時間進入6月下旬,農村特有的「知了猴」也開始多了起來,每年夏季捉知了猴,已成了「必修課」,從小時候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雖然現在少了,但大家吃過晚飯後,還是會拿著手電筒轉幾圈。知了猴,學名金蟬,在不同地區叫法有區別,比如又被稱為爬叉、知了龜、節老龜等,可食用,並且價格不便宜,夏季夜市攤上,一盤知了猴能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對於農村的朋友來說,除了食用外,還能賣錢,一個知了猴前期能賣5-6毛,後期數量減少之後,一個能賣到1元,一個夏天,掙幾百元還是可以的。
  • 常見飛行動物蒼蠅、知了、蚊子、蝴蝶、蜻蜓的幼蟲叫什麼?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五種會飛的小動物:蒼蠅、知了、蚊子、蝴蝶、蜻蜓,這五種動物的幼蟲名字都很生僻,那麼這些幼蟲都叫什麼呢?
  •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 在夏天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 跟你聊聊青蛙「呱呱呱」的...
    在夏天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 跟你聊聊青蛙「呱呱呱」的叫聲在夏天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
  • ►青蛙叫的時候為什麼會鼓氣?
  • 滿塘青蛙叫
    在村上住,晚上聽見樓後池塘裡青蛙呱呱呱叫嚷,心裡厭煩,便走去塘邊,聽他們在叫嚷什麼。
  • 今天才3月21日就聽到知了叫了,知了正常6月才叫,這意味著什麼?
    3月21日有人聽到了類似知了的叫聲,但這並不代表就有人親眼見到了真的在3月21日有知了的老熟幼蟲出土羽化成知了鳴叫。不得不說,錄音技術的發明、錄音設備的存在,可以讓人隨時隨地都能聽到知了的叫聲,但知了並不會因此就改變它的出蟄規律。知了屬於半翅目蟬科昆蟲,一生需要經歷卵、幼蟲、成蟲3個階段,生活在溫帶至熱帶地區,總共有2000餘種。
  • 現在農村為什麼鳥多,蛇青蛙蜻蜓卻很少了?這個原因最主要
    導讀: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是人類改變了這個環境。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也就是食物鏈某方面斷了,那麼緊接著就會帶來的一些動物減少或者是滅絕。像蟲子,青蛙,蜻蜓,這些都屬於食物鏈的最底層,而鳥類和人類是上層。
  • 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 大家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
    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 大家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時間:2020-09-28 06:24   來源:格雷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 大家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 螞蟻莊園9月28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在夏天,青蛙為什麼會呱呱呱地叫個不停】,題目給出的選擇是
  • 農村有種會爬樹的「青蛙」,你們認識嗎?
    「爬樹」的青蛙,也叫樹蛙,農村人都叫它「樹官的」,其實它和青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樹蛙和青蛙都可以「水路兩棲」,而樹蛙只能生活在樹上、或者在潮溼的草叢裡。但有一點和青蛙習性相同,都是靠小昆蟲生存。說到它們的繁殖,和青蛙不同,青蛙喜歡成群,青蛙把卵產在水裡、田裡,數量也多,哪怕有很多鳥類、魚類對卵有吞食的現象,但是青蛙還是有,量也比樹蛙還要多。樹蛙則不同,它們產卵沒有青蛙多,還喜歡把卵產在靠水塘邊的樹葉上,用自己的分泌液將其包裹。等到卵開始孵化時,幼苗就會脫卵而出。
  • 天黑鑽出地面,農村人都在找的知了猴,價格翻了10倍,你吃過嗎?
    天黑鑽出地面,農村人都在找的知了猴,價格翻了10倍,你吃過嗎?記得小的時候,一年四季裡最喜歡的就是夏天了,每天可以拿著幾毛錢去買雪糕,晚上吃完飯,滿大街的都是老人們坐在外面乘涼聊天,小孩子和大人就拿著手電筒和水瓶子就去樹林子裡找老牛。
  • 七月寄語:夏天的風 你聽得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拂曉摘星,ID:pkuwxx】温嵐 - 夏天的風來自拂曉摘星七月到了,這既是上半年的結束,也是下半年的開始。它意味著,我們正擁有一段叫夏天的好時光。夏天的風,開始緩緩吹過這個季節。
  • 青蛙與布穀鳥之爭,今年的七夕節你收到孤寡青蛙了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也是小情侶們的狂歡日,單身狗們的受難日,但是今年的七夕有點不同。七夕節前夕,「青蛙」和「布穀鳥」突然爆紅網絡,不僅成為朋友圈常見景象,也成功地登上了微博熱搜,成為今年情人節最火的東西。
  • 楊紫被送「七夕青蛙」熱銷的「蛙叫服務」,楊紫的回答太可愛了
    但今年的七夕與往年的截然不同,有一種神秘的生物它空降網絡,很快的,朋友圈等等重要的秀恩愛地點就被他們佔領了,甚至還以此在惡搞中催生出了一種新的服務,沒錯,就是「蛙叫服務」。聽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送給好友青蛙叫的服務,那麼青蛙叫又寓意著什麼呢?
  • 知了叫得歡,原來是在表白?
    知了。記者 唐光峰 攝又是一年夏天到,枝繁葉茂的綠色,飽含了盎然生機。 夏天是酷暑的代名詞。戶外烈日下,堅守一線執勤的交警;發熱門診裡,忙碌救治病人的醫護人員。夏天是生機的代名詞。樹幹上扎堆鳴叫的知了、草叢中此起彼伏的蛙聲,還有雨後花壇裡裹著泥土挪動的蝸牛……大自然裡的百態生命,組成了生機盎然的律動之景。今日起,《海西晨報》開闢專欄,為您記錄高溫下廈門的千姿百態。晨報記者 彭怡郡夏至到,蟬始叫。盛夏裡,正是蟬肆意鳴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