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3月21日就聽到知了叫了,知了正常6月才叫,這意味著什麼?

2020-12-15 鄉村螢火蟲

這個題目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位網友的提問,解釋這樣的問題我堅持用一句俗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3月21日有人聽到了類似知了的叫聲,但這並不代表就有人親眼見到了真的在3月21日有知了的老熟幼蟲出土羽化成知了鳴叫。不得不說,錄音技術的發明、錄音設備的存在,可以讓人隨時隨地都能聽到知了的叫聲,但知了並不會因此就改變它的出蟄規律。

知了屬於半翅目蟬科昆蟲,一生需要經歷卵、幼蟲、成蟲3個階段,生活在溫帶至熱帶地區,總共有2000餘種。知了既然是昆蟲,就必定會有自己的出蟄規律。知了作為蟬的成蟲,一般產卵1個月後孵化成幼蟲,幼蟲鑽入地下生活。我們常見的知了幼蟲,一般要在地下生活4——5年,進行4——5次蛻皮,經過最後一次蛻皮才能夠「金蟬脫殼」,脫殼的雄性金蟬也才能夠鳴叫唱歌。

雖然至今生物學家也還沒有解開在地下生活的知了幼蟲是如何計算時間並有規律出蟄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長到老熟的金蟬幼蟲總是在每年的6——7月出蟄羽化,金蟬脫殼變成知了。知了幼蟲在出蟄時間上稍有早晚上的區別,但大的時間上卻並不改變。在3月份的現在,只是聽到了類似知了叫一樣的聲音,就開始臆想什麼其他一些徵兆,進行別的解讀,實在沒有任何意義。應該說現在根本不可能有知了的老熟幼蟲出蟄,因為這個時間出蟄是違背它們自己的生活規律的。就是有個別著急的異類急著想出蟄亮一嗓子,也不能著急成某些人思量想像的一樣在3月出蟄,3月離金蟬真正的出蟄時間可是還差3個月呢!

因為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也許是有人的神經這段時間繃得太緊了,難免會有一些恍惚和虛幻的感覺。現在天亮了,蒙頭睡一覺興許就好了。洗洗睡吧!

相關焦點

  • 現在才3月底就聽到知了叫,正常不是6月份知了開始叫嗎?啥原因?
    看到網上一個網友問:現在才3月底就聽到知了叫,正常不是6月份知了才開叫嗎?什麼原因導致這麼早就有知了?今年和往年確實有點不一樣,開春就碰到了疫情,但是經過全國人民的艱苦努力後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有些人經歷了這麼多後對身邊事想得過多了,比如說知了現在叫了,就覺得怎麼和往年不一樣啊,會有事嗎?其實沒有必要過分擔心,知了現在叫只是個別現象,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今年的溫度較往年有些高,造成知了過早的出現了。不知道提問者家是哪裡,估計應該是在南方吧。
  •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
    昆蟲科普|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什麼了?……」每年夏天總有一種昆蟲的叫聲縈繞耳邊那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知 了知了為啥又叫作蟬呢?通常所說的蟬,其實是知了的統稱,是蟬科昆蟲的一些代表種類。典型特徵是雄性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性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蟬的幼蟲生活在土裡,吃植物的根,成蟲吸食植物的汁。蟬屬不完全變態類昆蟲,由卵、若蟲(經過數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圖片來源於網絡)在上海生活中常見的蟬有3種。
  • 五年級作文:知了
    在鄉下老家,到了夏天,無論是清晨,還是午間,或是傍晚,都可以聽到知了的叫聲。它就像是一位歌唱家,把每一個有它的地方都變成音樂廳,讓我們體會到360度環繞立體聲的音效。我對它十分好奇,於是,爸爸就捉了一隻給我觀察。
  • 今年夏天感覺怪怪的,住在農村也聽不到知了、青蛙叫,什麼原因?
    南方地區可能這個季節應該有知了和青蛙的叫聲了,南北方是有季節差的。按照正常的節氣,北方現在本來就聽不到蟬鳴蛙叫。知了和青蛙的叫聲,需要等到入伏以後。現在剛剛夏至,雖說夏至就是夏天了,可離入伏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所以現在北方還不到蛙叫蟬鳴的時間。
  • 11月歌單‖馬小秋新歌《知了》最上頭!
    2020年11月,購物狂歡熱潮如火如荼進行時,馬小秋新歌《知了》在QQ音樂獨家上線,這已經是馬小秋今年發布的第四首原創歌曲,朋友圈頓時開啟了刷屏模式。那時她改編來自《道德經》的rap音樂《道》,將古典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既突出了流行音樂的優勢,又彰顯了傳統文化的內涵,rap《道》一度在網絡上走紅,引起了年輕人的熱烈反響,還有美國嘉賓熱情邀請馬小秋將這充滿特色的音樂帶到美國百老匯表演。
  • 知了叫得歡,原來是在表白?
    樹幹上扎堆鳴叫的知了、草叢中此起彼伏的蛙聲,還有雨後花壇裡裹著泥土挪動的蝸牛……大自然裡的百態生命,組成了生機盎然的律動之景。今日起,《海西晨報》開闢專欄,為您記錄高溫下廈門的千姿百態。晨報記者 彭怡郡夏至到,蟬始叫。盛夏裡,正是蟬肆意鳴叫的時候。
  • 知了猴,非常好吃,百元一盤也有人吃!但也許也許不吃才是對的
    雖然說人們在夏日的白天聽到蟬鳴十分的煩躁,但是到了傍晚的時候抓知了猴的時候,人們卻總是希望能夠抓到的越多越好。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前後矛盾的心理和行為,我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更多地了解蟬的一生之後,更是如此。
  • 知了好學,百度知了好學官方介紹
    百度「知了好學」平臺是一款精準匹配的教育學習平臺。平臺深入挖掘教育用戶的精準需求,為用戶提供了全面的教育優質教培搜索信息,並解決了教育培訓機構線上獲客的入口少、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是用戶連接教育機構的有效途徑。百度知了好學具有6大超級優勢!
  • 常見飛行動物蒼蠅、知了、蚊子、蝴蝶、蜻蜓的幼蟲叫什麼?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五種會飛的小動物:蒼蠅、知了、蚊子、蝴蝶、蜻蜓,這五種動物的幼蟲名字都很生僻,那麼這些幼蟲都叫什麼呢?
  • 7月22日16時37分「大暑」:清風無處尋,知了叫不停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22日16時37分迎來「大暑」節氣。「大暑」即大熱,此時節熱浪滾滾,酷暑難熬。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陽曆7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大暑」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的7月22日至8月6日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裡的「初伏」和「中伏」。
  • 伴人而居的昆蟲-知了
    蟬(知了)是一種伴人而居的昆蟲,蟬蛻是人們使用的一味中藥。夏季,街道兩邊都是知了的鳴叫聲,聽得習慣了,陣陣蟬鳴給城市帶來喧鬧的生氣。音頻: 蟬(知了)的鳴叫聲一天站在路邊聽到身邊有很近的知了叫聲,尋聲查看,平視過去,只見一隻知了在一棵銀杏樹幹上鳴叫,它的顏色和樹皮差不多,翅膀是透明的,它很善於隱身。
  • 散文︱魏成飛:知了情
    知了學名叫蟬,俗稱知了龜,知了猴,蛣蟟,名目繁多
  • 考場外知了聲聲叫個不停,環衛工調低水壓槍水壓驅離
    楚天都市報7月21日訊(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周玉琴 肖贇 田雨婷)21日,漢陽一中考考點外,知了在聲聲叫個不停,為給考生一個安靜的環境,漢陽環衛工用水槍將知了驅離。21日上午11時,該校相關負責人在巡視考場環境時,發現校園內知了的叫聲十分嘈雜,擔心會影響到考生下午英語聽力考試的發揮,便向漢陽區城市管理執法局環衛集團二公司求助,「煩請你們想辦法幫忙處理一下。」漢陽區環衛集團二公司經理賀會兵接到求助後,立刻調度人員、車輛,備齊相關工具趕往現場。
  • 居民家中凌晨傳來怪聲似鬼叫 原來是一隻知了
    8月4日凌晨,家住浮山後六小區的盧先生一家在睡夢中被這怪聲驚醒,當家裡的男主人最先起床尋找這怪聲無果後,返回臥室入睡,誰知剛睡下不久,怪聲又悠揚起來。就這樣怪聲響到第三次,一家人都感覺毛骨悚然了。起床仔細尋找,終於抓到了元兇——竟是一隻孩子白天扣在客廳桌子上的知了。    「當時我正在做夢呢,怪聲聲音很大,我就醒來了。」
  • 知了好學-測試題目及答案
    A、小程序B、PC端C、APPD、移動端正確答案:A6、入駐知了好學平臺,收費方式?A、店鋪數量≥1B、店鋪數量≥3C、課程數量≥1D、課程數量≥3正確答案:A、C14、關於知了好學入駐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知了傳播」推廣價格預估,靠譜的自媒體推廣平臺
    站長之家百家號傳媒平臺對知了傳播的運營數據估算如下: 預估總閱讀數:1萬-2萬,綜合排名34.3萬 ,科技分類排名1.3萬 粉絲數:14人,綜合排名 知了傳播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27%為優質文章,55%為中等文章,18%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知了課堂第三期——如何獲得知了好學平臺前排展示席位?
    作者:知了好學小智老師知了課堂 第 3 期「知了課堂」是關於知了好學產品的教學欄目,我們將以多樣的形式展現知了好學的產品功能和平臺權益,為教育機構提供優質產品資訊和內容優化指引(該方式在店鋪入駐後 2 小時生效)02 知了好學產品在百度 App 客戶端內以小程序的形式展現。百度 App 搜索"知了好學",即可找到「知了好學-智能小程序」,點擊進入。在小程序的搜索框內,輸入自己的店鋪名稱,即可查看店鋪在平臺內的展現效果。
  • 知了猴每斤75元,你知道如何捕捉嗎,又要在什麼時候捕捉?
    知了猴美味又營養,在我們民間俗稱「唐僧肉」。現在市場上的知了猴,竟然已經達到0.7元每個的高價,大概一斤是75元左右。在去年的這個時候,一個知了猴也不過0.5元左右。按理來說今年知了猴的價格,因該出現下跌才對。因為有很多人說,知了猴已經被國家禁止食用與交易。
  • 知了猴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不是被吃掉,而是要努力地活下去
    而暑假中的玩兒,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一群孩子晚上拿著手電筒照知了猴,白天扛著一根長長的竹竿,竹竿捎上纏上粘手的麵筋,在樹下粘知了(這可是以前清宮中粘杆處的活兒)。我們把抓到的知了猴和知了用鹽醃一下,然後再用油炸,那真是叫一個香啊!現在長大了,沒有時間去抓知了猴了。這些事情都成了回憶。
  • 知了猴不能吃了嗎
    但作者對此的理解是:《決定》中強調的是禁止「非法」與「濫食」,而不是合法的交易與正常食用。尤其是「濫食」二字用詞非常精確,指的是極少數人隨便亂吃野生動物有可能導致疫情傳播,最典型的就是食用含有冠狀病毒和中間宿主的蝙蝠、老鼠、穿山甲、果子狸等,這其中穿山甲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嚴格禁止交易與食用的。